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研究一、广东省基本情况:全国经济的“排头兵”,省内经济呈“一省 三世界”格局广东省下辖 2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两个副省级城市),共划分 122 个县级行政区, 包括 65 个市辖区、21 个县级市、34 个县及 3 个自治县。广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深圳、珠海分别与香港、澳门接壤,湛江与海南隔海相望,且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南大门”。广东省可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及粤北四大区域。珠三角地区包含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珠海、江门及肇庆,是广东省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地区;粤东地区包含汕头、揭阳、潮州及汕尾,其中汕头及揭阳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粤东地区
2、两大核心城市;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及阳江,其中湛江及茂名户籍人口多且地理位置优越,但人口流失严重及城镇化进程缓慢问题突出,粤西地区省内地位不断下滑,但近年此问题已有改善迹象;粤北地区包含韶关、清远、梅州、河源及云浮,5 市均位于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整体经济仍处于工业化转型初期,近年依靠其他城市扶持,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提升。 图表1:广东下辖 122 个县级行政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一马当先:排头兵为什么是广东?从全国视角和时代演化视角看广东四十余年的成就,2020 年广东省以全国 1.9%的土地,集聚了8.2%的人口,创造了 10.9%的GDP。具体可概括为“七大成绩”,包括经济总量连
3、续 32 年位于全国第一、科技创新指标远超其他省份、财政实力全国最强、金融资源充裕、人口规模及结构持续优化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一省三世界:2020 年广东地市及以上城市财政经济分析从广东 21 个地市视角指出广东区域经济的结构分化和发展不平衡越发明显,不仅体现在城乡、东西、南北差距,省内的不平衡发展亦较为明显,呈现出“一省三世界”的格局。具体而言“一省三世界”体现在八大方面:第一,广东各地市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明显分化。深圳人均 GDP 为 2.99 万美元,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26 / 28已为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两倍以上,但广东仍有 14 个
4、地市人均 GDP 不及全国水平,其中梅州的人均 GDP 为 3996 美元,尚处于中等偏低收入经济体。第二,广东省整体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工业实力强劲,但各地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广深莞佛占据全省 46.7%的工业企业及 68.3%的工业增加值,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及梅州 5 市第一产业占比均在 20%左右,广东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任重道远。第三,珠三角地区研发持续发力,先进制造业占比高,粤北山区研发强度和现代制造业占比明显偏低。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 年广东省研发支出规模全国第一,其中广深两市研发支出规模合计占广东省总量的 64.7%,但粤北山区研发支出规模极小,河源、梅州及云浮 3
5、 市研发支出总额不及 10 亿元。从现代制造业来看,2019 年广东省 74.7% 的先进制造业和 86.7%的高科技制造业集中在广深莞佛,而粤北山区各地市现代制造业占全省比例不及 3%。第四,珠三角核心城市已逐步摆脱投资驱动,全省消费受疫情影响下滑较大,进出口受疫情影响程度差异性较大。2020 年广州、深圳及佛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 10%、7.2%及1%,低于珠三角其他城市固定投资增速。2020 年进出口总额增速数据分化交大,但贸易体量较大的广深莞佛,除广州下降 4.8%外,其余三市均呈增长态势。第五,珠三角核心城市财政自给率高,财政收入规模和收入质量均高于其他地区。2020 年广深莞佛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 73.1%,4 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 70%-83%,高于非珠地区水平(53%-75%)除肇庆外的珠三角城市财政自给率均在 55%以上,远高于非珠地区的 17%-33%。第六,广深两市金融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广深两市共占据了全省 66.8%的上市公司,87.4%的信用债存量规模,89.4%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 100%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第七,公共服务资源总量向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倾斜,但考虑庞大的人口基数后, 广州、深圳的人均医疗、教育资源排名靠后,从中长期看将制约人口持续流入。医疗方面,广州占据了全省 16%的医院、33%的三甲医院、21%的病床及
7、21%的医护人员,教育方面,广州占据了全省 46.3%的高等院校及 16.8%的专职教师。但就人均指标来看, 广州的人均资源处于全省中位水平。第八,广东城镇化发展不均衡,非珠地区人口流失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珠三角核心城市城镇化程度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但部分非珠三角地区却仍处于城镇化初期,城镇化率仍不及 50%。非珠地区人口流失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茂名、湛江及梅州人口流失问题最为严重,2019 年流出人口(户籍人口减常住人口)均在百万人以上。二、经济:区县视角下广东区域经济分化更为明显(一)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初具成效,但区域分化仍有待改善从 2020 年经济总量来看,
8、“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已逐步成型。广深作为广东的两大核心增长极,85%的广深区县 GDP 已超千亿规模,其中南山区以 6502.2 亿元位列第一,其规模与粤东 19 区县 GDP 之和(不含市直,6697.36 亿元)规模相当。在广深两市的辐射作用下,佛山(除高明区外)各区县 GDP 迈入千亿规模;惠州(除龙门县外) 各区县 2020 年 GDP 均已超过 600 亿元;清城区则依托广清城乡融合发展区,成为粤北地区唯一超 600 亿元 GDP 的区县。茂名作为西部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核心,已形成以茂南区为中心带动高州区、电白区、化州市等周边区县,再逐步辐射至湛江及阳江部分区县的发展格局。东部沿海
9、经济带也初步形成以汕头市金平区为中心的增长极,但相较于粤西,粤东中心区的 GDP 总量及辐射效果仍有待提高。粤北地区作为生态发展区,除清城区及英德市外,各区县经济总量均处于全省中位数(328.3 亿元)之下,在全省区县GDP 排名后 25 位中,粤北区县共占据了 22 位。 图表2:2020 年广东 122 区县 GDP 分布呈双核心+双副中心格局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从 2020 年 GDP 增速来看,珠三角及粤北区县 GDP 增速优于粤东及粤西区县。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各区县 2020 年 GDP 平均增速分别为 2.6%、2.3%、2.3%、2.9%。共
10、有 68 个区县 2020 年 GDP 增速超过 2.3%,其中湛江坡头区及广州南沙区增长势头强劲,2020 年增速超 7%;和平县、龙川县、澄海区、荔湾区四区县则发生负增长。从人均 GDP 来看,区县视角下的广东“一省三世界”的分化格局更为明显。广州(除白云、从化及增城)、深圳及佛山全部区县、珠海、江门、湛江、茂名、汕头核心区县均已跨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12535 美元),其中南山区以 55703.7 美元位列全省首位,此规模已达到美国各州人均 GDP 中游水平。紫金县、雷州市、惠来县、梅江区、丰顺县、兴宁市及五华县仍处于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广东其余 85 区县均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图表3
11、:2020 年广东区县人均 GDP 呈“一省三世界”态势(美元)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武江区、中山市、东莞市)(一)产业结构:44.9%的广东区县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珠三角区县产业结构升级进程更快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来看,广东第一产业主要聚集在粤西地区,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深两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较低。在 10 个第一产业增加值超过百亿规模的区县中,茂名及湛江两市占据了 8 席,其中茂名 4 区县(高州市、电白区、信宜市、化州市)分别以170.4 亿元、153.7 亿元、143.1 亿元、141.6 亿元位列前四位。在 10 个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及 1 亿元的区县中,珠三角地区共占 9 席
12、,而深圳就独占了其中 5 席。图表4:广东第一产业集中在粤西地区(2020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武江区、连山县、龙川县、茂南区、中山市、东莞市)从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广东第二产业向珠三角核心城市聚集,粤东及粤西地区分别向汕头及茂名聚集,但后者聚集规模仍较小。第二产业增加值超千亿规模的 7 个区县均处于珠三角核心城市,以珠三角核心城市为中心逐步辐射至周边区县,已形成千亿核心增长极,500 亿元直接辐射环及 200 亿间接辐射环,截至 2020 年末,60%的珠三角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已超过 200 亿元。粤东地区第二产业向汕头聚集,潮南区、朝阳区及潮安区第二
13、产业增加值均处于 270 亿元左右,其规模只与珠三角地区间接辐射环规模相当。粤西地区(不含茂南区、坡头区)工业基础又次于粤东地区,仅有电白区及霞山区处于 200 亿元规模。粤北地区工业基础最弱,除清新区及曲江区处于百亿水平左右, 其余区县第二产业规模均不及 86 亿元,在处于下 1/4 分位数以下的区县中,粤北地区占据了 73.3%。 图表5:广东第二产业集中在珠三角、汕头及茂名(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武江区、连山县、龙川县、茂南区、 中山市、东莞市)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广东第三产业聚集在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超 500 亿元规模的区县均为珠三角区县,其中天
14、河区、南山区、福田区、越秀区、罗湖区分别以 4915.9 亿元、4500 亿元、3239.1 亿元、2227.6 亿元位列全省前五。共有 13 个区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 50 亿元,大部分都处于粤北地区(包括粤东 2 区县、珠三角 1 区县、粤北 10 区县),粤北所有区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不含,2849.3 亿元)尚不及天河区的 60%。 图表6:广东第三产业均聚集在珠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武江区、连山县、龙川县、茂南区、 坡头区、中山市、东莞市)从产业结构来看,44.9%的区县仍以第一产业为主,16.1%的区县以第二产业为主, 16.1%的区县正
15、在由工业化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转型,22.9%的区县以第三产业为主。分区县来看,雷州市、怀集县及徐闻县第一产业占比最高(41.8%、43.2%及 50.8%),且“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占比分别提高(4.3、0.7、5.4 个百分点);龙岗区、三水区及高明区第二产业占比最高(70.5%、71.8%及 75.6%);普宁市、南沙区、麻章区、揭东区转型速度最快,“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占比分别增加 31.3、29.8、29.1、24 个百分点。天河区、福田区、罗湖区、越秀区第三产业占比最高(92.5%、92.8%、93.8%、96.1%)。 图表7:珠三角大部分区县以第三产业为主或正在向第三产业加速转型资
16、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1.不含武江区、连山县、龙川县、茂南区、中山市、东莞市2.第一产业为主代表第一产业占比约在 20%以上或近五年第一产业占比提升幅度较大;第二产业为主代表第二产业在 50%以上;像第三产业快速转型代表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但近五年第二产业快速下降;第三产业为主代表第三产业占比约在 60%以上(二)经济需求结构:2020 年广东消费及对外贸易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为主1、固定投资:珠三角及粤北地区的区县固定投资增速高于粤东及粤西从固定投资增速来看,广东 79.2%的区县 2020 年固定投资增速为正,珠三角、粤北及粤东地区大部分区县房地产投资为正增长。疫情之下,
17、各地政府为稳定经济,加大了固定投资规模,珠三角地区固定投资正增长概率为 89.58%,粤北地区为 86.48%,粤东地区为 57.89%,粤西地区为 44.44%,其中阳西县和兴宁市固定投资增速(51.1%、40.7%)最高,雷州市和潮南区固定投资增速最低(-32.6%、-29.5%)。从房地产投资来看,珠三角地区房地产投资正增长概率为 77.08%,粤北地区为 64.86%,粤西地区为16.66%,粤东为94.73%,其中德庆县和陆河县房地产投资增速最高(308.3%、151.2%)。雷州市和潮安区是增速最低(-53.8%、-44.4%)。 图表8:2020 年广东区县固定投资增速情况资料来
18、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连山县、揭西县、惠来县、中山市、 东莞市)2、消费:受疫情影响,91.7%的广东区县社零总额为负增长从社零总额来看,广东各区县社零总额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珠三角核心城市区县,社零总额大多处于 500 亿元以上,其中福田区以 2046.98 亿元位列第一,其规模与粤北地区社零总额(2236.6 亿元)相当。第二梯队为珠三角其他区县及粤东西地区中心城市区县,社零总额大多处于 100-500 亿。第三梯队为粤东西地区其他区县,社零总额大多处于 50-100 亿元。第四梯队为粤北区县,规模大多处于 50 亿元以下,其中清远连山县及连南县分别以 5 亿元、9.7 亿元
19、处于全省末两位。从社零总额增速来看,受疫情影响,91.7%的广东区县社零总额为负增长,其中海珠区、越秀区、金平区、龙门区、惠城区同比增速接近-10%。从化区、花都区、黄埔区社零总额则逆势增长,同比增速达57%、22.2%、10.5%。 图表9:珠三角地区 2020 年社零总额最高,粤东及粤西次之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3、对外贸易:受疫情影响,超一半以上的广东区县进出口总额发生负增长,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注:共有 68 个区县公布进出口总额数据,61 个区县公布进口额及出口额数据)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广东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及粤西沿海经济带进出口规模次于
20、珠三角,粤北山区由于地理因素限制,进出口规模最小。分区县来看, 共有 6 个区县进出口规模超过千亿元,均处于珠三角主要城市,其中黄埔区、南沙区、顺德区分别以 2783.6 亿元、2265.4 亿元、2026 亿元位列前三甲。全省共有 12 个区县进出口规模不及 10 亿元,粤北地区占据了 10 席,其中连南县进出口规模只有 3267.1万元,位列最后一位。从 2020 年进出口总额增速来看,广东省大部分区县进出口增速表现不佳,超一半以上的广东区县进出口总额发生负增长,其中连南县进出口总额增速最低,2020 年增速为-64.2%。从贸易结构上看,80%的区县为贸易顺差,其中一半的区县贸易顺差呈进
21、一步扩大的趋势。分区县来看,贸易顺差超百亿的区县均位于珠三角,其中顺德区以 1401.2 亿元的贸易顺差名列第一,而蓬江区则以 276.7 亿元的贸易逆差名列逆差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黄埔区作为进出口规模最高的广东区县(只考虑已公布数据的区县),其 2020 年贸易结构仍为贸易逆差,但相较于 2019 年贸易逆差已有所减小,黄埔区进出口仍具有巨大改善空间,未来增长潜力可期。三、财政:广东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极分化严重,首末位收入之比达 195 倍,非珠地区财政压力较大(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珠三角地区区县财政质量较高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广东各区县收入规模两极分化严重,首末位收入之比达19
22、5 倍。超过 30 亿元规模的区县均处于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 3 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及佛山 2 区(顺德区、南海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 247-317 亿元之间,广州黄埔区以 190 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非珠地区一般公共收入规模均较小,粤西区县平均收入水平优于粤东,粤北地区最差,2020 年末 70.3%的粤北区县、57.9%粤东区县、44.4%粤西区县一般公共收入规模不及 10 亿元,其中南澳县、连南县及连山县规模均不及南山区的 1%(2.79 亿元、1.79 亿元、1.62 亿元)。 图表10:珠三角地区 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显著高于非珠地区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
23、: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看,广东各区县支出情况也呈两极分化态势,但支出极化程度小于收入极化程度,首末支出之比达 31 倍。支出规模分布格局与收入分布趋同,珠三角地区占据绝对优势,粤东及粤西次之,粤北地区最差。但值得注意的是,粤西区县支出规模分化严重,茂名各区县支出规模仅次于珠三角地区,处于第二梯队,但湛江部分区县(包括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规模不及 20 亿元,处于全省末流水平。从财政自给率来看,珠三角区县财政自给情况最好,珠三角毗邻地区次之,广东边缘地区最差。共有 26 个区县(珠三角 25 区县及汕头龙湖区)财政自给率超 50%,其中财政自给率超 80%的区县均位于深圳
24、及佛山(顺德区 98.2%、南山区 97.1%、三水区89.2%、禅城区 87.9%、高明区 86.9%、南海区 86.1%)。位于广东边缘地区的雷州市、连山县、连南县、惠来县、陆丰县、揭西县等区县财政自给率均不及 10%,对转移支付依赖性极高。从财政自给率变化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广东 8.3%的区县财政自给情况得到改善,11.6%的区县维持不变,80%的区县则发生恶化,其中南山区及禅城区财政自给率提高最多,“十三五”期间分别提高 26.3 及 29.7 个百分点;香洲区及黄埔区财政自给率降低最多,“十三五”期间分别降低-46.7 及 47.2 个百分点。图表11:广东财政自给率以珠三角为
25、中心,由内至外逐步降低(%)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珠三角区县财政质量最高,粤北区县财政质量最差,粤东及粤西财政质量居中,但粤西地区分化较大。珠三角地区财政质量最高,36%珠三角区县的税收占比高于 80%, 其中深圳区县财政质量又显著高于其他珠三角区县,深圳各区县税收平均数达 91.1%。粤东及粤西区县财政质量稍弱于珠三角,税收占比低于 60%的区县比例均在 30%左右, 平均税收占比均在 67%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粤西区县财政质量分化更大,粤西区县的税收占比首末位之比为 2.2,显著高于粤东的 1.5。粤北区县财政质量最差,55.6%区县的税收占比不及 60%。
26、图表12:2020 年广东区县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徐闻县、高明区、鹤山市、中山市、 东莞市)(二)政府性基金:一半以上的广东区县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各区县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3544.6 亿元)占据了全省总规模的 87.8%。而广佛区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又显著高于其他区县, 政府性基金收入超百亿的 9 个区县均隶属于广佛两市,其中佛山南海区、广州南沙区分别以 446.8 亿元、401.8 亿元名列前两名。非珠地区区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低于 25 亿元,其中霞山区、榕城区、赤坎区、汕尾市城区、武江区收
27、入最低,均不及 1000 万元。 图表13:2020 年广东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雷州市、化州市、端州区、高明区、 博罗县、武江区、五华县、陆河县、普宁市、惠来县、揭东区、中山市、东莞市)60%的广东区县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 50%,深圳区县土地财政依赖度最低。由于广东各区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公布不完整,本文以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近似衡量广东各区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虽不完全精准,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南沙区、增城区、白云区、金湾区、坡头区、濠江区土地财政依赖度最高(70-82%);深圳各区
28、县(除坪山区外)土地财政依赖度最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占两项财政收入之和的比重均低于 35%,其中龙华区、光明区、宝安区、罗湖区、南山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均不及 0.5%。 图表14:广东各区县土地财政依赖度情况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雷州市、化州市、端州区、高明区、 博罗县、武江区、五华县、陆河县、普宁市、惠来县、揭东区、中山市、东莞市)(三)政府债务:珠三角区县占全省区县政府债务比重达 68.5%, 但珠三角地区债务压力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从政府债务余额来看,珠三角区县债务余额之和 4305.8 亿元,占全省区县债务总规模的 68.5%。全省债务余额规模排名前 19 的区县均隶属于珠
29、三角地区,其中佛山南海区、顺德区分别以 505.7 亿元、461 亿元规模占据前两名,广州南沙区、增城区、花都区、番禺区以 200-270 亿元规模仅次于佛山 2 区。从政府债务限额来看,广东各区县债务余额均未超过限额,71.3%的区县债务利用率(债务余额/债务限额)大于 90%,其中深圳5 区(坪山区、光明区、南山区、罗湖区、盐田区)及广州 2 区(越秀区、海珠区)债务利用率达到 100%;共有 9 各区县(占比 7.4%)债务利用率不及 80%,其中天河区债务利用率只有 48.4%,显著低于其他区县,位列全省末位。图表15:2020 年广东区县政府债务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次之资料来源:各
30、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广东各区县负债率(债务/GDP)中位数约为 11%,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珠三角及粤西大部分区县经济增长对债务依赖性较低,粤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债务依赖性较重。从负债率来看,共有 17 个区县负债率小于 3%,包括深圳 6 区、广州 5 区、湛江 3 区县、珠海、茂名及汕尾各 1 区,其中天河区、南山区、海珠区、越秀区、香洲区、罗湖区负债率最低。共有 19 个区县负债率超过 20%,其中梅州 4 区县(兴宁市、大埔县、五华县、平远县)负债率处于 28-32%之间。图表16:2020 年粤北区县负债率(经济增长对债务依赖性)较高资料来源:wind、各地方政府网站、
31、(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广东各区县债务率(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位数约为 145.4%,已接近于 IMF 所规定的债务率警戒上限 150%,珠三角(除肇庆外)大部分区县债务压力较低,粤东、粤北及肇庆大部分区县债务压力较大,粤西区县债务压力分化较大。从债务率来看,共有 15 各区县债务率小于 50%,包括深圳 6 区、广州 6 区、惠州 1 区、珠海 1 区、湛江 1 县,其中天河区、海珠区、南山区债务率最低(1.6%、5.8% 及 6.7%);共有 59 各区县债务率大于 150%,其中陆河县、雷州市、揭东区债务率最高(643%、513.4%及 507.9%),应重点关
32、注这些区县的债务风险。图表17:粤东、粤北及肇庆大部分区县债务率(债务压力)较大资料来源:wind、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广东区县级及以下城投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从城投债来看,截至 2020 年末,广东区县级及以下城投债共有 19 只,余额规模为 785.79 亿元,几乎全部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黄埔区城投债规模及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县(409.1 亿元,4 只)。从负债率及债务率(考虑城投债)来看,黄埔区、蓬江区及香洲区受城投债影响较大,负债率指标分别上升 11.2、6.6 及 5.1 个百分点,债务率分别上升 85.8、65.7 及 95.8 个百分点, 但 3 区
33、县调整后的两大债务指标仍处于安全边界内,整体债务风险仍然可控。 图表18:区县级及以下城投债评级及余额(按行政区划分)资料来源:wind、图表19:考虑城投债后,各区县的负债率变化(%)图表20:考虑城投债后,各区县的债务率变化(%)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四、人口:非珠地区劳动力持续向珠三角地区流动(一)常住人口:人口加速向珠三角地区聚集从常住人口规模来看,人口向珠三角及粤东西较发达区县聚集。在常住人口规模超过 100 万的 37 个广东区县中,珠三角区县占据了 23 席(62.2%),其中宝安区、龙岗区、白云区、南海区、顺德区常住人口规模均超 300 万人。而粤东及粤西地区
34、经济较发达的区县,如普宁市、潮阳区、电白区、茂南区等常住人口规模也均在 100 万以上。粤北地区及粤东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县常住人口规模较低,GDP 总量最小的南澳县、连山县、连南县,其常住人口规模只有 4-14 万人,仅为宝安区的 1-3%。图表21:人口向珠三角及粤东西较发达区县聚集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从常住人口增速来看,人口向珠三角流入,非珠地区人口流出。在 2010-2020 年常住人口平均增速超3%的22 个区县中,珠三角区县占20 席(90.0%),其中南沙区以12.5%的平均增速名列第一;同时,57.6%的非珠地区近十年间发生负增长,人口流出压力较
35、大。图表22:2010-2020 年期间人口加速向珠三角地区流入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阳西县、中山市、东莞市)(二)总抚养比:非珠地区劳动力持续流出,老龄化问题突出从总抚养比来看,广东可大致分为广深区县、珠三角其他区县、珠三角毗邻区县、广东其他区县四大梯队,四大梯队自内向外总抚养比逐步扩大。第一梯队包括黄埔区、番禺区、南山区、宝安区等 9 区县,总抚养比处于 20-30%之间;第二梯队包括顺德区、南海区、惠阳区等 26 区县,总抚养比在 30-50%之间;第三梯队包括源城区、清城区、清新区等 42 区县,总抚养比在 50-70 之间;第四梯队包括雷州市、陆河县、连山县等45 区县
36、,总抚养比处于 70-88%之间。图表23:广东可根据总抚养比分为四个梯队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三)受教育水平:77%的广东区县受教育水平超过初中,义务教育推进质量较高珠三角区县(尤其是广深区县)受教育水平且提升速度均较高,粤东区县受教育水平提升速度较低。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共有 7 个广深区县受教育水平超过高中水平(受教育年限12 年),共 87 个区县受教育水平处于高中水平(9-12 年),25 个区县受教育水平处于初中水平(6-9 年)。从受教育年限增速来看,珠三角区县受教育水平提高较快,2010-2020 年间受教育年限平均增速高于 1%的 15 个区
37、县中,珠三角区县占据了12 席;受教育年限平均增速末 10 位中,粤东区县占据了 6 位。图表24:珠三角区县受教育年限较高资料来源: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四)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分化严重,仍有 44.6%的区县城镇化率不及 50%,其中大部分为粤北区县从城镇化率来看,在已公布城镇化率数据的 101 个区县中,共有 26 个区县的城镇化率超过 80%;30 个区县城镇化率处于 50-80%;45 个区县城镇化率不及 50%,由此可见广东省城镇化建设分化严重,城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分区域来看,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平均城镇化率分别为 71.6%、65.6%、48%及 50%,由此可
38、见,珠三角区县城镇化率最高,粤东次之,粤西及粤北最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珠三角区县城镇化平均水平较高,但极化现象较为严重,天河区、香洲区、端州区、禅城区、荔湾区、江海区 2020 年城镇化率均已达到 100%,而同属于珠三角地区的怀集县及德庆县城镇化率只有28-30%,分别位于全省倒数第一及第三位。五、公共服务:珠三角地区人均公共服务资源紧缺注:由于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数据公布口径不一致,故本部分采用调整后的地图POI 数据代替。(一)教育资源:珠三角具有总量资源优势,但人均教育资源不足从学校数量(包括幼儿园、小学及普通中学)来看,广东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粤东及粤西等中心城市的区县,粤北区
39、县教育资源总量较为匮乏。分区域来看,广东教育资源总量排名位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地区学校进一步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 4 市,粤西集中在茂名、湛江 2 市,粤东集中在揭阳、汕头、潮州 3 市,粤北各区县教育资源均较为匮乏,学校区域分布集中性不高。分区县来看,顺德区、白云区及龙岗区学校数量最多,分别为 776 所、754 所及 694 所;南澳县、连山县及连南县学校数量最少,分别为 12 所、27 所及 40 所,首末位学校数量的倍数达到 64.7 倍。图表25:珠三角、粤东及粤西的中心城市区县学校数量较多资料来源:高德地图、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从
40、人均学校数(学校/常住人口)来看,珠三角的教育资源总量优势消失,人均教育资源差于非珠地区。珠三角(尤其是珠三角主要城市)人均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在人均学校数不及 3 所/万人的 49 各区县中,75.5%的区县为珠三角区县,其中一半以上为广深佛 3 市的区县。非珠地区虽然教育资源总量不占优势,但人均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榕城区、麻章区、下山去、赤坎区、大埔县及兴宁市人均学校数最高,处于 5-8.2 所/万人之间,是人均学校数最小的光明区的 4.4-7.2 倍。图表26:珠三角人均教育资源较为匮乏资料来源:高德地图、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二)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主要集中在珠三
41、角、粤东及粤西等中心城市的区县从医院(只考虑综合性医院)数量来看,医疗资源总量分布趋势与教育资源分布相似,珠三角、粤东及粤北等中心城市的区县聚集了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粤北地区医疗资源总量最小。分区县来看,白云区、龙岗区及天河区医院数量最多,分别为 47、40、38 家;江海区、连山区、南澳县医院数量最少,均只有 1 家。 图表27:广州、深圳及佛山综合性医院数量最多资料来源:高德地图、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从人均医院数(医院/常住人口)来看,与资料资源总量相比,粤北地区人均医疗资源提升至全省最优,珠三角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深圳下降至全省下游水平,广州下降至中游水平。分区县来看
42、,粤北区县占据了人均医院数前十名中的八席,其中乳源县人均医院数最高(0.5 家/万人);深圳区县占据了人均医院数后十名中五席,其中龙华区人均医院数最低(0.03 家/万人),与排名第一的乳源县相差 6 倍左右。 图表28:相较于总量优势,珠三角地区人均医疗资源较为紧缺资料来源:高德地图、各地方政府网站、(注:不含中山市、东莞市)六、附录注:表中 代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代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代表未公布数据;税收占比为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土地财政依赖度为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图表29:广东省 122 个区县经济数据市广州市区县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番禺区白云区
43、海珠区南沙区花都区荔湾区GDP(亿元5312.83662.73370.12278.32245.12086.91846.11682.21086.1)GDP增速( )2.74.12.74.10.22.87.13.5(2.8)人均GDP (元)236987.7289676.5324480.185704.459981.6114729.5218087.4102426.587706.5第一产比0.10.10.01.61.70.13.52.60.5业占( )第二产比7.458.63.933.622.416.441.142.727.2(业占)第三产业占比( )92.541.396.164.875.983.55
44、5.454.872.4固定投资增速6.818.24.64.018.26.422.216.230.0社零总额(亿元)1781.41101.71159.21146.41029.0990.1207.2644.8563.5社零增速( )(7.4)10.5(9.8)(8.0)(7.4)(9.9)(9.0)22.2(6.5)进出口总额(亿元)606.72783.6672.31005.0427.0296.02265.4830.2175.3进出口总额增速( )4.4(2.1)(14.0)(17.2)(17.1)(6.3)6.0(6.4)2.5出口(239.91367.410.1685.1314.71246.5
45、45.191.1总额 出口增速 进口总额 进口增速元)( )(亿元)( )(4.0)366.810.8410.11416.2(11.6)(9.3)262.2(20.5)(14.2) 319.9(22.9)(12.0) 112.3(28.6)/126.81019.3(11.8)(3.2)285.1(12.0)1.284.24.1增城区1062.65.172470.86.038.855.2(13.2)406.50.9350.4(19.6)222.6(2.1)127.8(38.7)从化区386.32.253833.67.831.460.84.1188.857.0117.8(1.1)99.23.318
46、.6(19.6)南山区6502.25.1362074.10.030.869.2(6.6)1240.5/深圳市佛山市珠海市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龙华区罗湖区光明区坪山区盐田区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新会区蓬江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江海区恩平市高要区端州区四会市怀集县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鼎湖区4754.24744.53846.92492.92375.31100.8801.1658.23593.63177.61911.81251.1882.41556.6434.0347.8861.9632.7619.0607.6165.8812.272
47、4.5457.6391.2374.8249.0191.7439.5428.0407.6246.9159.3157.0145.8127.53.61.12.03.01.55.74.55.84.10.70.10.31.33.12.73.20.52.02.21.52.12.82.22.51.83.23.51.03.23.23.82.80.24.60.12.5306083.2119238.385932.998578.8207665.7100508.6145302.0307259.6111292.086646.7143715.3155768.2188138.6138478.871289.477934.15
48、5294.765923.751126.559685.751958.689335.784929.750413.152243.970629.568302.339621.859271.871052.577425.930668.239029.747369.338892.760985.20.00.00.00.00.00.20.10.01.41.60.02.92.90.010.41.33.03.311.210.219.26.30.822.512.28.32.216.222.60.017.943.232.924.037.99.57.270.548.348.46.267.463.912.558.954.835.171.875.636.647.767.827.460.650.134.841.049.432.438.142.746.852.925.749.229.237.220.332.338.432.438.992.829.451.751.693.832.536.087.539.743.664.925.321.563.34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机械行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报告
- 营销活动策划书制作工具节日营销策划版
- 2025年海洋工程行业深海资源开发与海底地质勘探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公司文件审批与执行标准模板
-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公司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短视频行业短视频内容创作策略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工具集
- 行政审批流程规范化执行工具
- 数据管理安全使用承诺函(5篇)
- 项目成本估算与预算规划手册
- GB/T 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 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GB 17498.5-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5部分:曲柄踏板类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疼痛的评估方法课件
- 奉喜堂糖尿病管控模式方案课件
- 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
-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管理学(第二版)》教材全套教学课件
- 来伊份品牌升级发布会方案
- 食材配送投标服务方案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