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_原因及抑制对策_第1页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_原因及抑制对策_第2页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_原因及抑制对策_第3页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_原因及抑制对策_第4页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_原因及抑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 orthwesOpulation2009年第1期 第30卷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抑制对策徐春兰,黄健兀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加大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采集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恩格尔系数等资料,利用洛伦茨曲线结合其它相关统计分析,揭示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差距扩大的严峻状况,并对差距扩大的历史、劳动力、经济、政策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环境,落实 扩中、保低、调高”方针、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抑

2、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抑制;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F0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0672 2009)01-0018-05收稿日期:2008-10-23作者简介:徐春兰,女,山东临清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黄健元,男,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保障。Vol.30 No.1(125)2009-# N orthwesOpulation2009年第1期 第30卷Vol.30 No.1(125)2009-# N orthwesOpulation2009年第1期 第30卷一、

3、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国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109元,超过1000美元。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为8472元,是 1978年的24.67倍,扣除价格因素 ,是1978年的 5.146倍,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叫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分配方式的不尽合理等因素,城镇居的提高由表1可知,从9个类别的时间序列来看 ,各个 组别的收入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19952005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9.23%。这说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逐年有了一定的提咼。2 .1978 2005年中国城镇

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Vol.30 No.1(125)2009-# N orthwesOpulation2009年第1期 第30卷表1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单位:元)查阅1978 2005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 可得到年份收均1收入户5难困收入户下收严中收20%偏10高10最高户入户上收入户攵入户收入户各个年限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利用19954288.09177.72984.S2778.49363.64073.84958.46036.43231.31Excel可做岀图1。19964844.72453.62242.92148.63779.8

5、4579.98599.26826.79250.4419975188.52456.12185.98246.23988.04922.36074.17495.216)297.4519985458.32505.02228.73329.14134.19995888.72646.71356.55518.34391.20006316.83678.32350.73658.54651.20016907.08834.72497.32B88.13-98320028177.42527.62063.93833.05209.20039061.22762.42278.291209.15705.2004l0128.8

6、9;84.83531.4®B97.6423.2005l1320.8877.63733.30202.12177.数据来源:1995 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1可看岀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但也不难看出恩格尔系数整体上呈是波动起伏的93148.86404.89918.46021.4975930.87524.99484.63390.493B406.18213.660441.6219.9817061.37437.91$55520208.4367753.8fiD463.6407623483.9588746.6151870.701562:12506.23.09886.9165596.6

7、8687311237.5258543.20942.08674.8I2147.82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显著增大甚至岀现了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现象。一)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1.1995 2005年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岀 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 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 最富裕。下降的趋势。1995年以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 尔系数 R 为 50%<R<60% ,1995 1999 年间 40%<R <50% , 2000 2005 年 间

8、30% < R <40%。因而在1995 2005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 由温饱阶段过渡到小康阶段,再进入了富裕阶段。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二)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1.1995 2005年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 的差距根据表1的数据可得到1995 2005年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折线图图2 1992005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见图2。naw户 亠A 严沁 * H A 口处 JBtLA 户由图2可知,在1995 2005年期间:1)城镇居民家庭各阶层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不同,依次是 9.23% >4.07

9、% >2.95% >5.87% >7.13%、 8.39% >9.6%、10.82%、12.89%。其中,10%最高收入 户的年增长速度最快,5%困难户的年增长速度最慢。收入水平越低的居民家庭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越 慢;反之越快。2)在1995年,10%最高收入户”的年收入与5%困难户”的年收入的差距为6246.39元,而在2005年却为 28504.22元。2005年的差额为 1995年差额的4.563倍。这明显说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 收入差距在较快的扩大。2.1995 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洛伦茨曲线通过查阅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得到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户数、平

10、均每户家庭人口、平均每吉豕庭的勺洛伦茨曲线1995 .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全部年收入等数据资料,通过计算得到累计户数百分比、累计收入百分比,即可制作岀洛伦茨曲线,见图3。由图3可知,在1995 2005年期间:1)从总体上看,1995年的洛伦茨曲线最接近绝对平均线,2005年的洛伦茨曲线离绝对平均线最远。也可以说,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最 大,199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最小 。2)1995、1998、2001、2002各年 的洛伦 茨曲线 逐年远离绝对平均线 ,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这说明在1995 2002年期间,中国城镇居民家 庭收入的差距程度越来越大。3

11、)2003、2004、2005各年的洛伦茨曲线非常的接近,且有明显的交叉现象。可以看岀,由于中国各种政策的调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扩大 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4)低收入阶层占中国全部城镇居民收入的比例在下降,而高收入阶层占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显示岀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贫富差距仍在日益 扩大。二 > 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的原因分析一)历史因素传统体制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因素没有完 全克服,并且伴随改革开放岀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平均主义。在均等的背后,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着惊 人的收入差距,其中的某些差距至今不但没有消除,反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岀现了

12、一定程度的异变,进一步成为新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原因。导致这些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职业地位上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制定的某些特殊政策如冻结工资、行业垄断、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等)。二)劳动力因素就劳动者自身而言,较高的工资收入是和熟练地掌握较高的劳动技能密切相关的,而熟练的技能又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连 。因此,从受教育程度和 收入高低的关系看,劳动者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不 同、劳动技能不同而形成收入差距。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年限与他所获得的 收入成正比变动关系。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对经济增长的 贡

13、献要多倍于非熟练劳动和简单劳动。而在我国的城镇,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力大量过剩,造成这部分人收入过低;另一方面从事复杂劳动的高素质、高知识人才和资本的稀缺,导致其收入过高。正反两个方 向的拉动,也是拉大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 重要因素。除上述两方面外 ,经济、政策两方面的因素更是 导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三) 经济因素1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会引起收 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在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是竞争规律的必然结 果,在居民收入上的体现是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这种情况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必然得以 体现。一方面,市场经济为居民提供了充分施展才 能的机会,白手起家者

14、大有人在,由贫穷变为富裕;另一方面,由于条件不足、能力不济,由富变贫乃至 长期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者比比皆是;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领导者经营决策失误 ,管理不善,出现了一 大批亏损企业,其直接后果是成千上万的职工失业、下岗,成为贫困户。2. 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且 双轨制”下的漏洞 多,为暴富者提供了敛财的条件和环境在体制转型过程中,经济运行出现双轨、多轨甚至无轨运行的状况,这就给某些人投机钻营提供了 缝隙和机遇,他们可以不必支付任何交易费用便可 以成为暴发户。如生产资料流通的计划调拔和市场 供销双轨、粮价双轨、汇率双轨等,使得亿万元灰色 收入流入私人腰包,十分惊人。3. 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在所有制改

15、革的推动下,非国有经济成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快速发展对收入 差距的扩大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效应。表现在:一方面,非国有部门内部的分配机制以效率为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个人收入除工资外,还包括资本收入、经营风险收入等 ,因而其收入不均程度自然要高于 国有部门;另一方面,由于非国有部门职工的比例在 不断地提高,这必然会带动城镇内部总体收入差距 的扩大。4 金融资产积累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金融制度日趋完善以及金融手段 的不断创新,人们通过对金融资产的精心经营获得 了大量的回报,居民的人均金融资产收入在总收入 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但由于金融资产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它的积累更加大了总收入不均的

16、程度。四) 政策因素1 .现行政策的先富”理论,引起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加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因而各阶层居民个人收入的形式不断多样化。这一方面为居民收入增加提供了多种渠道,另一方面也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实行的由东向西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在投资、财税、引进外资、金融等方面给予它们优惠政策,这种做法在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也不可否认它确实造成了东、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2 .改革措施不配套,行业内部平均主义未被打破,行业间不

17、平衡明显加剧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各类合资合作企业职工收入 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使得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也就不足为怪。据调查,城镇中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其中集体企业占了绝大多数。3税收的再分配功能弱化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同时,我国由于稽核制度不健全、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增加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难度,使个人所得税尤其是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流失极为严重。由于税务部门征管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强,加之有关部门执法 不严,对

18、违法行为打击不力,致使税收的再分配功能 弱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有效地遏制收入差 距的急剧扩大。4 .社会保障乏力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 、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规模迅 速扩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 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诸方面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但是,目前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而乡镇企 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却很少能享受到 相应的保障。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均等性 也使得城镇居民的收

19、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有效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建议一)确保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从根本上讲,经济增长仍然应作为抑制城镇居 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首要条件。我们不能因为有收入差距就否定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经 济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如此,在无增长条件下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办法是有害的。假定当期国民收入与上一年一样或略有下降,试图通过再分配过程扩大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高收入者的收入,反而 会使国民收入下降。因为国民收入的重新分配时,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加必然伴随着高收入居民的利 益减少,甚至减少的比增加的还多,这样居民之间就会有不平等感,将破坏劳动者特别是高效率劳动者 的积极性。反之,

2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有助于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 。 在原有的分配基础上,经济增量部分的分配倾向于低收入居民,但同时也没有降低高收入居民的收入,高收入居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 双赢”的思想。这种做法带来的将是全社会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总产岀的增加,进而继续增加居民的收入。因此,解决城镇居民收入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蛋糕”做 大,而不是为了公平越做越小 。二)规范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 作用市场机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是缩小收入差距的 源动力。因此,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收入差距,最终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不应该

21、过多干涉。针对我国市场存在的诸多不完善性,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调节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现 状。首先,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公平合 理的市场秩序。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应当逐渐允许 社会资本进入。除了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所 必要的垄断外,尽可能的解除不必要的垄断。另外还可以通过增收资源税、补偿税等税种,将其垄断超 额利润收归国家所有。而对于非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应当减少监管力度,减低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其次,培养和发展健全的劳动 力和资本市场。要逐步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制度 障碍,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尽快实现资源配置无行业特权或行业歧 视

22、,使各行业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平等的权利,既不享受特惠,也不遭受歧视。三)落实 扩中、保低、调高”的方针1 扩中”扩中” 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目前,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在 18%左右,离西方国家的 40% 还有不小的距离。中等收入阶层是稳定的消费群体,不仅能扩大社会的需求,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阶层;中等收入阶层比较温和,他们的思想、要求、观念会反映到方方面 面,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代表社会发展的中等水平,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贫富和两极分化的缩小,是共同富裕的最新表现。而在我国城镇内部,收入和财产的集中化使城镇中等收入者难以成为一个稳定的阶层。中

23、等收入群体的扩容”和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要靠多种因素 的共同作用,需要市场效率与社会公正相协调的政 策,需要赋予劳动者和其雇主分享利润的权利,需要税收等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调节,还需要教育与再教育体系对人力资本的提升 。要真正形成中等收入 阶层,特别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可持续收入能力;在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要避免看到中等收入 群体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进入低收入阶层,而他们的财富却在向高收入阶层转移。2 保低”这不仅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特别是要提高“低保”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非常重要,可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从

24、改善收入不平等的角度来看,仅仅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在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提 岀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 低工资标准”,扩大转移支付”。因此,要完善和落 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3 调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过高 收入者的收入比重,避免财富的过度集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这样将改善现有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党的 十七大”报告和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都 明确提岀要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有' 效调节过高收入 ”。四)强化法制约束,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25、非法收入是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之一,要消除非法收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从源头抓起,要深化市场改革,健全市场机制 ,取缔非法经营和不正当经营,反对暴利和不正当竞争;第二,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由于各种非法收入都直接或间接与腐败行为有关 ,如果对腐败现象不能 有效地加以遏制,则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得不到解 决。从长远来看,根治腐败在于把政府对经济活动 的干预和行政管制限制在绝对必要的范围以内,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代替行政干预,切断权力和金钱的脐带,从根本上消除某些非法收入的来源。同时加强党风廉正建设,防止权力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

26、要求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秩序,强化社会监督,严肃党纪国法,使人们的致富行为走到勤 劳致富和守法致富的轨道上来。第三,要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违法经营 活动的执法打击力度,加强各项制度 、法规的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获利者,消灭各种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五)改革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文化素质是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 人口特征。教育程度的高低与收入具有高度的正相 关性。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如何提高 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而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总体的低水平、低数量与结构的不合理并存。教育收费也是一个应该给予重视的敏感问题。高收入者可以凭借更多的教育投入而使

27、其后代获得更多 有限的教育资源,这无形中剥夺了低收入者公平参与生存竞争的机会,使收入差距进一步在隔代间扩 大。为了给低收入者更多改变经济状况的机会,对低收入者及子女的教育费用应该考虑减免。教育体制要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教 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制度规范,给予监督管 理,保持教育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要革新现行的教 育制度与理念,根据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在高等教 育阶段灵活的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实用型的人材 。教育的改善是减少不平等的可靠而又有效的手段,它既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又可有效地抑制居民收入 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是缩小城镇居民收

28、入差距的 最后一道防线。建立健全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 保障体系,不仅要建立城镇内部的社会保障体系,更要将城乡居民统一考虑,尽快建立一体化 、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要建立独立与企事业单位,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资金来源多元化 、保障 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监管。进一步调整财政预算与支出结构,努力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等。积极扩大国内国际劳务市场,促进弱势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筝 参考文献 :1陈兆i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表现和成因分2005100-101.2谭伟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基于洛伦茨曲线的分学学研202:

29、96-99.3于金廉庭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论研2007:25-26.4王云I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0J西对策研民族学院学0报75-79.5李春壬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形J改革006 126-119.6吴伟朱朦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现状及原理分析0(0 33-34.7阿塔纳修斯西马科普洛得胜等译入分配理论务印书馆95Vol.30 No.1(125)2009-23 N orthwesOpulation2009年第1期 第30卷Vol.30 No.1(125)2009-# N orthwesOpulation2009年第1期 第30卷Current Situation ,Cause and Restraint Countermeasure That the City and Town Dwell Income Gap ExpandsXU Chun-lan , HUANG Jian-yuan(College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Abstract :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urban households' inco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