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练习题_第1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练习题_第2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练习题_第3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练习题_第4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一、选择题1.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 刻度尺                                 B. 温度计        &#

2、160;                        C. 电子秤                       

3、60;         D. 秒表2.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 cm                            

4、0;          B. km                                      

5、 C. m                                       D. mm3.关于误差的概念,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误差就是

6、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是无法防止的C.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用精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4. 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 cm                               &#

7、160;       B. km                                       C. m&

8、#160;                                      D. mm5.以下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 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 &#

9、160;                                     B. 人正常呼吸一次C. 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

10、160;                      D. 人步行10m所用的时间6.在秋季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两位同学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假设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那么测量值会   A. 变大            

11、;                      B. 变小                          &

12、#160;       C. 不变                                  D. 都有可能7.某同学用分度值为0.1cm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

13、度,四次测量到的数据分别是1.28cm、1.29cm、1.27cm、1.34cm,那么该物体的长度为   A. 1.295cm                             B. 1.30cm     

14、0;                       C. 1.28cm                        &#

15、160;    D. 1.29cm8.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0cm,45.28cm,45.29cm,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的是   A. 45.30厘米                        B. 45.297厘米

16、60;                       C. 45.29厘米                        

17、D. 45.3 厘米9.如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tAB<tBC                         &

18、#160;  B. tAB=tBC                            C. vAB>vBC             

19、0;              D. vAB<vBC10.某同学进展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cm,那么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 米刻度尺    

20、0;                   B. 厘米刻度尺                        C. 毫米刻度尺  &#

21、160;                     D. 分米刻度尺11.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假设用力拉伸尺子进展测量,测得的结果将   A. 偏大                

22、60;               B. 偏小                                C.

23、60;不受影响                                D. 无法判断12.以下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那么产生的      

24、                       B.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C. 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5、     D. 只要选用精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防止误差二、填空题 13.摆的摆动快慢与_有关,小明家的钟走快啦,那我们应该把摆线调_。 14.如下图,物体A的长度为_ cm。15.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cm16.小明用如下图的方式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直径是 _cm 17.在以下图的长度测量中,读数_ cm18.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 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 cm 19.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下图,他所用的时间是_

26、0;s20.朱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下图,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 mm,测量结果记录为_ mm或_ cm 21.如下图,木块的长度为_cm.22.如下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尺精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不正确.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_cm,测量的结果是_cm.三、实验探究题 23.如下图,是测量细金属直径的方法 1图中严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圈数是_圈 2图中严密排绕的细金属丝圈的总长度是_ mm 3所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 mm保存两位小数 24.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如图1,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

27、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1其中_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 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到达一致 2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A. 先慢后快                       

28、           B. 先快后慢                                   C. 均匀降低

29、3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假如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 的冷却效果较好 4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假如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 的冷却效果较好 四、综合题 25.填空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

30、长度是_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 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cm 26.电子钟和原子钟 石英晶体在电脉冲刺激下的振荡频率极为稳定,每秒是32758次,耗电极省.20世纪60年代,用石英的电振荡代替摆轮,以液晶显示代替指针,一种无机械耗损的新型电子表问世了,一般电子表每天的误差是±0.5秒更为准确的计时器当数原子钟,铯原子钟由哈佛大学的拉姆齐创造,并于1952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局利用拉姆齐的别离振荡方法造出了第一天电子铯时钟,它的准确度极高,1万年只差1秒,拉姆齐因此获得1989年诺贝尔

31、物理奖 1石英晶体在电脉冲刺下的振荡频率为_赫磁,不作调整,一个多月最多与标准时间相差_秒 2如今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器是_,一万年约相差_秒 27.如下图,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那么: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假设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A 【解析】 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根本工具;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根本工具;电子秤是测量质量的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

32、案为:A。【分析】测量长度的单位是刻度尺.2.【答案】A 【解析】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间隔 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4.10cm左右 应选A【分析】此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3.【答案】A 【解析 :A.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那么,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防止的,A错误,符合题意;B.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B不符合题意;C. 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3、C不符合题意;D. 用精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防止误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屡次测量求平均值.4.【答案】A 【解析】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间隔 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10cm左右应选A【分析】此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对日常生活中的

34、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等进展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根本才能,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考虑,逐渐培养这方面的才能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的时间是60s,所以A错误;B、人正常呼吸一次3s左右,所以B错误;C、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1min跳动70次左右,跳动一次约1s,所以C正确;D、人步行的速度大约1m/s,步行10m所用的时间大约10s,所以D错误应选C【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展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

35、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6.【答案】B 【解析】【解答】用拉近的皮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的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7.【答案】C 【解析】【解答】比较四个测量值1.28cm、1.29cm、1.27cm、1.34cm,除1.34cm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1.2cm,而1.34cm的准确值是1.3cm,所以1.34c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C.【分析】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定,测量结果可能估读值不同,但准确值是一样的,假如准确值与大部分

36、不同,那么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求其它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8.【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的长度是:=45.29cm。故答案为:C。【分析】为了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测量值应该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保存与测量值一样的位数。9.【答案】D 【解析】【解答】A、B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tBC=3s,所以tABtBC , A、B不符合题意;C、D由题意知sAB=s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 =sm=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 = ;所以vABvBC , 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停表的示数判断tAB、tBC的大小;根据v=分

37、析判断。10.【答案】C 【解析】【解答】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2.74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选项C正确;应选C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应选B【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

38、,所以读数就变小了12.【答案】C 【解析】【解答】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A不符合题意;B、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防止的,B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防止,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符合题意;D、采用精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防止误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

39、能防止二、填空题13.【答案】摆长;长 【解析】【解答】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大。小明家的钟走快啦,说明摆钟的周期变小了,要回复正常,那我们应该把摆线调长。故答案为:摆长;长.【分析】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大.14.【答案】3.633.67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物体的长度为3.633.67cm。【分析】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根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5.【答案】2.80cm 【解析】【解答】由题图可以看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准确值是2.

40、8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物体A的长度2.8cm 0.00cm=2.80cm.故答案为:2.80cm.【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准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6.【答案】2.30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左端与4.50cm对齐,右端与6.80cm对齐,所以硬币的直径为d=6.80cm4.50cm=2.30cm故答案为:2.3

41、0【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场,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7.【答案】2.58 2.57-2.59 【解析】【解答】此题所测物体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场,起点是6.00cm,终点是8.58cm,木块长度为终点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即:2.58cm 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析】此题要注意:刻度尺读数要减去起始刻度线的读数。18.【答案】337.5;2.50 【解析】【解答】解: 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所以时间大于300s大盘的分度值

42、为0.1s,指针所在位置为37.5s,秒表示数为:300s+37.5s=337.5s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体长度为2.50cm故答案是:337.5;2.50【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场,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9.【答案】337.5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

43、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337.5【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0.【答案】1;23.5;2.35 【解析】【解答】解: 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6.3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35cm4.00cm=2.35cm

44、=23.5mm故答案为:1;23.5;2.35【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场,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中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21.【答案】1.831.86均为正确 【解析】【解答】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刻度值为2.00cm,右端刻度值为3.85cm,所以物体长度为3.85cm-2.00cm=1.85cm。故答案为:1.831.86均为正确。【分析】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看清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

45、开场,物体长度等于末端刻度值减去始端刻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2.【答案】A;B;0.1;2.20 【解析】【解答】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准确程度高;刻度尺B的刻度线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B错误的;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左端刻度为1.00cm,右端刻度为3.20cm,物体的长度为3.20cm-1.00cm=2.20cm。故答案为:A;B;0.1;2.20。【分析】比较A、B两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准确程度高;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在进展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

46、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三、实验探究题23.【答案】115225.031.67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金属丝的圈数是15;2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金属丝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50cm,金属丝的总长度是7.50cm5.00cm=2.50cm=25.0mm;3金属丝的直径为d= 1.67mm故答案为:115;225.0;31.67 【分析】1根据图示从左向右数,可数出金属丝的圈数;2由图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知,金属丝的端点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金属丝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等于金属丝的总长度;3根据金属丝的圈数及总长度,可求

47、出金属丝是直径;采用“累积法测量物体长度可以减小误差,进步测量的准确程度24.【答案】1;142B34 【解析】【解答】解:1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那么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顿;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第14分钟两者的温度一样了2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3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场时温度自然

48、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min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场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故答案为:1;14;2B;3【分析】首先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顿,即到达热平衡,然后由图象中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即可四、综合题25.【答案】12.50;屡次测量取平均值21.85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与1.00cm刻度值对齐,木块的长度是: ;为了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可以屡次测量求平均值。2如图乙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也为1mm,如图测量了4个硬币直径的和,右端对应的刻度是7.40cm,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