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品种审定_第1页
贵州省品种审定_第2页
贵州省品种审定_第3页
贵州省品种审定_第4页
贵州省品种审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公告(第92号)   贵州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6年6月27日召开第四次主任委员会议,根据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审(认)定通过了通过了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辣椒、大蒜、花生、紫苏、高粱、燕麦、薏仁、芸豆、蚕豆、甘蔗、火龙果、李子和中药材等共72个新品种,现予以公告。   希望各地根据公告品种特征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结合本地生态环境及耕作制度,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在上述审(认)定区域内若发现该品种有不可克服的缺点或丰

2、产性、抗逆性严重丧失,我委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退出并停止推广种植。   附件、1、贵州省2016年农作物审(认)定品种目录        2、贵州省2016年农作物审(认)定品种简介附件1:贵州省2016年农作物审(认)定品种目录作物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审定时间报审单位(个人)水稻中优295黔审稻2016001号2016年6月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友香优53黔审稻2016002号2016年6月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川谷优1378黔审稻2016003号2016年6月贵州万胜种业有限公司川谷优451黔

3、审稻2016004号2016年6月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锋优125黔审稻2016005号2016年6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科两优3219黔审稻2016006号2016年6月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Y两优143黔审稻2016007号2016年6月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花香优1618黔审稻2016008号2016年6月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T香优557黔审稻2016009号2016年6月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万亩良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嘉早优1792黔审稻2016010号2016年6月四川嘉禾种子有限公司黔糯优11黔审稻20160

4、11号2016年6月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毕粳优3号黔审稻2016012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友禾玉28黔审玉2016001号2016年6月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友玉109黔审玉2016002号2016年6月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康农20黔审玉2016003号2016年6月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贵单812黔审玉2016004号2016年6月贵州大学物华玉一号黔审玉2016005号2016年6月贵州物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辉玉998黔审玉2016006号2016年6月六枝金辉农科所作物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审定时间报审单位(个人)玉米煌单1108黔审玉2

5、016007号2016年6月贵州省遵义市辉煌种业有限公司金玉908黔审玉2016008号2016年6月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百隆玉958黔审玉2016009号2016年6月贵州百隆源种业有限公司兴农单7号黔审玉2016010号2016年6月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旺玉30黔审玉2016011号2016年6月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恩单636黔审玉2016012号2016年6月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桂单1125黔审玉2016013号2016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桂甜糯525黔审玉2016014号2016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兴农糯3号黔审玉20160

6、15号2016年6月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新中玉801黔审玉2011011号2016年6月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大豆黔豆9号黔审豆2016001号2016年6月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黔豆11号黔审豆2016002号2016年6月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安豆8号黔审豆2016003号2016年6月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安豆9号黔审豆2016004号2016年6月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毕薯7号黔审薯2016001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恒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薯20号黔审薯2016002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黔芋8号黔审薯2016

7、003号2016年6月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薯9号黔审薯2016004号2016年6月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金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黑美人黔审薯2016005号2016年6月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金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作物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审定时间报审单位(个人)马铃薯英伦红黔审薯2016006号2016年6月贵州师范大学威芋7号黔审薯2016007号2016年6月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院辣椒遵辣9号黔审椒2016001号2016年6月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遵辣10号黔审椒2016002号

8、2016年6月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黔椒11号黔审椒2016003号2016年6月贵州省农科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卓椒八号黔审椒2016004号2016年6月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农918黔审椒2016005号2016年6月安徽福特种苗有限公司老农908黔审椒2016006号2016年6月贵州老农种子有限公司黔辣9331黔审椒2016007号2016年6月贵州省辣椒研究所大蒜威宁紫皮大蒜黔审菜2016001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产业办公室威宁县中水果蔬专业合作社花生鑫花4号黔审油2016001号2016年6月广西鑫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濮花28号黔审油2016002号20

9、16年6月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黔花生7号黔审油2016003号2016年6月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紫苏奇苏2号黔审油2016004号2016年6月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奇苏3号黔审油2016005号2016年6月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高粱茅粱糯2号黔审粱2016001号2016年6月贵州大学红粱丰1号黔审粱2016002号2016年6月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燕麦白燕2号黔审麦2016001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白燕11号黔审麦2016002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审定时间报审单位(个人)薏仁贵薏苡1号黔审薏2016001号2016年6月兴仁县农

10、业局黔薏苡3号黔审薏2016002号2016年6月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芸豆毕芸3号黔审芸2016001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毕芸4号黔审芸2016002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毕芸5号黔审芸2016003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蚕豆织金小蚕豆黔审蚕豆2016001号2016年6月毕节市乌蒙杂粮科技有限公司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蚕鲜6号黔审蚕豆2016002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蚕鲜7号黔审蚕豆2016003号2016年6月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蔗黔糖6号黔审糖2016001号20

11、16年6月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黔糖7号黔审糖2016002号2016年6月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黔糖8号黔审糖2016003号2016年6月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黔糖9号黔审糖2016004号2016年6月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火龙果晶金龙黔审果2016001号2016年6月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子蜂糖李黔审果2016002号2016年6月安顺市农业科学院中药材宣和益母草1号黔审药2016001号2016年6月贵州宣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施太1号黔审药2016002号2016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附件2:贵州省2016年农作物审(认)定品种简介一、水稻品种名称:中优295(区

12、试名称:中9A/R891)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1号品种来源: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引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中9A与恢复系禾恢295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4.8天,比中优169晚熟1.2天。株型松散适中,剑叶宽长。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长直;叶鞘、叶缘无色。平均株高120.3厘米,亩有效穗14.2万,穗长25.5厘米,每穗213.1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7.7克,粒型较长,颖尖无色、无芒。201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80.8%,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2.7

13、%,垩白粒率30%,垩白度2.4%,粒长7.2毫米,长宽比3.1,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4%,碱消值级5.0,透明度2级,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鉴评65.2分。2012年和2013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指数分别是5.7和4.1。 2012年和2013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较弱。产量表现:2012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28.18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4.16%,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41.65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34.91公斤,比对照增产6.41%。19个试点18增1减,增产点次达94.7%。2013年

1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64公斤,比对照增产7.38%,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栽培技术要点:插足基本苗,插植密度20×23厘米,基本苗8万亩左右,秧龄为3035天。适时早播,重施基肥,亩施有基肥1000公斤,磷肥3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底肥。早施分蘖肥,栽插后57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孕穗期追施复合肥10公斤作穗肥。水浆管理以前期浅水促蘖,灌浆期干湿交替,注意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在病虫防治方面,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在始穗期、齐穗期尤其注意对稻瘟病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秋风重发区慎用。品种名称:友香优53

15、(区试名称:DM65/H53R)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2号品种来源: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友香A与恢复系禾恢53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6.4天,比中优169晚熟1.4天。株叶型较好,剑叶中宽直立。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直;叶鞘、叶缘紫色。平均株高112.5厘米,亩有效穗14.3万,穗长25.5厘米,每穗220.7粒,结实率72.1%,千粒重29.0克,粒型较长,颖尖紫色、有部分顶芒。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81.4%,精米率68.8%,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

16、12%,垩白度4.3%,粒长6.9毫米,长宽比3.0,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2%,碱消值级4.2,透明度1级,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鉴评73.5分。2014年和2015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指数分别是4.06和3.61,2014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为较强,2015年为较弱。 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32.24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4.16%,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37.84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6.74%,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35.04公斤,比对照增产5.44%。19个试点18增1减,增产点次达94.7%。2015

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56公斤,比对照增产8.05%,5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秧龄35天左右;2、插足基本苗,亩栽1.2万穴,基本苗每亩10万左右;3、施肥管理,重施底肥,亩施农家肥800公斤,磷肥25公斤,复合肥50公斤,并及时追施分蘖肥,以及孕穗期肥,适当偏施钾肥,切不可偏重施用氮肥;4、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灌浆期干湿交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湿润管理到成熟;5、病虫防治,坚持咪鲜胺浸种,在始穗期和齐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并及时防治其它病虫害。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品种名称:川谷优1378(区试名称:川谷优138)审定编号:黔审稻

18、2016003号品种来源:贵州万胜种业有限公司、铜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川谷A与恢复系R1378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7.9天,比对照晚熟3.1天,株叶型较紧凑,剑叶直立较宽。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较好。平均株高113.7厘米,亩有效穗14.3万,穗长26.5厘米,每穗202.8粒,结实率76.1%,千粒重30.4克,长粒型,无芒,稃尖紫色。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5年检验:出糙率82.8%,精米率71.4%,整精米率47.6%,垩白粒率43%,垩白度10.0%,粒长7.0毫米,长宽比3.0,胶

19、稠度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碱消值级3.8,透明度2级。2015年度食味鉴定评分73.5分。稻瘟病抗性鉴定2014年综合抗性指数为5.22,2015年综合抗性指数5.17。耐冷性鉴定2014年评价为“较弱”、2015年为“弱”。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试初试平均亩产639.71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4.7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0.34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7.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5.03公斤,比对照增产6.02%。累计19个点次中,14增5减,增产点次73.68%。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7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 5.57%,5个点全增。栽培

20、技术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3、合理密植。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秋

21、风重发区慎用。品种名称:川谷优451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4号品种来源: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川谷A与恢复系ZR451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6.4天,比对照中优169迟熟1.1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平均株高119.2厘米,亩有效穗13.3万。穗长26.9厘米,每穗205.4粒,结实率80.5%,千粒重30.5克。粒型较长,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2.6%,精米率68.4%,整精米率50.8%,垩白粒率44%,垩白度9.1%

22、,粒长7.0毫米,长宽比2.8,胶稠度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碱消值级4.3,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75.3分。2014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64,2015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均为5.22级。2014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强,2015年耐冷性鉴定为强。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27.51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5.47%,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15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28.31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4.92%,居参试组合第一位。两年平均亩产627.91公斤,比对照增产5.19%。两年19个试点17增2减,增产点率89.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03

23、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5.62%,增产点率100%。栽培技术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

24、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品种名称:锋优125(区试名称:锋68A/R125)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5号品种来源: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日月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三系不育系锋68A与恢复系R125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9.6天,比中优169晚熟5.3天。株叶型较好。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直立;叶鞘、叶缘紫色。平均株高115.2厘米,亩有效穗14.0万,穗长24.9厘米,每穗217.0粒,结实率72.3%,千粒重29.9克,粒型较长,颖尖紫色、有少许顶

25、芒。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81.6%,精米率73.2%,整精米率53.5%,垩白粒率17%,垩白度3.2%,粒长6.7毫米,长宽比2.8,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碱消值级6.0,透明度1级,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鉴评74.6分。2014年和2015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指数分别是6.19和4.47,2014年和2015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较弱。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47.09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5.79%,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598.33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4.89%,达极

26、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22.71公斤,比对照增产5.36%。19个试点16增3减,增产点次达84.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83公斤,比对照增产4.36%,5个试点4增产1减,增产点次为80%。栽培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0天。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6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

27、、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热量较好的迟熟杂交籼稻区,稻瘟病常发区慎用,秋风重发区慎用。品种名称:科两优3219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6号品种来源: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用科S作与湘恢3219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6.7天,比中优169晚熟1.9天。株叶型适中,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较好。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叶鞘、叶缘无色。平均株高113.1厘米,亩有效穗14.6万,穗长25.2厘米,每穗204.3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8.4克,粒型长,颖尖无色、无芒。2015年经农业部

28、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81.5%,精米率69.0%,整精米率44.6%,垩白粒率18%,垩白度3.4%,粒长6.4毫米,长宽比3.0,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碱消值级6.0,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79.0分。2013年和2014年稻瘟病鉴定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5.4和5.86。2013年和2014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分别为“较强”和“弱”。 产量表现:2013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46.72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5.25%,达显著水平;2014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51.28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11.2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49

29、.00公斤,比对照增产8.19%。20个点次全增。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98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7.50%,5个试点全增。栽培技术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2、每亩秧田用种量1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秧龄30天或主茎叶片数达56叶时移栽。3、合理密植。每蔸12粒谷苗,每亩1.3万穴,基本苗56万。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稻瘟病常发区慎用

30、。品种名称:Y两优143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7号品种来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P143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8.0天,比对照中优169晚熟3.0天。株叶型适中,植株较高,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后期转色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叶鞘、叶缘无色。平均株高111.0厘米,亩有效穗14.6万,穗长26.4厘米,每穗202.7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8.3克,长粒型,颖尖无色、无芒。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79.7%,精米率68.5%,整精米率51.9

31、%,垩白粒率40%,垩白度5.4%,粒长6.9毫米,长宽比3.1,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5%,碱消值级5.3,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76.5分。2013年和2014年稻瘟病鉴定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5.2和4.53。2013年和2014年耐冷性鉴定评价分别为“较强”和“较弱”。 产量表现:2013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82.31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5.74%,达显著水平;2014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22.88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7.10%,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52.59公斤,比对照增产6.38%。20个试点18增2减,增产点次达9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

32、产616.10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6.79%,5个试点全增。栽培技术要点:1、用种量:在贵州省作一季稻栽培,每亩大田用种量0.81.0公斤;2、播种期: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3、培育分蘖壮秧,适时移栽:每亩秧田用45%(15-15-15)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秧苗3叶时亩施尿素58公斤作断奶肥。秧龄以25天为宜,不能超过30天;4、合理施肥,及早攻苗:该品种是超级稻组合,群体大,穗大粒多,需肥水平较高,大田用3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35天每亩用尿素810公斤作追肥,孕穗期每亩施氯化钾10公斤;5、科学管水:移栽后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在孕穗期保持深水层,齐穗后以湿润灌溉为主。适宜种植区

33、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品种名称:花香优1618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08号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用不育系花香A与恢复系川恢1618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8.4天,比对照中优169晚熟2.8天。株高119.1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浅绿,剑叶硬直;叶鞘、叶缘绿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3.8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46.5粒,结实率77.9%,千粒重32.5克。粒型长、粒重大,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0%,精米率70.5%,整精米率5

34、4.5%,垩白粒率18%,垩白度5.0%,粒长7.7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5%,碱消值级4.0,透明度1级,达国标优3级;食味鉴评76.5分,较对照香早优2017(80分)略低。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014年为5.03、2015年为4.78级。耐冷性鉴定2014年表现为较强;2015年表现为弱。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33.84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4.48%,达显著水平;2015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25.64公斤,比对照中优169增产9.85%,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28.33公斤,比对照增产7.08%。19个试点17增2减,增

35、产点次达89.47%。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10公斤,比对照增产1.91%,5个试点4增1减,增产点次为80%。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

36、斤。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迟熟杂交籼稻区。品种名称:T香优557(区试名称:黔优64)审定名称:黔审稻2016009号品种来源: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万亩良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T香23A与恢复系黔恢557组配而成。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4天,与对照香早优2017相当。株叶型松散适中,后期叶片直立,抗早衰,叶鞘、叶缘无色。平均株高94厘米,亩有效穗15.4万,穗长23.8厘米,每穗177.3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7.5克。长粒型,

37、颖尖无色。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糙米率79%,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3%,垩白粒率6%,垩白度0.7%,粒长6.7毫米,长宽比3.3,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2%,碱消值7,透明度1,达国标1级;食味鉴评79.7分,对照香早优2017(80.0分)。2013年和2014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指数分别是4.6和5.53级。2013年和2014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分别为“较强”和“弱”。产量表现:2013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58.56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3.15%,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74.25公斤,比对照香

38、早优2017增产7.0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66.40公斤,比对照增产5.10%。16个试点13增3减,增产点次达81%。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45公斤,比对照增产8.8%,5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栽培技术:(1)适时早播:在我省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盖膜湿润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等技术均可,培育多蘖壮秧。(2)合理移植:秧龄期为35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每亩定植1.5万蔸左右。可采用宽窄行(窄行56寸,宽行910寸,株距56寸)或者宽行密株(宽行8寸,株距5寸)均可。每蔸插2粒谷秧。(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一般每亩使用普钙50公斤,尿素

39、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在分蘖期够苗时,适度晒田控苗,成熟期不要晒田过早。(4)注意防治病虫害。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早熟杂交籼稻区。品种名称:嘉早优1792(区试名称:金嘉792)审定名称:黔审稻2016010号品种来源:四川嘉禾种子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嘉早1A与恢复系禾恢792组配而成。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6.8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1.8天。株高95.3厘米,株叶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6.4万,穗型较大,穗着粒密,每穗总粒数186.7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7.3克,粒型较长,无芒,颖尖紫色,后期

40、转色好。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79.4%,精米率67.2%,整精米率55.3%,垩白粒率34%,垩白度6.5%,粒长7.0毫米,长宽比3.1,直链淀粉含量19.6%,胶稠度55毫米,碱消值级5.5,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81.8分,对照香早优2017(80分)。2013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抗性指数3.9;2014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抗性指数4.88;2013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为“强”,2014年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为“较弱”。产量表现:2013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64.39公斤,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4.0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86.

41、72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9.05%。两年平均亩产675.56公斤,比对照增产6.54%。16个试点16增0减,增产点次达100%。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28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 19.89%,6个试点6增0减,增产点次为100%。栽培技术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31.6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

42、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早熟杂交籼稻区。品种名称:黔糯优11(区试名称:黔糯优1号)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11号品种来源: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不育系黔糯1A与恢复系糯恢11组配而成。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糯稻,全生育期152.9天,比糯优6211晚熟3.3天。株叶型适中,剑叶松散。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较好

43、。茎秆粗壮;叶色浅绿,叶鞘、叶缘无色。平均株高112.2厘米,亩有效穗13.9万,穗长26.0厘米,每穗183.4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9.1克,粒型较长,颖尖无色、无芒。201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出糙率79.9%,精米率69.8%,整精米率57.9%,粒长6.6毫米,长宽比2.9,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碱消值级4.0,达国家优质糯米标准;食味鉴评84.8分。稻瘟病抗性表现中感,耐冷性表现中等。产量表现:2013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580.68公斤,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5.28%,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561.05

44、公斤,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4.84%,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570.86公斤,比对照增产5.07%。10个试点8增2减,增产点次达80%。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8.12公斤,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4.29%,6个试点2增4减,增产点次为33.3%。栽培技术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0天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

45、粒重。亩施基肥复合肥100公斤、尿素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5公斤,抽穗前20天左右施穗肥尿素23公斤。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6、 适时收割:当90%以上的谷粒黄熟,抢晴天及收获。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中低海拔籼稻种植区,稻瘟病常发区慎用。品种名称:毕粳优3号(区试名称:ZDA/ZT59)审定编号:黔审稻2016012号品种来源: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滇型粳稻不育系毕粳2A与粳稻恢复系毕粳恢3号组配而成。特征特性:中熟粳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60.7天,比对照滇杂31早熟0.6天。株叶型适中,剑叶直立。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结实率较

46、高,后期转色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叶鞘、叶缘无色。平均株高103.4厘米,亩有效穗17.51万,穗长20.97厘米,每穗187.22粒,结实率79.57%,千粒重24.59克,粒型椭圆,颖尖无色,无芒。201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出糙率85.1%,精米率76.8%,整精米率68.1%,垩白粒率42%,垩白度5.1%,粒长6.2毫米,长宽比2.6,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3%,碱消值7.0,透明度1级。2015年食味鉴定评分80.6分。2014年和2015年稻瘟病自然鉴定抗性指数分别为1.3和1.0,2014年人工鉴定抗性指数4.8。产量表现:20

47、14年省区试粳稻组平均亩产517.02公斤,比对照滇杂31增产9.46%;2015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559.83公斤,比对照滇杂31增产7.35%。两年平均亩产538.43公斤,比对照增产8.35%。累计11个点次7增4减,增产点率63.6%。 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5.80公斤,比对照滇杂31增产22.3%,3个点全部增产。栽培技术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育秧方式以旱育秧或薄膜覆盖湿润育秧,亩用种1.52.0公斤。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3、合理密植。栽插规格6×(69)寸,或7&

48、#215;4寸或6×5寸,亩插13.320万基本苗,每亩1.52.0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移栽7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5公斤,主穗圆杆后12天亩施穗肥尿素4公斤。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粳稻种植区。二、玉米品种名称:友禾玉28(区试名称:YS12328)审定编号:黔审玉2016001号品种来源:

49、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冬用自交系J344作母本,外引自交系1039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2天,与对照黔单16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 273厘米,穗位高10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7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5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5厘米,雄花护颖微紫,花药紫红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筒形,穗长20厘米,穗行数18.1行、秃尖0.6厘米。籽粒排列直,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2.3克,穗轴红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90克/升,粗淀粉含量76.32 %,粗蛋白含量9.63%,粗脂肪含量3.9%,赖氨酸含量0.27%;经四川省农科院

50、植保所鉴定: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和灰斑病。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域试验C组平均亩产717.8公斤,比对照增产10.3%;2015年省区域试验C组续试平均亩产753.9公斤,比对照增产20.9%。两年平均亩产735.9公斤,比对照增产15.49%,18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达100%。201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5公斤,比对照增产17.5%,9个点次全增,增产点达100%。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宜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间;直播和育苗均可,宜采用营养块或营养球单株育苗,大田定向移栽;2、种植密度:每亩种植28003200株;净作套作均可;3、施肥:施

51、足底肥,要求每亩肥用农家肥16002200公斤,或用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中期适时追肥,亩用复合肥25公斤,适时浇水防旱,能保证后期肥水供应更高产;4、田间管理:在苗期进行匀苗、补苗、及时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地区,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品种名称:友玉109(区试名称:KN109)审定编号:黔审玉2016002号品种来源: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自交系J344作母本,外引自交系QB446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

5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8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19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6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8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6厘米,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微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穗长20.0厘米,穗行数17.2行,秃尖1.0厘米。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6.8克,穗轴红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94克/升,粗淀粉含量75.55 %,粗蛋白含量9.63%,粗脂肪含量3.96%,赖氨酸含量0.27%;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小斑病和茎腐病,中抗纹枯病、穗腐病和灰斑病,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域试验F组平均亩产664.3

53、公斤,比对照增产5.38%;2015年省区域试验F组续试平均亩产740.2公斤,比对照增产19.39%。两年平均亩产625.15公斤,比对照12.39%,17个点次16增1减,增产点达94.1%。201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9公斤,比对照增产8.97%,8个试点全部增产。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宜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直播和育苗均可,宜采用营养块或营养球单株育苗,大田定向移栽。2、种植密度:每亩种植密度28003500株,净作套作均可,高产田可适当提高密植。3、施肥:施足底肥,要求每亩施用农家肥16002200公斤,或用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中期适时追肥,每亩施用复合肥2

54、5公斤,适时浇水防旱,保证后期肥水供应。4、田间管理:在苗期进行匀苗、补苗,及时中耕除草。5、病虫害防治:加强茎腐病、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及玉米螟防治。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地区,注意防大斑病和丝黑穗病。品种名称:康农20(区试名称:惠玉168)审定编号:黔审玉2016003号品种来源: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自交系FL706作母本,自交系FL598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6天,与对照黔单16相当。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

55、米,穗位高10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0个左右,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2厘米,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22厘米,雄花护颖紫色,颖基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浅粉红色。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6.6行,秃尖1厘米,单穗粒重227克,籽粒黄色,百粒重40.4克。半马齿型,穗轴白色。201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62克/升,粗蛋白10.32%,粗脂肪 4.51%,粗淀粉73.44%,赖氨酸0.29%。2015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小斑病,中抗丝黑穗病、纹枯病、穗腐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和灰斑病。产量表现:2014年省区域试验D组平均亩产682.2公斤,比对照增产11.07%,

56、增产极显著;2015年省区域试验D组续试平均亩产707.3公斤,比对照增产14.65%。两年平均亩产694.8公斤,比对照增产12.86%,增产点为90%。201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4公斤,比对照增产10.69%,8个试点全部增产。栽培技术要点: 宜春播,单株定植,每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左右。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腐熟厩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510公斤。重施苞肥,于小喇叭口时视玉米长势亩施1520公斤尿素、10公斤复合肥、5公斤钾肥。同时进行中耕、培土;酌施“粒肥”: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在后期酌情增施“粒肥”,一般515公斤,以复合肥钾肥为主。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茎腐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地区,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品种名称:贵单812(区试名称:贵单5585)审定编号:黔审玉2016004号品种来源:贵州大学于2011年冬用外引自交系QR164作母本,自育自交系GD932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天,比对照黔单16短3天。幼苗长势强,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