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菜豆、豇豆炭疽病2009-07-16 14:45:49 来源:大地农药网幼苗发病,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凹陷成溃疡状。幼茎上生锈色小斑点,后扩大成短条锈斑,常使幼苗折倒枯死。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沿叶脉发生,成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扩大至全叶后,叶片萎蔫。茎上病斑红褐色,稍凹陷,呈圆形或椭圆形,外缘有黑色轮纹,龟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浅红色粘状物。果荚染病,上生褐色小点,可扩大至直径1厘米的大圆形病斑,中心黑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稍凹陷,易腐烂。菜豆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皮下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昆虫传播。该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
2、7,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温度低于13,高于27,相对湿度在90%以下时,病菌生育受抑制,病势停止发展。因此,温室内有露、雾大,易发此病,此外栽植密度过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化学用药如下:80%炭疽福美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绿乳铜8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每57天1次,每间隔1015天掺加1次60010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连续喷洒23次扑灭之。菜豆、豇豆锈病2009-07-16 14:44:46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特点主要
3、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茎和荚果。叶片染病,叶面初现边缘不清楚的褪绿小黄斑,后中央稍突起,成黄白色小疱斑,此即为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夏孢子堆。其后,随着病菌的发育,疱斑明显隆起,颜色逐渐变深,终致表皮破裂,散出近锈色粉状物(夏孢子团),严重时锈粉覆满叶面。在植株生长后期,在夏孢子堆及其四周出现黑色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状物(冬孢子团)。病原及发病特点菜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的菜豆单胞锈菌Uromycesphaseoli(Pers)Wint侵染引起。该病菌生活史上属于全孢型单主寄生锈菌,即其性子器、锈子器、冬孢子堆、夏孢子堆4个不同发育阶段及其所产生的5种不同孢子皆出现于同一寄主上。在北方寒冷地区,
4、病菌表现为典型的全孢型单主寄生菌;但在南方温暖地区,特别是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病菌只见夏孢子和冬孢子,主要以夏孢子越季,并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随气流传播,从表皮气孔侵入致病,完成病害周年循环。前造发病株上的夏孢子,就成为下一造植株锈病的初次侵染接种体。在植株生长后期,病菌可形成冬孢子堆,但冬孢子在病害侵染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在广州地区,菜豆锈病春植的远比秋植的严重。本病菌又是一类专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强,可分化成许多形态相同而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种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菜豆比豇豆、小豆较感病;在菜豆中,矮生种比蔓生种较抗病;在蔓生种中,“细花”比“中花”和“大花”较抗病。防治方法(
5、1)选育和选用抗病高产良种,常年重病地区尤为重要。(2)必要时调整春秋植面积比例,以减轻危害。在南方一些地区,例如广州地区,菜豆锈病春植病情远重于秋植,在无理想抗病品种或理想防治药剂而病害严重危害的地方,可因地制宜地调整春秋植面积比例,或适当调整播植期以避病。(3)清洁田园,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密植,棚室栽培尤应注意通风降温。(4)按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要求,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可选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粉2 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11)8001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 000倍液,34次,隔7
6、10天1次,交替喷施,喷匀喷足。菜豆、豇豆细菌性疫病2009-07-16 14:46:55 来源:大地农药网细菌性疫病主要侵染叶、茎蔓、豆荚和种子。幼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变褐色,干枯变薄,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严重时病斑相连,全叶枯干,似火烧一样,病叶一般不脱落。高湿、高温时,病叶可凋萎变黑。茎上染病,病斑红褐色,稍凹陷,长条形龟裂。豆荚染病,呈暗绿色油浸状斑点,扩大后变红褐色,稍凹陷,呈不规则形。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黄色菌脓。细菌性疫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
7、在土壤中越冬。植株发病后产生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该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加强综合防治的同时注意化学防治,主要用药如下:天达诺沙600倍液,绿乳铜800倍倍液,23%络氨铜4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新植霉素200毫克/千克,多抗霉素400倍液,氯霉素200毫克/千克,黄腐酸盐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每间隔1015天,药液中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或5000倍康凯。菜豆、豇豆枯萎病2009-07-16 14:43:29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一般花期开始发病,病害由茎基迅速向上发展,引起茎一侧或全茎变为暗褐色,凹陷,茎维管束变色
8、。病叶叶脉变褐,叶肉发黄,继而全叶干枯或脱落。病株根变色,侧根少。植株结荚显著减少,豆荚背部及腹缝合线变黄褐色,全株渐枯死。急性发病时,病害由茎基向上急剧发展,引起整株青枯。发生规律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在土中可以长期存活,种子也带菌,通过流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等传播,从菜豆的根尖或伤口侵入。气温20以上时田间开始现病株,气温上升到24-28,病害盛发,相对湿度70%以上,病害发展迅速。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3)与白菜类、葱蒜类实行34年轮作,不与豇豆等连作。(4)高垄栽培,注意排水。(5)药剂防治
9、:发病初期开始药剂灌根,选用的药剂有: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 “天达-2116” 1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2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等,每株灌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根23次。(6)及时清理病残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菜豆、豇豆根腐病2009-07-16 14:49:38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
10、状与侵染循环菜豆根腐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一般从复叶出现后开始发病,植株表现明显矮小,开花结荚后,症状逐渐明显,植株下部叶片枯黄,叶片边缘枯萎,但不脱落,植株易拔除。主根上部、茎地下部变褐色或黑色,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茎叶萎蔫枯死。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根腐病是因半知菌亚门镰孢属、菜豆腐皮镰孢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左右。病菌主要借土壤传播,通过灌水、施肥及风雨进行侵染。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930,最高35,最低13。土壤湿度大,灌水多,利于该病发展;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较重。防
11、治方法: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抓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A)选用高抗病品种。(B)注意不施用含有西瓜秧蔓、叶片、瓜皮的圈肥,防止肥料传菌;增施钾肥、微肥、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减少速效氮肥使用量,防止瓜秧旺长,促秧健壮。(C)播种前用1000倍天达恶霉灵+200倍“壮苗灵”药液浸泡种子20分钟,严格消毒杀菌,防止种子传染。(D)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其主要用药如下:800倍“天达2116”+30恶霉灵水剂1500倍液(或天达浴丰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0%超微多菌灵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23%络氨铜5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使
12、用,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注意细致喷洒茎基部和根部地面。或用以上药液灌根,每墩10015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可有效地防治此病的发生与蔓延。 菜豆、豇豆褐斑病2009-07-16 14:51:06 来源:大地农药网病原 Mycosphaerella cruenta,Pseudocercospora cruenta症状 叶片正、背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边缘赤褐色,直径1到10毫米不等,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叶背病斑颜色稍深,边缘仍为赤褐色。高湿时叶背面病斑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该病为高温、高湿
13、病害,高温多雨天气,温度20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发病。种植过密,通风不良,土壤含水量高,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与非豆类蔬菜实行2年轮作。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清洁田园。种子消毒。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每隔1
14、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棚室栽培时可选用烟剂1号,每667平方米用药350克,熏烟1夜,次日早晨放风,隔10天左右1次,连熏2次。菜豆、豇豆红斑病2009-07-16 14:52:04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至不定形,红色至红褐色,斑面隐现云纹。病斑连合成红褐色大斑块,致叶片局部干枯。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canescens E11et Mart和山扁豆生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t C)Wei。据调查,后者在广州地区多见。病菌均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或以菌丝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
15、翌年病害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气流及雨水溅射而传播,从表皮侵入致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情况不明。在近年国内推介的30多个菜豆品种中,一些一般表现较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品种,如外引的碧丰(荷引)、丰收1号(泰引)、优胜者与供给者(美引)、意大利矮生玉豆以及国内培育的秋紫豆(陕西)、418(山西)、青岛架豆(山东)等,是否也抗本病,则有待于各地进一步调查鉴定。至于对炭疽病表现抗病性的品种(见菜豆炭疽病)是否也抗本病,也有待于各地观察研究。防治方法(1)重病地区注意寻找抗耐病品种。(2)药剂防治可参照炭疽病。防治好菜豆炭疽病亦可兼治本病,一般无需
16、单独防治。在以本病发生为主的田块,应按照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把喷药预防提早到植株上架时进行。(3)注意田间卫生,结合管理收集病落叶随即烧毁,有助于减少菌源,减轻发病。收获时更应全面彻底清除病残株烧毁,对减少下一生长季节和翌年病害的发生有明显作用,不容忽视。菜豆、豇豆白粉病2009-07-16 15:06:31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 菜豆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叶柄和茎上,一般子囊果成熟时,菌丝体才逐渐消失,初发病时先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粉状白霉,后融合成粉状斑,严重时布满全叶,致叶片枯死或脱落。病原 Sphaerotheca astragali varphaseoli ZYZ
17、hao称菜豆单囊壳,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果褐色,散生或聚生,球形,直径65100微米,附属丝57根,丝状,弯曲;1个卵形至椭圆形子囊,少数球状,成熟较晚,大小1519×915微米。新变种具68个子囊孢子,较宽,长宽比例为1213。原变种含8个子囊孢子,长宽比是1516。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散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经多次重复侵染,扩大为害。在潮湿、多雨或田间积水,植株生长茂密的情况下易发病;干旱少雨植株往往生长不良,抗病力弱,但病菌分生孢子仍可萌发侵入,尤其是干、湿交替利于该病扩展,发病重。 防治
18、方法 (1)选用抗白粉病品种。如优胜者。(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4)发病初期喷洒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10豆角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菜豆细菌性叶斑病2009-07-16 15:13:21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 又称细菌性褐斑病。主要为
19、害叶片和豆荚。叶片染病 初在叶面上生红棕色不规则或环形小病斑,叶斑边缘明显,叶背面的叶脉颜色变暗,叶斑扩展后病斑中心变成灰色且容易脱落呈穿孔状,豆荚染病 症状与叶片相似,但荚上的斑较叶斑小些。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mgae van Hall称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911×1.82微米,具14根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接种在 KB平板培养基上27培养3天,菌落呈圆形、凸起、光滑、乳白色,直径235毫米,培养7天,菌落多呈圆形或稍扁平,中央凸起,边缘呈细毛状,直径455微米,可产生水溶性黄绿色荧光。能氧化葡萄糖但不能发酵
20、,接触酶呈阴性。4能生长。超过41不能生长,生长最适温度2528。除菜豆外,还可侵染菜花、甘蓝、油菜、番茄、甜椒、芹菜、萝卜、黄瓜、莴笋、白菜、甜菜、芥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可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病菌发育适温2527,4849经10分钟致死。苗期至结荚期阴雨或降雨天气多,雨后易见此病发生和蔓延。防治方法 (1)轮作。(2)选用齐菜豆1号等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子。加强田间管理。(3)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
21、防治23次。采收前4天停止用药。菜豆、豇豆病毒病2009-07-16 14:48:11 来源:大地农药网病原CMV(黄瓜花叶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症状 菜豆病毒病有多种表现型,如花叶斑驳型、卷叶萎缩型、明脉皱缩型等,其中以花叶斑驳型最为常见。发病规律 主要靠蚜虫传毒,高温干旱、排水不良、氮肥过量、土壤黏重等条件均利于发病。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积极防治蚜虫是预防病毒病的有效方法。有条件时可覆盖防虫网。 药剂防治: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A 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2、,或5菌毒清水剂500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豇豆轮纹病2009-07-16 15:14:54 来源:大地农药网病原 Cercospora Vignicola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侵染叶片,初生浓紫色小斑,后扩大为直径48毫米近圆形褐斑,斑面具明显的赤褐色同心轮纹,潮湿时生暗色霉状物,但量少而稀疏,远不及豇豆煤霉病浓密、明显。茎部染病,初生深褐色不规则形条斑,后绕茎蔓扩展,致病部以上的茎蔓枯死。豆荚上病斑呈紫褐色,具同心轮纹,病斑数量多时豆荚呈赤褐色。发病规律
23、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越夏,也可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害不断蔓延扩展。南方周年都有豇豆的种植区,病菌的分生孢子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或越夏期。高温、多湿的天气及栽植过密,通风差及连作低洼地发病重。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发病严重的园地,应于生长季节结束时彻底收集病残物,深埋或烧毁。深耕晒土,有条件的可与非豆类蔬菜轮作。提侣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农乐活性有机肥,能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活性,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12
24、绿乳铜(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每7天1次,共防治23次。豇豆立枯病2009-07-16 15:18:45 来源:大地农药网本病由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 ctonia solani)侵染引起,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为害幼苗根和茎基部称立枯病;为害豆荚引起腐烂的称荚腐病,是同一种病原物在植株上不同部位发病引起的不同症状。田间识别 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和根部,发生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略向下陷,后期病茎干缩变细,皮层变色,根部坏死,整株枯死。荚腐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
25、色,边缘明显,内部凹陷,严重时引起荚腐。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同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能在土中腐生生活2-3年,发育适温20-40,病菌通过流水、雨水反溅,直接侵入为害。菜豆矮生种发病多,蔓生种较少发病。地下水位高,地面积水,种植过密等均易引起本病发生。防治要点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渍水。立枯病多发生于幼苗中后期,及时间苗,培育壮苗。荚腐病多发生在矮生种上,及时喷洒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豇豆角斑病2009-07-16 15:20:46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 豇豆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发生在开花期后,叶片上产生多角形灰色病斑,大小58毫米,后变
26、灰褐色至紫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簇生灰紫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荚染病,病斑较大。灰褐色至紫褐色,不凹陷,湿度大时也生霉状物。病原 Isariopsis griseola Sacc称灰拟棒束孢,和phaeoisariopsis griseola (Sacc) Fr褐柱丝霉,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或淡黄褐色,直立或密集成束,不分枝,屈曲少或无,顶端钝圆有小孢子痕,大小 68613475×2744微米。分生孢子圆筒形或长梭形,基部钝圆平截,顶部略细,顶生或侧生,无色至浅褐色,微弯,具05个隔膜,大小26956615×49735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
27、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为害叶片,病部产生的分子孢子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秋季为害豆荚,侵染种子,则潜伏在种子上越冬。秋季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无病株留种,种子带菌可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2)有条件的应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收获后及时深翻。(3)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4)开花期喷洒植物动力2003营养液,每毫升原液,对水1公斤。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豇豆灰霉病2009-07-16 15:22:11 来源:大地农药网症状 豇豆叶、茎、花、荚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茎部向上先显症,初现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浅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湿度大时上生灰色霉层。有时病菌从茎蔓分枝处侵入,致病部形成凹陷水浸斑,后萎蔫。苗期子叶染病 呈水浸状变软下垂,后叶缘长出白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形成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荚果染病 先侵染败落的花,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网河南电力招聘高校毕业生笔试真题
- 2024年鞍山海城市招聘医疗岗位笔试真题
- 法律文化在社会中的表现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准备清单2025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执行案例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培训指南试题及答案
- 网络服务监控与调优试题及答案
- 企业网管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疲劳韧性重点基础知识点
-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2025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MOOC】跨文化交际入门-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万吨棉杆化机浆项目可行性报告
- 施工现场防汛应急培训记录
- 果蔬干制加工技术课件
- 个人承诺书(建造师)
- 应急预案(危货运输企业)
- 氩气岗位应急处置卡
- 更换破碎机耦合器措施-
- SMT不良品维修作业指导书
- 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11IwasborninJanuary教案教科版(广州三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