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①必修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1页
地理①必修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2页
地理①必修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能力要求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 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比照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

2、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1“地幔的有关知识。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设计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多媒体投影、图片。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 ,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 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 相同。 以地心为共同球心, 地球圈

3、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局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新授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 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 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 地幔、地核组成的呢?1地震波问题一: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问题二: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地震波。问题三:你知道其机理吗?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 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 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 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 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

4、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 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 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 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 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 法是: 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 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 首先通过研究 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 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

5、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 P波速较S波快 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 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n,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观看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大陆局部的平均厚度为33 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 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 17 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地壳又分为 双层结构: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在大陆地壳中,两个层次都有;在大洋地壳中, 硅铝层变薄甚至缺失。所以大洋地壳比拟薄。2地幔:地幔的范

6、围是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它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是三大圈层中的中间层, 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幔圈占 了地球大局部的质量。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软流层物质仍是岩石主要是橄榄岩、榴辉岩等,为硅酸盐类、氧化物等。由于这层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高,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呈融熔流动状态,犹如倾倒的浆糊。根据地震波变化情况推测,软流层物质的物理性状与上下层物质都不同,并构成一个圈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软流圈。软流圈层厚度范围并不是从莫 霍面算起,约在地下 60250 km,它属上地幔

7、局部,但位置并不在地幔的顶部。因此,软 流圈层与地壳之间即与莫霍面之间还有一层物质存在,即上地幔的顶部,也是岩石,并 构成了一个圈层,它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局部,物质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3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外核, 所以外核局部呈液态, 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 而液态 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 因为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 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 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平均17900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上地幔 固态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

8、是岩浆的发源地幔下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 可能为固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外核5150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核内核6370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3 .难点讲析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 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 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 岩石转化成液态。2内核为何是固体?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解析:纵波在地下 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9、,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横波在5 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拟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 呢?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展示多媒体,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1大气圈大气圈包围着地球, 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它是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2 .水圈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那么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生物水

10、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3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 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 在地球上这个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形成 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包括植物、 动物 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 40 万种,动物约有 110 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 10 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亿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 绝大局部都已经灭绝了。 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

11、圈的上层局部、 大气圈的 下层局部和水圈的全部, 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 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 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小结: 地球所有的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的, 在太阳和人类生 活的参与下,整个地球生机盎然;同时, 它们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可以减弱太阳和宇宙辐 射对地表的影响, 减少宇宙中的陨石对地球外表的撞击。 外部各圈中的物质运动和循环, 是 促使地表物质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动力。【素材推荐】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完成以下调查题之一:课外学习大比拼: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相关市民:1. 了解地球哪些圈层与我们溧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

12、关系?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2. 通过上网、阅读科普等方法,多了解一些有关地球和月亮的信息,把你找到的信息用图或文字表达出来做成小卡片,比一比谁找的信息多。资料一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 11 号和 12 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外表和月岩的研究,可 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 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月球外表有一层 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千米、软流圈10001600千米和月球核16001738千米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 层,即月壳 060 千米、上月幔 6

13、0300 千米、中月幔 300800 千米和月震 带 800 1000 千米。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 10 千米、 25 千米和 60 千米深 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说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月球外表至25千米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 25千米 60千米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 由辉长岩 和钙长岩组成。 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 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 月球震源的位 置位于 600 1000 千米的深度之间, 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 800 千米。 由于月球外表岩石的 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 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 成,它可能

14、呈塑性或局部熔融状。在月球1000千米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 °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 固体局部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 月球的上述圈层结 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资料二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密度不到地球海 平面大气密度的一万亿分之一。 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 是一个平静的世界。 已经知道 月海有 22 个,总面积 500 万平方千米。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外表,较大的月海有 10 个: 位于东部的是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和汽海,位于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静海、丰富海 和酒海。 这些月海都为月球内部

15、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充填, 某些月海盆地中的环形山, 也 被喷发的熔岩所覆盖, 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 因此, 月海盆地的形成以及继之而 来的熔岩喷发,构成了月球演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crater ,希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腊文的意思是“碗,所以又称为碗状凹坑结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陨星 撞击的结果,二是火山活动;但是大多数的环形结构均属于陨星的撞击结果。 1924 年,吉 福德 A.C.Gifford 曾把月坑同地球上的陨石坑作了比拟,证实了月坑是陨星撞击形成的。 因此,陨击作用是形成现今月球外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之一。 许多大型

16、环形山都具有向四周延 伸的辐射状条纹, 并由较高反射率的物质组成, 形成波状起伏的地形, 向外延伸可达数百千 米。环形山周围有溅射出来的物质形成的覆盖层; 溅射的大块岩石又撞击月球外表, 形成次 生陨击坑。 由于反复的陨星撞击与岩块溅落, 以及月球内部喷出的熔岩大规模泛滥,使得许多陨击坑模糊不清,或只有陨击坑中央的尖峰露出覆盖熔岩的外表。从叠加在月海上的陨击坑的状况判断, 以及从月球上带回样品的放射性年龄测定说明, 月海物质大致是与陨击坑同时期形成的。月海年龄大都在 35 亿年左右,而月陆高地的形成 至少在月海熔岩喷发之前 10 亿多年已经存在,因此原始月壳是更为早期形成的,并且是大 量熔岩的

17、不断喷发,月球物质长期圈层分化的结果。研究说明,月球的圈层结构是继大约 46 亿年前它所经历的一个漫长的天文演化阶段之后,又一个持续了约 10 亿年之久的一个 圈层分化过程。 月球上大型环形山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 开普勒、埃拉托塞尼、 托勒密、第谷等。 月球外表陨击坑的直径大的有近百千米,小的不过 10 厘米,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总数多达 33000个,占月球外表积的 710%,最大的月球坑为 直径 235 千米。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布满了密集的陨击坑,而月海所占面积较少,月 壳的厚度也比正面厚, 最厚处达 150 千米, 正面的月壳厚度为 60 千米左右。 由于月球外表 之上缺乏大气圈和水圈, 所以月球早期的熔岩喷发和陨星撞击形成的月球外表形态特征能够 得到长期的保存。自 1969 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