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同名3967)_第1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同名3967)_第2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同名3967)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 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 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 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 的深深思念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 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 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 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 三段是最后一节, 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外表看, 文章层次清楚地介 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 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

2、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 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 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4、在读中体会樟树的外在美。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樟树的外在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2. 指导书写“龄,读课题。3. 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是写什么?樟树樟树,我们也称它为香樟树, 它有一种特殊的香

3、味,可以提取樟脑和樟油,制作成家具还可以防虫蛀。4. 那这篇课文是写了哪里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 你们看,这就是宋庆龄以前居 住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宋庆龄的“故居 普通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不 能叫“故居,当人们使用“故居这个词时,总是把它与杰出人物联系在一起5. 品读课题可以让我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来读一读。6. 课前,你对宋庆龄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说 小结:是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她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这两棵樟树。二、初读感知,突破字词1.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圈出生字,不理解的做记号。3想:标上自然段的序

4、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粗壮 稠密 保持崇敬 瞻仰 纪念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1指名读,师正音。注意:“稠、瞻是翘舌音;“繁、瞻、衍 是前鼻音。 2齐读 3理解重点词语: 瞻仰 稠密 蓬蓬勃勃3. 交流:1“瞻仰是什么意思?恭敬地看 2找到“瞻仰在文章中的位置, “瞻仰是怎样地看?3怀着崇高的敬意,看去世的伟人,及其相关的景、物,这就叫瞻仰。 当我们不理解这个词语时,我们可以将这个词带入到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稠密是什么意思?数量多密度大5“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强,繁荣旺盛的样子4. 指导书写生字:“瞻“稠1指名说5师范写,生描红

5、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樟树?你能给课文分分段吗?2. 指名说:一 13舍不得树二 4、 5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三 6树前留影5. 你能把这三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 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 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这两棵 樟树到底长什么样呢?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2. 出示自学提示: 1这两课樟树长得如何?圈画有关字词,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3.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 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6、总是那么蓬蓬勃勃。4. 谁愿意读一读?5. 提问:这两课樟树长得如何?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词语。6. 指名说,“蓬蓬勃勃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再读课文,在书 上画出有关词句。1相机点红:“枝干粗壮 “伸向四面八方 “伸得远远的 是啊,引哪里能晒到太阳枝干就往哪里伸,哪里有空隙的地方枝干 就往哪里钻,伸得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指名读、评价、齐读。 2相机点红“ 稠密“绿得发亮 看到这么多这么绿的树叶,此时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生机勃勃、青翠欲滴、 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樟树的生命力3相机点红:“四季常青 那是樟树的生长特点,读了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了 什么?生

7、命力顽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 “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呀,无论是 ,它们总是 。生接读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一年四季,它会经历多少磨难呀?我们想像一下, 它们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说话训练:无论是 ,它们总是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5. 同学们,刚刚我们用心品读了第四自然段,我们通过找关键词、联想等方式, 不仅读懂了文字, 还读懂了文字后的深意。 听着同学们的交流, 这两棵并不高的 樟树似乎一点一点在我们眼前变得高大起来, 让我不由得心

8、生敬意, 让我们怀着 这份敬意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6. 小结: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 有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人们爱在这两棵樟树前 留影。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这个问题就留到下节课来探讨。五、作业1. 思考:人们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习字册?。六、板书设计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七、教学反思:?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篇课文通过借物喻人的文章, 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 形、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文章既表达了作者 对樟树的赞美,又表达了作者对宋庆龄的深切思念。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简洁、 重点突出。 由

9、于宋庆龄这个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学生理解起来比拟有难 度,那么在备课之前,我首先让孩子们搜集宋庆龄、樟树等相关资料,做好预习 功课。同时,引导孩子再多读课文,勾画重点词语和句子,不理解的做记号,这 样上课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时,我重点关注了一下几点: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 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宋庆龄是谁?她与普通的樟 树有什么联系?这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生词教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词语时,加强对学 法的指导,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 教学生字书写时,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的笔画的避让和穿插,以及指导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3. 如何分段?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学会抓重点段落,理清文章脉络。“樟树外形特点。在理解重点词语,理清文章脉络的根底上,重点品读文 章的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樟树的外在美,美在哪里?美在旺 盛的生命力。怎样让孩子感受到樟树的生命力呢?从外形特点,以“蓬蓬勃勃 入手,抓住“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让学生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 力。品读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让孩子们思考,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宋庆龄故居 前和樟树留影?根据导入时老师对宋庆龄的介绍, 学生会将宋庆龄与樟树之间建 立联系,这种联系是感性的,也许不是很深刻,这样就过渡到第二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