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几何作图1、正六边形的画法绘制正六边形,一般利用正六边形的边长外接圆半径的原理,绘制步骤如图1-14所示。 图1-14 正六边形画法2、正五边形的画法1已知正五边形的边长AB,绘制正五边形的方法如图1-15所示。(1)分别以A、B为圆心
2、,AB为半径画弧,与AB的中垂线交于K;(2)在中垂线上自K向上取CK2AB/3,得到C点;(3)以C点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弧与前面所画两段圆弧相交于D、E点,即可得到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 图1-15 已知边长画正五边形2已知外接圆直径,绘制正五边形的方法。(1)取半径的中点K;(2)以K点为圆
3、心,KA为半径画圆弧得到C点;(3)AC即为正五边形边长,等分圆周得到五个顶点。3、斜度与锥度1斜度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工程上用直角三角形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来表示,并固定把比例前项化为1而写成1 : n的形式,如图1-17(a)所示。若已知直线段AC的斜度为1 : 5,其作图方法如图1-16所示。 图1-16斜度的画法 2锥度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D与高度H之比,通常,锥度也要写成1 : n的形式。锥度的作图方法如图1-17所示。 图1-17 锥度的画法 4、圆弧连接
4、 圆弧与圆弧的光滑连接,关键在于正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以及切点的位置。由初等几何知识可知:当两圆弧以内切方式相连接时,连接弧的圆心要用RR0来确定;当两圆弧以外切方式相连接时,连接弧的圆心要用RR0来确定。用仪器绘图时,各种圆弧连接的画法如图1-18所示。这些作图方法在计算机绘图中实现起来既准确又快捷,充分体现了计算机高速和精确的特点。(a)用圆弧连接两已知直线 (b) 用圆弧连接直线和圆弧 (c)与两圆弧外切的画法 (d)与两圆弧内切的画法图1-18 圆弧连接5、椭圆和渐开线的画法1椭圆的近似画法常
5、用的椭圆近似画法为四圆弧法,即用四段圆弧连接起来的图形近似代替椭圆。如果已知椭圆的长、短轴AB、CD,则其近似画法的步骤如下:(1)连AC,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CD延长线于E,再以C为圆心,CE为半径画弧交AC于F;(2)作AF线段的中垂线分别交长、短轴于O1、O2,并作O1、O2的对称点O3、O4,即求出四段圆弧的圆心,如图1-19所示。2渐开线的近似画法直线在圆周上作无滑动的滚动,该直线上一点的轨迹即为此圆(称作基圆)的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大都是渐开线,如图1-20所示。 其作图步骤如下:(1)画基圆并将其圆周n等分(图1-21中,n=12);(2)将基圆周的展开长度D也分成相同
6、等分;(3)过基圆上各等分点按同一方向作基圆的切线;(4)依次在各切线上量取1/nD、2/nD、D,得到基圆的渐开线。 图1-19 椭圆的近似画法 图1-20 圆的渐开线圆弧连接画法圆弧连接分两圆弧外切、内切、内外切三种情况,关
7、键是求连接弧的圆心1.外切:以两已知圆弧半径之和为半径,以两圆弧圆心为圆心画弧,交点即连接弧的圆心2.内切:以两已知圆弧半径之差为半径,以两圆弧圆心为圆心画弧,交点即连接弧的圆心3.内外切:外切的那一端取之和,内切的那一端取之差为半径,以两圆弧圆心为圆心画弧,交点即连接弧的圆心平面图形绘制第一章-第二讲 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画法、徒手画图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概要 (1)几何作图 (2)平面图形的画法 (3)徒手绘制草图二、教学设计、方法
8、;1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本讲的重点,一定要结合实例介绍几何作图和平面图形的画法。 2要多利用实例进行直观教学。 3先给出平面图形,让同学自己考虑从何处着手,画图步骤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等概念。再分析尺寸的分类和基准的概念。多举一些和作业相近的实例。 4用板书演示草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三、课前准备 教师要准备几张原来的同学们绘制的图形,要准备一些和平面图形的绘制相近的实物模型,要绘制一张平面图形
9、的草图作为范例。四、教学内容 (一) 几何作图 机件的形状多种多样,在作图时经常会遇到线段连接、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曲线连接以及斜度与锥度等几何作图问题。因此应当掌握常见几何作图的作图原理、作图技能和作图方法。 1正多边形的画法 (1)正六边形 由于正六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就是其外接圆直径,因此作图时可以利用其外接圆作为 辅助线绘制。具体作图见图125所示。图125 正六边形的作图
10、60;a:用圆规等分作图 b:利用丁字尺和三角板作图 (2)正五边形 正五边形作图方法见图126所示。 1)等分半径OB,得中点M。 2)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交AO于N。 3)以CN为弦长依次截取圆周,得正五边形。图126 正五边形的画法 2圆弧连接 用一个已知半径的圆弧光滑地
11、连接相邻两线段(直线和圆弧)的作图方法,称圆弧连接。 (1)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 圆弧连接在机件的轮廓上经常出现,作图时,应首先求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切点,表15所列说明了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表15:圆弧连接作图原理 (2)圆弧连接作图方法见表16、表17所示。表16:圆弧连接作图方法1表17:圆弧连接作图方法2 3斜度与锥度 (1)斜度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
12、的倾斜程度。其标注形式见图127所示。图127 斜度的标注 (2)锥度 锥度是指正圆锥的底圆直径与圆锥高之比。其标注形式见图128所示。图128 锥度的标注及其作图方法 4椭圆的画法 (1)用同心圆法画椭圆的作图步骤见图129。图129 同心圆法画椭圆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的作图步骤见图130。图130 用四心圆法画椭圆 (二) 平面图形的画法 平面图形一般由若干线段组成
13、,相邻线段彼此连接、线段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主要依靠尺寸来确定。要正确绘制一个平面图形,必须对平面图形中的的线段和尺寸进行分析,弄清图形的组成,了解线段的性质,然后才能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平面图形中的尺寸,按作用可分为两类: (1)定形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中几何要素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例如: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大小,圆弧的半径。圆的直径等都是定形尺寸,如图131中R10、20、R15、R12、15、5等。图131 手柄的平面图形
14、0; (2)定位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中几何要素相对位置关系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如图131中的8、75。 标注定位尺寸时,首先应确定标注尺寸的起点,这个起点即为尺寸基准,平面图形的长度和高度方向都至少应该确定一个基准。 定位尺寸一般选择对称线、中心线、图形的边界线等作为尺寸基准,如图131中的A和B。 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平面图形中的线段(直线或圆弧),根据定位尺寸的完整与否,可分为三类(由于直线连接作图比较简单,这
15、里只介绍与圆弧连接有关的作图问题): (1)已知圆弧 具有定形尺寸(半径)和圆心两个定位尺寸的圆弧,称为已知圆弧。 (2)中间圆弧 具有定形尺寸(半径)和圆心一个定位尺寸的圆弧,称为中间圆弧。 (3)连接圆弧 具有定形尺寸(半径)而缺少圆心定位尺寸的圆弧,称为连接圆弧。 3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1)准备工作 &
16、#160; 1)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和线段分析; 2)确定绘图比例,选用图幅,固定图纸; )画出边框线、标题栏等。 (2)绘制底稿绘制底稿图线要画的很轻、很细,并且作图要准确。 (3)描深图线 描深图线前,要全面检查底稿,发现错误,及时修正。 描深图线的步骤是:1. 先粗后细:先描深全部粗实线、再描深细实线、细点划线、细实线等。2. 先曲后直:先描深圆弧和圆,再描深直线,以保持连接圆滑
17、。3. 先水平后垂斜:先用丁字尺自上而下画出所有的水平线;再用三角板由左至右画 出所有的垂直线;最后画出倾斜的直线。 (4)标注尺寸、填写标题栏 按相应国家标准标注尺寸、填写标题栏。 挂轮架的平面图如图132所示。图132 挂轮架平面图形 挂轮架线段分析见图133所示。 图133 挂轮架线段分析 挂轮架尺寸分析见图134所示。图134 挂轮架尺寸分析
18、160; 挂轮架画图步骤见图135所示。先画定位轴线,再画已知线段,接着画中间线段,最后画连接线段,画连接线段时要精确求出线段的端点和半径。 图135 挂轮架画图步骤 (三) 徒手画图的方法 徒手画出的图样也称草图。绘图时,一般不用绘图仪器和工具,主要是依靠目测估计图形与实物的比例,按一定画法要求徒手绘制。草图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有力工具,是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 1直线的画法见图136所示。图136 徒手画直线 2常用
19、角度的画法见图137所示。图137 常用角度的画法 3圆的画法见图138(a:直径较小时;b:直径较大时)、圆角的画法见图139所示。图138 圆的画法 图139 圆角的画法 4椭圆的画法见图140所示(a:椭圆较小时;b:椭圆较大时)。图140 椭圆的画法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平面图形的绘制 §1.4 平面图形的绘制任何平面图形都是由各种线段(直线或曲线)构成的。平面内的线段之间可能彼此相交、等距或平行。本节主要讨论如何绘制平面图形中的相却线段。1.平面图形的线段连接绘制平面图形时,经常会遇到从一线段
20、光滑的过渡到另一线段的情况(图1-18),这种光滑地过渡,实际上是两线段的相却,栽植途中称为连接,其切点称为连接点。当用一圆弧连接两已知线段时,该圆弧称为连接弧。连接弧的半径称为连接半径。画连接弧时,应首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即确定连接弧的圆心和连接点。根据初等几何学中的切线性质和两圆相切定理可知:图1-18 圆弧连接图1-19 由圆外一点向圆作切线(1) 由已知点P向已知圆O1作切线时,其切点必为以O1P为半径的圆与已知圆的交点A、B(图1-19)。连接PA、PB,即得自点P向该圆所做之切线。 与已知直线(图1-20)相切的圆弧(半径为R),其圆心的轨迹是直线。直线与直线平行,且相距为R。若直
21、线上任意一点O作连接弧的圆心,则自O向已知直线做垂线,垂足K即为连接点。 与半径为R1、圆心为O1的已知弧相切的圆弧(半径为R),其圆心O的轨迹为已知弧的同心圆(图1-21),该圆的半径随两圆外切或内切而定:当两圆外切时(图1-21),其半径OO1=R1-R两圆的连心线或其延长线与已知弧的交点K即为连接点。图1-20 圆弧与已直线相切图1-21 圆弧与已知弧相切现将平面图形中常用的几种连接作图举例如下:例 1-1 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相交直线ab和bc(图1-22)。解: 在距已知直线为R处,分别作两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其交点O即为连接弧的圆心; 自O点分别向两已知直线做垂线,其垂足g、f
22、即为两个连接点; 以O1为圆心,R为半径作出连接弧gf.例1-2 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直线段ab和圆心为O1、半径为R1的圆弧(图1-23,a) 解: 以O1为圆心,R1+R为半径作圆弧,该弧与距直线段ab为R的平行线相交于O点,点O即连接弧的圆心(图1-23,a); 连接OO1交已知圆弧与c点,自O向ab做垂线得垂足d,点c、d即为连接点(图1-23,b); 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出连接弧cd.图1-22 圆弧连接两相交直线图1-23 用圆弧连接一直线和圆弧 例 1-3 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已知圆弧。解:本例可出现三种情况,即外连接(图1-24)、内连接(图1-25)和混
23、合连接(图1-26)。现以混合连接为例,说明其作图步骤: 以O1为圆心,R1+R为半径作圆弧,在以O2为圆心,以R1-R2为半径作弧,所作两弧的交点O即为连接弧的圆心; 连接OO1、OO2并延长OO2,分别与两已知圆弧相交,其交点m、n即为连接点 以 O为圆心,R为半径作出连接弧mn.总之,作圆弧连接时,应先求出连接弧的圆心,在确定连接点,才能正确作出连接弧。 图1-24 外连接图1-25 内连接图1-26 混合连接 2. 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构成平面图形的各线段,其形状、长度及各线段之间的相对位置都要靠所注的尺寸加以确定。分析平面图形,应首先分析图样中所注的尺寸是否齐全,有无多余或自相矛盾之处。其次,根据所注尺寸对各线段进行分析,以便确定作图时的先后次序。2.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根据尺寸在平面图形中所起的作用,平面图形的尺寸可以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面复习策略计算机二级Python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校办企业财务审计办法实施细则
- 2025年考研数学(二)高等数学综合应用题卷:线性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 广东省新会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
- 截瘫的康复治疗
- 2025年春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3章 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征信信用评分模型在征信查询中的应用试题
- 备战2021年中考数学全真模拟卷11解析
- 老年晕厥的护理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题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清单
- 单细胞测序:解锁妊娠相关疾病细胞与分子特征的新钥匙
- 物业车位收费协议书
- 装饰工程挂靠协议书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届高三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考 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房产赠与合同示范文本
- 口鼻腔吸痰试题及答案
- 游乐园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新疆拜城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企业管理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