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发现过程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波森和詹森的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明胶传递给下部。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
2、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促进杆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防止落花落果。2、其他植物激素激素种类合成部位作用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焉的叶片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3、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3、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4、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细胞外液(存在与细胞外,约占内环境一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3 ),狐R液一1/3),血,浆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 -(1)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
4、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稳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
5、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2、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至中枢分析综合 将兴奋传至效应器产生相应反应3、动作电位: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神经后产生的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负电波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组成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传出神经元I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腺体
6、或肌肉等)6、体温调节:人的体温要维持稳定需要产热=散热;调节中枢:下丘脑(1)产热的主要器官:(2)散热的主要方式:皮肤出汗在寒冷的刺激下,产生反射性的血管反应,皮肤温度,散热量在温热的刺激下,产生反射性的血管反应,血流量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激素:一些无管腺或细胞在一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刺激)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种特异性物质。2、内分泌:由无管腺或某些细胞直接将分泌物分泌到体液中的分泌现象3、体液调节:通过住”的传送而如辅节作用的调节方式厂特点:与神而在相比,反应较缓慢,持续时间辿,作用范围翌二4、主要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神经垂
7、体抗利尿激素、催产素腺垂体;生长激素(化学本质:蛋白质)、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性腺卵巢:雌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睾丸:雄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5、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寒冷二二二下丘脑-TRH1*垂体TSH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1代谢(+(+)f|_(+)I(一)反I馈(一)“+”为促进,“一”为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靶组织为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组织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细胞。6、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
8、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腺垂体的激素又调节、控制有关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7、甲状腺激素对发育和代谢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促进o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作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会使生长受到阻碍。甲状腺激素也是发育所不可缺少的,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所引发的病症。8、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
9、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非特异性防卫 第一道防线: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如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巨噬细胞和血浆蛋白1、4-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主要是 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T细胞起作用)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通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细胞的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抗体:是机体受 抗原刺激,由成熟的 B细胞或浆细胞 产生的,并
10、能与该抗原发生 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球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 血液和体液。特异性3、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活化的丁细胞增殖、分化骨髓T淋巴细胞骨髓淋巴干细胞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琳巴 细胞抗原刺激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进入血液)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L一(遇到同一类型抗原快速增殖)结合教材中图示进行归纳总结4、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吞噬与受体结合抗原- 巨噬细胞- 嵌有抗原-MHO合体的巨噬细胞-(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处理J.分泌蛋白质./ .相同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一效应细胞毒._记-T细胞k 性T细胞使靶.包裂解5、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
11、细胞)1巨噬吞噬嵌有抗原-MHCM合抗原*一.与相应1g受体结合细胞处理 体的巨噬细胞(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一致敏B淋巴细胞如、分, 一相同效应B轴胞1记归国田胞I 抗原抗体6、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病例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致敏原: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L病例:花粉一皮肤尊麻疹;海鲜一呕吐;动物毛屑一过敏性鼻炎(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病例一一艾滋病)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疝一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逆转录RNAW毒)引起发病机理: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大量死
12、亡?患者免疫功能严重削弱直接死因:免疫功能缺失?(防卫彳用丧失一)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监控和清除功能丧失一)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预防:洁身自爱;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需要输入血液和血液制I品,须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种群的特征第四章种群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基本特征(个体不具有)种群密度一一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利死亡单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一一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比率一一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1)
13、出生率、死亡率的概念年一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种群密度概念: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4)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总数=重捕数X初次标记数生殖后期生殖期生殖前期重捕标记数(5)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组的个体数量的比例/老年个体数O成年个体数匚I幼年体T数(6)控制人口的方法:降低出生率(计划生育)(7)性比率概念: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人类也是一样、种
14、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指数增长:“J”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时间(1)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2)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越来越快,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3)适用范围:r种群迁入新环境的开始一段时间;t实验室理想条件下2、(1)形成条件: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有稳定平衡密度:K值(环境容纳量)(2)特点;.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是变化的,大于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小KI值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此时环境阻力最大(3)环境容纳量: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
15、群最大数量第五章群落、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结构:垂直结构:f概念: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期1Ir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关键因素:阳光例41森林动物垂直分层的关键因素:食物(和栖息空间),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1 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时间结构:包括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三、群落的类型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森林、草原、荒漠、苔原(分布的气候条件、动植物类型)四、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
16、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为止,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2)过程和主要类型原生演替: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葬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有生存力的抱子和种子)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第六章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环
17、境(有机物、无机物、气候和能源)和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涕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举例:植物蝗虫青蛙蛇鹰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营养级: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1)捕食食物链的共同特点每一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的任何停顿*性终结,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
18、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爰(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3)食物链与食物网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3、生物放大:某些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型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空,导致危害的现象。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这就是生态系统中
19、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源头:太阳能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散失的形式:热能(呼吸作用产生)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i下一营养级同化 【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刖一-乔级一同化的能生产者/除顶级消费者以外的消费者能量的最终去向4J-呼吸消耗I顶级消费者X流向分解者3、能量流动的特点r单向流动:不可逆,也不能循环利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6(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的存在形式:CO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形式: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途径:食物链、食物网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 CO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3) CO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三、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的现象称稳态。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实现的。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的那种成分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