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1 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实验PID控制算法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PID控制规律及控制器实现。2掌握用Simulink建立PID控制器及构建系统模型与仿真方法。二、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三、实验原理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中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PID控制规律写成传递函数的形式为 式中,为比例系数;为积分系数;为微分系数;为积分时间常数;为微分时间常数;简单来说,PID控制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1)比例环节: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2)积分环节:主要
2、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3)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四、实验过程1、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进入仿真界面。2、构建PID控制器:(1)新建Simulink模型窗口(选择“File/New/Model”),在Simulink Library Browser中将需要的模块拖动到新建的窗口中,根据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构建出如下模型:各模块如下: Math Operations模
3、块库中的Gain模块,它是增益。拖到模型窗口中后,双击模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Gain分别改为Kp、Ki、Kd,表示这三个增益系数。 Continuous模块库中的Integrator模块,它是积分模块;Derivative模块,它是微分模块。 Math Operations模块库中的Add模块,它是加法模块,默认是两个输入相加,双击该模块,将List of Signs框中的两个加号(+)后输入一个加号(+),这样就改为了三个加号,用来表示三个信号的叠加。 Ports & Subsystems模块库中的In1模块(输入端口模块)和Out1模块(输出端口模块)。(2)将上述结构图封装成P
4、ID控制器。 创建子系统。选中上述结构图后再选择模型窗口菜单“Edit/Creat Subsystem”1 / 15 封装。选中上述子系统模块,再选择模型窗口菜单“Edit/Mask Subsystem” 根据需要,在封装编辑器对话框中进行一些封装设置,包括设置封装文本、对话框、图标等。本次试验主要需进行以下几项设置:Icon(图标)项:“Drawing commands”编辑框中输入“disp(PID)”,如下上图示:Parameters(参数)项:创建Kp,Ki,Kd三个参数,如下图示: 至此,PID控制器便构建完成,它可以像Simulink自带的那些模块一样,进行拖拉,或用于创建其它系统
5、。3、搭建一单回路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所需模块及设置:Sources模块库中Step模块;Sinks模块库中的Scope模块;Commonly Used Blocks模块库中的Mux模块;Continuous模块库中的Zero-Pole模块。Step模块和Zero-Pole模块设置如下: 4、构建好一个系统模型后,就可以运行,观察仿真结果。运行一个仿真的完整过程分成三个步骤:设置仿真参数、启动仿真和仿真结果分析。选择菜单“Simulation/Confiuration Parameters”,可设置仿真时间与算法等参数,如下图示:其中默认算法是ode45(四/五阶龙格-库塔法),适用于大多
6、数连续或离散系统。5、双击PID模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Kp,Ki,Kd:设置好参数后,单击“Simulation/Start”运行仿真,双击Scope示波器观察输出结果,并进行仿真结果分析。比较以下参数的结果:(1)Kp=8.5,Ki=5.3,Kd=3.4 (2)Kp=6.7,Ki=2,Kd=2.5 (3)Kp=4.2,Ki=1.8,Kd=1.76、以Kp=8.5,Ki=5.3,Kd=3.4这组数据为基础,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固定其余两个,以此来分别讨论Kp,Ki,Kd的作用。7、分析不同调节器下该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1)P调节Kp=8 (2)PI调节Kp=5,Ki=2
7、(3)PD调节Kp=8.5,Kd=2.5 (4)PID调节 Kp=7.5,Ki=5,Kd=3五实验曲线及数据处理把实验曲线记录下来,并分析不同参数下的变化情况。六.总结1、P控制规律控制及时但不能消除余差,I控制规律能消除余差但控制不及时且一般不单独使用,D控制规律控制很及时但存在余差且不能单独使用。2、比例系数越小,过渡过程越平缓,稳态误差越大;反之,过渡过程振荡越激烈,稳态误差越小;若Kp过大,则可能导致发散振荡。T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过渡过程越平缓,消除稳态误差越慢;反之,过渡过程振荡越激烈,消除稳态误差越快。Td越大,微分作用越强,过渡过程趋于稳定,最大偏差越小;但Td过大,则会增加
8、过渡过程的波动程度。3、P和PID控制器校正后系统响应速度基本相同(调节时间ts近似相等),但是P控制器校正产生较大的稳态误差,而PI控制器却能消除余差,而且超调量较小。PID控制器校正后系统响应速度最快,但超调量最大。小知识PID常用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实验2 离心泵恒流量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在阶
9、跃干扰作用下,离心泵出口流量的过渡过程,利用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过渡时间等参数评价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2掌握比例度P、积分时间I参数在流量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对过渡过程品质指标的影响。二、实验装置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实验台三、实验原理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图如图1所示,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图1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图 图2离心泵恒流量控制过程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为单回路简单控制系统,安装在离心泵出口管路上涡轮流量传感器TT将离心泵出口流量转换成脉冲信号,其脉冲频率经频率/电压转换器转换成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流量调节器TC,TC将流量信号与流量给定值比较后,按PID调节规律输出
10、420mA信号,驱动电动调节阀改变调节阀的开度,达到恒定离心泵出口流量的目的。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参数如下:1 控变量y:离心泵出口流量Q。2 定值(或设定值)ys:对应于被控变量所需保持的工艺参数值,在本实验中取1.5 L/s。3 测量值ym: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被控变量的实际值,在本实验中为离心泵出口流量值Q。4 操纵变量(或控制变量):实现控制作用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离心泵出口流量。使用电动调节阀作为执行器对离心泵出口流量进行控制。电动调节阀的输入信号范围:420mA;输出:阀门开度0-16mm。5 干扰(或外界扰动)f:干扰来自于外界因素,将引起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在
11、本实验中采用突然改变离心泵转速的方法,改变离心泵出口压力,人为模拟外界扰动给控制变量造成干扰。6偏差信号e 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 e=ys-ym。ym-离心泵出口流量值Q。ys-离心泵出口流量设定值。7控制信号u 工业调节器将偏差按一定规律计算得到的量。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1D)对离心泵流量进行控制。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是比例与积分两种控制规律的组合, 理想的PID调节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图3 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方框图假定在时间t=0之前,系统稳定,且被调参数-离心泵的出口流量Q等于设定值。若在t=0时刻,外加压力阶跃干扰,离心泵出口压力开始变化并按衰减振荡的规
12、律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泵出口流量逐渐趋于稳定。完成了一次过渡过程。 四、实验步骤1. 将流量表设定值设为:SV=2.0 L/s,P=300,I=4; 2.开动冷水泵,关闭出口截止阀或出口球阀3.调节压力调节旋钮,使压力表显示值为0.45Mpa; 4.调节流量调节旋钮,使流量表显示值为2.0 L/s;5.按下流量表下的自动按钮;当流量稳定后,鼠标点击清空数据库,鼠标点击记录数据,开始记录数据;6.调节压力调节旋钮使压力改变0.05Mpa左右,造成人为干扰,观察流量恢复过程;7.退出组态王,运行数据处理程序,观察温度变化曲线。五、计算过渡过程质量指标1最大偏差A:被调参数的最大值。 2余差 :当过
13、渡过程终了时,被调参数所达到的新的稳态值与给定值之差。3衰减比n:过渡过程曲线上同方向的相邻两个波峰之比,一般n取410之间为宜。4振荡周期:过渡过程同向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间隔时间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在衰减比相同的情况下,周期与过渡时间成正比,一般希望振荡周期短一些为好。5过度时间ts:从干扰作用发生的时刻起,直到系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时止,过渡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六、要求1写出实验报告。2回答思考题。思考题1 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在压力阶跃干扰作用下,比例度P的大小对过渡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2 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在阶跃压力干扰作用下,积分常数I的大小对过渡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北大学机械
14、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学号 1302054140 学生姓名 姜树林 辅导教师 刘广璞 系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名称实验时间1实验名称离心泵恒流量控制实验2. 实验目的(1)测定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离心泵出口流量的过渡过程,利用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过渡时间等参数评价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2)掌握比例度P、积分时间I参数在流量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对过渡过程品质指标的影响。3. 实验内容 在PID控制规律下,在相同干扰作用下,分别改变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值对过渡过程的影响。4. 实验原理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图如
15、图1所示,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图1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图 图2离心泵恒流量控制过程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为单回路简单控制系统,安装在离心泵出口管路上涡轮流量传感器TT将离心泵出口流量转换成脉冲信号,其脉冲频率经频率/电压转换器转换成电压信号后输出至流量调节器TC,TC将流量信号与流量给定值比较后,按PID调节规律输出420mA信号,驱动电动调节阀改变调节阀的开度,达到恒定离心泵出口流量的目的。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参数如下:(1)控变量y:离心泵出口流量Q。(2)定值(或设定值)ys:对应于被控变量所需保持的工艺参数值,在本实验中取1.5 L/s。(3)测量值ym:由传感器检
16、测到的被控变量的实际值,在本实验中为离心泵出口流量值Q。(4)操纵变量(或控制变量):实现控制作用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离心泵出口流量。使用电动调节阀作为执行器对离心泵出口流量进行控制。电动调节阀的输入信号范围:420mA;输出:阀门开度0-16mm。(5)干扰(或外界扰动)f:干扰来自于外界因素,将引起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在本实验中采用突然改变离心泵转速的方法,改变离心泵出口压力,人为模拟外界扰动给控制变量造成干扰。(6)偏差信号e 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 e=ys-ym。ym-离心泵出口流量值Q。ys-离心泵出口流量设定值。(7)控制信号u 工业调节器将偏差按一定规律计算得到的量。离
17、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1D)对离心泵流量进行控制。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是比例与积分两种控制规律的组合, 理想的PID调节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图3 离心泵恒流量控制系统方框图假定在时间t=0之前,系统稳定,且被调参数-离心泵的出口流量Q等于设定值。若在t=0时刻,外加压力阶跃干扰,离心泵出口压力开始变化并按衰减振荡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泵出口流量逐渐趋于稳定。完成了一次过渡过程。 5. 实验过程及步骤(1)将流量表设定值设为:SV=2.0 L/s,P=300,I=4; (2)开动冷水泵,关闭出口截止阀或出口球阀(3)调节压力调节旋钮,使压力表显示值为0.45Mpa; (4)调
18、节流量调节旋钮,使流量表显示值为2.0 L/s;(5)按下流量表下的自动按钮;当流量稳定后,鼠标点击清空数据库,鼠标点击记录数据,开始记录数据;(6)调节压力调节旋钮使压力改变0.05Mpa左右,造成人为干扰,观察流量恢复过程;(7)退出组态王,运行数据处理程序,观察温度变化曲线。6实验结论及心得(1)改变P的值,过渡过程如下图:图4 P=30 I=5 D=0 图5 P=40 I=5 D=0 图6 P=50 I=5 D=0图7 P=70 I=5 D=0(2)改变I的值,过渡过程结果下图所示 图8 P=50 I=7 D=0 图9 P=50 I=9 D=0 图10 P=50 I=14 D=0(3)结果分析:从(1)中可以看出P(比例度)越大,比例作用越弱,调节器的输出越小,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越大,过渡过程所花的时间越长;反之,比例度越小,最大偏差越小,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2460-1:2025 EN Cards and security devices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 ISO UAS licence and drone or UAS security module - Part 1: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
- 2025年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相关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黄海 中山大学
- 2025年金属基复合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氟碳涂料项目发展计划
- 肿瘤的淋巴转移
- 蛋白过敏宝宝护理指南
- 中药饮片工业管理体系研究
- 古诗词诵读《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西南交11春学期《模拟电子技术A》离线作业
- 施工单位平安工地考核评价表(标准)
- 建筑材料分类整理
- 人民币发展史-课件(PPT演示)
- 经历是流经裙边的水
- 工作票培训-课件
- 骨科疾病的康复课件
- 三氯乙醛 氯醛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合作社贷款申请书范文(优选十三篇)
- 产品平台与CBB技术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