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_第1页
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_第2页
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_第3页
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_第4页
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感谢常秋月提供照片      京胡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乐器,它很“霸气”。有人称京胡是噪音乐器,很难控制。说它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好驯服,要想降伏它就得下大功夫。我认为京胡演奏应该广泛吸取民乐、西洋乐之长处,力求音色的纯美、音乐性要强,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生命的活力。有的爱好者功夫没少下,练得很刻苦,但收效不大,拉出的声音总是不悦耳,这说明基本功欠缺或练功不得当。有不少京胡爱好者存在音准与节奏的问题,尤其是拉西皮时把位就更不准了,音不准就很会难听,大家一定重视音准和节奏,音准与节奏是艺术的生命、是音乐的灵魂所以说多练基本

2、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说练基本功枯燥无味,但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京胡教学光盘中有诸多的名琴师教京胡很到位、很细致、社会影响很大,很受京胡爱好者的欢迎。我在这里主要讲一下右手的运弓、左手的基本技巧,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忽视的问题、但又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先讲一下右手的运弓,正确的运弓原则是:“平、直、匀、实”四大要领。不正确的运弓是:“昂、垂、悬、摆”四大要害。    平:马尾始终和琴筒、琴杆贴紧,弓子运动要平稳,不可忽上忽下,运弓不平稳是常见的毛病,也叫“翘板式”运弓。拉弓时右手抬的过高,使马尾离开琴筒。推弓时右手又压的太低,使弓尖翘起,

3、(示范)另一种是右手持弓时向里扣腕弓杆碰擦琴弦(示范)过于折腕则弓杆又碰到琴筒,(示范)这两种毛病不但造成手腕紧张,还容易出现杂音,正确运弓应该是马尾与琴弦始终保持90度角(示范)    直:运弓时马尾成一条直线,不要内外摆动,无论是拉里弦还是外弦,马尾在运行中不能离开琴弦、琴杆、和琴筒。尤其拉里弦时千万不可离琴杆太远,(示范)运弓是不是一条直线,看松香的磨擦面就会一目了然,俗话说,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拿琴对比)    匀:是指运弓的全过程速度和力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拉弓和推弓都要保持平稳、均匀,不能出现杂音,(示范)从弓根到弓

4、尖要掌握一个力度,有一种气息在里面,我们运弓应该说是一种静气功,全身气息贯穿,尤其右手,跟写毛笔字一样,初学毛笔时,描红模子手是抖的,那就是运笔不匀。跟运弓一样右手功力增强了,自然就会均匀而有力。    实:指运弓发音纯厚坚实,京胡的运弓和其它弦乐的运弓不太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马尾紧贴琴杆。尤其拉外弦时,右手必须向外用力,手指持弓、琴弦、琴杆这三个点,形成一种杠杆作用,(示范)但是,要掌握好度,找它的最佳饱和点,不能太用力,用力过大声音就背过去了,拉里弦时,除了不离开琴杆外,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弓杆,最重要的是无名指用力向里勾马尾,这样声音才会纯厚坚实。 

5、  “昂、垂、悬、摆”四大要害,它是:平、直、匀、实的反意,什麽叫昂、垂、悬、摆”四大要害?(示范)京胡的运弓在做到平、直、匀、实的前提下,才能轻松自如的发出高爽、脆亮、饱满、圆润的音色,这才是京胡的最大特点。     我们可以做几个练习,长弓,也就是慢弓,2  2  5   5  大臂、小臂、腕子动作要谐调,象鱼儿摆尾的动作,(示范)但不要太大,太大了会形成折腕子,也叫“磕头腕子”(示范)大臂不要太大,先出肘是错误的.没有腕子也不对,叫“死腕子”(示范)掌握好度很

6、重要。我们一边练习,一边找感觉,找感觉的同时要动脑子,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慢弓、中弓、顿弓、)     以上讲的是运弓,下面讲一讲左手的技巧:    滑音、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叫做滑音,滑音要甜而美。在京剧音乐中,多种滑音技巧对表现各种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唱腔风格和韵味是独具魅力的。京胡中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用的比较多,例如:西皮的3     由 5 滑到3   叫做下滑音,滑音时一定要圆,中间不能有断痕,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示范)    太大的滑音会

7、太切、太腻容易出现怪味。(示范)太小的滑音不到位使音色干枯无味,(示范)所以说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度非常重要。回滑音比如:西皮的5   这个音很关键,既不要太纯(程派拉法除外),又不要太噪,(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是:有一种又沙又甜的味道,比如:我们吃西瓜,又脆、又甜、又沙的大西瓜,(示范)是一种先虚后实,虚实结合的技巧。但是,拉里弦的  1  时绝对不能有沙音,(示范)要坚实浑厚,我们要掌握要领,更重要的是找感觉,感觉这东西有时用文字和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只有心领神会。    第二,打音、打音要脆而亮,打音是装饰音的

8、一种,在旋律上方二度的手指迅速打弦以装饰本音位叫做打音。打音一般是食指按弦中指打(示范),中指按弦无名指打(示范),空弦时用食指打(示范)。小指一般不打,打弦应该是二度(示范)不能小三度、更不能大三度(示范)象蒙古草原的马叫味。    练习时最好一弓打四下,然后六下,八下(示范),这样既练了打音,又练了右手的运弓,左手不要僵,要松弛。演奏任何技巧都要放松,松弛。但一定要把握住:松弛不等于松懈,圆不等于水,流畅不等于平,所以把握好度,尤为关键。打弦一般打四下,如:二黄原版(示范),还有短打,也叫快打。西皮的无名指用的较多,一般快打三下(示范)。这种快打弦是肌体的一种手指神经震

9、颤的感觉。好象触电的一刹那,(再示范)靠单纯的指打是完成不了的。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也许用语言表达的不准确,还是找感觉吧。    第三董音:这是京胡的最大特点,比如:二黄的7   和1   西皮的  1  和2   要拉的厚而足(示范)。京胡的这个音叫法不统一,有叫虎音的、有叫筒音的、甚至还有人叫泛音,等等。我个人认为叫董音比较合适。据说早年间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到厂甸,看到旧货摊有一个老笔筒,用重金买下,做了一把胡琴,声音非常浑厚,里弦董董的,取名叫大董。因此,董音的叫法就流传

10、开来了。这是一个小典故。董音的要领,比如二黄的  7  食指绝对不能抬起原位按住弦,中指一虚一实,注意中指虚而不离,找厚音。(示范)。二黄的  1  也是这种方法,食指不要抬起原位按住弦,中指和无名指一虚一实,注意中指和无名指虚而不离,找厚音。(示范)。有些京胡爱好者不正确的演奏方法(示范。全抬起,上下移动这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揉弦:左手指利用腕、掌的小摆动,在琴弦上有节奏的揉动,使弦音发出一张一驰,一松一紧的变化,形成一种连续,有规律的颤动,这就是揉弦。一切拉弦乐器

11、都离不开揉弦。由于京胡的弦特别硬,加上它固有的,不同一般的韵味,揉弦对于京胡演奏来说,是相当的重要,韵味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揉弦和滑音的正与否。揉弦一般大都采用滚揉式,滚揉的方法是:手指在弦的本音位做上下原位滚动(示范腕、掌、指、要谐调),频率不要太快(示范)。不要过大上下移动揉弦,这种揉弦会使本音位漂浮不定,给人一种麻乱心慌之感(示范)。揉弦应该注意,虎口夹担子不要紧张、呆板,要自然放松,肩、臂、肘、要自然下垂,千万不要较劲。注意,揉弦时琴身不要抖动(示范)。一个琴师揉弦的好与否,取决于他自身音乐素质的高低。另外,有的操琴者在揉弦时,由于紧张呆板,越揉越往下,不知不觉的音就高上去了(示范)西皮

12、 5  一高,6 肯定高,里弦的  1    2   都要偏高,整个音程关系都变了,听起来很不悦耳,一指、二指偏高,当拉空弦3  时,自己就感觉音低了,因此,就落千斤,对于大乐队尤其是四根弦的弹拨乐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所以我们操琴者必须对此引起极大的重视,注意音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京胡与其它拉弦乐不同,左手运用的是保留指,也就是说第三指按音时一指二指不离开琴弦,第二指按弦时一指不离开琴弦,这就叫做保留指。它的作用是发音浑厚、扎实。再有需强调的是注意大二度、小二度的关系,3 &

13、#160;4 之间  7  1   之间是小二度的半音关系,绝不能平均指,平均指奏出来的效果用二黄把位来说明4  是升 4  ,  7是降  7,这样的手法演奏出来的音乐和唱腔是不悦耳的,个别特殊升降音除外。        第五大抖弓:大抖弓和其它拉弦乐的演奏大致相似,用弓尖进行快速的推拉,抖弓时肩、臂、肘、虽然用力,但不能僵硬,肩关节尤其要放松,关键以小臂带动手腕急速抖动,发音要均匀,清晰(示范

14、)。抖弓一定要靠近弓尖部位,有的人抖弓用中弓,抖的速度慢而不匀(示范)。有的太僵,抖着抖着突然没音了,僵住了。正确抖弓的效果应该是密而匀。        第六开花音:开花音是京胡演奏中非常特殊的技巧,在所有拉弦乐中,只有京胡有这种独特的技巧。开花音是具有强烈爆发力的弓法,和轻而虚按、先虚后实的指法演奏出特别刚劲有力的声音。开花音分为拉弓开花音和推弓开花音,拉弓比推弓用的多,推弓难度较大,开花音一般在二黄的  5   6  西皮的  7  

15、0;1  用的比较多。(示范)。开花音极需双手配合得当,开花音要求纯度高,声音的感觉要透明,象哨子一般透彻、明亮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坚决杜绝杂音,噪音,否则还不如不用。下面我们练习一下:右手运弓要有爆发力,从弓根到弓尖急速拉出,运弓的速度就是力度,比方说,汽车的速度越快,撞击的力度就越大      (右手示范)。  我们再加上左手练习一下:按弦的左手一定要松弛,轻轻的搭在琴弦上,轻而虚按、先虚后实(示范二黄西皮)。        我再介绍推弓的开花音,推弓

16、开花音的方法同拉弓开花音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拉弓开花音的爆发力点是在弓根,推弓开花音的爆发力点是在弓尖,正好相反,但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更需要双手的配合(推弓示范)。.我们在练开花音时肯定会遇到刺耳的杂音,我们要用脑子来练琴,想一想右手的爆发力需用多大的力,左手指的按弦松弛到什么程度为最佳?这就要找感觉,把握好度,以上我经常谈的度,这个度非常重要也非常奇妙,不但拉琴把握度,做任何事都有个度,把握好度就是胜利者,把握不好度就是失败者,在艺术上把握度的高与低,乃是艺术家与一般从艺人员的最大区别。就这机会,我再谈谈调门的定弦问题:西皮定63,二黄定52,反二黄定1-5,我绘制了一个京胡定弦一览表供大

17、家参考,京胡定弦一览表西皮:6-3D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 FbE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E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F  调: 内弦定&#

18、160;  D     -    外弦定   A#F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BG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二黄: 5-2C   调: 内弦定   G    -&#

19、160;   外弦定    D#C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D   调: 内弦定   A    -    外弦定    EbE  调: 内弦定  bB    -    外弦定    FE   调: 内弦

20、定   B    -    外弦定  FF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F 调: 内弦定C    -    外弦定   # GG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G 调: 内弦定

21、60; bE   -     外弦定   b BA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反二黄: 1-5G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G 调: 内弦定  #G 

22、   -     外弦定  DA   调: 内弦定   A      -    外弦定   EbB  调: 内弦定  b B     -    外弦定   FB   调: 内弦定    B    &#

23、160;-    外弦定 FC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D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D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bBE  

24、0;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       有不少地区的专业和爱好者习惯用几个眼来定调门,比如说,我唱西皮四个眼。那么眼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哪,过去是用笛子定音,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眼,我给大家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对照为了让大家更快捷的了解眼和调的关系,我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公式表请看:(上图)注:曲谱栏目有可下载的“京剧调门用膜笛定音对照图”下面我再谈谈用工尺谱定调。工尺谱与C  D

25、60; E  F  G  A  B的关系(上尺工凡六五乙)C 调 尺字调D 调 小工调bE 调 凡字调E  调  爬半调(俗称)F  调 六字调G  调正宫调A  调乙字调bB  调上字调如果有的调门升半个,后面就加个半字。比如:#C 调尺字半调# D调小工半调(通常用二黄)#F  调 六字半调#G  调正宫半调    

26、;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用C    D  E  F  G  A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这样比较科学,比较统一,我们应该做到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到任何艺术团体的乐队一说,人家都会明白。以上的工尺谱与眼字调只是供大家参考,了解一下就可以啦,不宜提倡,我们还是用最科学,最现代,最统一,最方便的,C  D  E  F  G  A 

27、60;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在这里我还要更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无论我们定什么调都应该以“1”为准,比方:唱西皮E调我们应把里弦定为#C,在南方、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不少人都把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的调门,这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他们把西皮E调称为#C调,这就错了。我们试想一下,用西皮E调琴拉二黄应该变为#F调,但里弦定音仍然还是#C,还能称为#C调吗?所以,科学合理的叫法应该以调的“1”为准,不应该以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调门。        我个人认为,不同流派的演奏,就有不同流派的韵味和不同流派的风格,它们之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很

28、大的共性。不管拉哪一派,都需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良好的基本功,拉哪一派都不会有很好的起色,所以练好基本功极为重要。为了使广大京胡爱好者学习方便,我编了常规口诀、技巧六字禅、方法八句言不成体统的顺口溜:常规口诀:欲强先弱   欲弱先强强时如暴雨骤、雷鸣闪电弱时如轻飘杨絮、微风拂面。   以静待动静如平湖秋水明月,动如大鹏展翅云天。          2    技巧六字禅:滑、打、董、揉、抖、开。(1)滑音:甜而美    (2)打音:脆而亮  &#

29、160;   (3)董音:厚而足(4)揉音:正而帅   (5)抖音:密而匀      (6)开花音:透而明。     方法八句言:甜而不腻、美而不艳。慢而不拖、快而不乱。弱而不虚、强而不噪。蜻蜓点水、似断非断。  起收清楚、全局观念。   呼吸均匀、气息贯穿。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掌握要领、情字当先。    

30、;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操琴体会,寥寥闲侃,诚望专家、老师、同行及广大的戏迷朋友们不吝指正。在本教学栏目接近尾声时,我想引用京胡鼻祖徐兰沅先生的绝妙格言作为结束语,以此来激励我们!徐先生的操琴艺诀是我们学习的座右铭。我们应该很好的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周志强)附:徐兰沅操琴艺诀:腔调简单、格局严紧变化翻新、出神传情。指 法 虽 清 能 净抑 扬 顿 挫 需 明传 神 传 情 表 戏 情方 称 艺 术 之 精 。胡 琴 拉 法 需 刚 柔又 有 骨 头 又 有 肉用 刚 用 柔 看 唱 法表 达 感 情 是 高 手。技 艺 必 须 苦 钻 研大 方 不 俗 要 自 然掌 握 尺 寸 是

31、重 要腔 调 追 随 要 包 圆刚 柔 顿 挫 看 唱 法拉 花 容 易 干 净 难每 字 内 中 均 有 法感 情 滋 味 紧 相 连经 验 丰 富 少 出 错火 候 炼 成 心 自 安。西皮:6-3D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 FbE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E  调: 内弦定 

32、60;#C     -    外弦定   #GF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F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BG   调: 内弦定   E     - 

33、;   外弦定   B二黄: 5-2C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C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D   调: 内弦定   A    -    外弦定    EbE  调:

34、 内弦定  bB    -    外弦定    FE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FF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F 调: 内弦定C    -    外弦定   # GG   调: 内

35、弦定   D   -     外弦定    AG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 BA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反二黄: 1-5G   调: 内弦定   G   

36、  -     外弦定   DG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A   调: 内弦定   A      -    外弦定   EbB  调: 内弦定  b B     -

37、60;   外弦定   FB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FC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D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D 调: 内弦定

38、    #D   -     外弦定  bBE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       有不少地区的专业和爱好者习惯用几个眼来定调门,比如说,我唱西皮四个眼。那么眼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哪,过去是用笛子定音,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眼,我给大家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对照为了让大家更快捷的了解眼和调的关系,我

39、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公式表请看:(上图)注:曲谱栏目有可下载的“京剧调门用膜笛定音对照图”下面我再谈谈用工尺谱定调。工尺谱与C  D  E  F  G  A  B的关系(上尺工凡六五乙)C 调 尺字调D 调 小工调bE 调 凡字调E  调  爬半调(俗称)F  调 六字调G  调正宫调A  调乙字调bB  调上字调如果有的调门升半个,后面就加个半字

40、。比如:#C 调尺字半调# D调小工半调(通常用二黄)#F  调 六字半调#G  调正宫半调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用C    D  E  F  G  A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这样比较科学,比较统一,我们应该做到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到任何艺术团体的乐队一说,人家都会明白。以上的工尺谱与眼字调只是供大家参考,了解一下就可以啦,不宜提倡,我们还是用最科学,最现代,

41、最统一,最方便的,C  D  E  F  G  A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在这里我还要更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无论我们定什么调都应该以“1”为准,比方:唱西皮E调我们应把里弦定为#C,在南方、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不少人都把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的调门,这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他们把西皮E调称为#C调,这就错了。我们试想一下,用西皮E调琴拉二黄应该变为#F调,但里弦定音仍然还是#C,还能称为#C调吗?所以,科学合理的叫法应该以调的“1”为准,不应该以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调门。京剧锣

42、鼓经京剧锣鼓经(一)上天梯(节节高)不拉 台| 仓 才 |:仓 才:|:仓:| 仓 才 | 仓 0 |小回头(大锣圆场)| 0 嘟噜 | 拉八 大台 | 仓 才 |仓 才|仓才 嘟噜|拉巴 大台|仓郎 才来|:仓 才:|仓才| 仓 |紧锤尾(硬三击) 1、 | 大大 | 贲儿贲儿 | 仓才 | 仓 | 仓 | 2、 | 大大 | 贲儿贲儿 | 仓 才| 令 | 仓 |大锣打上大锣打下 | 0  0嘟噜| 拉大 大台|:仓才 才才 台才 才才:| 仓才仓才| 仓才 乙才 |:仓才:|    仓  才 | 仓 |小锣上场(圆场)

43、| 多罗衣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大 | 台 | 台 | 台 |:另台:|    大 另 | 台另 | 台 |加饽饽(辟杆)| 大八 大八 |:仓 才才:| 仓 才 | 仓 0 |紧锤(串锤)| 大 大大(台)|:仓 才 :|:仓 :| 大大 |贲儿(衣)贲儿(衣) | 仓才 仓(令) 仓 |一、二、三锣一锣:(1)、|(双支)| 仓 0 |(2)、|(单支)| 台 0 |(3)、|八 大 | 仓 0 |(4)、| 0  嘟噜 | 仓 扑 |(5)、| 0多罗 |台 大|(6)、| 0  嘟噜 | 仓 大 |(7)

44、、| 大大 大大 | 衣大 大 | 仓大 0 |(8)、| 大大 大大 | 衣大 大 | 台大 0 |(9)、| 大大 大大 | 衣大 大0 | 仓 0 |(10)、| 大大 大大 | 衣大 大0 | 台 0 |(11)、| 大0 大0 | 大0 大0 | 大大 衣 | 仓0  0 |(12)、| 大0 大0 | 大0 大0 | 大大 衣 | 台0  0 |(13)、| 扎 扎 |仓 0 |(14)、| 扎 扎 |台 0 |(15)、| 0 八大台 | 仓 扎 | 扎 扎 |(16)、| 0 多罗0 | 台 扎 | 扎 扎 |(17)、| 0 古龙0 | 仓 0 |(18)

45、、嘟噜- - - 仓0二锣| 0 八大台 | 顷  仓 |三锣| 八大 | 仓 | 仓 | 仓 |闪锤(奥锤)   |隆冬 衣大衣台|:仓台 才台:|仓郎 才台 | 仓 |小锣导板头 | 0 大大 | 台  台 | 台个 令台 | 乙个  令 台- |大锣小导板 | 0  大 大 | 空  才- | 仓个 来才 | 乙 个 台-| 仓-    0 |大锣导板头 |大 台 | 仓  嘟噜  才 台 | 仓 |仓 | 台大  0 |小锣旦下场 | 多罗 | 台大 | 台

46、 | 台大 | 台 | 台大 | 台大 | 台 | 台 |台 | 大 |:台 | 另:|     台大 | 台 | 台 |铙钹凤点头 | 八大 台 |才 嘟 才台 |才个 另才|乙另 才 |乱 锤  | 八 |: 仓 仓仓仓 仓仓仓:| 仓  才 | 仓  |大锣水底鱼 | 0 大台 | 仓 才 | 仓嘟 来才 | 仓大八 来才 来才 | 乙个来 仓大八 | 来才 乙个来 |    仓大八 来才乙八乙 | 仓个来才 乙个来 | 仓- |京剧锣鼓经(二) 标签: 大锣  小锣&

47、#160;  南梆子导板大锣南梆子导板:|0  大台| 仓  才 | 仓  才 | 空  仓 | 多罗 0 |小锣南梆子导板:|(一指)台 | 台 |  台 |  令 |  台 | 多罗  0 |大锣凤点头:  1、大锣凤点头: (1)、| 八大 台 | 仓 大八 才台 | 仓个 另才 乙台 仓 | (2)、| 八大 台 |  仓 大八 来七来 |仓个 来才乙台 仓 | (3)、| 八大 台 | 仓 嘟 才台 | 仓个 来才 乙个台 仓 |2、挎板大锣凤点

48、头:| 大衣 台 | 仓 0 大大 才台 | 仓个 来才 乙台  仓 |3、大锣单键凤点头:| 0 大大 | 贲儿(衣)贲儿(衣)| 空 才 |仓个 来才 乙台 仓 |4、大锣快凤点头:|0  八大台 | 仓  才台 | 仓 才 | 仓 |5、大锣一锣凤点头:|0  大大 大大 | 衣大 大大 | 仓(大)|小锣凤点头小锣单键凤点头:|0 大大 |贲儿(衣) 贲儿(衣)|台 台|台个 另台 |乙另 台 |小锣一锣凤点头:|0 大大 大大|衣大 大大 |台 (大)|小锣旦上场 |:大 大大 大大大大 另 台:| 多 罗0  另 台 | 另台

49、60; 多 |多罗0  台 |小钹水底鱼  |0 大台 | 才 台 | 才大八 才台 | 才大八 才台 才台 乙台| 才个另才 乙台 | 才个 来才 乙八乙 | 才个 另才 乙另 | 才 0 |小锣水底鱼 |0 台 大大 另另 台 | 另台 另台 乙另台 | 另台 乙另台| 另台 乙大乙 |台儿 另台 乙另 | 台0 |小钹撤锣 | 多 多 | 大 大 | 才 | 才大 | 才 | 才大 | 才 大 |:才:| 才 另 |:才另:|  才 大 | 才 | 才 |小钹收头 | 隆冬 嘟噜 | 拉大 大台 | 才个 另才 | 乙个另  才 |铙钹哭头 |0大

50、大 | 衣 衣|才|才|才 才|才才 台|才|走马锣鼓 | 大八大八 |:仓 仓:|:仓 才:| 仓 才 | 仓才| 仓0  才|:仓  才:|仓大八 来才|乙八 大大|:仓 才:| 仓 才 |仓 才 |仓 0 |阴 锣  | 八大 | 仓 才 |仓 才|:仓 台:|仓才 | 仓 | 仓 |大锣哭头大锣哭头:|0  大大 | 贲儿(衣) 贲儿(衣)| 仓 | 仓 | 仓  仓 (台)仓 七  台 | 仓 |大锣成套哭头: |大大 大大|衣大 大大 |仓 |大大 大大|衣大衣| 空 仓 | | 大大贲儿(衣)贲儿(衣)|仓 |

51、仓| 仓 仓 |仓七台|仓| 大锣1 + 4锣哭头:|0 衣 大 仓|衣 衣 |仓 |仓大衣 空 仓 |大锣望门哭头 (帽子头):|0 台 | 仓 才| 仓 才| 空 仓 |(多罗)|小锣哭头 |0 大大|衣 衣|台|台|台 台| 台大 台 | 台|大锣收头 1、大锣收头  (1)、(单键)|0   龙冬| 衣大 衣台 | 仓个 来才 | 乙个来 | 仓 |   (2)(双键)|龙冬嘟噜| 拉大 大台 | 仓个  来才 |乙个来 仓|2、大收头| 隆冬 | 衣大 衣台 | 仓 0大大 才台 | 仓个另才 乙个来 仓

52、 |3、大锣双收头(前接快长锤)|:仓七 台七:|空才 仓 乙才乙台|仓 乙才乙台|仓 |小锣收头 |0 隆冬 | 衣大 衣 | 台个 另台 | 乙个另 台 |   京剧锣鼓经(三)标签: 嘟噜  长丝 软四击头锣软四击头|八  大八 | 仓  仓 | 顷  仓 |小锣软四击头|(一指)| 台 | 台 | 另另 | 台 |小钹软四击头|八  大八 | 才 才 | 令  才 |小钹圆场  |0  0嘟噜|拉大 大台|才 台|:才台:|:才:|才 台|才 |大锣撤锣1、 | 0 

53、 0嘟噜 | 拉大 大台 |:仓才 才才 台才 才才:| 仓才 才才 台才 |:仓 才:|:仓郎 才台:| 仓郎 才台嘟噜|仓郎 才台 | 仓 另 |:台 令:| 台 大 | 令 台 |令- |台- |2、| 大 八 大 八|:仓:|:仓  才:|:仓 郎 才 台:|仓郎 才台 | 仓 |3、  | 大 台 | 仓 才  仓 才 | 仓 才 台才 |:仓台 才台:| 仓郎 才嘟噜 | 仓 台  才 台 | 仓令  台另 |:台另 台另:|台 大 台 台 | 台 台大 | 另 台 |小锣撤锣 | 0  嘟噜 拉八 大台|:才 台:| 才

54、不 台|:才 台 :| 才 台 | 才才 台| 才|撞金钟  | 0  大衣台 |:仓七  台七 :| 仓 七  台七 台 | 仓个 来台 |乙个台  仓 |一锤锣 | 0  0嘟噜| 拉大 大台|:仓才 才才 台才 才才:| 仓才 仓才| 仓才乙才|:仓 才:| 仓  才 | 仓 |搜 场 |八 嘟噜 空才 | 仓才 来才| 仓才 另仓 | 另仓 乙才 |仓 0|一封书  | 大 八 | 大八 大八 |:仓  才:| 仓 才 |仓 才| 仓 |九锤半 | 冬八  0嘟噜 | 空仓 

55、另仓 | 乙才  仓才 | 另仓 乙才 | 仓-| (下接流水或阴锣)接 头 |0 0嘟噜 | 仓 0嘟噜 | 仓 0嘟噜 | 仓 0 | (下接急急风)导板头大锣导板头:|大 台 | 仓  嘟噜  才 台 | 仓 |仓 | 台大  0 |大锣小导板:| 0  大大 | 空 才 | 仓 来才 | 乙个 台 | 仓 0 |小锣导板头:| 0 大大 | 台  台 | 台个 令台 | 乙个  令 台 |帽子头1、大锣帽子头:|(一指)台 | 仓  才 | 仓  才 | 空  仓  | 仓 |

56、 (多罗 0)|2、小锣帽子头:|(一指)台 | 台 | 台 | 台 大 | 台 大 | 台 | 0 |台 |多罗 0 |3、小钹帽子头:| 0 台 | 才 台 | 才 台 | 令才 | 才 | 多罗 0  |软夺头大锣软夺头 (平板夺头):| 隆 冬 大 大大 | 仓另才 乙个才 | 空  仓 | (扎  0)|小锣软夺头 (平板夺头):| 隆 冬 大 大大 | 台另台 乙另台 | 另  台 |小钹软夺头 (平板夺头):| 隆 冬 大 大大 | 才另才 乙个才 | 另  才 |长丝头 大锣长丝头:|大衣 大大|:仓郎 才来:|:仓

57、才:|仓 才 | 仓 |小锣长丝头| 大 大大 | 台 另 |:台 另;| 台 大 | 台 | 台 |小钹长丝头|大 大大 | 才 台|:才 另:| 才才 来 | 才 |2007-08-28 | 京剧锣鼓经(四)标签: 铙钹纽丝 四击头 大锣四击头1、|0 大台 |仓 |仓 才台 |仓台 才台 |仓  0 |   (大八)2、|0 大台 |仓 |仓 才台 | 仓   才 | 仓  0 |小钹四击头 |0  大台 | 才  | 才 大八 | 才 台 | 才  0 |大回头 | 0  0嘟

58、噜| 拉大 大台|:仓才 才才 台才 才才:| 仓才 仓才| 仓才乙才 |:仓 才:| 仓  才 | 仓 |急急风  | 八 八大台 | 仓 才 |:仓 才:|:仓:| 仓 才 | 仓 |扑灯蛾  大锣扑灯蛾1、|冬八 乙台|:仓个 台台 七台 乙台:|空 哐|:扎扎:|2、| 大大大大 衣大衣台 |:仓个 台台 七台 乙台:| 空 哐 |:扎 扎:|小锣扑灯蛾|大大大大 衣大衣另|:台 另台 另台 乙另:|  另台 衣大衣|另 台 |:扎扎:|小钹扑灯蛾| 大大  大大 | 衣大  衣台 |:才个  台台  才台

59、  乙台:|才个 台台 才台 乙台 | 另 才 |:扎 扎:|双飞燕 | 衣大 | 衣大大 | 另仓 | 另仓 | 乙才| 仓才 | 另仓 |干尾声  | 冬八 乙台 | 仓 0 | 仓  才| 仓仆仆 | 衣扑 衣 | 仓个 来才| 乙个来 仓 |尖板 | 隆冬 不拉台 | 仓 才 | 仓个 来台 | 才台 乙台 | 仓 |长锤 1、慢长锤:| 0  0台 |: 仓 七  台 七 :|仓七 台七台 | 仓儿令才 乙台 仓 | 大扑 台  仓 |2、快长锤:| 0 大大|贲儿(衣)贲儿(衣)|:仓七 台七 :|仓七 台 | | 空 才

60、| 仓儿 令才 | 乙台  仓 |3、摇板长锤 (撞金钟):| 0  大衣台 |:仓七  台七 :| 仓七  台七 台 | 仓个 来台 |乙个台  仓 |夺头  大锣夺头: | 隆 冬| 大大  大(台)| 仓个来才 | 乙台  仓 | 大扑 台 |仓 0 |大锣变格夺头: (1) | 隆 冬 | 大大  大(台)| 仓个 来才 | 乙台  仓 | 贲儿 贲儿 | 仓 | (2) | 隆 冬 | 大大  大(台)| 仓个 来才 | 乙台  仓 |嘟- 嘟-

61、 仓 |     小锣夺头: | 隆 冬 | 大大 大(令)| 台个 令台 乙令台 | 大 | 台 | 台 |铙钹夺头: | 隆 冬| 大大 大台 | 才个 令才 | 乙台 才 | 大扑  台 | 才 0 | 纽丝 慢纽丝:1、| 仑吨   不拉台 | 仓郎  才台 |:仓台  七台乙台 :| 仓郎 才 |仓郎才台| 仓 |2、|冬冬 不拉台|仓0 才0 |仓郎 才台|:仓郎 才台乙台:| 仓郎 才| 仓郎 才台 | 仓   |快纽丝:| 隆冬 八大台 |仓郎

62、60; 才|:仓 才:|仓郎 才台 | 仓 |铙钹纽丝:| 隆冬 不拉台 | 才台 才 |:才台 才台乙台:| 才台 才 |才台 才台|才 |京剧锣鼓经(五)抽头大锣抽头:|0      0 |冬八 衣台|大大 大大| 衣大衣台|:仓 来台 七台 乙台:|仓 才 乙台|仓 |小锣抽头:(1)、| 大大 大大 衣大 衣另 |:台 另台 另台 乙另台:|另台 衣大衣|另台 乙另台|(2)、|大大 大大 |衣大 衣另 |:台 另台 另台 乙另台:|台个 另台 乙另台 |小钹抽头:(0 龙冬 |衣大 衣台)|0   0 

63、|冬八衣台|:才个 来才 才台 乙台:|才个 来台 |乙八 乙 |才个 来才 乙台 才 |搓锤  大锣搓锤:(1)、 | 大大  大大 | 衣大 衣台 | 空哐 乙才 | 空哐 乙才 |:哐 才:| 哐才 乙才 |哐  衣大 |哐|(2)、 | 大大  大大 | 衣大  衣台 | 空哐 衣才 | 空哐 衣才|:哐 才:|哐 才 | 哐 | 哐 |小锣搓锤:| 大大  大大 | 衣大  衣大大 | 另台  0大大| 另台  0大大(台台 台台)|:台 台:| 乙大  大 | 台 |铙钹搓锤:| 大

64、大 大大 | 衣大 衣台 | 台才 乙台| 台才 乙台 |:才 台:|才 才  来| 才 |脆头硬脆头:|隆隆 八台|:(嘟)仓 :|: 大仓:| 才 | 仓 |软脆头:| 冬八 嘟噜 |:仓郎 仓郎 :| 仓 才 | 仓 |             ( 仓   仓 )五锤大锣五锤 | 大台 | 仓 才 | 仓 才 | 仓 |小锣五锤 |0 (一指)| 台 台 | 台 另 | 台 |小钹五锤 | 0 大台 | 才 台 | 才 台 | 才 |住头大

65、锣住头 | 0 大台 | 仓 才 | 仓 |小锣住头 |0 (一指)| 台 大| 台 |小钹住头 | 0  大台 | 才 台 | 才 |归位大锣归位 |0 大台 | 仓  嘟噜 才台 | 仓 | 仓 |小锣归位 |0 (一指)| 台 | 大大 | 台大 | 台 | 0 | 大 | 台 |铙钹归位 |0 大台 | 才 嘟噜 才台 | 才 (另)| 才  0 |京剧锣鼓经(六)叫头大锣叫头(1)| 0 八大 | 顷仓 | 扎 扎 扎 扎 | 大台| 仓 才 | 仓才 | 仓 |(2)、| 0 八大 | 顷仓 | 扎 扎 扎 扎 | 八 大八 | 仓  仓 |

66、令仓 |小锣叫头 |0 多罗 | 台 | 扎 扎 | 扎 扎 |衣大 衣|台台|令 令| 台 |小钹叫头(1)、|0 八大 |令才 | 台台台台 | 大台 |才 台 |才 台|才 |(2)、| 0 八大|令才| 台台台台 | 八 大八 | 才 才 | 令 才 |冲头1、大锣冲头|八 嘟噜 |:仓 才:| 仓 才 | 仓 | 2、小钹冲头| 八 嘟噜 |:才 才:| 才 台 | 才  |长尖 大锣长尖|0 大台| 仓才 才才 | 才 才 |;仓 才:| 仓 才| 仓 |小钹长尖:|0 大台|才 -|:才 才:| 才 才 | 才   |马腿 |0

67、嘟噜 拉大|乙八 乙台|:仓个 另才 乙个来:| 仓 0 |扫头慢扫头1、| 0 台嘟噜 |:仓 才:|仓  才嘟 |仓郎 才台| 仓郎 才大 |仓个另才乙来仓 |2、| 0 台嘟噜 |仓 才|仓台 才台 |:仓 大大:|仓大 乙个| 仓 才 | 仓台 才台 | 仓郎 才大 | 仓个来才乙来仓 |快扫头| 0 台嘟噜 |:仓 才:| 仓 | 仓才 仓大八 | 仓 | 仓 | 令 | 仓 |京剧武场-京剧锣鼓经住 头:(大锣) 大 台 仓 七仓            

68、  大衣 台 仓 七 仓大锣住头多用于歌唱的终止,念白的段落(同时配合动作并加重语气的作用)(小锣)台.     大     台       小锣住头多用于歌唱念诗的结束部分,配合上下场(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不用)(铙钹) 大台 七   台七      大衣 台 七 台七    多用于铙钹开唱的唱腔结束部分。小钹(镲锅)住头用于走

69、边唱曲牌的结束。收 头: (大锣)衣 大 衣 台  仓  令 七 乙台    仓 0   隆冬   大 大 大台   仓 令 七 乙台   仓 0   0多用于小段落歌唱的结束,或干牌子等的结束。  衣 大 衣 台  仓   大大   七台   仓  令 七 乙台    仓 0这种收头多用于结束上板的歌唱。如“宇宙锋”

70、的反二黄慢板的结束。(小锣) 衣 大 衣   台 令 台 乙令   台 0多用于小锣开唱的摇板,原板。二 三 锣: :台 台 :(话白或唱)台 令 台 (话白或唱):经常用于念引子,定场诗,及唱曲牌之中等。(小钹):才 才 (话白或唱)才 令 才 (话白或唱):多用于走边后唱散板曲牌中。三 锣: (大锣)八大 台  仓仓   仓 0           (2)大衣 台  仓 仓 

71、0; 仓 0多用于配合演员“一二三”有节奏性的动作,和加强念白,唱腔中的语气等。单鉴子三锣多用于唱腔的结束部分。(小锣)大衣 0   台 台台  0        (2)台 台 .   大  台 用法基本同与大锣。“(2)”可以配合上下场及一般的小动作。(小钹)八大 台 才 才 才 0  用法同大锣。四 击 头: (1)   大 台 仓仓 顷 仓 O      (2)

72、大 台 仓   仓 七 仓 七 仓 O以上两种“四击头”现在很少应用了。多配合简单的亮相。(3)大 台 仓 仓 七 台 仓 令 七 台 仓 O 这是一种比较完整的“四击头”。多用于配合动作,及上下场亮相等。(4)大 台 仓 仓 七 嘟 仓 台 七 台 仓 O用法上基本同“(3)”但比“(3)”的速度要快。(5)大衣 台 仓 仓 七 台 仓 令 七 台 仓 O只用于摇板之后的亮相。(6)大 台 仓 仓 七 台 仓 令 七 台 仓 嘟 O  嘟 仓 大多用于剧情较为紧张,人物情绪较激动时候原板的入头。(小钹)大 台 才 才 台 台 才 大 台 才 O仅用于走边中人物的亮相。切 头:(1)八 大 八 仓 仓 令 仓 O   O(2)八 大 嘟 仓 台 仓 台 七 台 仓 O   O配合紧张急促的动作,特别是念白紧接身段。人物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