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教师_第1页
做最好的教师_第2页
做最好的教师_第3页
做最好的教师_第4页
做最好的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做最好的教师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王恩厚邮箱bjxz66 好教师有这样的特点:关心学生能张显爱心,批评学生能微风拂面;受学生爱戴家长拥护,教学技艺精湛高超,管理班级凝聚力强,班风正,学风浓,在教师队伍和家长群体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在我多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一直在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教师标准是什么?怎样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怎样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回答了这些问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思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教育改革一浪高过一浪,不断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紧跟时代潮流,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形势,才能理解新时期学生的精神诉求,针对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正确对待信息社会对中学生的精神影响,发挥学校的正面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减轻学生在心理上、性格上、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激,目前初中学生中诸如说谎话、打架、迷上网、小偷小摸,甚至有逃课、劫钱、以强凌弱等恶习,令家长和教师甚感头痛和痛心,极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如自闭,自恋,多动等问题,寻根查源,探求妙方,提高工作效益,使我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开展班主任培训十分及时,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人生追求,怎样做最好的教师呢?一、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学生”,对待学生个体,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具有“慈母”之心。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一般学生

3、的教育而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关键是良好的班风建设要能为班级学习和纪律保驾护航。但问题学生的教育仅靠严明的纪律是不够的,调查表明“问题学生”一般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情感丰富,但爱好单一、性格孤僻、敏感、冲动,容易产生过激与破坏行为,在班集体里不合群,好自我表现,但由于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明显落后,属于后进学生或学团生,长期得不到班主任老师和学科教师的关注,常常会采用不正确的方式方法表现自我,有意违犯纪律,在同学中经常出风头,因此他们长期生活在缺乏关心、关爱、温暖环境下,处于被“歧视、轻视、忽视”的不良状态,自尊心、自信心必然受到挫折,还会严重扭曲他们的人格,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转化“问题学生”

4、要从那里入手呢?感知爱、理解爱、接受爱,爱生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法宝。“爱生”是软化“差学生”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目前学校班级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类学生中单亲家庭较多,他们中服软不服硬的现象比较普遍,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引来其它问题。缺乏关爱、亲情、师情、友情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缺失了亲情、友情,被轻视、忽略是这类学生出现性格和行为习惯问题的重要因素。他们之中,父母离异、家庭残缺者不乏其人,从小以我为中心者有之,偏激的心理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渴求被爱,另一方面又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意识膨胀,另一方面又自惭形秽;在诸如种种因素的制约之下,如果家长与教

5、师置之不理,或者体察不到,在这种失望和失落情绪笼罩下,迫使他们走进虚拟世界、走进不良群体,出现上网、谈恋爱、小偷小摸、打架,劫钱等不良行为,特别是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成为“网隐青少年”。面对“问题学生”,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要担负起父母、朋友等角色,用真诚交友走进他们的生活。关爱,首先要做到真诚。真诚是指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对学生过失表现出过分的关心。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出于帮助和关心的热情来追求向往的成效。对那种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问题学生”,更应该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其次做到宽容。“问题学生”在情感上容易受伤害,容易为小事而难过愤怒,

6、其习惯性的反应是攻击,教师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校正他们,让他们学着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教他们学习如何控制愤怒。三是要有等待的胸怀。问题学生的软化需要一定的过程,甚至还会出现反复,要学会等待,允许他们出现反复,帮助他们进步。爱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成为优秀的心理教育专家。热心、细心和耐心是软化问题学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确实是在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他们才会有改变旧我的内在要求。教师的忽视和无原则的严惩重罚,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失效。找回亲情、师情、友情,情感育人是“问题学生”转化的崔化剂。心理学研究证明,决定教师能否促进学生

7、人格健康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是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这种促进的教育态度,要求要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健康的教育期待其核心就是情感育人。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学生,形成自己的好恶,对那些表露在外面的违反课堂秩序,以及攻击性性格和行为比较容易引起重视,对那些性格孤僻,具有退避、回归性行为特征的学

8、生却往往看不到质的所在。教师对自己所喜欢的学生容易感知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容易感知道他们的缺点。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在个别交往层次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建立,一般要经过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从满足交往的需要转变为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是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有可敬之感,又要有可亲之感,只有这样,才会去除学生的生疏感、惧怕感,与教师相处才会有安全感。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感到了与教师关系的和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会主动去亲近教师即“亲师”,产生与

9、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师的言行所感动,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最终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达到“亲师”,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心胸豁达。心胸豁达所含的重要品质是灵活性,人的参照系不可能不变,越是能反映自己的参照系,以适应外界情境的需要和标准,那么,我们越是理解并适应种种变化,表现为一种接纳。教师在与问题学生交往中,首先要“悦纳”他们,处理好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宽容”他们与一般学生在性格上的某些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从了解并认可他们的爱好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产生一

10、种认同感和真切感,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平等交流。以理服人,以理育人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锐器。问题学生一般在人生观、是非观,理想、自信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教师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一般用下列教育方式:方式一是正面典型软化。要在学生中,尤其是在问题学生周围寻找各种典型,树立不同层次的榜样,让学生既感到典型的可信,又感觉到可亲、可学,让学生在平等的空间里见贤思齐。方式二是反面典型教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让学生认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让学生从反面典型中既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能找到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中幡然醒悟。方式三是

11、典型案例引导。教师要善于从中学生各种典型案例中找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就业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的生存忧患意识、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意识。方式四是具体事例指导。针对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教师的立场、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大多知道自己所陷不良嗜好的消极影响,但或苦于自救方法缺乏、或抱着及时行乐、或抱着侥幸心理而得过且过,最终难以自拔。教师要针对每个问题学生建立教育成长记录袋,持之以恒坚持帮助。一切尽在不言中,环境育人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加速器。从系统论分析,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育的各个要素都是以育人为中心,

12、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在学校环境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问题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首先要营造公平公正的人际交往环境。问题学生一般成绩差,品行差,其中不少学生属于攻击型性格,他们常常误认为别人轻视他,敌意他,感到自己在同学中很孤立,因而对事格外敏感,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时,营造公平的人际交往环境很重要,尤其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要让他们感到公平。其次要发挥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殊作用。学生中同伴群体一般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群组成的,同等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是

13、非观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局在一起,彼此之间有很大影响,甚至可能超过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找准契机,从群体的某个点入手,逐步施加影响,调控其集体舆论,推动他们群体健康的发展。第三要搞好帮扶结对活动。一是从学习、品德、个人兴趣特长三方面实行帮扶,帮助问题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依感和主人翁感。二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和问题学生建立帮扶活动小组。第四要建设健康的班集体文化,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一是统一学科教师帮扶目标,明确学科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工作,统一步调,分阶段实施,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每一阶段软化教育任务。二是抓好班风建设,构建宽容、

14、平等与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三是抓好班集体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好黑板报,学生个人名言撰写等方式,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四是开展好各种活动,让问题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使之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在集体中的位置,成为一个对集体和他人有用的人。二、在班级管理上学会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张显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和育人氛围。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是社会的一个分子,学校教育的环境要受到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依法治校的今天,教师要懂得依法执教,民主管理,对学生的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入心入脑,就要从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各方面实行人性化

15、管理,教师的一颗爱心要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心爱护,对发生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剖析,学会等待、宽容,对学生教育工作要一丝不苟。缺失人文关怀,爱心教育就失去了基石。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的全面评价,教师教育理念和角色的转变,都是教育管理人性化的体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了体现人文关怀,对待问题学生更要体现人文精神,对问题学生多一点关心、多看一眼,多一份微笑,多谈一次话,多交一次心,不正是对问题学生的人文关怀,面对学生就如同面对一面镜子,你对他风和细雨,他就还你杨柳依依;你对他横眉冷对,他就对你雨雪纷纷。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发现

16、问题学生的长处,给其表现机会,增强自信心,帮助问题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问题学生获得心理上需要,给他们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冬去春来,再寒之水难为冰。软化问题学生贵在坚持,非一日之功。三、不断学习,树立事业心,责任心,要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是建立在教学精湛,技艺高超,办事公正,关爱学生基础之上的。做一名最好的教师就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宽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按教育规律行事,讲课有风趣,教学不死板,管理不俗套,对待学生如春天里的阳光,照亮心田,感觉如暖气拂面,态度和蔼可亲,具有亲近感和亲和力。勇于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要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