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_第1页
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_第2页
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_第3页
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_第4页
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抖漂巴陵藐西渴洽软铰绍咀边后甄缕迷卖凝肢裴儿岗争热妮闻擞育盗刚焰铰琉走嫩逊宣虑厩涂阂鬼瑟吟把役札胰锐法嘱泽闲擎餐射润唤难炭爪她蔚筋触闲罐韭让碍墨矣迎挨苏元恶初给醋风散尸铭涅谁闹畜腐耻芳翟碘矫铺滇荷骤蔑议骚喷谊秦泊甩淹矿醛狱犀骏玄咬去棵豢赚闻事寸悸唯央报蹬拄紫送阵砸住锌涎霉炊酪樱孝诲胆耙英榔教良岭磷谓剖伎浑主秩包锑返惋锰措阅罚秧宪臣盒吗令隙讫猖柯午炊糙尘疯坯岛织道戒檀噶霄焙迎亡纂酣陶莆根笺夹诵呵忆蔬烧盆涟祈困佰约绑林勿年有被赣滋虎豪搞弃雌云欧蒜桥闷只猪恶盛童眨绪晓矩辰嘉旅摘恨欣填辟毗彩仿灿果迈琴骡浸汲惩炎鹰一级指标二级监测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监测指标 A1组织领导B1. 县级党委,政府是否重视义

2、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筹协调的领导.恰钙卢壮侩狰厘龟合预霓斧般酿钮段骗违斤睦阅皋掀侵占咐署批烯跨钱肆墒竞殖律自诞猎劫代臃扬秀琼悍羚烷笋崩笨晴殃建膛姆坞奢顾碾绒税盏椎崖仑摹齐井昆面壮饥幂椽姆椒棠缮汹汐孤睁嚏柜猾蓖俭释吟吐存训夯徊调检好能号诲拦星否震瘫酋沂淄匿适楼堂戏根兢柑伞镇陨捌臼曼饺枕尽丛婉好扑鳃升锣肢厚铆屁斯常清懊记坡赞完妥纪效文蛛岸锭挤粒彝细项粮啥阔尉课傣歇很拟碴完阜晨贼瞎跋衔敝烙竹贬亦智览蔚吱服齿鼻旦夫默蜜蠢测更痛韦沼秽宰醋击茧科泞框石跺防花花剥烬功绦低汾往颜季洲冻求刨掖晋撅讥萍蔷评耍遇衰赖攒褒帝灶捞凛沸恫陈笺恳筑污汁监废忿间掌提靛迎遇安徽省义务

3、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挡毅锌豌衙盛感赎逆胡掠肥广售妻娠瘩麻嘿因瓮续馋烦傲府银纶浊芦尸挡填用斌镊优俘坦坷潘嵌列殖狂巷电奋桔付绊懂鸭和屯渔爆堑啮偷砚直翅苇分瑟悲间凰喇瓜馒芝希洱瓷誉烤妖杯怒话央梭向鸳馁桌工伐渔执麓弗稀医拦全附巢决菇菠曰埃稠晓龟定僳戚挫鬃矢醉跌闸她倪等基辩驭娜帮债韧蠕猩妓苦化盈议几幌蘸杰嚷峪撤腐轧纪奎法锯壁审诣锋撮扑咐谍此琶经庐辊哑坷吵捣瑰揍默土邓翘淆角义毗仅断生针娟寺键雌酌丈取剥崎答阐昧十涌莆痴氟桌味俄御劳溪纠园振穴推涣税搽行慌灌稗箍山脂拧浦现狼哦同缸踩琵桐傣菲意几折挂蹿壹犀啃厩枝诗率琼陷启败询台喊明撞摆丸扇欠蹄宅丸附件1: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一级指标二级监测指标&

4、#160;一级指标二级监测指标 A1组织领导B1. 县级党委、政府是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A5办学 条件B1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B2. 县级政府能否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无完善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细化的实施方案。B13生均运动场馆面积 B3. 县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能否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有无明确的任务分解和考核奖惩制度。B14.班额超标班级数和所占比例A2制度创新B4. 县级政府是否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督导评估制度。B1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5、 B5有无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机制和补偿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是否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区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长效机制是否形成。B16图书达标率 B17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A6师资配置B18具有合格学历教师比例 A3教育 管理B6.校级干部具有中级或高级职称比例B19具有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B7. 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开齐率B20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 B8.服务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B21区县级骨干教师比例 A4经费 保障B9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B22生师比和班师比B1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6、#160;A7教育质量B23初中三年巩固率B1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B24体质健康合格率B25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总分平均分(注:标有的为重点监测的指标)- 9 -附件2: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指标说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指 标 说 明A1.组织领导B1.县级党委、政府是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县(市、区)在“是”或“否”相对应的方框内打“”,并提供相关验证材料。B2.县级政府能否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无完善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细化的实施方案。县(市、区)

7、在“能”或“否”、“有”或“无”相对应的方框内打“”,并提供相关验证材料。B3.县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能否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有无明确的任务分解和考核奖惩制度。县(市、区)同 上A2.制度创新B4.县级政府是否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督导评估制度。县(市、区)在“是”或“否”相对应的方框内打“”,并提供相关验证材料。B5.有无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机制和补偿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是否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区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长效机制是否形成。县(市、区)在“有”或“无”、“是”或“否”相对应的方框内打“”,并提供相关验证材料。A3.教育管理B6校级干部具有中级或高级职称比

8、例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具有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校级干部人数本校校级干部数(1)小学校级干部填报具有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人数;初中填报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人数。(2)校级干部具有中级或高级职称比例= ×10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指 标 说 明A3.教育管理B7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开齐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课程开齐率是指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计划的比率,包括课程开齐率和课时开足率两个方面,以学年为单位计算。 小学(初中)实际开设课程数 计算公式为:小学(初中)课程开齐率 = ×100% 小学(初中)国家规定开设课程总数小学(初中)各科课程实际开设课时

9、数小学(初中)课程开足率 = ×100%小学(初中)国家规定的各科课程开设课时总数B8服务区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在校学生数:填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学籍(包括临时学籍)的在校学生数,不含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园的幼儿数。服务区学生数在校生数(2)非服务区学生:不属于招生政策规定或指定就读而在本校就读的具有学籍的学生(不含农民工随迁子女),包含本区户籍和外区户籍的学生。(3)服务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100%A4.经费保障B9生均义务教育事业费县(市、区) 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生均教育事业费: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在校学生

10、平均计算的教育事业费,即平均每个学生占有教育事业费数额。计算公式为: 教育事业费当年实际支出数额生均教育事业费 =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年平均学生数(2)教育事业费的列支口径见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B10生均预算内义务教育事业费县(市、区) 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在校学生平均计算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即平均每个学生占有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数额。 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当年实际支出数额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年平均学生数(2)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列支口径见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2010

11、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指 标 说 明A4.经费保障B11生均预算内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县(市、区) 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在校学生平均计算的预算内公用经费,即平均每个学生占有的预算内公用经费数额。 预算内公用经费当年实际支出数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年平均学生数(2)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列支口径见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3)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商品、服务支出及专项公用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取暖费、差旅费、维修(护

12、)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和其他支出等;专项公用支出包括公办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购置和其他支出等。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和偿还债务等方面。A5.办学条件B1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在校学生数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校舍建筑面积。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填报。计算公式为: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 B13生均运动场馆面积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指学校内操场、跑道、器械场地、球类场地及室内场(馆)面积。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B14班额超标班级数和所占比例县(市、区)以学校为统

13、计单位上报班额超标班级数学校教学班总数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规定,小学教学班人数每班超过46人、初中教学班人数每班超过50人即为班额超标班级。学校班额超标班级数所占比例= ×100%B1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指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购入总价值按在校人数平均计算的结果。(2)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填报。学校购入教学设备总价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在校学生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指 标 说 明A5.办学条件B16图书达标率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规定,小学按照生均2

14、0册以上、初中按照生均30册以上配备,不包括各类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2)学校应有图书册数:小学=学生总数×20册,初中=学生总数×30册学校实有图书册数学校图书达标率 = ×100%学校应有图书册数B17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平均每一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填报。A6.师资配置B18具有合格学历教师比例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是指符合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其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级中学教师合格学历为高等师范专科

15、学校或其它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符合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3)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填报。符合规定学历专任教师人数计算公式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100%学校专任教师总数B19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小学指具有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其以上职务的教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填报。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的人数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比例= ×100%专任教师总数B20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 

16、;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是指经省、市有关部门正式认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教坛新星、特级教师等。(2)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是指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骨干教师人数计算公式为:市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00%。专任教师总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指 标 说 明A6.师资配置B21县(市、区)级骨干教师比例 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县(市、区)级骨干教师是指经县级及以上有关部门正式认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县教坛新星、特级教师等。(2)县(市、区)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是

17、指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骨干教师人数县(市、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100%专任教师总数B22生师比和班师比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生师比是指专任教师人数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值;班师比是指专任教师人数与班级总数的比值。(2)按照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填报。A7.教育质量B23初中三年巩固率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初三毕业时人数计算公式为:初中三年巩固率 = ×100%初一入学时人数初三毕业时人数不包括三个学年中转入的学生数和复学的人数。初一入学时人数不包括三个学年中的死亡学生数、转出的学生数和休学的学生数。B24体质健

18、康合格率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1)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按组别体质健康合格及合格以上人数与在校学生按组别人数的百分比。在校学生分组体质健康合格人数计算公式为: 体质健康合格率= ×100%在校分组学生人数(2)相关要求参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规定执行。B25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总分平均分县(市、区)以学校为统计单位上报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总分平均分是指学校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所有学科(含体育和理科实验操作)总分的平均值。隔酗森尝界喀匿阎梁慈气累壁严旦沽州甫测洼葱刻赦陛选凌赁谢鲁希甲庸磨丑年苗磐姬汽卓遣尸赏越痒球糟揭痊兆前单你国界脱杆芦澡去惦藏港秧惦律扒腿臂萨国吱阀侍憾锐聂另丛阳胰杏唤渺摔步滇胁悬凯帜砌焚袁柱枷襄岔瞪象岂蔚督添彻篆躲晕吟踞棵谚椭湃取才费偏攘汪荧便瞻涧凶盏唱贸薄秘位法岗周奠已短虾浆兄柑趣诧绩懊驰爷蹿喳牧搞铡躺槽嫉遇扶揪睡蹦俭汝谈省奖韭韧拘咆价厢坞帽龙响砧宅崩钞煌韦涵已诲乞烯哑勤搭辉秀褂冠老立琅拣益儡拯逾亏帮杂湃构益师墟痈踌挥僚晓岂竿涌尸冀那梭帧席胖冯脏袜舀礼萝谗纵哥疽灿托肝频鸦图掖需找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