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 教案课题第6课开放与交流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 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认识历史现象和人 物。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 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 产生的影响。2、通过图表和史料的学习,知道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和唐都长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 辛等史实学习,培养顽强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通过了 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唐对这些国家的影 响并促进了自身的发

2、展。教学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等史实。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矛盾师:老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儿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 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师:谢谢大家这么多的好主意,老师现在心里有数了。 那么,如果我们是一位封建帝王,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拔一些 有才干的官员呢?因学生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感觉到了选拔一个人才要考虑很多,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比较慎重,也觉得略有困难,教师相机点拨: 其实那些封建帝王也真的遇到了我们现在的 这个问题,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尝试:有亲自去查访的,有 发文布言征

3、求的,也有以门第选拔的 但都存在着这样那 样的不足。直到隋唐时期,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重要制 度一一科举制。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目“科举制焕发 的活力”,然后同桌说说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生:阅读课文,讨论。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 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 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 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隋朝以前,选官时讲究门第,只有高门大族的子弟才能 做官。隋文帝继位后,改革选官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 进士科是隋炀帝时加设的。唐太宗时加试经

4、史,唐高宗时加试帖经、杂文,武则天时初行殿试。那时的人们普遍推崇进 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对士子学人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基础;也为士子们创造了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 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 后,推行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 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同时,科举 制还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 就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启示的。唐代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富于创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时尚自然地融入中原文化,体现出帝国 自信开放的

5、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饮食方面:饮茶。唐代,茶园处处,栽植益进,焙制益巧,烹饮益精,茶市繁荣。饮茶在社会上十分普遍,而且 流行到边疆地区。唐人还爱吃胡食。服饰:唐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蹬胡靴。流行于民间的还有经过翻新与改造的樸头,贵贱通用,类似今天“马甲”的“半臂”,因便于穿着,深受欢迎。中原地区的双 面锦等丝织品面料也传到边疆,为边疆人民所喜爱。居行:唐人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唐代,骑马出行变得十分普遍而富于情趣。师: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想必大家对唐人生活有了一定 的了解。请依据老师的提示,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自己成 为一个唐人,并渡过美好的一天。在想像的过程中,请你把 你着装

6、修饰的意图用铅笔、唇膏、眉铅等工具在绘图纸上画 出来。生:想像。自己是一个长安市民,早上起来应朋友之约去茶楼喝 茶,吟诗。出发之前,打扮一番,吃点胡饼后,骑马去茶楼(师:对胡服胡饰,在很多唐诗中都有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唐 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了解到: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 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 似泥, 双眉画作八字低。 元和妆梳君记取,椎髻赭面非 华风。通过想像,我们感受到了唐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我 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唐人的精神风貌。大家怎么形容 呢?生:博大宏放。师:唐人之所以具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原因是什 么?师:盛唐时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

7、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师:那么这种精神面貌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生:阅读课文,自己概括。师:依据学生回答,逐步用出示唐代允许外国人及少数 民族做官、与各族人通婚、牵马昆仑奴等图片;出示唐太宗 像和他的“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语句;“诗仙”李白 的诗师:鲁迅先生提到的“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正是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上的石刻。结合这些图片想一下,鲁迅 先生为什么拿它们象征唐代豪迈闳放的时代风貌?生:思考、自由发言。反馈强化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学案,告诉我,你还有什么需要 帮助的地方?生:交流学案。师:根据学案适当补充。知识拓展师:在盛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现 在中国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精神风貌吗?生:自由发言。生A:能。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十分稳定。生B: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