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背后原因是什么?_第1页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背后原因是什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背后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在征讨元朝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在征伐期间和大明初 建之时,不具备举行全国大规模统一考试的条件,因此,荐 举和征求成为选拔人才的的重要手段。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者中,有多位是通过荐 举选拔上来的。如儒士范祖幹、叶仪、许元、叶瓒玉、胡翰 等人,号称 浙东四贤”的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 金华宋濂,以及重要典章制定者、国史修纂者杨士奇等。然而,科举自隋代创立以来,唐、五代、宋与元都将其 作为文官选拔制度,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七百余年。采 用科举制已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习惯思维,朱元璋也不例

2、外。 他在采用荐举的同时,也开始谋划采用科举制,但这个过程 却并不顺利。吴元年(13671367 年)三月,朱元璋计划采取科举,设文武二 科取士。他希望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尚的 道德修养、超群的文学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 这一思想成为明初朱元璋选士方略反复的主要出发点。正因为这样,朱兀璋并没有急于将开科取士付诸实施,他要求在充分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再实行科举。洪武元年(13681368 年),朱元璋建立国子监, 又下令品官子弟及平民 俊秀 通文义者”充国子监生。次年,朱元璋又诏令全国的州县都设 立官学,作为天下士子的求学之所。可以说,采行科举制是从吴元年开始酝酿和准备的

3、。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唐宋科举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考生的文 学水平,而忽视了道德与才能的考察。对于元代科举,朱元 璋则认为是被权贵垄断,让有真才实学者无法获得进身之途, 只能隐逸山林。因此,洪武三年(13701370 年)朱元璋下诏开科,次年又采取 特别措施来强化科举取士。他对科举取士是充满希望的,认 为科举可以完全解决官员选拔问题,也能选拔出他所期望的 有实际行政能力的、道德文艺俱佳的人才。然而,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之后,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进士及 第者多为缺乏行政经验的后生少年。这与他设科以选拔执掌 一方官吏的初衷有很大的差距,对此他非常困惑,说:今

4、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 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 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联, 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正是由于对科举取士效果的失望,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停用科举取士制度,重新用举荐取士。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 在决定发布诏令的时候,只是宣布暂时停罢科举,他希望通 过恢复荐举制度,改变士风,不会重蹈覆唐、宋科举专重文 词的覆辙。当然,他也没有将科举取士的大门关死,为以后 重开科举留有余地。尽管荐举选拔人才的作用不能否定,但是荐举缺乏衡量 士子表现的客观标准,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假公济私的情况, 无法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导致被举荐的人既多且滥。加上 荐举是过分强调考察士子的德行,所选拔的人才依旧不能达 到朱元璋所需要的实用人才的目的。于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1382 年),朱元璋宣布再次采用科 举考试选拔官员。恢复科举后,朱元璋又于洪武十七年(13841384 年)颁布了 科举程式”,确立了科举的基本规制,为明朝科举 正常运作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