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分析.docx_第1页
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分析.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著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23.041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分析刘玉霞刘玉琳【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两个接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756例,发生AEFI的148例病例,按不同剂次发生AEFI的时间、症状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所有AEFI均为接种不良反应,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局部红肿、硬结和发热66.21%.46.62%和10.14%,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高于发热;其中第1剂次(基础免疫1

2、)占10.14%,第2剂次(基础免疫2)占14.19%,第3剂次(基础免疫3)占21.62%,第4剂次(加强免疫)占77.03%,接种第4剂次后AEF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3剂次。结论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接种剂次数越多,发生AEF1的几率越高;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操作规程,降低AEFI的发生率,同时做好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AEFI的相关宣教工作。【关键词】百白破;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7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15)23-3631-02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P)是由百白破菌苗、白喉类毒素以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用于预防百

3、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目前免疫规划程序中,是注射次数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同时,也是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最高的疫苗之一。按照中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全程接种需要4剂次。为提高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以及更好地改进疫苗质量,对不同剂次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和汇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两个预防接种门诊接受DTP接种的4756例儿童中,发生AEFI的148例病例。1.2方法对所有报告的.AEFI的儿童,使用统一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接种人员

4、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将所有调查信息按照不同剂次分类统计。1.3AEFI的分类按发生AEFI的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1)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2)偶合症;(3)接种事故;(4)疫苗质量事故;(5)心因性反应。作者单位:073200河北省卓中县中医院(刘玉霞);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刘玉琳)通讯作者:刘玉琳,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E-mail:18617789332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寸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结果接种DTP的4756例,发生AEFI148例,发生率

5、3.11%0148例AEFI病例中,所有病例均发生一起DTP接种反应,接种部位全部为上臂三角肌,接种方法均为肌内注射。所有AEFI病例均为AEFI分类中的木良反应,其中一般反应占98.65%(146/148),异常反应1.35%(2/148);在接种DTP的同时接种了其他疫苗13例(8.78%),均为第一、二剂次注射后。2.2接种人群的分布情况比较人群分布被调查的148例AEFI病例中,男女比为1.2:1(81/67);年龄为336个月龄,平均年龄18个月龄。其中,18个月龄(第4剂次)101例,占68.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第4剂次)与前3剂次之间,差异有统计

6、学意义(P0.05)。见表1。2.4接种与发生AEFI的间隔时间发生AEF1时距接种时间最短为12h内,其次为1224h,最长2472h。其中不同剂次之间各时间段发生AEFI,差异无表1不同接种剂次接种后AEFI临床症状比较例()临床症状基础免疫1基础免疫2基础免疫3加强免疫局部红肿发热局部硬结10(10.20)2(13.33),3(4.35)12(12.24)*3(20.00)*6(8.70)*17(17.35)*3(20.00)*12(17.39)*59(60.20)7(46.67)48(69.57)*合计15(10.14)21(14.19)32(21.62)114(77.03)注:与加强

7、免疫比较,*P0.05);同一剂次AEFI病例中,12h内与12h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见表2。表2不同剂次接种与发生接种反应的间隔时间比较例(%)3讨论时间基础免疫1基础免疫1基础免疫1加强免疫合计12h内10(76.93)9(64.29)14(70.0)89(88.12)122(82.43)12-24h2(15.38)*4(28.57)4(20.0)7(6.93)17(11.48)2472h1(7.69)*1(7.14)*2(10.0)*5(4.95)9(6.09)合计13(100)14(100)20(13.51)101(100)148(100)注:与12h内比较

8、,P0.05),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加强免疫(第4剂次)比基础免疫(前3剂次)AEFI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多,儿童体内接触抗原物质的次数也随之增多,同时增加了机体对相应抗原的敏感性;也可能因随着儿童的月龄增加,儿童的肥胖增多,注射深度不够,没有充分达到深部肌肉层,导致不易吸收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硬结。还也可能与DTP重复接种后,由于儿童体内抗体滴度相对较高,导致再次接种的免疫反应程度增加。为了减少针对DTP的接种异常反应,除了把好疫苗质量关外,还应更好地改进服务:首先,接种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和接种技能训练,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实施接种,接种时掌握好部位

9、、剂量、途径和安全注射技术,研究表明,规范操作可降低AEFI的发生水平;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进针深度,尽量注射在深部肌肉层,如果注射部位较浅或没有注射至肌肉层,则因不易吸收而容易出现局部红肿硬结。其次,对家长充分宣教,使其了解接种后的护理,以及出现接种反应的处理方法,在接种前将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向接种人员充分告知。同时接种人员应详细询问儿童疾病史、服药史,以及当前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认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严格掌握DTP的接种注意事项和禁忌证;最后,接种后对接种对象儿童要进行留观,随访,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同时向疾控中心进行AEFI的上报。综上所述,只有做好各个方面的充分准备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预防DTP的接种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高吉生,由浩然,王样本.306例预防接种反应分析.中国公共卫生,1999,15:994-995.2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3孙丽,张富斌,张振国,等.201()至2012年河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河北医药,2014,36:3646.3648.4魏秋霞,黎娜,乔秋飞,等.对孕妇开展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护理学杂志,2008,23:69-71.5孙丽,张振国,张富斌,等.2011年河北省疑似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