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T 10058-2009与GB/T 10058-1997的区别GB/T 10058-2009GB/T 10058-19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6.0m/s的电力驱动曳引式和额定速度不大于0.63m/s的电力驱动强制式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对于额定速度大于6.0m/s的电力驱动曳式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不适用部分由制造商与客户协商确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和家用电梯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及载货电梯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
2、ms的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本标准不适用于液压电梯和杂物电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EN 81-1:1998,EQV)GB 8903-2005电梯用钢丝绳(ISO/FDIS 4344: 2003, MOD)GB/T 10059电梯试验方法GB/T 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3、GB 14048.1一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e 60947-1 :2001 ,MOD)GB/T 20645-2006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GB/T 22562-2008电梯T型导轨(ISO 7465: 2007 , IDT)GB/T 24474一2009电梯乘运质量测量(ISO 18738: 2003, IDT)GB/T 24478-2009电梯曳引机GB/T 24477一2009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EN 81-70:2003,IDT)GB/T 24479-2009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特性(EN 81-73:2005,IDT)GB 50310-20
4、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A 109-1995电梯层门耐火试验方法EN 81-1:1998/A2:2004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电梯第2号修改件:机器和滑 轮空间(Safety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lifts-Part 1: Electric lifts- A2 : Machinery and pulley spaces)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2887
5、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75881995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eqv EN 811:1985) GB 890388 电梯用钢丝绳 (eqv ISO 4344:1983) GBT 100591997 电梯试验方法 GB 1006093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 1343592 电梯曳引机 JGT 50721一1996 电梯T型导轨 (eqv ISO 7465:1983)3技术要求3.1基本要求3. 1. 1电梯及其所有零部件应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并应遵守机械、电气及建筑结构的通用技术要求。制造电梯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质量,不应使用有害材料(如石棉
6、等)。3. 1.3电梯整机和零部件应有良好的维护,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应有良好的润滑。31 基本要求311 电梯及其所有零部件应设计正确、结构合理、遵守机械、电气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312 制造电梯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313 电梯整机和零部件应具有良好的维修和保养,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314 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应装有符合要求的润滑装置;3.2正常使用条件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 000 m。注:对于海拔高度超过1 000 m的电梯,其曳引机应按GB/T 24478-2009对电梯曳引机的要求进行修正;对于海拔高度超过2000 m的电梯,其低压电器的选用
7、应按GB/T 20645-2006的要求进行修正.机房内的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C之间。运行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C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有较高的相对 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C,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若可能在电器设备上产生凝露,应采取相应措施。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士7%的范围内。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污染等级不应大于GB14048. 1-2006规定的3级。32 电梯工作条件 a)海拔高度不超过1 000m; b)机房内的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c)运行地点的最湿月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月
8、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25; d)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土7的范围内; e)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存在。3.3整机性能3.3. 1当电源为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时,载有50%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应大于额定速度的105%,宜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乘客电梯起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最最大值均不应大于1.5 ms2。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1.0 m/s;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20msv6.0ms时, A95的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70m/ s2 乘客电梯的中分自动门和旁开自动门开关门时间宜不大于表1规定的值。 乘客电梯轿厢运行在恒加速度
9、区域内的垂直(Z轴)振动的最大峰峰值不应大于0.30 m/ s2,A95峰峰值不应大于0.20 m/ s2。乘客电梯轿厢运行期间水平(X轴和Y轴)振动的最大峰峰值不应大于0.20 m/ s,A95峰峰值不应大于0.15 m/ s2。注:按GB/T 24472-2009测量,用计权的时域记录振动曲线中的峰峰值。 电梯的各机构和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不应有异常振动或撞击声响。乘客电梯的噪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电梯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宜在10 mm范围内。平层保持精度宜在士20 mm范围内。曳引式电梯的平衡系数应在O. 40. 5范围内。电梯应具有以下安全装置或保护功能,并应能正常工作:a)供电系统断相、错相
10、保护装置或保护功能。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不设置错相保护装置。 b)限速器-安全钳系统联动超速保护装置,监测限速器或安全钳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以及监测限速器绳断裂或松弛的电气安全装置。c)终端缓冲装置(对于耗能型缓冲器还包括检查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 d)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时的保护装置。e)层门门锁装置及电气联锁装置: 1)电梯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如果一个层门开着,电梯应不能起动或继续运行(在开锁区域的平层和再平层除外) ; 2)验证层门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证实层门关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紧急开锁与层门的自动关闭装置。f)动力操纵的自动门在关闭过程中,当人员通过入口被撞击或即将被撞击
11、时,应有一个自动使门重新开启的保护装置。g)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h)紧急操作装置。i)滑轮间、轿顶、底坑、检修控制装置、驱动主机和无机房电梯设置在井道外的紧急和测试操作装 置上应设置双稳态的红色停止装置。如果距驱动主机1m以内或距无机房电梯设置在井道外的紧急和测试操作装置1 m以内设有主开关或其他停止装置,则可不在驱动主机或紧急和测试操作装置上设置停止装置。j)不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检修控制装置。若设置两个检修控制装置,则它们之间的互锁系统应保证: 1)如果仅其中一个检修控制装置被置于检修位置,通过按压该检修控制装置上的按钮能 使电梯运行;2)如果两个检修控制装置均被置于检修位置: I)在两者中
12、任一个检修控制装置上操作均不能使电梯运行;或II)同时按压两个检修控制装置上相同功能的按钮才能使电梯运行。k)轿厢内以及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处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当电梯行程大于30 m或轿厢内与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时,轿厢内与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l)对于EN 81-1:l998/A2:2004中工作区域在轿顶上(或轿厢内)或EN 81-1 :1998/ A2: 2004中6.4.4工作区域在底坑内或EN 81-1:l998/A2:2004中6.4.5工作区域在平台上的无机房电梯,在维修或检查时,如果由于维护(或检查)可能导致轿厢的失控和意外移动或该工作需要移
13、动轿厢可能对人员产生人身伤害的危险时,则应有分别符合EN 81-1 :1998/ A2: 2004中6.4.3.1、6.4.4.1和6. 4. 5. 2b)的机械装置;如果该操作不需要移动轿厢, EN 81-1 :1998/A2 :2004中6.4.5工作区域在平台上的无机房电梯应设置一个符合EN 81-1 :1998/ A2: 2004 中6.4.5.2a)规定的机械装置,防止轿厢任何危险的移动。m)停电时,应有慢速移动轿厢的措施。n)若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则应符合GB 7588-2003中12. 8的要求。33 整机性能331 当电源为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电梯轿厢在50额定载重量时,向下运行
14、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且不得小于额定速度的92。332 乘客电梯起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最大值均不应大于15ms2。333 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v)为10msv20ms时,其平均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48ms2;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20msv25ms时,其平均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65ms2。334 乘客电梯的中分自动门和旁开自动门的开关门时间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335 乘客电梯轿厢运行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用时域记录的振动曲线中的单峰值)分别不应大于25cms2和15cms2。336 电梯的各机构和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不得有异常振动或撞击声响。电
15、梯的噪声值应符合表2规定。337 各类电梯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应满足以下规定:v063ms的交流双速电梯,在15mm的范围内;063ms063ms,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b) b)v063ms,可用瞬时式安全钳。.2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则均应是渐进式的。.3若额定速度大于1. 0 m/s,则对重(或平衡重)安全钳也应是渐进式的;其他情况下可以是瞬 时式的。不应采用电气、液压或气动操纵的装置来操纵安全钳。在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下落的情况下,渐进式安全钳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应为O. 2gn1. Ogn。轿厢空载或载荷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安全钳动作后轿厢地板的倾斜度不应大于其正常位置的5%。如果轿厢或对
16、重(或平衡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对重(或平衡重)上应装有安全钳。如 果对重缓冲器安装于(或平衡重运行区域下面是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坚固桩墩,则可以不装安全钳。3. 7. 7轿厢安全钳应装有一个符合GB 7588一2003中14.1.2的电气安全装置,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 同时使电梯驱动主机停转。37 安全钳装置371 轿厢应装有仅能在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装置。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时,或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装置应能夹紧导轨而使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制停并保持静止状态。372 各类安全钳装置的使用条件:3721 按电梯额定速度选用轿厢安全钳装置: a)v063ms,应用渐进式安全钳装
17、置; b)v063ms,可用瞬时式安全钳装置。3722 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装置,均应是渐进式的。3723 若额定速度超过1ms,对重用安全钳装置也应是渐进式的;其他情况下可以是瞬时式的。373 禁止使用电气、液压或气压方式操纵安全钳装置。374 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下落的情况下,渐进式安全钳装置动作时轿厢的平均减速度应在02gn至10gn之间。375 在载荷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安全钳装置作用后轿厢地板的倾斜度不应超过其正常位置的5。376 如果轿厢或对重之下确有人能到达的空间存在,对重应装设仅能在其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装置。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时,或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装置应能通
18、过夹紧导轨而使对重制停并保持静止状态。377 轿厢安全钳应装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同时切断电动机供电电源。3.8缓冲器3.8. 1适用范围a)蓄能型缓冲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适用于额定速度v1. 0 m/s的电梯; b)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蓄能型缓冲器.1线性蓄能型缓冲器a)线性蓄能型缓冲器可能的总行程应至少等于相应于115%额定速度的重力制停距离的2倍, 即(m),且不应小于65mm。b)线性蓄能型缓冲器设计时,应能在静载荷为轿厢质量与额定载重量之和的2. 54倍或为对重质量的2. 54倍时达到.1规定的行程。.2非线性蓄能型缓冲器当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
19、下落并以115%额定速度撞击轿厢缓冲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缓冲器作用期间的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1gn;b) 2. 5gn以上的减速度时间不大于0.04 s;c)轿厢反弹的速度不应超过1. 0 m/s;d)缓冲器动作后,应无永久变形。耗能型缓冲器.1耗能型缓冲器可能的总行程应至少等于相应于115%额定速度的重力制停距离,即: (m)。.2当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下落并以115%额定速度撞击缓冲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缓冲器作用期间的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1gn;b) 2. 5gn以上的减速度时间不应大于0.04 s;c)缓冲器作用后应元永久变形。.3当按GB 7588-2003中12. 8
20、的要求对电梯在其行程末端的减速进行监控时,对于按照 3.8.3.1规定计算的缓冲器行程,可采用轿厢(或对重)与缓冲器刚接触时的速度取代公式中115%额定 速度。但行程不应小于:a)当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4.0 m/s时,按.1计算行程的50%。但在任何情况下,行程不应小于0.42 m;b)当额定速度大于4.0 m/s时,按3. 8. 3. 1计算行程的1/3。但在任何情况下,行程不应小于 0.54 m。.4缓冲器动作后,只有在缓冲器回复至其正常伸长位置后电梯才能正常运行,为检查缓冲器的 正常复位所用的装置应是一个符合GB 7588-2003中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38 缓冲器381 缓
21、冲器的适用范围 a)蓄能型缓冲器适用于v1 ms的电梯; b)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382 蓄能型缓冲器3821 蓄能型缓冲器可能的总行程不应小于相应于115额定速度的重力制停距离的两倍,即(m),且不得小于65mm。3822 蓄能型缓冲器设计时,应满足在静载荷为轿厢质量与额定载重量之和的254倍或为对重质量的254倍时达到3821总行程的规定。383 耗能型缓冲器3831 耗能型缓冲器可能的总行程不应小于相应于115额定速度的重力制停距离,即(m)。3832 当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下落撞击缓冲器时,缓冲器作用期间的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1gn,对大于25gn的减速度,其时间不
22、应大于004s。 缓冲器的撞击速度应等于按3831计算缓冲器行程时的速度。3.9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包括速度监控和减速元件,应能监测出轿厢上行的速度失控,其下限是 电梯额定速度的115%,上限是3.6.8对重安全钳的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并应能使轿厢制停,或至少使 其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该装置使空轿厢制停时,轿厢减速度不应大于1gn。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应作用于:a)轿厢;或b)对重;或c)钢丝绳系统(悬挂绳或补偿绳) ;或d)曳引轮(例如直接作用在曳引轮,或作用于最靠近曳引轮的曳引轮轴上)。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时,应使一个符合GB 7588-2003中14.
23、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 动作。该装置释放时,应不需要接近轿厢或对重。无3. 10轿厢、轿门和开门机3. 10. 1轿厢内部净高度及使用人员正常出入轿厢入口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 m。3. 10.2轿厢的有效面积、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应符合GB 7588一2003中8.2的规定。3. 10.3轿厢应完全封闭,仅允许有下列开口:a)使用人员正常出人口;b)轿厢安全门和轿厢安全窗;c)通风孔。3. 10.4轿壁、轿顶和轿厢地板的机械强度应符合GB 7588-2003中8.3.2的规定。 玻璃轿壁应使用夹层玻璃,应按GB 7588-2003表J1选用或能承受附录J的冲击摆试验。3. 10.5轿厢地坎下
24、面应设置护脚板,其宽度应等于相应层站入口整个净宽度。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 度不应小于0.75 m,垂直部分以下应成斜面向下延伸,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60,该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深度不应小于20 mm。注: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从轿厢地坎上表面开始测量。轿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 运动间隙不应大于6 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应大于8 mm。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10 mm。如果有凹进部分,上述间隙从凹底处测量。 当轿厢处于关闭位置时,轿门应具有如下机械强度;用一个300N的力,沿轿厢内向图轿厢外垂直作用于门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分布在5c
25、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轿门应: a)无永久变形; 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c)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玻璃尺寸大于GB7588-2003中所述的玻璃门时,应采用夹层玻璃,并应按GB7588-2003表J2选用或能承受附录J的冲击摆试验。 为避自动驱动的自动水平滑动门运行中发生剪切危险,轿厢一侧的门表面 不应有大于3mm的任何凹进或凸出,这些凹进或凸出部分的边缘应在开门运行方向早倒角。 轿厢的通风应符合GB7588-2003中的8.16的规定。 轿厢的照明应符合GB7588-2003中8.17的规定。 对于动力驱动的自动水平滑动门,阻止关门阻力不应大于150N。该力的测量
26、不应在关门行程开始的1/3内进行。 在轿门关闭过程中,当乘客通过入口被门扇撞击或将被撞击时,一个保护装置应自动地使门重新开启。此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每个主动门扇最后50mm的行程中被消除。垂直滑动门应符合GB7588-2003中8.7.2.2要求。 轿门应符合GB7588-2003中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验证轿证轿门的关闭位置。除了GB7588-2003中7.7.2.2情况外,如果一个轿门(或多扇轿门中的任何一扇门)开着,在正常情况,应不能起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的运行。 距离轿顶外侧边缘有水平方向超过0.30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符合GB7588-2003中8.13.3规定的护栏。3.1
27、0.15 轿顶上的装置应符合GB7588-2003中8.15的规定。39 轿厢、轿门和开门机391 轿厢内部净高度至少为2m。392 轿厢有效面积、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应符合GB 75881995中82的规定。393 轿厢应完全封闭,只允许有下列开口: a)使用者正常出入用的开口, b)轿厢安全门和轿厢安全窗, c)通风孔。394 轿厢壁、轿厢顶和轿厢底的机械强度应符合GB 75881995中832的规定。395 轿厢地坎下面应设置护脚板,其宽度应等于相应层站入口整个净宽度。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至少为075m,垂直部分以下应成斜面向下延伸,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60,该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深
28、度不得小于20mm。 对于采用对接操作的电梯,其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应是:在轿厢处于最高装卸位置时,它延伸到层门地坎线以下不小于01m。396 轿厢门关闭后,门扇之间或门扇与门柱、门楣、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当有凹进部分时,间隙的测量应从凹底算起。397 轿厢门的机械强度:当一个300N的力,从轿厢内向外垂直作用于门的任何位置,并使该力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无永久变形; 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 c)试验后,功能正常,动作良好。398 为避免动力操纵的滑动门运行中发生剪切危险
29、,轿厢一侧的门表面不得有大于3mm的任何凹进和凸出,其边缘应圆滑。399 轿厢的通风应符合GB 75881995中816的规定。3910 轿厢的照明应符合GB 75881995中817的规定。3911 对于动力操纵的自动门,阻止关门所需要的力,不得大于150N。该力的测量不得在开始关门行程的13以内进行。 当乘客在门关闭过程中通过入口而被门扇撞击(或将被撞击)时,一个保护装置应自动地使门重新开启。此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每扇门最后50mm的行程中被消除。3912 当轿门(或多扇门的一个门扇)开着时,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不可能起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的运行。每个轿门都应有符合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验证轿门的关
30、闭位置。3913 电梯在正常使用中,当轿厢没有得到运行指令,则经过一段必要的时间后,自动操纵门应被关闭。3914 轿顶上的装置应符合GB 75881995中815的规定。311 层门与门锁3111 层门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m。3112 层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10m。如果有凹进部分时,上述间隙从凹底处测量。为了避免动力驱动的自动滑动门运行中发生剪切的危险,门外表面不应有超过3mm的凹进或凸出,这些凹进凸出部分的边缘应在开门运行方向上倒角。上述要求不适用于GB7
31、588-2003附录B所规定的开锁三角钥匙入口处。3113 在水平滑动门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不用工具)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上时,使间隙可大于规定的间隙,但对于旁开门不应大于30mm;对于中分门的总和不应大于45mm。 垂直滑动门应符合GB7588-2003中7.5.2.2要求3115装有门锁的层门在锁住位置时,层门应具有如下机械强度:用300N的力垂直作用在层门的任何一个面的任何位置上,且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层门应: a)无永久变形; 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c)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玻璃尺寸大于GB7588-2003中所述的玻璃门时,应采用
32、夹层玻璃,并应按GB7588-2003中表J2选用或能承受附录J的冲击摆试验。 地坎、导向装置和门悬挂机构应符合GB7588-2003中7.4的规定,由于磨损、锈蚀或火灾原因可能造成导向装置失效时,应设有应急的导向装置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上。 与动力驱动的运动相关的保护要求应符合GB7588-2003中7.5.2的规定。3. 11. 8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关闭位置上,只有在锁紧元件啃合不小于7 mm时轿厢才能起动。层门的锁紧应由符合GB 7588-2003中14. 1. 2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3. 11. 9在型式试验时,门锁装置应能承受一个沿开门方向并作用在门锁高度处的最小为
33、下述规定值的力,而元永久变形。a)对滑动门,为1 000 N;b)对镜链门,在锁销上为3 000 N。门锁装置应能承受1 X 106次完全循环操作(士1%) ,其驱动应平滑、无冲击,频率为每分钟 60次(土10%)。3. 11. 11除了GB 75882003中7.7.2.2情况外,如果一个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何一扇门)开着,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不能起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意一扇) ,除非轿厢在该层门的开锁 区域内停止或停站。3. 11. 13在轿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之外时,如层门无论因为任何原因而打开,则应有一种装置(
34、重块或弹簧)能确保该层门自动关闭。电梯在正常使用中,如果轿厢没有得到运行指令,则经过一段必要的时间后,动力驱动的自动 门应被关闭。如果建筑物需要电梯层门具有防火性能,则该层门应按GA 109进行试验。310 层门与门锁3101 层门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m。3102 层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当有凹进部分时,间隙的测量应从凹底算起。为了避免运行中发生剪切的危险,自动滑动门外表面不应有超过3mm的凹进或凸出部分,其边缘应圆滑。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三角开锁入口处。3103 在水平滑动门的开启方向
35、,以150N的人力(不用工具)施加在一个使间隙最易增大的作用点上时,其间隙可以大于3102规定的间隙,但不得大于30mm。3104 装有门锁的层门当门在锁住位置时,其机械强度用300N的力垂直作用在层门的任何位置上,并使该力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无永久变形; 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 c)试验后,功能正常,动作良好。3105 地坎、导向装置、门悬挂机构应符合GB 75881995中74的规定。3106 层门运动的保护要求应符合GB 75881995中75的规定。3107 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关门位置上,只有在锁紧元件啮合至少为7 mm时轿厢
36、才能起动。层门的锁紧必须由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3108 在型式检验时,门锁应能承受一个沿开门方向、并作用在门锁高度处的、最小值为下述规定的力时而无永久变形。 a)对滑动门,为1 000N; b)对铰链门,在锁销上为3 000N。3109 门锁装置应能承受1106次完全循环操作(1),其驱动应平滑、无冲击,频率为每分钟60次(10)。31010 对剪切的保护:当一个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何一扇)开着时,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电梯应不能起动或保持运行。31011 对坠落危险的保护: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应不可能打开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何一扇),除非轿厢停站或停靠在该层的开锁区域内。31012
37、层门的自动关闭:在轿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的,当层门无论因为任何原因而开启时,应有一种装置(重块或弹簧)能确保该层门自动关闭。3. 12悬挂装置3. 12. 1悬挂钢丝绳的特性应符合GB 8903电梯钢丝绳的有关规定。3. 12.2钢丝绳最少应有两根,每根钢丝绳应是独立的。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8 mm。曳引轮或滑轮的节圆直径与钢丝绳公称直径之比不应小于40。3. 12.4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GB 7588-2003中9.2.2的规定。3. 12.5钢丝绳与其端接装置的接合处(绳头组合)机械强度,至少应能承受钢丝绳最小破断负荷的80%。3. 12.6钢丝绳曳引应满足以下三
38、个条件:a)轿厢装载至125%GB 7588-2003中或8.2.2规定的额定载重量的情况下应保持平层状态不打滑; b)应保证在任何紧急制动状态下,不管轿厢内是空载还是满载,其减速度的值不能超过缓冲器(包括减行程的缓冲器)作用时减速度的值; c)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应不可能提升空载轿厢。 设计方法可参见GB 7588-2003中附录M。311 悬挂装置3111 悬挂钢丝绳的特性应符合GB 8903电梯钢丝绳的有关规定。3112 钢丝绳最少应有两根,每根钢丝绳应是独立的。3113 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8mm。曳引轮或滑轮的节圆直径与钢丝绳公称直径之比不应小于40。
39、3114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GB 7588一1995中922的规定。3115 钢丝绳与其端接装置的接合处(绳头组合)机械强度,至少应能承受钢丝绳最小破断负荷的80。3116 钢丝绳曳引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不可能提升轿厢; b)曳引条件的要求,其计算方法按GB 7588的规定进行。3117 钢丝绳在曳引轮绳槽中的比压计算参见GB 7588的有关规定,但比压值不得大于其计算值。312 对重 对重应符合GB 75881995中818的规定。312 对重 对重应符合GB 75881995中818的规定。3.14 导轨导轨应符合GB 7588-2
40、003中10. 1和10.2的规定,T型导轨还应符合GB/T 22562-2008的规定。313 导轨 导轨应符合JGT 50721和GB 75881995中101的规定。3.15控制柜及其他电气设备3. 15. 1控制柜及电梯的其他电气设备应符合GB 7588-2003中第13章及第14章的有关规定。 3.15.2控制柜装配后应检查每个通电导体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的最小值应符合表3的 规定。 控制柜耐压检验(25V以下的除外),导电部分对地之间通过施以电路最高电压的2倍,再加1000V交流电压,历时1min,不能有击穿或闪络现象。 控制柜装配后应进行功能试验,全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1、 安全电路应符合GB7588-2003中14.1.2.3的规定。 紧急报警装置 a)电梯轿厢内应设置乘客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 b)如果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而又无法通过轿厢或井道逃脱,应在存在该危险处设置报警装置; c)该装置应采用一个对讲系统能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 d)该装置应由符合GB7588-2003中要求的紧急电源或等效电源供电(轿内电话与公用电话网连接的情况除外); e)如果电梯行程大于 30m,在轿厢和机房(对无机房电梯为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应设置紧急电源供电的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 对无机房电梯,在EN 81-1:1988/A2:2004中6.4.3、6.4.4和6
42、.4.5的情况下,应在井道外设置符合EN 81-1:1998/A2:2004中6.6规定的紧急测试和操作装置。314 控制柜及其他电气设备3141 控制柜装配后应检查各导体之间及导体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必须大于1 000V,且不得小于下述规定: a)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为05M; b)其他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为025M。 电路电压在25V以下的除外。3142 控制柜耐压检验(25 V以下的除外),导电部分对地之间施以电路最高电压的2倍,再加1 000V,历时1 min,不能有击穿或闪络现象。3143 控制柜装置应符合GB 7588规定的要求,装配后应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功能试验,
43、要求全部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正确无误。3144 其余电气设备应符合GB 75881995中第13章及第14章的有关规定。3.16 能耗电梯的设计应考虑能耗。电梯能耗计算和能耗计算和能耗测量方法可参照附录A无3.17 无障碍设计的附加要求对于适用于与残疾人员使用的电梯,还应符合GB/T 24477-2009的要求。无3.18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电梯的抗震设计应与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相适应。电梯的抗震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考虑电梯的抗震设计时,设计用的地震力和其他载荷的组合使设备承受的应力应小于所用材料相应的屈服极限值的88%。 用来固定机房设备、导轨等的安装支撑件,应有措施防止被支撑物在地震时出现翻倒、脱离以及导致危险的移位。 应采取措施防止对重块不会脱离对重架、对重架及轿厢不会脱离导轨。 应采取措施防止曳引绳轮上脱槽。 应采取措施避免随行电缆、补偿链(绳、缆)、限速器钢丝绳等因勾挂或缠绕到井道内凸出物上而造成损伤。井道内凸出物包括导轨支架、井道设备的安装支撑件、层门地坎等。 在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可增配电梯的地震操作功能。无3.19 交付使用前的运行考核 电梯安装后应进行运行试验:轿厢分别在空载、额定载重量工况下,按产品设计规定的每小时启动次数和负载持续率各运行1000次(每天不少于8h),电梯应运行平稳、制动可靠、连续运行无故障。315 电梯交付使用前的运行考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液体化工物流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解决方案报告
- 2025商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2030中国药物筛选技术应用场景拓展与商业化实践报告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文
- 胶州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达州初三物理试卷及答案
- 2025资金协调项目居间合同
- 2025吊车租赁合同样本
- 2025渗透测试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软件测试秋招题目及答案
-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含答案)
- 葡萄膜炎与红眼鉴别
- 医疗器械生产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
- 初中数学归纳与类比强化练习
- 住房公积金追缴授权委托书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超声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演示
- 2022-202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手电筒产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滕王阁序注音全文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