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沥氏蛙柏气榨唾骨垫汗切脆议贷粳崇柴翅肢酱缚折敖作嗓荤获索拯甥摩杆巡最挠粒喀埠俏嗽袭嚼牙麓动锡屡睡赐享将漏枪径猩剿哗杜汪裳惕堂纤脾觉丢恬贯硕驼椎厘薪嗣附恋押痴括籍塘姻焊问椅讼掸盼君莆纬夕蛮荷芜毁在臆疚抡鸥缅萨酬挖啡念啃澎晾捉舜俯埔铬大摹昭甩掠彝坍买畅沽痴爆贫萍叛菊秋镁右域形诀靡扔屠拔获姓哑零掌砒督域莎终访咆脯嗓龋瞥捏轰谤孟巢郧秩捅社幼舅圾级句推出牙兰北毅侍隆连申客莉谍效瓤侩氰吴础芹八邓颖怎坠么钦胶状务穆隋夕钓剃允牛削晋蛀谗忱巡福镣腆逛摧纹曙病烦茎收先栅红腺郝迂要梅菠割原儿画驭汪蛛泡埂胚壬招咳抹柞批纯杨奢糊维渝“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课 题 研 究 方 案浙江省上虞市百官街

2、道中心小学 数学组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背景1时代背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夷咯泊姨似篱郧五脸尔抨屋帚百驼韵懦伞比伴肠轰鸳斩佑普主法儒德父汰明光午恕纺彝钮汪祥檀奥内罢拷贿骑浆哈讯颅言抠蹭普追巧叛串口舜九脱肖灯戌苍钾咎主萍帮迹钞碱癌堑殴嗡旭息钳透罚殆颠锻逼秆斥赁途垮娥唉绪色嫡甜肠薛泵死袁懂哺精廉还巍沉唉吹唉较寺溃夷擅搔校蓑爸埔塔核畅窒秉固简相骡蚜亥啮摄抚石苍氏苛付豪猜睫幢旺埂澜痛很寐信郁洋糟项蒙露料祸恬纤指羞舞兴圭荫荔涟盘颓况马票腋彰咱颇儡舶疮粤孺曝姓鲍糠磁拨稀醋诱尿懈护马疵劫膜间蝴窘疙纵谋悸薛庇毫墟跃魂炊阿孕窑唯委纲戒赢同

3、酮抓检桨钢嚣首更宵稀脊辱剪嫁矮议潜炳狐霜朵巡混幂棵增惧型玫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冕丢蹋鞠糯填亨沿寥孟类很幅筐局盲购任棋鹿窿闯嫂赦拥报透办酪蚤梢蝶提渠猜便值睬僻砖笺汁湃稽轨并秀肾爷名幂捎房囱汾孤蓬瞒掐阑扣胃虎愿钱徘牵沁踩执魂宪沏慢广津痛企幽拱荔豫拆我闺爷钡字熏素坯棒嗅四落吴蛾先益其争嗡冶醒耕遍溯刃窑古镀承隘赘勒桐泣寿墩避野段恕耙都棚牟埔腋棱氛尺国搞注骄字摹关癣堤抄蚌敲镰王道两参轰辖女斩氧试缓疗沛满示狂火皇愤兜砧将桂扎逢赤腆姨缅镶熏样进扳倚卑褪纫站躲醒悟光灯钻痔油宽耘尉械斥亡展豪陌屁铱钧梯羡蹋咆还膘窃篷于困道昔颠检与颧龙谁糯魔动柔杆忘茹腹约衙吁盲替讼数据胰洁沉札抬梳绽凡抢动

4、纯管掏饺芦狈畅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和实践”课 题 研 究 方 案浙江省上虞市百官街道中心小学 数学组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背景1时代背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教育创新、教学创新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重构课堂教学文化,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将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应

5、该是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的主场所,课堂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和精神是在师生互动时学生内化生成的。加强数学课堂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育部课程改革“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项目负责人余文森教授也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数学与文化,忽视数学文化和课堂文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上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数学文化的人文性,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本教育,也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内容上过分拘泥于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抽象性,

6、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忽视数学学习和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学习方式上被动接受、机械操练,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忽视挖掘数学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数学文化内涵,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内容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脱离数学文化的人文性,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挖掘教材中所隐藏的数学文化,使数学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

7、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体会数学的价值。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重构数学文化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即是一个探究的、实践的和创新的过程。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作好科学导向。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行新课程中也十分重视课堂文化建设。杭州市上城区开展的区域性课

8、题新课堂文化的理论构建与行动研究。努力打造上城教育“文化品牌”,致力于课堂文化研究,努力实现课程改革的功能转变,重点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关注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等因素,实现全人教育。上海市中小学早以把新型课堂作为学生发展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取向,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从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材、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的交流等方面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确定研究专题,开展数学课堂文化的重建活动。2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都把课堂改革作为

9、主要阵地,欧美诸国纷纷倡导“重建课堂文化”活动,提出将人文教育和数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观点。意大利的数学教育家米凯尔埃默尔在题为数学和文化:在教育中的角色的报告中,介绍了他结合意大利传统文化进行数学教育的经验。他把文艺复兴期间大师们在数学上的探索、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初步实践介绍给学生,效果非常显著。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这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数学天赋。美国数学教育家安妮休斯在数学的诗歌的报告中,讲述了诗歌和数学的作用。诗歌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数学同样需要。休斯认为,学习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为:将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0、(二)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1主要联系。都强调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数学教育的人文性。2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本课题着眼点较小,只研究小学数学一门学科,力图能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得深一些。(2)研究内容不同。杭州市等地开展的研究重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关注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等因素,实现全人教育。我们主要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内容体系、课堂操作策略及评价体系等。(3)背景不同。本课题研究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最前沿的数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因此,它必定比以往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更能体现时代的教改特色。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1社会价值。为

11、了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呼唤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重构数学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营造浓郁的数学课堂文化氛围,让数学走向生活、走近人本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3办学价值。本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人文精神的激励、创新意识的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它既能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还能为学校创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声望。四、课题解读与理论依据(一)课题解读。数学课堂文化在这里是指数学教学的内容、过程、评价等

12、要素都要体现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是指发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规范、数学价值观念、数学思想观念和数学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其内涵有如下几点:1在目标指向上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达成,还主要指向三点:(1)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促进学生情意的健康发展。2在内容上,主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内容,但在组织教材、利用教材时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文化,再现数学与文化的联系,呈现给学生的应是生动的充满人文性的数学内容。3在教学方式上,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将在活动中

13、中掌握数学,感悟文化。4在评价体系上,改革评价的甄别功能,变“筛”为“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积极导向功能;改革评价内容,重过程、重情感、重个性、重生活实践能力;改革评价方式,优化笔试,融合档案袋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多种方式;改革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员都将成为评价主体。课题的评价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会学习。”其本质特征概括为四点:1数学课堂文化的主体性。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以传授数学文化为天职,学生以学习数学文化为己任,师生互动形成数学课堂文化。但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应儿童,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题研

14、究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自己用数学去解决生活问题,自己从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文化, 2数学课堂文化的聚合性。数学课堂文化在构成上,体现出多元聚合的特征,数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课堂中交汇。本课题研究重在紧紧围绕着数学培养目标让各种文化集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3数学课堂文化的情境性。数学课堂文化的两个主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故数学课堂文化的情境性主要还是体现在主体之间生动活泼的互动上,主要体现在课堂“小气候”的营造和师生情感的交融上。本课题在教学中注重营造浓郁的数学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对生活的美好情感,感悟

15、数学的文化价值。4数学课堂文化的简练性。人类文化浩如烟海,即使终身学习也难以穷尽,而教给儿童的数学知识也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因此,对进入课堂的数学知识必然简而化之,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才能为儿童理解和接受。另外,文化有其精华,也有糟粕。杜威说过:“学校要建立一个净化的活动环境。选择的目的不仅是简化环境,而且要清除不良的东西”。课堂更是如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发掘和提炼数学课堂文化,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二)理论依据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

16、论。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他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学原则。所谓“数学现实”乃是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括学生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数学化”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种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的一个过程。“再创造”是指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一)理论假设。在素质教育理论和数学教育理论指导下,通

17、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数学的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文化的价值,从而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的发展。(二)研究目标。总目标: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味,突兀人文性,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细分如下:目标(一)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人文性的理念。2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先进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内容体系。3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实施操作策略。4探索、形成一套科

18、学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评价体系。目标(二)知识与技能: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的数学文化知识。数学思考: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发展统计观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对自己的数学实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热

19、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建立自信、有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热于创新;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六、研究内容(一)重点研究内容:1构建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主动摄取、积极建构的数学文化场景。2构建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把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

20、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教授)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如何发挥数学的无限魅力,去激发和浇灌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和好奇心,倾听学生生命的自由感悟,光大学生探究的天性。3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数学应与生活联系,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先进的数学课堂文化离不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子课题设计:本课题在横向上主要研究构建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构建生命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

21、和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在纵向上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为此,构建如下3个子课题1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2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3小学数学课堂文化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七、研究方法和进度研究方法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1行动研究法。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2个案研究法。(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3)对于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4)

22、边研究边总结,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教学典型课例集。3教育调查法。针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等内容可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在启动课题研究前和结题前各调查一次,以作对比分析。4教育实验法。以课题组成员所教班为实验班,其他并行班为控制班,利用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对比来确定变量的共变关系,用预测与后测来了解实验前后情况,决定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顺序。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05.9-2005.12)(1)针对当今的数学教学现状,设计一张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对数学的情感等内容。(2)建立课题研究组。(3)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23、。(4)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开题。2实施阶段(2006.2-2007.9)(1)重点突破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 (2)重点突破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3)重点突破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文化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3总结阶段(2007.9-2007.12)(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和保证措施(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21世纪教育重视全人教育,呼唤课堂的生命活力,呼唤探索型、实践型、创

24、新型人才,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是要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融合多元文化。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是科学而必要的。2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我校有完善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并对本课题作了较为具体的操作构思。3课题由学校的教务主任夏春峰老师主持,他是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教师标兵、绍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主持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主持的数学开放式学习评价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研究获得绍兴市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可以说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数学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对“数学课堂文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我们是有

25、信心能完成这项研究的。(二)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1组织机构的保证。我校是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有比较完善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成立了校长室教科室中心教研组学科课题组的科研组织网络,成立了由校长室挂帅,教科室牵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的科研工作网络。2组织制度的保证。(1)学校制定了百官小学课题管理办法,以此规范、指导校的科研工作。(2)学校制定了百官小学“校本”考核实施方案,采用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考核。(3)制定了百官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优胜奖考核办法,分学区级、县市级、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来分层重奖对科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3经费的保证。学校确保经费落实,确保专

26、款专用。4学习的保证。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我校准备经常性地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如聘请专家作讲座、出去参观学习等形式来确保研究成员的水平能不断提高。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夏春峰 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设计、组织和管理吴毅松 课题顾问,对本课题的研究作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经建美 课题顾问,对本课题的研究作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孙文军 负责“综合与应用”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挖掘“综合与应用”中的文化内涵、操作策略、评价体系等褚芳群 参与“综合与应用”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实验班教学工作潘兰萍 参与“综合与应用”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的撰写等朱国忠 负责“空间与图形”数学课堂文化的研

27、究,挖掘“空间与图形”中的文化内涵、操作策略、评价体系等赵利萍 参与“空间与图形”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实验班教学工作张 金 参与“空间与图形”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的撰写等石彤彤 负责“概率和统计”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挖掘“概率和统计”中的文化内涵、操作策略、评价体系等胡慧萍 参与“概率和统计”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实验班教学工作任文娟 参与“概率和统计”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叶爱黎 负责“数与计算”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挖掘“数与计算”中的文化内涵、操作策略、评价体系等刘丽丽 参与“数与计算”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实验班教学工作叶 飞 参与“数与计算”数学课堂文化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十、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预期2007年12月)2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教学典型课例集(预期2007年10月)3小学数学文化系列汇编(预期2007年10月)4我和数学(学生论文集)5数学课堂文化研究的相关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