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_第1页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_第2页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_第3页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_第4页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考点二基因的分别定律及其应用1.(2013·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依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本题考查自交、自由交配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本概念及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杂合子连续自交: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

2、/2)n,图中曲线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Fn中纯合子比例为1(1/2)n,Fn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2)n1,二者之间差值是(1/2)n,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中关于曲线的描述正确;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连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转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I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D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其次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

3、的基因型频率为2/5,即0.4,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所以曲线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正确;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基因型为Aa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符合,A正确。答案C2.(2012·安徽理综,4)假设某植物种群格外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

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牢固,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 C.4/8 D.1/8解析本题考查分别定律的有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学问的力量。依题意,rr个体在开花前全部死亡,说明其不具有繁殖力量。在有繁殖力量的个体中,RRRr4/94/911。可求出产生r配子的概率为1/4.故后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1/41/16。答案B3.(2011·上海卷,30)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把握,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纯合子 杂合子WW 红色 ww 纯白色 WsW

5、s 红条白花 WpWp 红花白花W与任一等位基因 红色 Wp与Ws、w 红花白花 Wsw 红条白花A.3种,211 B.4种,1111C.2种,11 D.2种,31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为:W>WP>Ws>w,则WPWs与Ws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WpWs(红花白花),WPw(红花白花),WsWs(红条白花),Ws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2种、11,故C正确。答案C4.(2015·安徽卷,31).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把握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把握鸡的小腿长度,

6、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消灭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2)从交配结果可推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打算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在把握致死效应上,CL是_。(3)B基因把握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觉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想,b基因翻译时,可能消灭_或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鸡(ZW型性别打算)中,有人发觉少

7、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状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缘由是_。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相关学问,考查同学计算力量,运用所学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难度适中。(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LCBbCLCL121,其中Bb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2)由于CLC为短腿,

8、所以在打算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基因;由于CLC没有死亡,而CLCL胚胎致死,所以在把握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基因。(3)依据题意,由于缺失一个碱基,为基因突变,从而引起mRNA相应位置消灭终止密码,进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这种状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可能会产生ZZ或WW型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其中WW胚胎致死,所以只剩下ZZ型的后代,所以都为雄性。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6(2)显性隐性(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

9、列发生变化(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5.(2015·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接受适宜播种方式可把握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编号播种方式植株密度(×106株/公顷)A品种 B品种白粉病感染程度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单播40单播20混播22单播04单播02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凹凸;“”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推断依据是_。(2)设计、两组试验,可探究_。(3)、三组相比,第组产量最高,缘

10、由是_。(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把握。抗白粉的性状由基因R/r把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据表推想,甲的基因型是_,乙的基因型是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学问内容,考查试验探究力量、理解力量和应用力量。难度较大。(1)从和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分析、两组试验,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两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

11、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从表格可以看出,、相比,第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依据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可推想抗条锈病为显性(T),感条锈病为隐性(t);依据乙的自交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推想感白粉病为显性(R),抗白粉病为隐性(r)。品种A抗白粉病但感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trr,品种B感白粉病但抗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TRR,F2中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都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的自交后代中全部感条锈病,相关基因

12、型为tt,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乙的基因型为ttRr。依据以上的思路可以推断出丙的基因型为TtRr,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_rr,所占比例为3/4×1/43/16。答案(1)A、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trrttRr18.75%(或3/16)考点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1.(2014·海南卷,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

13、个体消灭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为67/256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不同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C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A错误;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C2/4×2/4×2/4×2/4&#

14、215;2/4×(1/41/4)×(1/41/4)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C2/4×2/4×2/4×(1/41/4)×(1/41/4)×(1/41/4)×(1/41/4)21/128,C错误;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消灭的概率都是C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D错误。答案B2.(2

15、014·海南卷,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把握,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当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解析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消灭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性状为显性。故选C。答案C3.(2013·天津理综

16、,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把握。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图。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黄色×黑色 F1灰色 F1雌雄交配F2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 3 3 1A.F1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消灭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力量。由题干信息可知,大鼠的毛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把握,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设这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

17、则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现依据黄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黑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分析。F1基因型为AaBb,F1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子代有灰色(A_Bb)、黄色(A_bb)两种表现型,B正确;F2中灰色大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C错误;F2黑色大鼠为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后代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以另一种亲本基因组合分析所得结论与此相同。答案B4.(2015·山东卷,28)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

18、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试验。(1)若只依据试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试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试验一和试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和_。(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像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把握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

19、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试验设计及结果猜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_为亲本进行杂交,假如F1表现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假如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假如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学问,考查同学遗传规律的应用力量以及遗传试验的设计和分析力量。难度较

20、大。(1)依据试验一的结果,F2雌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为31,雄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也是3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相同,说明把握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F2中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刚毛和截毛的比例是1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不同,说明把握刚毛截毛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具体过程见图解:(2)由于试验二的F2中有截毛雌果蝇可确定B、b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假如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F1均为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F2中的雌果蝇应全为刚毛)。依据F2的性状表现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B,结合亲本的性状,推出

21、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 ()和aaXbXb ();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2长翅果蝇有AA和Aa ,AA占1/3。(3)依据题干描述,用来与雌果蝇杂交的雄果蝇Y染色体上有基因B,即基因型为XYB,由上述(1)的图解可知,试验一的F2中没有符合该条件的雄果蝇;试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故F2中符合条件的雄果蝇占1/2。(4)本小题要求设计试验来推断两个突变品系的基因组成,设计试验时可让两个品系的个体杂交,依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若两个品系是甲图状况,则F1均为dd1,全为黑体;若两个品系是乙、丙图状况,则F1均为EeDd,全为灰体,无法区分乙丙两种状况

22、。再让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依据F2的状况进一步确定。若为乙图状况,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F1的基因型为EeDd,F2的表现型是灰体(E_D_)黑体(E_dd、eeD_、eedd)97;若为丙图状况,则两对基因连锁,F1只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e、dE,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体黑体11。答案(1)常XX和Y(2) AAXBYB和aaXbXb1/3(3)01/2(4).品系1和品系2(或两种品系)全为黑体.灰体黑体97.灰体黑体115.(2014·安徽卷,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把握,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由于_,导致

23、香味物质累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试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间或发觉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_;_。(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育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最终发育成单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解析(1)a为隐性基因,因此

24、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需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依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F1的类型有: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1/4×1/4×1/41/8×1×1/43/64。(3)正常状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

25、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消灭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4)花药离体培育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缘由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把握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肯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答案(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2)Aabb、AaBb3/64(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愈伤组织全部遗传信息幼苗6.(2014·课标全国卷,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

26、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把握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猜测杂交结果。若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来猜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把握,且符合分别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3)为了确定把握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试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试验的过程。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

27、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争辩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先由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得到抗病高秆的杂合子,再与感病矮秆(隐性纯合子)杂交,假如后代消灭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秆1111的性状分别比,则可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把握,且符合分别定律;把握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7.(2014·大纲全国卷,34)现有4个

28、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把握。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全都。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把握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需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

29、个F3株系。理论上,在全部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别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和_。解析(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把握,再依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必需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

30、交的F2完全全都,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依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消灭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由于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打算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别,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

31、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8.(2013·新课标全国理综,31)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把握,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把握。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觉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把握,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

32、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试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试验的思路:_。预期试验结果和结论: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和遗传试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1)由题中信息可知,紫花为显性,若紫花品系受8对等位基因把握,则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是纯合体AABBCCDDEEFFGGHH;由于紫花品系中选育出的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故这一

33、差异可能存在于8对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对,如aaBBCCDDEEFFGGHH或AAbbCCDDEEFFGGHH或AABBccDDEEFFGGHH等。(2)由于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是一个新基因的突变,则该白花植株及自交后代与原有的白花品系具有不同的隐性基因,例如,原有的5个白花品系基因型分别是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该白花植株及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则该白花植株的后代与任意一个白花品系杂交,后代都

34、将开紫花;若该白花植株属于5个白花品系之一,如aaBBCCDDEEFFHH,则1个杂交组合子代为白花,其余4个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紫花。答案(1)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看子代花色在5个杂交组合中,假如子代全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假如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9.(2013·福建理综,28)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把握,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_ _ _ _Aa_ _ _ _aaB_ _ _aa_ _ D _aabbdd请回答:(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F1测交后代的花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