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枭雄——刘表_第1页
汉末枭雄——刘表_第2页
汉末枭雄——刘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末枭雄刘表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局面。不过乱世出英雄,当时的中国也造就了大批英雄豪杰,刘表就是其中之一。刘表(公元142年-公元208年),字景升,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成武县大田集镇)人,清流派代表人物,号称“八俊”、“八友”、“八交”之一,汉末名士,一代枭雄,官至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世称“刘荆州”。    刘表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少知名,号八俊”。张璠汉纪曰: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

2、,或谓之八顾。汉末名士录云: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当时,一个人要出人头地进入上流社会,必须得到著名人物的好评,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公认。曹操曾准备隐居读书二十年,以换取一个“名士”头衔出来做官。而刘表年纪轻轻就被誉为“八俊”,跻身全国名士行列,可见影响之大名声之隆。     刘表年轻时并未谋得一官半职,这与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有密切关系。仅刘表出生后的五年间,就接连换了冲帝、质帝、桓帝三个皇帝。幼主继位,外戚、宦官专权,政治日益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

3、斗争激烈。据后汉书·党锢传序描述:“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敷公卿,裁量执政,鲠直之风,于斯行矣”。这种污浊不堪的政治环境,对年青的刘表影响极大。     刘表师承经学大家、“三公”之首、国士王畅,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谢承后汉书曰:表受学于同郡王畅。畅为南阳太守,行过乎俭。表时年十七,进谏曰:“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从此间即可看出,刘表恪守中庸,所以他劝老师不可过于节俭。王畅为南阳太守,南阳是东汉

4、功臣侯家们的家乡,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因而成为消费中心及反宦政治运动中心。在这个环境下,年青的名士刘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党人运动,并且表现活跃。党人的活动,最终导至宦官集团的残酷镇压。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集团依靠皇权,发动了“党锢之祸”,“诏书捕案党人”,刘表也成为被追捕的对象之一,幸而他在友人的帮助下,“亡走得免”。在随之而来的近二十年的党锢中,刘表湮灭无闻,几乎失去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有道是乱世豪杰起四方。生逢汉末乱世,刘表自然也不会因一次“党锢之祸”就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公元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中平元年),黄

5、巾起义爆发,对东汉统治造成严重威胁,统治者不得不暂时妥协,驰党锢之禁,合力镇压黄巾起义。刘表在这种形势下出仕,被辟为大将军何进椽(大将军的属官),任北军中候。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废汉少帝,立献帝,东汉政权从此逐步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次年,孙坚刺杀荆州刺史王睿,朝廷“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刘表一生中最重要的荆州割据时期就此开始了。     刘表入荆州与袁绍领冀州曹操据兖州不同,刘表虽有朝廷正式任命,但不像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和盟友,刘表是单枪匹马到荆州上任的。如何把朝廷的一纸任命,化为对荆州的实际控制,是对刘表的极大考验

6、。当时的荆州并不安定,裴注说:“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顿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48岁的刘表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政治魄力,他单骑入宜城,很快争取到了荆州大族蒯氏和蔡氏支持,并与蒯越、蒯良兄弟和蔡冒商讨安州之计。     蒯氏兄弟是荆州名士,尤其是蒯越,曾以名辟为大将军何进东曹掾,他曾劝何进杀诸宦官,但何进犹豫不决。他认为何进必败,故请求派他为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县令。果如蒯越所料,何进后来被宦官诛杀。曹操占领荆州后,立即封蒯越为候,并在给荀彧的信中说:“不喜得荆州,但喜得蒯异度(蒯越字)耳。

7、”当刘表请教安州之计时,蒯良提出行仁义,认为只要仁义到了就会无人不从。进而指出,治平行仁义,治知己行权谋。他进一步指出,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可以以利引诱。刘表按蒯越之计,利诱“宗贼”帅,结果来的五十五个人都被杀掉,刘表又袭取其部众,随后蒯越又亲自说降了占据襄阳的张虎、陈生。这在这一年,刘表将荆州治所从武陵汉寿迁到南郡襄阳。这样做一来是为了对抗驻扎南阳联合孙坚谋夺表州的袁术,二来是为了襄阳接近中原,有利于招徕北方躲避战乱的士人。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正月,刘表军在战斗中击毙了孙坚,消除了荆州的最大威胁。当时李傕、郭汜进入长安,控制了朝廷,欲联结刘表为外援,

8、于是便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汉末割据,乃有州牧,奉二千石,为太守之上,割据数郡为大军阀)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都后,刘表虽然也不时派遣使者进贡,但私下却与袁绍结盟,并认为这是“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刘表在曹操和袁绍之间选择了袁绍,不仅仅是为了不背盟主,主要原因还是袁绍有四世三公的门第,且与刘表一样喜好名士,实力也强。而曹操这样的阉宦之后,一介寒族,惯于权谋,自然不是刘表联合的对象。     在消除了袁术对荆州的威胁后,刘表开始着手解决割据长沙的张羡势力。

9、裴注引王粲英雄记曰:“张羡,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羡由是怀恨,遂叛表焉。”刘表连年围攻张羡不下,后来张羡病死,刘表击败了其子张怿,自此“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成为仅次于两袁兄弟的一股强大势力,称雄一方。鲁肃曾对孙权这样评价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     从建安三年(198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年,是刘表独占荆州事业的鼎盛时期。裴注引英雄记曰:“州界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刘表彻底平定荆州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学校,这与曹

10、操、刘备每得一地便招兵卖马,扩大实力的做法大不相同。     刘表是儒学的忠实信徒,虽然用蒯越的权谋起了建立自己的统治,但却始终认为权谋非长久之计。他对二蒯的评价是:“子柔(蒯良字)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咎犯方谋也。”春秋城濮之战中,咎犯向晋文公进计以诈,而雍季以为诈伪之道非长术。晋文公虽用咎犯之计获胜,战后赏功却推重雍季。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刘表在此对二蒯给以了雷同的评价。当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时,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

11、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可见,危机一旦解除,刘表马上就要开始贯彻“仁义”思想。     正是在“中庸”、“仁义”思想的指导下,刘表才显得没有曹操、刘备等人那样的进取心。虽然他也曾与张绣联合,威胁曹操后方,但这一行动的防御性明显强于进攻性。曹操进攻吕布时,刘表不袭其后方;官渡之战中,刘表又不救援袁绍。“带甲十馀万”的刘表,就这样将一个又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丧失掉了。     刘表治理荆州,虽然没有武功,但却不乏文治。在对外问题上,刘表采取了拥兵自重的正确政策,尽量避免发生大的冲突,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

12、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荆州地区的百姓“大小咸悦而服之”。对相较于北方的持续战乱,刘表统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定,加上刘表建立了继承和发展两汉地方官学的荆州学,树起了招贤的大旗。于是来自各地的博学鸿儒、文人学士荟萃于荆州,数以千计,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广元等青年才俊,甚至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之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荆州学派。荆州学派是一个以讲易为主的经学学派,代表人士是南阳宋忠,此外较知名的还有王粲、王肃、尹默等人。这一学派存在时间虽前后不过10年,但在三国时期,却起着承前启后,留存文化于世的重要作用。 &#

13、160;   然而,刘表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适于文治的时代。一心尊奉儒家经典,倾心治学的刘表,不幸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形势是,你如果不想兼并别人,必为别人所兼并,而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更何况刘表的文治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与中国历代儒士一样,刘表重虚名而轻实务。他在荆州虽明面上像袁绍一样招贤,却只是信用“引经具典,循章摘句”的所谓“名士”,而不懂得在一个国家分裂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代,削平乱世,建整民生者的最大“仁义”。也不明白要在乱世中立足,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名士”,还包括诸葛亮式的“寒士”。当时的荆州并不是缺乏这种人才,

14、与诸葛亮一起交游的就有好几位。比如诸葛瑾没有得益于刘表的同乡之谊,而是远投孙权入仕就很说明问题。再比如三国名将黄忠、魏延、甘宁都曾是刘表部下,只因没有“知名度”和显赫家世,所以黄忠只能派到长沙做刘磐部下,魏延只能做一名下级军官,甘宁只能屈居黄祖部将苏飞之手。日后当他们分别加入刘备或孙权集团的时候,却成了击曹入蜀的名将。对待图穷来投的刘备,刘表表面上礼遇有加,实际上却充满警惕,对刘备的多次建议充耳不闻。陈寿评价刘表和袁绍一样,“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不是没有道理,郭嘉说他是“坐谈客”,也并不算冤枉他。     此外,刘表在处理与荆州大族的关系上也存在问题。起初依靠荆州大姓取得统治这并不错,但在统治巩固之后,却继续纵容蔡氏势力,并最终屈从于蔡氏而废长立幼,造成政治上的被动,最终招至失败。相比蜀汉对益州大姓的控制,刘表要失败得多。     公元208年,注重文治、一心自守的刘表,最终等来了曹操对他的后图,在大军压境、二子争立的内忧外患中辞别了人世。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