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声音是什么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中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为止。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钟罩里发生了反射D.声波被玻璃钟罩罩住了2.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 公路旁边安装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D.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的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

2、递信息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 运发动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 “制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乐音都是乐器发出的B.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越高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响度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的5.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声源处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3、;                              B.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 声音不能通过头骨传播              

4、;                         D.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6.以下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A. 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                         B. 物体振动停顿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 振动停顿,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7.宇航员在太空与飞船内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展,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6、60;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7、;    B. 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

8、160;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8.以下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A.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5 HzB.医院的B超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D.地震产生的声波10 Hz9.以下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10.关于回声定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9、0;  A. 可以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B. 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的的位置C. 科学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创造了声呐,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还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间隔 D. 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技术11.关于如下图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光B.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C.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D. 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

10、的12.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场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场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1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1、0;                       B.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C.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 蝙蝠靠发出的次声波定位14.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12、60;  A. 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 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C. 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 显示鼓面振动幅度15.科博会上,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13、160;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机器人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 能区分

14、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二、填空题16.当扬声器中的线圈通过的电流方向如以下图所示时,线圈向左运动;那么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线圈将向_运动;如此反复,线圈带动纸盆_而发声。与扬声器原理相似的是_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17.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_交谈,说明_。 18.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展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_ 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

15、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

16、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19.如下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小球会屡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_小球的作用是_.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

17、是幼儿语言开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

18、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进步,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拟。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进步。20.如下图,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1.我们接打手机时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动物能用声音进展交流,说明声可以传递

19、_。 22.如下图两幅插图,请你说出他们各自的物理原理:A图说明:_;B图说明:_ 23.小明在扬声器纸盆内撒一些碎纸屑,当扬声器发声时,他看到纸屑在不断跳动,此现象说明了_,在纸盆内撒碎纸屑的目的是_. 24.如下图,“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

20、“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2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_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m/s。 三、解答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