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_第1页
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_第2页
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_第3页
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_第4页
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1】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奚小网,傅筠,谈向群,崔凤娟第9卷第5期2010年10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9No5Oct2010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奚小网,傅筠,谈向群,崔凤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收稿日期:2010-08-12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B880059);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09-07)作者简介:奚小网(1967),男,江苏江阴人,副教授。摘要: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经济社会

2、的进步,不断改革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在总结分析了这些特点后,从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英国;高职教育;特点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80(2010)05-0001-03Enlightenment from Characteristics ofThe Britain H igh VocationalEducationXIXiaowang,FU Yun,TAN Xiangqun,CUIFengjuan(Wuxi Institute ofTechnology,Wuxi214121,China)Abstr

3、act:The Brita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long with economic societys progress develops un-ceasingly, has formed a series of bright characteristics. In summary describ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paper takes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promoting t

4、hescientific developmentof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Key words:The Brita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为英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改革。20世纪末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社会对人才规格和层次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据此,英国政府提出了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建立了两年制新的学位基础学位(FoundationDegree)

5、制度,培养目标定位于中级技术人员和准专业人员,形成了一种新的短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1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特点1.1政府支持194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1944年教育法规定必须为所有受完义务教育的青年提供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被正式纳入法定的公共教育体系。英国的高职院校一般由政府主办,政府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办学经费。1993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实施“现代学徒制”计划,为1624岁的青年人提供一种工作本位的学习路线,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每个行业的学徒培训计划由NTO (NationalTraining Organization国家培训组织)制定,培训方式是工学交替,学徒第一年脱产

6、到学校学习,其后的培训在工作场所进行。学徒训练计划完成后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结合工作继续学习高等教育课程,通过灵活的与工作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学习,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士学位。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失业率不断上升,2008年年底达到11年来的最高峰6.3%。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英国政府于2009年1月出台了“国家实习计划”。该计划帮助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先带薪实习三个月,以提高技能和经验,实习完毕后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实习薪水略微高于政府给予学生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总和。英国巴克莱银行、微软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一些公共部门、慈善机构都参与了“国家实习计划”。1.2职业资格证书制

7、度科学规范且可与普通教育证书相互转换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VocationalQualification,简称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eneralNationalVocationalQualification,简称GNVQ)。1986年,英国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负责建立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NVQ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证书。NVQ按照技能复杂程度从低级到高级共分5级。1级具有从事系列工作活动的能力,为熟

8、练工人;2级具有在不同环境中从事范围较广的工作活动的能力,为技术工人;3级具有在多种环境从事多种工作活动的能力,为技术员或监督员;4级具有在多种环境从事多种复杂技术或专业性工作活动的能力,为高级技术员或初级管理人员;5级具有在广泛的并且通常是不可预见的环境从事涉及范围相当广的基础原理和复杂技术应用的工作能力,为专业人员或中级管理人员。英国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后,约一半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预科学习后进入大学学习。其他学生则由职业院校等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就业。一般地说, NVQ2级需要一年时间,修完3级需要两年。为了纠正重学术轻技术、重学位轻职业资格的传统观念,提升劳动者素质。英国政

9、府与三个行业团体(皇家工艺学会、伦敦市区成人教育学会和商业与技术教育协会)合作于1993年9月推出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这是一种兼顾就业与升学需要的资格,介于普通教育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之间。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校教育文凭在地位上有对等的关系。如NVQ1级或GNVQ初级对应中等教育证书、NVQ2中等教育证书且成绩A-C、级对应于大学预科A-level、学位、NVQ5级对应于硕士互转换。NVQ12级属于NVQ35级属于高等职业级的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大一般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大学预科学习达到一定的水生,也可转入职业资格证书体1.3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

10、推行合作式的培养教育的突出特点。许多职业就来自于校企之间的合作。制度所成立的国家职业资构、证书机构和鉴定站,均以主。英国职业教育机构2/3企业和专业岗位,使职业教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十分注科技术学院实施工学交替的式,学生一般是第一年在学接受实际技术培训、第三年才培养模式使全日制课程学合,提高了人才综合素质。式,强调根据用人单位的需单位提出对劳动者素质和技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落实这构的认可。企业通过接纳学学评价等方式参与高职教学1.4教育制度灵活、教学形英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制工读交替制、部分时间制和科技术学院的多数学生以部习。基础学位制度教育教如:强调以部分时间制和远生“边工作边学习”;课程的(240

11、学分),但并不要求学时,基础学位制度是在建立出的,在实施时十分强调其可换成相应学分,学分可累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继续的职业资格或大学学位。1.5倡导新的职业能力观在世纪之交,英国与美导新的职业能力观。认为职业能力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应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要向学生传授可迁移的核心技能。所谓核心技能,是指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技能,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要求学生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和应变能力。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12、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新的职业能力观更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2.1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增强在职业教育中的统筹作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政府应加大对培养这类人才的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大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学校专业设置必须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相应作出调整和优化,并不断完善实训条件,政府应增加对职业院校的投入。通过税收优惠或专项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主动介入职业技术教育,如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大学

13、生见习实习。补贴实习学生一定比例的工资。要尽快出台关于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企业、实习学生三方责权利,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劳资纠纷、工伤等问题给出明确的处置办法等,以保护学生、企业和学校的权益。2.2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资格与普通高等教育资格的融通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尚不完备;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还存在诸多苛刻条件与障碍,本科院校还没有完全承认高职院校的学分;高职院校无法培养学士、硕士;高职院校要借鉴英国做法,把职业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职高等教育资格的融通,把职育体系,逐步拓展高职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高职办士学位高移。2.3建立新的职业观中

14、国经济转型升级,对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业知识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升级表现为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业观,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要构成。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为职业迁移奠定基础,增强适2.4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根据我国经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社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学生习,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和生产实际,实行“订单培养应期。通过政府政策鼓励和形式,引导企业积极介入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生顶岗实习岗位,吸纳教师高职院校培养出针对企业实2.5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高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通过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一步深化我国高职院校的教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提高收国

15、际学生或交换生,实施生在全球就业。推进国际化业技术教育国际化进程。参考文献:1奚小网,傅筠.发达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62张盛仁.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湖北教育,2003(2):56-59.3黄鸿鸿,于爱红.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J.教育评论,2004(3):95-97.4骆启桂.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4(2):77-78.5陈仙.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新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28-30.第5期奚小网,等: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借鉴英国职教经验构建需求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

16、第20卷第1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0 No12011年1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Jan.20111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导向的原由2009年7月19日至26日,为寻求与英国职业教育的合作,由重庆市外经委牵头组成的英国人才教育项目推介推进团一行10人,赴英国考察职业教育。在考察学习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不论是英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还是职业教育办学机构,都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2010年4月13日至14日,应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邀请,我参加

17、了在北京举办的“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首届中英职业教育对话”研讨会。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构建需求主导的职业教育体系”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需求为导向”首先要满足企业行业的需求,其次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还要满足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除英国外,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也提出“以需求为导向”构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受训者的学习需求”,以这两个最大利益群体的“需求”为基点,行业充分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将功能定位于“满足企业、个人和社区的需要”。在英国,职业教育评估的宗旨是向学生和雇主保证学生能够成功应用

18、所学知识和技能。英国政府针对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创设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制度,从而使学习者和雇主掌握权利和资金,以符合教育和技能的社会和经济目的”的观点。在我国,2008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评估方案的制定是从“需求”源头开始,都以满足“需求”为根本目标,即评估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评估最终是为了让师生得益、院校得益、社会得益。因此,需求导向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出发点。“需求导向”理论包含了“就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等内容,并

19、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世界各国教育评估主要有认证评估模式和诊断评估模式。现代教育评估不再以鉴定为重要目的,诊断成为其主要目的。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估经历了从认证评估向诊断评估的转变。2英国高职教育及其评估的主要经验2.1以政府管理为重心,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英国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振兴英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出了“世界一流技能”和“技能战略”的理念。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部门扮演不同的角色。目前,英国政府分为五个职能部门,包括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就业和退休保障部、皇家教育标准署、学习和技能提升服务部、学习与技能理事会。五个部门负责政府的职业教育管理和宏

20、观政策的制定,各负其责。英国全国有25个产业技能委员会,设立了国家学历与技术考试机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适时调整国家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政策,形成了一套职业教育政策体系。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不论是英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其职业教育办学机构,都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英国职业教育以需求导向为起点,由产业技能委员会制定职业资格标准,核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根据职业标准开设课程。同时,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产业为中心,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广泛合作,将企业需求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产业部门技能委员会的工作有三方面:一是评估现在的技能标准;二是研究未来的技能需求

21、及标准;三是找出存在的差距。满足雇主需求是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政府的职责,政策引导是关键。英国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2.3以职业资格为基础,严格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英国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名称,其高职是以课程为核心,而非学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教育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英国建立了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普通国家专业证书(GNVQ)和普通教育证书在内的非常完整的证书体系,各种证书之间还建立了互换关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以实际工作为基础,按具体行业工种制定技能标准,共分5个等级。NVQ培训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

22、为辅。普通国家专业证书(GNVQ)是一种专业面较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分初、中、高三级,高级的GNVQ和NVQ三级等价。该证书制度的建立旨在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在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因此,英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4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明确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英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培养模式,即以行业开发的能力标准为基础,建立满足行业需求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和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英国公立或私立的培训机构,执行的都是全国统一的培训课程和标准。英国的职业能力标准包括“基础能力”、“技

23、能、知识和态度”和“中心能力”,在这种模式中提出了“普适性能力”的概念。普适性能力是通用性很强的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具体包括:交流技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计算能力、提高学习与操作技能、现代外国语、问题解决的能力等。2.5以持续发展为前提,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与普通国家专业证书(GNVQ)关系可以看出,NVQ成为沟通普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桥梁。因此,英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下,建立了一种普遍的学分累积流通的途径,以便在高等教育中自由转换。如

24、接受职业教育后,获得NVQ或GNVQ证书,可以就业或到大学攻读学位。因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使学生的选择更灵活。2.6以国家职业资格(NVQ)为依据,开展职业教育评估工作英国高职教育各种办学机构对职业教育的评估都奉行一个统一的标准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英国职业教育评估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劳动者的职业行为完全符合NVQ标准的职业规范要求。NVQ主要是对职业能力的评估,其内容包括关键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英国职业教育NVQ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一般由学生所在学校或培训中心的教师进行,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工作、调研等活动中积累的证据进行评估。外

25、部评估由颁证机构指派专门的评估人员采取不同的评估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打分。外部评估一般采用任务操作、实际工作、结构测试、案例分析、研究活动或指定作业等方式。英国职业教育评估体系表明,职业能力包含多个维度,因此必须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不同阶段对学员或学生进行多次观察、评估与测试分析,找出足够的证据,才能对职业能力进行多维度的准确评价。同时,英国职业教育质量有一个年审,该年审被作为拨款的依据。年审的内容包括领导力、教师、专业课程建设、学生社会影响等,这些与经费拨款有一定的关系。政府认为毕业生应对日益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反应对于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3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解读我国1

26、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了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可持续发展,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旧方案)。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翻开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崭新一页。2008年教育部颁布5号文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新方案),这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进入了新阶段。新的评估方案主要从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新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3.1评估的重心从规范管理向内涵建设转变原评估方案主要针对规范办学行为,强调规范管理。

27、现评估方案主要关注内涵建设。即一是评软不评硬。软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怎么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该指标强调的是内涵发展、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成果。二是评动不评静。就是评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要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看学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该指标注重评估的有效性,重在发展变化。3.2评估的模式从鉴定向诊断转变原评估方案主要采用“鉴定”模式,每项评估指标都要确定等级。现评估方案主要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是“帮”、“把脉”、“参谋”,而不是“鉴定”。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就

28、是评估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校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不是代替学校去管理质量。3.3评估的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原评估方案实施主体是政府,将专家作为第一主体。现评估方案采取由教育部制定的指标体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办法进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委托给第三方社会机构并监督第三方实施。教育部下设有“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重庆市高职院校的评估从2010年开始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组织实施。专家组组成是多元的,必须要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一线的教师代表。但是评估专家只能是“委托主体”,而真正的评估主体应该是校内主体如学生、教师和学校举办方及其校外主体如用人单位、家长和社会等。因

29、此,评估要以需求方为第1期李定清:借鉴英国职教经验构建需求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主体。通过以需求方为主体的评估,把评估的目标与院校建设的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的目标以及社会监督的目标融合在一起。3.4评估的手段从查证资料向状态数据平台转变原评估方案主要按评估指标逐一查证资料是否符合评估要求,导致弄虚作假。现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采用的是“绩效评价”模式,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具体说,从数据采集平台展示的结果,发现考察的重点与关键,现场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查找问题的原因和深层次剖析,对主要评估指标作出价值判断。评估以状态数据“说话”,可以说,“数据采集平台”是新评估方案的一

30、大亮点和重要特色。3.5评估的结果从水平评估向合格评估转变原评估方案强调评估结果,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导致学校“重结论、轻建设”的负面影响。现评估方案由水平评估变为合格评估,只有“通过”和“暂缓通过”。评估反馈以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主,不仅要“诊断”,还要“开方”。可以说,新评估方案激发了评估学校从“要我评”到“我要评”的转变,使高职院校焕发了活力从而成长为一种教育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4需求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的构建4.1需求导向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估的逻辑起点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建议借鉴英国职业教育所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

31、相关利益者的需要”的办学理念,强化评估指标以需求为评估主体。即从“主要利益相关方”(需求方)用人单位(雇主)、学生、教师、主办方、社会、家长等立场审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把满足人才培养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评估的最终目标。4.2制定规范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是人才培养评估的基础英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培养模式。英国有25个产业技能委员会,设立了国家学历与技术考试机构。英国公立或私立的培训机构,执行的都是全国统一的培训课程和标准。而我国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虽然也制定了一些职业资格标准,但与行业、企业结合不够,与学校教学内容是“两张皮”。另外,我国没有统一规定

32、的通用能力或综合素质标准。因此,建议我国有关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调研,制定岗位职业标准;结合学生持续发展需要,确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点,构成人才培养要求。特别要重视就业导向与终身学习能力结合,就是终身发展。规范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事先了解要评价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从而增强了评估工作的透明度、公平和公正性。4.3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评估的关键大学的竞争不仅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制度的竞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就是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道路。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看是否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