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_第1页
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_第2页
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_第3页
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_第4页
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摘要21 设计任务及要求32 理论设计42.1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分析42.2稳态结构图分析52.3调节器作用6转速调节器作用6电流调节器作用62.4 V-M系统分析73调节器的设计8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8确定时间常数8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8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9校验近似条件9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10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10确定时间常数10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11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11检验近似条件11校核转速超调量12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134 系统主电路设计134.1主电路原理图及说明134.2主电路参数计算及选型144.2.1 平波电抗器的参数计算144.2.2 变压器参

2、数的计算15晶闸管整流元件参数的计算164.2.4 保护电路的选择165 总结与体会17参考文献19摘要直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广的电气传动装置之一。广泛地应用于轧钢机、冶金、印刷、金属切削机床等许多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它通常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对电动机进行供电,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传统的控制系统采用模拟元件,如晶体管、各种线性运算电路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要求。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系统通过调节器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Uc来移动出发脉冲的相位,即控制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输出改变平均整流电压Ud,从而实现平滑调速。关键

3、词:双闭环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1 设计任务及要求1技术数据及技术指标: 直流电动机:PN=60KW , UN=220V , IN=308A , nN=1500r/min ,最大允许电流 Idbl=1.5IN , 三相全控整流装置:Ks=35 ,电枢回路总电阻 R=0.18 ,电动势系数:Ce=0.196V.min/r系统主电路:Tm=0.12s ,Tl=0.012s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5s , Ton=0.015s,其他参数:Unm*=8V , Uim*=8V , Ucm=8V i5% , n10%2技术要求: (1) 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

4、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 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 3设计内容:(1) 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型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 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包括有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平波电抗器与保护电路等) (3) 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型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4) 绘制V-M双闭环直流不可逆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总图(要求计算机绘图) (5) 整理设计数据资料,课程设计总结

5、,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 理论设计2.1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分析 单闭环调速系统用PI调节器实现转速稳态无静差,消除负载转矩扰动对稳态转速的影响,并用电流截止负反馈限制电枢电流的冲击,避免出现过电流现象。单转速单闭环系统并不能充分按照理想要求控制电流的动态过程。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可能突变,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dm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采用电流负反馈就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应该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在达到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让电流负反馈作用。 图1

6、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ASR-转速调节器 ACR-电流调节器 TG-测速发电机TA-电流互感器 UPE-电力电子变换器 Un*-转速给定电压Un-转速反馈电压 Ui*-电流给定电压 Ui-电流反馈电压为了使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以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嵌套连接,如图2-1所示。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做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

7、节器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 2.2稳态结构图分析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如图2-2-1所示,两个调节器均采用带限幅作用的PI调节器。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Uim*决定了电流给定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Ucm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dm, 图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 转速反馈系数 = Unm*/=0.00533电流反馈系数 = Uim*/=0.0173图中用带限幅的输出特性表示PI调节器的作用。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达到限幅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调节器工作在线性调节状态,其作用是输

8、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为零。为了实现电流的实时控制和快速跟随,希希望电流调节器不要进入饱和状态,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不饱和两种情况。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Idm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Idm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为饱和输出Uim*,这时,电流调节器起主要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起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作用。图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2.3调节器作用转速调节器作用 (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Un*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2)对负载变化起扰动作

9、用。因为负载扰动作用在电流环之后,只能靠转速调节器ASR来产生抗负载扰动作用。(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电流调节器作用 (1)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转速外环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Ui*(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增设了电流内环,电压波动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比较及时的调节,不必等它影响到转速以后才反馈回来,因而使抗扰性能得到改善。(3)在转速过程中,保证获得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4)当电动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一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恢复过程。2.4

10、V-M系统分析 图4 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图图2-3绘出了V-M系统的原理图,图中VT是晶闸管整流器,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Uc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改变可控整流器平均输出直流电压Ud,从而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平滑调速。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以上,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响应时间是毫秒级,具有快速的控制作用;运行损耗小,效率高;使V-M系统获得了优越的性能。3调节器的设计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确定时间常数(1)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s。按下表3-1所示,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Ts=0.0017s。 表1晶闸管整流器的失控时间(f=50Hz)整流电路形式最大失控

11、时间 Tsmax(ms)平均失控时间 Ts(ms)单相半波单相桥式(全波)三相半波三相桥式20106.673.331053.331.67(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oi。Toi=0.0025s。(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Ti。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Ti=Ts+Toi=0.0017+0.0025=0.0042s。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根据课设任务要求,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以按典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型电流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式中Ki是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是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2.86,各项指标都是可以接受的。计算电流调节器

12、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Tl=0.012s。 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时,应取KITi=0.5,因此 KI=119.05 于是,ACR的比例系数为 Ki=0.425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KI=119.05(1)校验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196.1 满足近似条件(2)校验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79.06 满足近似条件(3)校验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EMBED Equation.3 161.7 满足近似条件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电流调节器原理如图3-2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Ro=40K,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 Ri=KiRo=0.425*40

13、=16.9872K, 取17K Ci=0.7uF 取0.7uF Coi=0.25uF 取0.25uF 图5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PI型电流调节器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 =4.3%5% 满足设计要求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确定时间常数(1)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已取KITi=0.5,则 =2Ti=2*0.0042=0.0084s(2)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Ton=0.015s(3)转速环小时间常数Tn。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Tn=+Ton=0.0084+0.015=0.0234s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按照设计要求,选用PI调节器,传递函数为 WASR(s)=式中Kn是转速

14、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是转速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 =hTn=5*0.0234=0.117s转速开环增益为 KN=219.15ASR的比例系数为 Kn=10.875检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为 =KN=219.15*0.117=25.64(1)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EMBED Equation.3 =56.11 满足简化条件(2)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EMBED Equation.3 29.69 满足近似条件校核转速超调量理想空载启动时设z=0,已知数据:,R=0.18,IN=308A,nN=150

15、0r/min,Ce=0.196V.min/r,Tm=0.12s,Tn=0.0234s。当h=5时,由表3-3可知=81.2%,那么 =2*81.2%*1.5*(308*0.18/0.196)/1500*(0.0234/0.12)=9.0%10%能满足设计要求表2典型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 h 3 4 56 7 8 9 10 Cmax/Cbtm / T tv / T 72.2% 2.4513.60 77.5% 2.70 10.4581.2% 2.85 8.80 84.0% 3.00 12.9586.3% 3.15 16.8588.1% 3.25 19.8089.6% 3.30 22.

16、80 90.8% 3.40 25.85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转速调节器原理图如图3-4所示,取Ro=40K,则 Rn=KnRo=10.875*40=184.875,取200K Cn=0.585uF 取0.6uFCon=8.57uF 取8uF 图6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型转速调节器4 系统主电路设计 4.1主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主电路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转速闭环为外环而电流闭环为控制系统的内环,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两个调节器串级连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给定了电力电子变化器的最大值。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在平稳运

17、行时通过转速的负反馈进行转速的无静差调节。图7所示为系统主电路的原理图。 图7主电路原理图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由晶闸管VT1、VT3、VT5接成共阴极组,晶闸管VT4、VT6、VT2接成共阳极组,在电路控制下,只有接在电路共阴极组中电位为最高又同时输入触发脉冲的晶闸管,以及接在电路共阳极中电位最低而同时输入触发脉冲的晶闸管,同时导通时,才构成完整的整流电路。为了使元件免受在突发情况下超过其所承受的电压电流的侵害,在三相交流电路的交、直流侧及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晶闸管中电路保护有电压、电流保护。一般保护有快速熔断器,压敏电阻,阻容式。4.2主电路参数计算及选型4.2.1 平波电抗器的参数计算

18、整流输出的平均电压值取,。则最小的电枢电流值平波电抗器的电感值为4.2.2 变压器参数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晶闸管装置所要求的交流供电电压与电网电压往往不一致。此外,为了尽量减小电网与晶闸管装置的相互干扰,要求它们相互隔离,故通常要配用整流变压器,这里选用的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采用连接,二次侧绕组采用Y连接。S为整流变压器的总容量,为变压器一次侧的容量,为一次侧电压,为一次侧电流,为变压器二次侧的容量,为二次侧电压,为二次侧电流,、为相数,以下就是各量的推导计算过程。为了保证负载能正常工作,当主电路的接线形式和负载要求的额定电压确定之后,晶闸管交流侧的电压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为此必须精确计

19、算整流变压器次级电压。变压器副边电压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则由以上参数可以求出这里取。一次侧和二次侧电流的计算变压器容量的计算4.2.3晶闸管整流元件参数的计算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带反电动势负载时 ,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电流有效值是输出直流电流有效值的一半,对于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的同态平均电流一般选择晶闸管时会留有1.52倍的安全裕量。故可得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可取50A晶闸管两端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均为。晶闸管电压的安全裕量为2-3倍,故晶闸管额定电压为4.2.4 保护电路的选择电力电子装置中过电压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只要来自雷击和系统的操作过程等外部因素。内因主要是由于电力电子装置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产生的过电压。对于外因过电压可以设置避雷器、变压器屏蔽层、静电感应过电压抑制电容、压敏电阻过电压抑制器等等。对于过电压保护,本电路可以采用RC过电压抑制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