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教学设计_第1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教学设计_第2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教学设计_第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教学设计_第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三维目的1. 知识目的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3根据消费、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可以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

2、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才能目的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才能。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3. 情感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2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欲望。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教学重点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判断,碳酸钠和碳酸氢

3、钠的性质。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性质。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消费、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严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根底上,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处,表达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表达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消费、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表达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二知识框架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根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

4、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二、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刚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已经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三者的构造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C60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一样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结实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

5、差异4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一样。因为由同种元素组成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箱子里进展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6【考虑】为了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钱南测出生成气体的成分是CO2后,还需测定其他数据吗?7理解C60、碳纳米管的相关知识。过渡 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有着重要用

6、处的两种含碳化合物。方法导引 你已经知道了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引导学生通过比照类似物质性质的方法来预测和设计实验方案,防止实验的盲目性三、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1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天然气、煤、石油等。2碳的氧化物:CO、CO23碳酸盐:CaCO3、ZnCO3、MgCO3、Na2CO3、NaHCO3、CaHCO32等。阅读课本P64图活动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石灰水、BaOH2溶液、BaCl2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考虑: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化合物?预测它们能与哪些物质反响?2

7、方法引导:回忆碳酸钙的有关性质。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4交流讨论设计方案。5分组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7整合:碳酸钠纯碱、苏打Na2CO3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与酸反响H+ CO= HCOH+ HCO =H2O+CO2H+ HCO=H2O+CO2与碱反响与OH-不反响OH-+ HCO=H2O+COCa2+OH-+ HCO=CaCO3+H2O与盐反响Ba2+ CO=BaCO3不反响水溶液与CO2反响CO+H2O+CO2=2HCO不反响热稳定性稳定2NaHCO3Na2CO3+H2O+CO2提问

8、通以上探究,考虑Na2CO3 与NaHCO3间的互相转化关系。 Na2CO3NaHCO3讨论、归纳1如何鉴别一种无色溶液是Na2CO3溶液还是NaHCO3溶液?常见方法: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2如何证明NaHCO3与碱有发生反响?常见方法:检验反响后溶液中的CO。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二、多种多样的碳单质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三、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碳酸钠纯碱、苏打Na2CO3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

9、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白色细小晶体与酸反响H+ CO= HCOH+ HCO =H2O+CO2H+ HCO=H2O+CO2与碱反响与OH-不反响OH-+ HCO=H2O+COCa2+OH-+ HCO=CaCO3+H2O与盐反响Ba2+ CO=BaCO3不反响水溶液与CO2反响CO+H2O+CO2=2HCO不反响热稳定性稳定2NaHCO3Na2CO3+H2O+CO2学习小结1同素异形体的判断要注意三个要

10、点1必须由同一元素组成;2必须是不同的单质;3必须构造不同。例如:金刚石、石墨与C60;O2与O3;白磷与红磷等。2Na2CO3和NaHCO3的鉴别与除杂1鉴别状态鉴别方法Na2CO3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

11、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NaHCO3唐宋或更早之前

12、,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固态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

13、,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

14、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15、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加热无明显变化分解产生无色气体CO2溶液逐滴滴加盐酸开场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体产生一滴加就有气体产生滴加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无明显变化2除杂括号内为杂质Na2CO3NaHCO3NaHCO3Na2CO3固体加热2NaHCO3Na2CO3H2OCO2加水制成饱和溶液,通入足量CO2,结晶过滤溶液加适量NaOH溶液NaHCO3NaOH=Na2CO3H2O通入CO2 Na2CO3H2OCO2 = 2NaHCO3注意:1区别Na2CO3和NaHCO3不能用BaOH2或CaOH2溶液,原因是二者均能产生沉淀,Na2CO3BaOH2=BaCO3

16、2NaOH,2NaHCO3BaOH2=BaCO3Na2CO32H2O。2除杂或鉴别时,要特别注意二者的互相转化:当堂检测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仅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洁物B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也不一样【解析】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等,金刚石是纯洁物,但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由于反响物与生成物不同,应属化学变化;金刚石、石墨、C60是碳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是一样的。【答案】B2.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金刚石、石

17、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不同B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C60和P4互为同素异形体DH2O和H2O2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构造不同,A错误。三者均由碳元素组成,完全燃烧都生成CO2,B正确。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C中C60和P4组成元素不同,D中H2O和H2O2均为化合物,故C、D错误。【答案】B3. 以下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选项是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B与盐酸反响放出等量的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小于碳酸氢钠C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响,碳酸氢钠反响的速率快D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

18、酸氢钠与盐酸反响,碳酸钠消耗盐酸少【答案】C4. 现有两瓶白色固体化学药品,一瓶为Na2CO3,另一瓶为NaHCO3。无法将其鉴别开来的方法是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响C溶于水,参加CaCl2溶液D两者分别参加氢氧化钠溶液或BaOH2溶液【解析】加热时,试管内壁有较多水珠生成,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A项正确。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响,可根据产生气泡的速度不同鉴别,B项正确。Na2CO3与CaCl2反响生成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响,C项正确。两者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均没有明显现象,与BaOH2都能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现象完全一样,D项不能鉴别。【答案】D5. 如下图,往某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CO2的过程。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2写出a点到b点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3假设某Na2CO3溶液中含m mol Na2CO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