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班级姓名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檣橹(qi岔g)酹(14)吟啸(xi m)羽扇纶巾(gu o)B.笺注(qi01)赤畀矶(j )蓑衣(su 0料峭(qi o)C.针砭(bi岔)粗糙(c 00)差别(ch 0创伤(chu oig)D.战栗(zhm)炽烈(ch )对称(ch 4g)万箭攒心(cu d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檣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3.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匕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B .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 .檣橹灰飞烟火。C.卷起千堆雪。D .都门帐饮无绪 。5.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B. “故国神游” 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C. “卷起千堆雪”和“檣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6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B. 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 传说中。C. 从大处着笔

3、,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 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 英雄的羡叹。D. 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7. 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 “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 “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 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

4、、四段,分别称为“双调” “三叠”“四叠”。段在词 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 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 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 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 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 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2.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第2课时)班级 姓名1“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 一词统领的内容是()A. 小乔初嫁了。 B .小乔

5、初嫁了,雄姿英发。C .小乔 羽扇纶巾。D .小乔 檣橹灰飞烟灭。2.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 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 直插云 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 “江山如画,一时多

6、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 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D. 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 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3.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 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 苏轼素有抱负,去卩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

7、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一一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 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 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 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 叹。D. 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 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 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 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 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学业达标评价】一、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完成15题。1. 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一个“穿”字,表现

8、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 “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D. “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2. 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 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B.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

9、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 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C. 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 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 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 叹。D. 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3.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B. 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

10、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C. 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 而且以美女衬英雄。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 凉。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 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 “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

11、,有声有色;“江山”两句, 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D. “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5. 词下阕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 一语?答:二、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完成610题。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7. 辛弃疾运用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的典故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答:8. 辛弃疾在词中为什么要提到“元嘉草草”这个历史事实?答:9作者在下阕描写“佛狸祠下”一幕景象,有什么作用?答:三、为增

12、强校园文化气氛,某新建学校在广场上设置了许多雕像,其中有孔子、苏轼、辛弃疾等文化名人,请你仿照示例分别给他们每人写一句话,既概括其一生,又给人一定启发。示例:所选名人:孔子所写一句话:至圣思想照亮万古长夜。(1 )所选名人:苏轼所写一句话:(2)所选名人:辛弃疾所写一句话:【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冲洗)B. 早生华发(通“花”,花白的)C. 烽火扬州路(道路)D. 赢得仓皇北顾(看)2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 凭谁问:廉颇

13、老矣,尚能饭否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 江山如画B.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D.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 下列句子,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 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 名句默写。(1) ( 2009?浙江高考),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2) (2009?辽宁高考)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A(B项笺应读ji m;峭应读qi 8。C项砭应读bi 6。D项称应读ch引。)2.

14、 D(份一一分)3. B(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 旧”讲)4. C(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5. C(C檣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6. C7. C(卷”并非拟人手法。)8. B(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第二课时1. D2. 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3. D(本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 把酒祭江”青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解析】一、1、选G “卷”字状惊涛翻滚之貌,但不是拟人手法。2 、选D。“把酒祭江,直

15、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说法不对。不应是“直抒”,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3 、选G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4 、选B。“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5、答案: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 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 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孙权兄)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

16、周瑜的原因。二、6、答案:这三句歌颂刘裕率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之势。作者借助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7、 答案:辛弃疾在词中引用孙权和刘裕这两个英雄人物的典故,是为抒情言志服务的,表现了他对英雄的仰慕。并且在当时韩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像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8、答案:辛弃疾采用宋文帝“草草”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需做好充 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的深切鉴戒。9、答案:描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以及沉重的忧患意识。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果朝廷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由此,也抒发了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三、答案(示例):(1)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