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备课素材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备课素材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备课素材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备课素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本课含三个子目:原始农业的开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第一个子目与第二、三个子目之间是抽象到详细的总分关系。后两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从农作物的种植、定居生活及房屋建筑等方面,分别突出地反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农业文明。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过观看教材插图、列表比较的方法,把握两种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如,河姆渡和半坡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农业种植出现、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定居生活等。不同点:居住房屋类型不同,河姆渡居

2、民住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等。第二,通过对大量考古资料的解读,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如河姆渡居民生活在南方,南方潮湿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半坡居民生活在北方,北方枯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又如,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住干栏式建筑,可以通风和防潮;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枯燥,住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和炊煮。第三,要让学生知道考古是一种科学探究,考古发现是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根据。本课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都是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出来的。原始农业的开展,是本课难点。教材主要从水稻、粟等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农业

3、消费等方面,简要呈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开展。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开展要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关于农作物的种植,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第二,要从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开展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标志。老师可从两个角度处理,一是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各种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物质形象;二是简单地向学生交代一下文明社会的含义。1表格归纳法。在学完本课后,学生可通过列表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展归类,掌握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不同特点。如下表:河姆渡原始居民来源:Z,xx,k 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

4、筑;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挖水井;运用雕刻技术,制作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消费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会打猎、捕鱼、采集;会制作彩陶和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2.综合比照法。在学习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时,比照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建筑,而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出现这种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雨水较多,建造干栏

5、式建筑主要是为了通风和防潮。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冬季寒冷,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通过比照出现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出生活环境是影响人类消费、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同时说明人类可以与自然协调开展,并适应自然环境。3史料学习法。远古时代间隔 我们生活的时代太遥远,可以借助传说来推断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如: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缺乏,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农具名,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通过上述史料,借助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技术,会种植农作物,生活条件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故事导入

6、由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引出问题:我国的原始农耕是如何产生和开展的?这节课就会告诉我们答案。复习导入提问我国史前时期的几个早期人类的代表以及他们的消费、生活状况。学生答复后,老师总结:这些早期人类还处于穴居的状态,生活以采集、狩猎为主,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场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始农业、畜牧业是何时出现的?这节课我们就会有一个详细的理解。视频导入来源:1ZXXK出示河姆渡和半坡两个原始居民遗址的视频资料,然后指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出色代表,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历史。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开展教材P81长

7、江流域的水稻种植目前,中国发现的有栽培稻物证遗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七八十处,绝大多数分布在江南百越民族生活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2019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栽培稻谷。2019年,广东英德市牛栏洞出土了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经文物部门测定为一万年前稻谷的遗存。而早在1963年,广西邕宁、武鸣等地就出土了一万年前的石磨盘、石磨棒等消费加工工具,与上述稻作栽培的时间相联络,说明这些工具正是加工稻谷的。2.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黄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农业遗址,是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种植

8、业已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出土的农具从砍伐林木、清理场地和加工木器用的石斧,松土或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一应俱全,制作精致。主要农作物是粟,如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的粟。采猎业是当时仅次于种植业的消费部门。人们使用弓箭、鱼镖、网罟等工具进展渔猎,并采集朴树籽、胡桃等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畜牧业也有了一定开展,饲养的禽畜有猪、狗和鸡,可能还有黄牛。与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相适应,人们过着定居生活,其标志就是农业聚落遗址的出现。3我国原始农业开展的重大意义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农业文明的曙光便开场出如今神州大地上,原始农业先是简单地模拟自然界植物

9、的生长过程,进展播种和收获。后来便开场了最原始的耕种方式“刀耕火种,而随着耕作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被驯化栽培的谷物有粟、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和油菜,可能还有葫芦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驯养的家畜家禽有狗、猪、羊、牛、马、鸡等,还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钅矍、犁,收割农具刀、镰,加工农具磨盘和杵臼。这些成就说明原始农业已开展到一定的高度,为原始文化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根底。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教材P101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

10、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这里,1973年出土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木构造水井、最早的象牙雕刻最著名的,莫过于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说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他们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建造干栏式建筑,过着定居生活。2.河姆渡人的生活1房屋和水井来源:Z,xx,k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创造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标志着当时木作技术的突出成就。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为最早。在河姆

11、渡遗址中,发现了一眼木构造浅水井遗迹。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造水井,也是迄今发现的采用竖井支护构造的最古老遗存。来源:Z|xx|k 来源:Zxxk 2水稻与织布1973年,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文明被发现,人们在那里找到了7000年前的稻谷,说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1975年,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纺专、管状骨针、打纬木刀和骨刀、绕线棒等纺织工具。这是距今约7000年中国已有最早的原始织机的佐证,也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织布工具。3雕刻和漆器河姆渡遗址的骨器制作比较兴隆,磨制普遍精细,少数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堪称精巧的实用工艺品。另有20余件象牙制

12、品,其中刻有双鸟朝阳图像的蝶形器、凤鸟形匕状器、雕刻编织纹和似蚕纹的小盅等,显示了当时的精湛技艺。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在河姆渡第3层出土了一件瓜棱状敛口圈足木碗,外表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显光泽,经鉴定是生漆。 知识点三半坡居民的生活教材P111半坡遗址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半坡居民的主要特征半坡遗址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居民的消费与生活情景。半坡居民大多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

13、屋里。这种房屋冬暖夏凉,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当时的半坡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以及保存火种。建房时,他们先在地上挖出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在坑中埋设立柱,然后用树枝等材料沿坑壁建起围墙,有的还在内外抹上草泥,以增强结实性,最后在立柱和围墙上架设屋顶。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粟、白菜和芥菜。半坡居民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会制作彩陶、纺轮、制衣,并且会用弓箭、长矛、渔叉、渔钩来打猎和捕鱼。3半坡彩陶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说明这一时期为彩陶文化。其绘画作品有的丰富生动,有的神秘莫测,有的那么图案化。图案多绘在盆、钵、罐、细颈壶上,直口器多绘在外壁或口缘外侧,大口器多绘

14、于内壁。多见黑彩,还有少量红彩。绘画图案古朴、简练。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画符号,有人认为这种刻画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人面鱼纹是中国最有争议的纹饰,有人认为人面鱼纹是氏族图腾,自然崇拜者说它代表了自然;也有人认为是巫术祭祀活动,人们带人面鱼纹装饰物来祈求捕鱼丰收等;还有一种摸鱼图像说,认为是古代人摸鱼时身子浸在水中,只留头在外面,两人对边摸鱼,将鱼逼出来;生殖崇拜说认为,鱼、蛙都是卵生,繁殖才能很强,与原始人类崇拜生殖、重视种族繁衍有关。1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教材P10干栏式建筑是南方原始农耕时代建筑式样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上下两层。它具有通风、防潮、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

15、的地区非常适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该图常作为情景图出如今选择题中。2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教材P1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北方原始农耕时代建筑式样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冬暖夏凉,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该图常作为情景图出如今选择题中。2.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教材P12人面鱼纹彩陶盆于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半坡村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图案理念曾经给奥运“五彩福娃以深化的启示,留下了广为人知的中国文化符号。半坡人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教材P12答案 地理环境不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半坡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不同:半坡人主要种植粟;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半坡人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制作黑陶。其他不同如,半坡人会使用弓箭,河姆渡人会挖井等。1以下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内画。教材P12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城市的出现 答案 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城市的出现 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假如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教材P13答案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骨耜耕地,种植农作物。应在上面添加木柄。使用时,手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