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2012年试行)材料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51、领域简介材料工程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制备及加工工艺、材料性能与用途之间相关关系等,其领域范围涉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分析等。2、培养目标培养在材料工程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
2、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3、学习年限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至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至2年,论文阶段不少于1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本人需在学习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最长可延期一年。4、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1塑性成型理论与技术包括连续挤压与连续包覆、模具设计及加工、塑性成型过程自动控制等2材料连接理论与技术包括材料连接过程的物理化学冶金、焊接结构疲劳特性及工艺优化、耐热材料焊接及接头组织性能控制、
3、金属陶瓷材料等焊接与连接新技术3先进粉体制备与应用包括功能陶瓷粉体、新型涂料、纳米粉体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4薄膜与材料表面新技术包括光电薄膜、材料表面纳米化、陶瓷防火涂层、表面自生陶瓷化等表面防护及改性技术5新材料合成与制备包括纳米晶体材料、自蔓延陶瓷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金属合金材料、轨道交通关键材料的设计、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6液态金属成形及其控制包括铸造合金强韧化技术、镁合金成型及表面处理技术和成形过程计算机仿真5、培养方式与方法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
4、联合指导。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6、课程设置1)、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应针对本专业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2)、工程硕士生应获得课程总的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另外,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3)、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
5、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并进行考试或考核,不计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教学方式注1考核方式注2开课单位备 注学 位 课公共基础课00912901高等工程数学4831AA理学院必修12学分00812901基础外语4831AA外语01612901科技信息检索1611AA图书馆00312901知识产权1611AA管理00812902专业外语3221AA外语01012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1AA思政学科基础课00112901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32210.8A+0.2EA材料至少10学分0
6、0112902薄膜材料与器件3222AA材料00112903材料表面与界面3222AA材料00112904材料化学3221AA材料00112905材料加工过程自动控制3222AA材料00112906材料凝固理论3222AA材料00112907电子显微分析技术32210.7A+0.3EA材料00112908材料热力学402.52AA材料00112909材料中的扩散与相变3221AA材料00112910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3222AA材料00112911焊接物理冶金3222AA材料00112912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3222AA材料00112913金属物理402.51AA材料00112914
7、现代塑性成型理论3222AA材料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0112921金属腐蚀电化学32220.7A+0.3BB或C材料至少8学分00112922复合材料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3功能材料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4纳米材料概论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5成型设备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6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7连续挤压技术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8先进材料连接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29
8、先进铸造技术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30现代连接方法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31造型材料化学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32表面工程32220.7A+0.3BB或C材料00112933粉末冶金学32220.7A+0.3BB或C材料必修环节10212901文献综述报告1次022学分1021290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次121021290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1次14补修课程(无机)材料科学基础801材料材料力学性能402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642材料液态金属成型原理482材料塑性成型原理482材料材料熔焊基础及焊接性642材料铸造工
9、艺学561材料焊接电弧及弧焊方法481材料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321材料注1教学方式代码:A课堂讲授,B自学指导,C学术研讨,D专题报告,E实验,F其他;例:0.7A+0.3E注2考核方式代码:A闭卷笔试,B开卷笔试,C课程论文,D平时作业,E口试,F其他;例:0.8A+0.2D注3学科基础课课程可以顶替选修课课程的学分。7、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
10、的规划或研究;(2)工程设计与实施;(3)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4)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2)、论文形式及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研究工作。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技术或研究论文。工程硕士生应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1)对于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必须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评价,给出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2)对于材料原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应给出原技术方案评述、技术改造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改造后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3)对于原材料的改性项目(包括淬火、退火等处理),必须给出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特
11、性分析、改性后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特性变化规律,改性工艺原理及设备要求;(4)对于国外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必须给予引进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分析、设备和技术功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或设想,给出国产化关键技术所在和应采取的技术方案等。3)、评审与答辩(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注重考查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工程硕士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学分,完成所有环节,成
12、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8、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学位证书。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21、领域简介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立于1956年,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10年取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4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百千层次人选11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2人;茅以升詹天佑铁道
13、科技奖3人。本学科科学研究突出鲜明的轨道机械工程特色,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强调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凝炼出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轨道车辆虚拟样机理论与技术、数字化制造理论与技术等6个稳定的特色方向,成就了本学科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优秀学术品牌,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课题660余项;发表论文65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轨道车辆虚拟样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纵向动力学集成仿真等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人才培养强调复
14、合应用型人才特色。针对铁路装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国际化企校共建基地等先进教育模式,为铁路及全国输送了5000余名本科,约有65就业于轨道装备制造企业,本学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2001年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本学科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聘任的兼职特聘教授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2、培养目标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
15、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结合本学科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在学、研、产各界作为骨干,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侧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输送工程师型人才。3、学习年限学制为35年,其中理论学习为12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最长多延期2年。4、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1数字化制造理论及实用技术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也是未来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发展趋势。主要从事数字化设计、混合约束求解、多轴数控加工和曲面重构、寻位、评定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于建立“
16、基于科学的制造”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最佳设计目标和企业间的协作。2先进加工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先进加工技术是制造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利用CAD/CAM、数控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从事各种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基本理论、新型刀具材料的机理与实用技术、高效刀具切削技术、特种切削刀具设计与可靠性技术、加工数据库与专家系统、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切削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最终目的是工艺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优化社会资源,同相关企业合作,实现先进加工技术成果的转化。3工
17、业机器人及其应用技术该方向通过对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控制的研究,在机器人的最优轨迹规划和控制新方法方面提出新的理论,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机器人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控制的研究体系,并搭建集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和控制于一体的研究平台,在该平台上可进行机器人相关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机器人各种控制方法的仿真和实验研究,以此指导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开发出高性能而且实用的机器人控制器。4逆向工程理论与技术逆向工程以其技术起点高、开发周期短、有助于消除技术壁垒等优势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日益受到业界广泛推崇。通常认为逆向工程通过样件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几何逆向),然后对原型复制或再设计。本研究
18、方向在几何逆向基础上将逆向工程扩展到产品装配性能反求、力学性能反求、机构运动与动力学性能反求、产品快速验证、虚拟加工与快速制造范畴,从基本方法、技术路线、工具平台角度研究并创建面向产品创新的逆向工程整体解决方案。6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技术以先进制造理论、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企业信息管理科学为基础,强调用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思想武装和改造装备制造业,注重中国特色和轨道交通装备特色,重点从事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模式、现代工艺管理技术与数字化系统平台和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包括动态联盟、敏捷制造、CIMS、GT等先进制造模式和MIS、ERP、CAD/CAM、CAPP、知识工程、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字化
19、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制造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技术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空间。7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技术,紧密围绕轨道交通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目标,研究面向复杂曲面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及NC加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解决数控机床效率低,难以发挥先进设备应有作用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将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不仅能增强制造过程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还可以提高各个制造系统(企业)间信息交流与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制造资源共享。8工业工程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对象,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
20、观,将人、设备、物料、信息、能源和环境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其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20世纪工业工程已经给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100倍以上,21世纪的工业工程必成为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品质与内涵的强有力杠杆。9机电传动与控制(1)动力磁悬浮轴承:集磁悬浮轴承的悬浮及电机的驱动功能于一体,具有自悬浮与自驱动能力。由于传动系统中没有机械式的刚性接触,因此具有传动链短,无磨擦磨损,无噪声,无需润滑等优点,是机电传动系统尤其是电传动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2)电磁调速驱动技术:取消传动系统中动力源与负载间的刚性机械联结,代之以气隙
21、磁场传动扭矩及转速。该种传动方式具有轻载启动、过载保护、减缓冲击、隔离扭振、协调多动力机械均衡驱动等优点,是未来联接动力机与工作机间的传动装置发展方向。10质量与RAMS工程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强则国强。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才是制造出来的、正确的使用维护可以改善其可用性和安全性,故障信息的闭环管理与挖掘有助于实现产品可靠性增长。通过开展质量与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安全性(RAMS)以及寿命周期成本(LCC)的设计、分析、评价与改善研究,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提供面向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与RAMS/LCC整体解决方案。11数控及数字化制造系统研究数控系统结构、插补、刀补、位置控制等核心
22、技术,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数控系统的主要功能部件、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数控技术综合了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成果。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12复杂曲面精密测量和加工研究复杂曲面零件的数控制造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曲面的精密测量技术、测量方法、采集数据的处理方法、曲面的加工方法;研究各种曲面与不同种类刀具的包络加工方法、干涉判定、加工过
23、程仿真、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加工误差的检测、分析与补偿等基础理论,设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数控机床。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测量,数学处理,数控加工技术解决航空、航天、汽车、轮船、模具制造等领域的众多复杂曲面零件,如火箭发动机喷管、涡轮机叶片等的加工制造。13绿色制造理论及技术绿色制造的概念和内涵、理论体系框架、绿色制造系统的资源特性及消耗状况分析、基于绿色制造的多生命周期工程、绿色制造决策框架模型、绿色制造集成特性、绿色集成制造系统以及产品绿色设计技术、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与清洁化生产技术、面向绿色制造的材料选择技术、绿色包装技术、废旧产品回收与再制造技术、与绿色制造实施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
24、标准和相关法规。14机电设备的微电子化与智能化技术主要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包括电子驱动、检测、控制等。其核心为基于单片机开发控制仪表、控制器、检测装置,服务于汽车、发动机、机车、水务、机床等行业。其特点为以应用为导向,应用前沿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先进的实用的系统。15仪器仪表与传感器的智能化技术主要面向工业测量进行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应用、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及先进测控设备及系统的研制。16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主要进行机械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故障诊断技术及检测设备的研制工作。17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面向汽车制造、机车车辆制造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工业机器人机器应用系统,在应用工程的基础上进行
25、机器人机构学理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方法的研究。其特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应用。18流体传动与测控技术主要研究液压传动与控制和气压传动与控制两部分,面向工程机械、冶金机械、运动模拟器、试验设备、机床、农林机械等领域进行应用技术的研究。流体动力传动技术与传感、微电子和控制技术密切结合,已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和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是工业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节能减排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制造业生产企业减排的方法,采用热泵技术、高效热交换技术等回收利用循环冷却水的热能、供水节电、冷却风热能回收等,宝货热力学理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等。20光电检测主要研究
26、光电与计算机信息处理、光电检测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等技术。21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工程领域中的流体流动、传热等问题,以数值计算和仿真为主要手段,开展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的工程应用问题的研究。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近代流体力学,数值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边缘科学。数值计算方法相比试验成本低,开发周期短,通过更改参数设置,很容易对多种工况进行研究,能够对工程设计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中。22计算机测控技术主要研究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侧重监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7、。包括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于机床、机车、水务、矿山机械等行业。其特点为应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与产品,集成开发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23现代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将最优化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运用科学、系统、可靠、高效的理论和方法,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设计出既经济又可靠的机械装置。24机械产品数字仿真与优化设计将最优化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运用科学、系统、可靠、高效的理论和方法,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设计出既经济又可靠的机械装置。25先进运动机构与康复机构理论与技
28、术主要研究内容为竞技体育中的智能训练系统及基于人机工程理念的医药器械、康复专用器械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本学科方向在先进的运动、康复器械方面的研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6摩擦学在实验基础上,将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实验研究和磨损仿真研究相结合。这种研究是引领摩擦学在摩擦、磨损方面研究的一种新方法。主要在齿轮、轴承、摩擦片等摩擦副的材料摩擦学特性研究和摩擦动力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27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及CAD技术在机械产品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复杂形体造型问题一直是制约工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该技术结合先进的计算机
29、绘图软件应用到产品造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工程意义。28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以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实现产品形态、色彩、宜人性设计和美学原则的量化描述,从而设计出更加实用、经济、美观、宜人和创新的新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包括数字化建模、数字化装配、数字化评价、数字化制造以及数字化信息交换等方面内容。29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可靠性设计是将概率统计理论、失效物理和机械学等相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将常规设计方法中所涉及的设计变量,如材料强度、疲劳寿命、载荷、几何尺寸及应力等所具有的多值现象都看成是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根据机械产品的可靠
30、性指标要求,用概率统计方法设计出零部件的主要参数和结构尺寸。在常规设计方法中引人概率统计学理论,使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科学。30车辆动力学及其应用在多专业技术集成系统平台下,主要有高速转向架稳定安全性、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仿真技术和高速磁浮列车动力学与控制等研究内容。结合现代轨道装备发展需要,在高速转向架稳定裕度调控实践中,提出了抗蛇行宽频带吸能新理论,克服了传统抗蛇行模式所存在的轮轨磨耗问题,满足高铁商业运用要求。提出了柔性体接口处理技术对策,使大型系统刚柔耦合仿真在长大货车研发中得到应用,目前该类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以达到世界水平。5、培养方式与方法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
31、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具有高级职称。根据培养工作需要,硕士生培养可选聘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相关企业的具有讲师(工程师)职称的教师担任副导师。工程硕士生导师应根据该生所属企业的特点对每位硕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同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其系统的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本校进行。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科研工作先行或与课程学习并行的灵活、机动的培养模式。必须与相关专业的企业或研究生所属企业联合培养硕士生。硕士生的考核按大连交通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6、课程设置1)、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应针对本专业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其中外语课程
32、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2)、工程硕士生应获得课程总的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另外,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3)、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并进行考试或考核,不计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教学方式注1考核方式注2开课单位备 注学 位 课公共基础课00912901高等工程数学4
33、831AA理学院必修12学分00812901基础外语4831AA外语01612901科技信息检索1611AA图书馆00312901知识产权1611AA管理00812902专业外语3221AA外语01012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1AA思政学科基础课00212901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32210.8A+0.2BB+D机械至少10学分00212902机电系统控制技术32210.7A+0.3BB或C机械00212903机械优化设计方法3221A+FB+F机械00212904计算机图形学及应用32210.7A+0.3FA或B机械00212905先进制造技术32210.7A+0.3DA或
34、B机械00212906现代测试技术32210.8A+0.2F0.8B+0.2F机械00212907现代工艺管理技术32210.7A+0.3EA或B机械00212908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32210.7A+0.3FC机械00212910现代质量工程32220.7A+0.3BB或C机械00212911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3221AB机械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0312921ERP(企业资源计划)32220.5A+0.5EB或C+D管理至少8学分0021292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2220.8A+0.2BB或C机械00212922高等机构学3222AA机械00212923管理信息系统32220.8A+0.2
35、BB或C机械00212924机床夹具设计3222AB机械00212925机械故障诊断技术32220.8A+0.2BB或C机械00212926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32220.8A+0.2BB或C机械00212927精益制造32220.8A+0.2BB或C机械00212928人机工程学32220.7A+0.3EC机械00212929生产计划与控制32220.8A+0.2BB或C机械00212930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32220.7A+0.3BD机械00212931液压系统设计与应用32220.8A+0.2BB或C机械必修环节10212901文献综述报告1次022学分1021290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6、1次121021290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1次14补修课程注1教学方式代码:A课堂讲授,B自学指导,C学术研讨,D专题报告,E实验,F其他;例:0.7A+0.3E注2考核方式代码:A闭卷笔试,B开卷笔试,C课程论文,D平时作业,E口试,F其他;例:0.8A+0.2D注3学科基础课课程可以顶替选修课课程的学分。7、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锻炼,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工程硕士生论文的研究内容应体现工程实践特色,选题来自企业生
37、产实践并为是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并具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要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且每个环节(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应齐全。工程硕士生应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1)产品研发:指针对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
38、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8、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
39、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学位证书。车辆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351、领域简介车辆工程是研究机车车辆及工程车辆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领域。主要为铁路、交通运输、制造工业等企业培养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机车车辆运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2、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
40、、掌握车辆工程领域内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现代设计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和必要的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4)、具有健康的体魄。3、学习年限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至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至2年,论文阶段不少于1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本人需在学习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最长可延期一年。4、研究方向序号研究
41、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1机车车辆CAD/CAE机车车辆CAD/CAE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计算机技术以及有限元法等学科的交叉,属于产品的虚拟设计技术。在虚拟环境中直观形象地对虚拟的产品原型进行设计优化、性能测试、制造仿真和使用仿真,这对启迪设计创新、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错误、加快产品开发周期具有重要意义。2机车车辆结构优化设计综合运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数学等先修课程中的知识,来研究解决机车车辆设计中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结构优化设计问题,包括:掌握机车车辆结构优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概念,机车车辆结构优化设计基本数值方法,通过编制专用程序,并用机车车辆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轨
42、道车辆牵引传动及控制研究城市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掌握轨道车辆牵引传动技术和交直流牵引电动机及其传动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等。掌握车辆牵引传动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训练;明确我国牵引传动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4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性能检测学习车辆动力学及性能检测基本原理,分析车辆动力学及性能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动力学评定标准,研究车辆零部件建模方法,轮轨接触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车辆的曲线通过,列车纵向动力学。5车辆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国内外噪声研究现状和我国目前在噪声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噪声源及传播途径分析,研究噪声源和传播途径降噪的具体方法。通过消声器、隔振技术与阻
43、尼减振的学习,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6机车柴油机性能与检测学习柴油机性能的基本理论,基本达到能独立利用理论原理、计算机技术及有关知识检测柴油机工作的性能。掌握机车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传热过程、进排气流动过程;熟悉进排气系统,增压器系统,中冷器系统等;熟悉柴油机工作过程检测的基本方法。7城市轨道车辆研究与开发了解国内外现代轨道车辆的发展;掌握现代轨道车辆的结构特点、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今后轨道车辆的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现代轨道车辆的有关知识,能承担和开展轨道车辆开发的研究工作。5、培养方式与方法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44、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3)、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至2年,论文阶段不少于1年半。6、课程设置1)、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应针对本专业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2)、工程硕士生应获得课程总的学分不少于32
4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另外,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3)、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并进行考试或考核,不计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教学方式注1考核方式注2开课单位备注学 位 课公共基础课00912901高等工程数学4831AA理学院必修12学分00812901基础外语4831AA外语01612901科技信息检索1611AA图书馆00312901知识产权1611AA管理00812902专业外语3221AA外
46、语01012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1AA思政学科基础课00412901柴油机喷射技术与排放控制*3221AA交通至少10学分00412902车辆系统动力学*3221AA交通00412903车辆现代设计技术3221AA交通00412904车辆有限元法基础32210.8A+0.2BB或C交通00412905车辆噪声与振动控制*32220.8A+0.2EA交通00412906动力传动系统控制*3222AA交通00412907机车车辆高等流体动力学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08现代轨道车辆3221AA交通00412909优化设计方法基础3221AA或B交通选修
47、课专业选修课00412931CAD/CAE系统及应用32220.8A+0.2BB或C交通至少8学分00412932MATLAB与轨道车辆仿真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33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34柴油机燃烧与电控技术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35柴油机性能模拟及优化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36柴油机增压技术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37产品数据管理原理32220.7A+0.3BC或D交通00412938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32220.8A+0.2BB或C交通004
48、12939车辆交流牵引传动技术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0车辆结构动力学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1车辆结构分析系统及实践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2车辆结构疲劳设计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3车辆系统动力学软件原理及实践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4机车车辆随机振动分析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5列车总线控制技术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6声学理论与应用32220.8A+0.2BB或C交通00412947微机控制技术32220.
49、8A+0.2BB或C交通00412948相似理论与模型实验32220.8A+0.2BB或C交通必修环节10212901文献综述报告1次022学分1021290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次121021290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1次14补修课程注1教学方式代码:A课堂讲授,B自学指导,C学术研讨,D专题报告,E实验,F其他;例:0.7A+0.3E注2考核方式代码:A闭卷笔试,B开卷笔试,C课程论文,D平时作业,E口试,F其他;例:0.8A+0.2D注3学科基础课课程可以顶替选修课课程的学分。7、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课题应围绕车辆的研究、开发、制造、检
50、测、试验、使用管理及与车辆生产检测有关的仪器设备的开发或车辆设计分析所用大型通用软件的开发研究等。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要有先进性,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论文形式及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研究工作。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技术或研究论文。工程硕士生应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1)工程设计类论文可以是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的成果,应有技术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经济技术效果分析等内容;对于车辆检测
51、、试验等方面的内容,必须有试验方案,完整的试验数据,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结果分析。(2)研究类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内容,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采用该方法或手段的正确性、有效性及对工程研究的实用性等。3)、评审与答辩(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注重考查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工程硕士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学分,完成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8、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学位证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231、领域简介本工程领域主要包括道路及铁道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公路及铁道运输规划、经营与管理,交通规划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厨师合伙合同范本
- 饭店打工劳务合同范本
- 饰品工厂代卖合同范本
- 饲料生产企业合同范本
- 鲜花冷饮采购合同范本
- 黄金毛料交易合同范本
- 管材采购配送合同范本
- 纸盒包装供货合同范本
- 线路施工维修合同范本
- 经销合同终止后的协议
- GB/T 42513.7-2024镍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钴、铬、铜、铁和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正式版)HGT 5367.6-2024 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6部分:耐高温电机涂料
- 2024年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
- 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版物业交割单
- 第九节-心包疾病的护理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 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服务方案
- 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