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处理流程及并发症处理(全文)_第1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处理流程及并发症处理(全文)_第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处理流程及并发症处理(全文)_第3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处理流程及并发症处理(全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处理流程及并发症处理(全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急的情况之 一,实施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溶栓和介入治疗),挽救濒死 的心肌是STEMI治疗的关键,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建立科 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 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 低疾病负担,现就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在各级医院范围 内幵展针对STEMI的急诊PCI手术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ESC推荐1-5:对于12小时以内的 STEMI患者或新发左 束支传

2、导阻滞的患者均应再灌注治疗(1/A) ; STEMI引起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左心衰发作,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应急诊PCI治疗(1/ B);即使发病大于12小时,疼痛消失或心电图ST段回落,如果存在持续性缺 血的证据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仍应急诊PCI治疗(1/ C);发病1248小时内的患者应考虑急诊 PCI再灌注治疗(U a/B)。对于没有条件 行直接PCI,而首先进行溶栓治疗的推荐:所有溶栓患者均应在24小时内转到能行PCI的中心(1/ A);溶栓成功后24小时行冠脉造影,以 便行血运重建(1/ A);溶栓失败后应紧急行补救性PCI (1/ A );溶栓成功稳定患者的最佳造影时机为324小时(U

3、 a/A)。对于急诊PCI,我们的目标是:1.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2.确 认/排除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3.及早启动早期再灌注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其主要技术要点为: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2.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尽快采血进 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以启动心内科会诊、 再灌注治疗;3.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 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 300mg、氯吡格雷75-600mg 或替格瑞洛 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

4、灌注治疗方式确定;4.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5.迅速评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内科会诊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6.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键启动导管室,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或送至重症监护室溶栓治疗;7.避免在家属谈话和知情同意书签署、办理住院 手续方面延误手术时机,手术及住院手续同时办理;8.保守治疗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无复流现象或慢血流, 主要指PCI时心外膜大冠状动脉血管已解除狭窄,但远端前向血流丧失(TIMI 0-1级,无复流)或明显减慢(TIMI 2级,慢血流)导致心肌细 胞

5、灌注不能维持的一种现象,与患者的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 入操作有关。临床试验提示每年PCI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约为5 % -25 % 6-7,而无复流或慢血流会导致左室重构、恶性心律失常、心 功能下降、心源性休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晚期重复住院率、病死率 增加7。因此,正确认识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至关重 要。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实验研究和临床询证医学证实,已知的可预测因素包括临床因素、血管病变因素、术者操作因素6。术前充分抗栓治疗、降糖治疗、调脂治疗,有助于减少无复流发生,及早幵通血 管是预

6、防无复流慢血流的有效手段8-10 o STEMI血栓高负荷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栓抽吸,有助于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对不稳定病变行PCI时可考虑静脉注射替罗非班防治无复流(Ua,B);采用冠状动脉内使用腺苷或硝普钠可治疗无复流(U b,B) 11 o而最关键是缩短胸痛发作到 手术幵通血管时间,这样减少总缺血时间来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12 o另外心源性休克是 STEMI的严重并发症。20世纪70年代国外文献报 道AMI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可达20 %,死亡率为90 %。NRMI注册研究表明STEMI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于NSTEMI患者(8% vs. 2 %),每年有约50,000患者发生心源性休

7、克。大规模临床观察( GUSTO-I )显 示:近20年来由于溶栓治疗的广泛幵展和心肌梗死的急诊冠脉血管重建 的实施,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降低 50 %,然而心源性休克总体死亡率仍高 达60 %。积极处理心源性休克也是 STEMI急性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临床逐渐普及应用,是心源 性休克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2014年发表的CRISP-AMI研究亚组分析 13,纳入36例大面积心梗且ST段恢复不良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 IABP ,21例接受保守治疗。6个月后,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无一例死亡, 而对照组有5例死亡(0 vs. 24 %,P = 0.046

8、),IABP组复合终点事件 (死亡、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也更低(7% vs. 33 %,log-rank P=0.06 )。研究认为,AMI并发机械性缺损或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休克,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可短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辅助循环13 。而在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心源性休克治疗试验SHOCK U研究中14 ,IABP的使用未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无血压改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未减少,处方药用药时间或剂量无减少,器官灌注无改善。另一方面,试验结果显示,IABP未诱导并发症,证明IABP装置安 全14 o虽然存在争议,我们认为对于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 克,并有持续缺血的患者中,IABP的治疗是能够带来获益的。2014 ESC 指南指出AMI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如果冠状动脉病变适合 PCI,则建议急 诊PCI治疗(1/ B),AMI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如果冠状动脉病变不适 合PCI,则建议急诊 CABG治疗(1/ B),ACS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可 考虑短期机械辅助循环(U b /C),但不建议常规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