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吸收与实验_第1页
二氧化碳吸收与实验_第2页
二氧化碳吸收与实验_第3页
二氧化碳吸收与实验_第4页
二氧化碳吸收与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装置说明书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201504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

2、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P , kPa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与气速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1 填料层的关系 当液体喷淋量时,干填料的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

3、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1) 液膜 (2)式中:A组分的传质速率,;两相接触面积,m2;气侧A组分的平均分压,Pa;相界面上A组分的平均分压,Pa;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 相界面上A组分的浓度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 (3) (4)式中:液相中A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气相中A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以

4、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若气液相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则: (5) (6)dh相 界 面距离液膜气膜浓度P2=PA2 CA2 ,FLPAPAiCAi CA PA CA PA+d PA CA+dCA P1=PA1 CA1,FL图-2 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 图-3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当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式受气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反之,当液膜阻力远大于气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受液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如图三所示,在逆流接触的填料层内,任意载取一微分段,并以此为衡算系统,则由吸

5、收质A的物料衡算可得: (7a)式中:液相摩尔流率,;液相摩尔密度,。根据传质速率基本方程式,可写出该微分段的传质速率微分方程: (7b)联立上两式可得: (8)式中:气液两相接触的比表面积, m2·m-1; 填料塔的横载面积,m2。本实验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且已知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溶解度较小,因此,液相摩尔流率和摩尔密度的比值,亦即液相体积流率可视为定值,且设总传质系数KL和两相接触比表面积a,在整个填料层内为一定值,则按下列边值条件积分式(8),可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 (9)令 ,且称HL为液相传质单元高度(HTU);,且称NL为液相传质单元数

6、(NTU)。因此,填料层高度为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之乘积,即 (10) 若气液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即平衡曲线为直线,则式(9)为可用解析法解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亦即可采用下列平均推动力法计算填料层的高度或液相传质单元高度: (11) (12)式中为液相平均推动力,即 (13)其中:, ,为大气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常数: (14)式中:水的密度, 水的摩尔质量,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享利系数,Pa。因本实验采用的物系不仅遵循亨利定律,而且气膜阻力可以不计,在此情况下,整个传质过程阻力都集中于液膜,即属液膜控制过程,则液侧体积传质膜系数等于液相体积传质总系数,亦即 (15) 四、实验装置:1

7、.实验装置主要技术参数:填料塔:玻璃管内径 D0.050m 塔高1.00m 内装10×10mm瓷拉西环; 填料层高度Z0.95m; 风机:XGB-12型 550W; 二氧化碳钢瓶和二氧化碳气瓶减压阀1个(用户自备)。流量测量仪表:CO2转子流量计型号LZB-6 流量范围0.060.6 m3h;空气转子流量计:型号LZB-10 流量范围0.252.5 m3h;水转子流量计: 型号LZB-10 流量范围16160 Lh; 解吸收塔空气转子流量计:型号LZB-10 流量范围0.252.5 m3h;解吸收塔水转子流量计:型号LZB-6 流量范围660 Lh 浓度测量:吸收塔塔底液体浓度分析准

8、备定量化学分析仪器(用户自备);温度测量:PT100铂电阻,用于测定测气相、液相温度。2.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4)图-4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 CO2钢瓶;2- CO2瓶减压阀;3- 吸收用气泵;4-吸收液水泵;5- 解吸液水泵;6-风机; 7- 空气旁通阀;8、9-U型管压差计;F1- 空气流量计;F2-CO2流量计;F3-吸收液流量计;F4-解吸用空气流量计;F5- 解吸液体流量计;V1-V19阀门;T1-解吸气体温度;T2-吸收液体温度。3实验仪表面板图(见图-5)图-5 实验装置面板图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 测量吸收塔干填料层(PZ)u关系

9、曲线(只做解吸塔):打开空气旁路调节阀7至全开,启动风机6。打开空气流量计F4下的阀门,逐渐关小阀门7的开度,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稳定后读取填料层压降P即U形管液柱压差计9的数值,然后改变空气流量,空气流量从小到大共测定8-10组数据。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 u为横坐标,单位高度的压降PZ为纵坐标,标绘干填料层(PZ)u关系曲线。2. 测量吸收塔在喷淋量下填料层(PZ)u关系曲线:将水流量固定在100Lh左右(水流量大小可因设备调整),采用上面相同步骤调节空气流量,稳定后分别读取并记录填料层压降P、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所显示的空气温度,操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塔内现

10、象,一旦出现液泛,立即记下对应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根据实验数据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100Lh时的(Pz)u关系曲线(见图2A ),并在图上确定液泛气速,与观察到的液泛气速相比较是否吻合。3. 二氧化碳吸收传质系数测定:(1)打开阀门V7、V11,其余所以阀门全部关闭。(2)启动吸收液泵4将水经水流量计F3计量后打入吸收塔中,启动气泵3用阀门V1调节空气流量为指定值,按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比例在1020%左右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空气流量。打开二氧化碳钢瓶顶上的减压阀2,向吸收塔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流量大小由流量计F2读出。(3)启动解吸泵5,将吸收液经解吸流量计F5计量后打入解吸塔中,同时启动

11、风机,利用阀门7 调节空气流量对解吸塔中的吸收液进行解吸。解吸塔水流量应与吸收液流量一致。(4)吸收进行15分钟并操作达到稳定状态之后,测量塔底吸收液的温度,同时用V6和V16取样品,测定吸收塔顶、塔底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5)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用移液管吸取0.1M左右的Ba(OH)2标准溶液10mL,放入三角瓶中,并从取样口处接收塔底溶液10 mL,用胶塞塞好振荡。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用0.1M左右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消失即为终点。按下式计算得出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1.开启CO2总阀门前,要先关闭减压阀,阀门开度不宜过大。2.实验中要注意保持吸收塔水流量

12、计和解吸塔水流量计数值一致,并随时关注水箱中的液位。两个流量计要及时调节,以保证实验时操作条件不变。3.分析CO2浓度操作时动作要迅速,以免CO2从液体中溢出导致结果不准确。七、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实验数据计算及结果(以实验中表1所取得数据的第2组数据为例):(1)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以解吸填料塔干填料数据为例)转子流量计读数0.5m3/h; 填料层压降U管读数2mmH2O 空塔气速:(m/s)单位填料层压降(mmH2O/m)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标绘关系曲线。 表1第一套设备干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0 填料层高度Z=0.90m 塔径D=0.05m)序号

13、填料层压强降mmH2O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mmH2O/m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空塔气速m/s111.10.250.04222.20.50.07322.20.80.11444.41.10.16555.61.40.20666.71.70.2471011.120.2881415.62.30.33表2 第一套湿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100L/h 填料层高度Z=0.94m 塔径D=0.05m)序号填料层压强降 mmH2O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mmH2O/m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空塔气速m/s操作现象122.20.250.04 正 常255.40.500.07 正 常31010.80

14、.700.10 正 常41617.20.900.13 正 常53436.61.100.16 正 常64245.21.300.18 正 常76064.51.500.21 正 常88995.71.700.24持液9121130.11.900.27液泛10168180.62.100.30液泛表3第二套设备干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0 填料层高度Z=0.94m 塔径D=0.05m)序号填料层压强降mmH2O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mmH2O/m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空塔气速m/s111.10.250.04211.10.50.07322.10.80.11433.21.10.16555.31.4

15、0.20688.51.70.2471111.720.2881414.92.30.33表4 第二套设备湿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120L/h 填料层高度Z=0.94m 塔径D=0.05m)序号填料层压强降 mmH2O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mmH2O/m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空塔气速m/s操作现象122.20.250.04 正 常244.30.500.07 正 常366.50.700.10 正 常41212.90.900.13 正 常51920.41.100.16 正 常62830.11.300.18 正 常74346.21.500.21 正 常86873.11.700.24持液913

16、0139.81.900.27持液10200215.12.100.30液泛图1 第一套实验装置 关系曲线图图2 第二套实验装置 关系曲线图(2)传质实验参考数据(以吸收塔的传质实验为例):液体流量L=80 (l/h)·y1、Y1的计算:CO2转子流量计读数VCO2 =0.2(m3/h)CO2实际流量VCO2实 =0.2=0.162(m3/h)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V Air =0.8(m3/h)=0.168=0.202·的计算:塔顶吸收液空白分析=0.0906、=10 ml、=0.1379、=11.90 mlC空白=0.00427 (kmol/m3)塔底吸收液分析=10.80 m

17、l=0.008067 (kmol/m3)=C空白=0.008067-0.00427 =0.003797(kmol/m3)·y2、Y2的计算:L×(-)= V Air×(Y1 -Y1)=0.1608=0.1916·的计算: 吸收液中CO2在水中的含量极低,忽略不计0。·、的计算:塔底液温度t =7查得CO2亨利系数: E=0.946×108 Pa则CO2的溶解度常数为:= 5.89×10-7 塔顶和塔底的平衡浓度为:=5.89×10-7×0.168×101325 =0.01002 (mol/l)=

18、5.89×10-7×0.160×101325 = = 0.00954 (mol/l)=0.01002-0.003797=0.00622(kmol/m3)=0.00954-0=0.00954(kmol/m3)液相平均推动力为: 的计算:= 0.0078 (kmol/m3)因本实验采用的物系不仅遵循亨利定律,而且气膜阻力可以不计,在此情况下,整个传质过程阻力都集中于液膜,属液膜控制过程,则液侧体积传质膜系数等于液相体积传质总系数,即=0.0058 m/s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见表4)表9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E×10-5,kPa气体温度,0510152025303540455060CO20.7380.8881.051.241.441.661.882.122.362.602.873.46表10 实验装置填料吸收塔传质实验技术数据表被吸收的气体: 空气+CO2混合气体; 吸收剂:水; 塔内径:0.05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