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11 Metabolism of Non-nutritional Materials学习目的:学习目的:1. 理解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常见的反应类型。理解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常见的反应类型。2. 理解胆汁酸的种类及其代谢特点。理解胆汁酸的种类及其代谢特点。3. 理解胆色素代谢的基本过程。理解胆色素代谢的基本过程。Section 1 Biotranformation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产物如激素、神经递质、胆色素、氨及胺等,终产物如激素、神经递质、胆色素、氨及胺等,以及由外界进入人体的各种异物、毒物如食品以及由外界进入人体的各
2、种异物、毒物如食品添加剂、药物、色素等大多不能转变为建造组添加剂、药物、色素等大多不能转变为建造组织细胞的原料,也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供能,故织细胞的原料,也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供能,故称为称为非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一、体内非营养物质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一、体内非营养物质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The Non-nutritional Materials Include Two Types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Materials主要器官主要器官:肝肝、肺、肠、胃。、肺、肠、胃。内源性:如激素、胺类等内源性:如激素、胺类等外源性:如药物、毒物外源性:如药物、毒物等等转化对象
3、:非营养物转化对象:非营养物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是指各种是指各种非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在体内的代谢,并使之转变成为易于排泄的形式。并使之转变成为易于排泄的形式。 重要概念:重要概念:biotransformation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 (inactivate),或解毒,或解毒(detoxicate);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于排出体外。但有些化合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或溶解但有些化合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或溶解度反而下降。度反而下降。二、生物转化作用不等于解毒作
4、用二、生物转化作用不等于解毒作用Biotransformation doesnt Mean Detoxication 1反应的连续性反应的连续性 一种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往往同一种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往往同时或先后发生多种反应,产生多种产物,一般先时或先后发生多种反应,产生多种产物,一般先氧化再结合。氧化再结合。 2反应类型的多样性反应类型的多样性 同一类或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类或同一种物质在体内也可进行多种不同反应。体内也可进行多种不同反应。 3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一种物质经过一定的一种物质经过一定的转化后,其毒性可能减弱(解毒)也可能增强转化后,其毒性可能减弱(解毒)也可能增强(致毒
5、)。(致毒)。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转化的方式(反应类型):生物转化的方式(反应类型):1第一相反应第一相反应 使作用物的某些基团转化或分解,使作用物的某些基团转化或分解,理化性质改变,包括:理化性质改变,包括:氧化氧化、还原还原和和水解水解反应。反应。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2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 与强极性物质的结合反应,使其水与强极性物质的结合反应,使其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包括溶性增强,易于排出,包括结合结合反应。反应。三、肝的生物转化包括两相化学反应三、肝的生物转化包括两相化学反应Biotransformatio
6、n of Liver Involves in Two Phases of Chemical Reactions氧化反应由肝细胞微粒体中的氧化反应由肝细胞微粒体中的加单氧酶系加单氧酶系、线、线粒体中的粒体中的胺氧化酶系胺氧化酶系或胞液及线粒体中的或胞液及线粒体中的脱氢脱氢酶系酶系催化。催化。(一)氧化反应是最常见的第一相反应(一)氧化反应是最常见的第一相反应 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以细胞色素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以细胞色素P450为终末为终末电子传递体,能直接激活氧分子,使一个氧原电子传递体,能直接激活氧分子,使一个氧原子加到作用物分子上,生成羟基化合物;另一子加到作用物分子上,生成羟基化合物;另一
7、个氧原子还原为水,因此又称为个氧原子还原为水,因此又称为羟化酶羟化酶或或混合混合功能氧化酶功能氧化酶。1. 1. 加单氧酶系:加单氧酶系:催化的基本反应催化的基本反应:RH + O2 + NADPH + H+ ROH + NADP+ + H2O产物: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举例举例:NH2NH2HO苯胺苯胺对氨基苯酚对氨基苯酚多环芳烃的生物转化反应多环芳烃的生物转化反应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可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可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并进一步受胞浆脱氢酶的催化生成相应的醛,并进一步受胞浆脱氢酶的催化脱氢氧化生成酸。脱氢氧化生成酸。 RCH2NH2+
8、O2+H2O2RCHO+NH3+H2O2. 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分布于胞液,有分布于胞液,有醇脱氢酶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及及醛脱氢酶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两种,均以两种,均以NAD+为为辅酶,分别作用于醇类或醛类,产生醛或酸。辅酶,分别作用于醇类或醛类,产生醛或酸。3. 3. 脱氢酶系:脱氢酶系:硝基还原酶硝基还原酶 (nitroreductase)和和偶氮还原酶偶氮还原酶( azoreductase)存在于微粒体,可接受存在于微粒体,可接受NADPH的
9、氢,将硝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还的氢,将硝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还原成胺类。原成胺类。(二)还原反应主要由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催化(二)还原反应主要由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催化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主要分布于胞液,可催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主要分布于胞液,可催化不同类型物质的水解。化不同类型物质的水解。(三)水解反应主要由酯酶、酰胺酶和糖苷酶催化(三)水解反应主要由酯酶、酰胺酶和糖苷酶催化某些非营养物质,无论是否经过氧化、还原与某些非营养物质,无论是否经过氧化、还原与水解,它们的极性基团可与一些内源性小分子水解,它们的极性基团可与一些内源性小分子物质结合,使其生物活性、分子大小、溶解度物质结合,使其
10、生物活性、分子大小、溶解度等发生改变,这就是生物转化中的结合反应。等发生改变,这就是生物转化中的结合反应。(四)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四)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大多数在肝细胞的微粒体、胞液或线结合反应大多数在肝细胞的微粒体、胞液或线粒体内进行。粒体内进行。可供结合的物质主要有可供结合的物质主要有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GA)、硫、硫酸、乙酰辅酶酸、乙酰辅酶A、谷胱甘肽、甘氨酸、甲基等谷胱甘肽、甘氨酸、甲基等物质或基团物质或基团等。等
11、。葡萄糖醛酸结合是结合反应中最普遍的一种,葡萄糖醛酸结合是结合反应中最普遍的一种,在微粒体中进行。在微粒体中进行。凡含有醇、酚、硫酚、胺及羧基等极性基团的凡含有醇、酚、硫酚、胺及羧基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均可与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均可与GA进行结合反应,进行结合反应,产物是醚型或酯型产物是醚型或酯型 -葡萄糖醛酸苷。葡萄糖醛酸苷。1. 1. 葡萄糖醛酸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结合反应:反应所需反应所需GA来自胞液中的来自胞液中的尿苷二磷酸尿苷二磷酸 -葡萄葡萄糖醛酸(糖醛酸(UDPGA),UDPGA来自糖代谢,由来自糖代谢,由1-磷酸葡萄糖和磷酸葡萄糖和UT
12、P通过糖醛酸循环生成。通过糖醛酸循环生成。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UDPGA) 催化酶:催化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 UGT) 。举例:举例:在胞浆中进行,各种醇、酚、芳胺类化合物均在胞浆中进行,各种醇、酚、芳胺类化合物均可在硫酸转移酶的作用下与硫酸结合,生成硫可在硫酸转移酶的作用下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酯。酸酯。反应中的硫酸必须首先活化成反应中的硫酸必须首先活化成3 -磷酸腺苷磷酸腺苷-5 -磷酸硫酸(磷酸硫酸(PAPS),才能进行结合反应。,才能进行结
13、合反应。 2. 2. 硫酸结合反应:硫酸结合反应:硫酸供体:硫酸供体:3 -磷酸腺苷磷酸腺苷5 -磷酸硫酸磷酸硫酸( PAPS)。催化酶:催化酶:硫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 举例:举例:芳胺类化合物(芳胺类化合物(-NH2)主要在胞液乙酰基转移)主要在胞液乙酰基转移酶作用下与来自糖、脂、蛋白质代谢的乙酰辅酶作用下与来自糖、脂、蛋白质代谢的乙酰辅酶酶A的乙酰基结合。的乙酰基结合。苯甲酸、苯乙酸(苯甲酸、苯乙酸(-COOH)则可在线粒体酶)则可在线粒体酶系作用下,先与辅酶系作用下,先与辅酶A结合形成酰基辅酶结合形成酰基辅酶A,再与甘氨酸或谷氨酰胺结合。再与甘
14、氨酸或谷氨酰胺结合。3. 3. 酰基结合反应:酰基结合反应: 酰基结合反应酰基结合反应4. 4.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谷胱甘肽结合反应:5. 5. 甘氨酸结合反应:甘氨酸结合反应:6. 6. 甲基化反应:甲基化反应:甲基的供体:甲基的供体:S - 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SAM)1. 药物药物或毒物对生物转化酶类的或毒物对生物转化酶类的诱导诱导作用。作用。2. 药物药物或毒物对生物转化的或毒物对生物转化的抑制抑制作用。作用。3. 年龄年龄、性别性别、营养营养等因素对生物转化的等因素对生物转化的影响,胎影响,胎儿儿、新生儿、老年人生物转化能力减弱。、新生儿、老年人生物转化能力减弱。4. 肝肝的病
15、变的病变对生物转化的对生物转化的影响,对影响,对药物或毒物的摄药物或毒物的摄取、转化作用减弱。取、转化作用减弱。5.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导致导致酶活性增高或降低。酶活性增高或降低。四、生物转化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四、生物转化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Many Factors could Affect on Biotransformation Section 2 Metabolism of Bile and Bile Acids胆汁(胆汁(bile)由肝细胞分泌后经胆道系统流入)由肝细胞分泌后经胆道系统流入胆囊储存,在经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胆囊储存,在经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胆汁既作为胆汁既作为消化液消化
16、液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又作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又作为一种为一种排泄液排泄液将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及生物转化将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及生物转化的产物如胆红素,药物、毒物等输送至肠道,的产物如胆红素,药物、毒物等输送至肠道,随粪便排出。随粪便排出。一、胆汁的主要固体成份是胆汁酸盐一、胆汁的主要固体成份是胆汁酸盐The Main Solid Components in Bile Are Bile Acid Salts胆汁中特有的化学成分包括胆汁中特有的化学成分包括胆汁酸盐胆汁酸盐(bile salts)、胆色素、胆固醇)、胆色素、胆固醇和和卵磷脂卵磷脂等。等。胆汁酸盐是胆汁酸的盐类,含量最多,占胆汁胆汁酸盐是
17、胆汁酸的盐类,含量最多,占胆汁固体成分的一半以上。固体成分的一半以上。二、胆汁酸有游离型、结合型及初级、次级之分二、胆汁酸有游离型、结合型及初级、次级之分Bile Acids Include Free, Conjugated Forms and Primary, Secondary Forms胆汁酸(胆汁酸(bile acids)是胆汁中的主要化学成)是胆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它是胆固醇在肝中的主要转化产物。分,它是胆固醇在肝中的主要转化产物。按按来源来源分分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游离胆汁酸游离胆汁
18、酸(free bile acid)结合胆汁酸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按按结构结构分分胆汁酸的分类胆汁酸的分类游离型初级胆汁酸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中游离型初级胆汁酸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中转化生成,主要包括转化生成,主要包括胆酸胆酸(cholic acid)和)和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两种。)两种。游离型初级胆汁酸游离型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其羧酸侧链上结合一分子初级胆汁酸在其羧酸侧链上结合一分子甘氨酸甘氨酸或一分子或一分子牛磺酸牛磺酸,即可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即可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如如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
19、磺胆酸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和和牛牛磺鹅脱氧胆酸磺鹅脱氧胆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三、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三、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The M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ile Acids胆汁酸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其立体构型具有胆汁酸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其立体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的两个侧面,表现出很强的界面活亲水和疏水的两个侧面,表现出很强的界面活性,能降低水和油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因此可性,能降低水和油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因此可作为脂类物质的乳化剂。作为脂类物质的乳化剂。甘氨胆酸的立体构型甘氨胆酸的立体构型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胆汁酸的主要生
20、理功能1. 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2. 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即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即胆汁中胆汁酸、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101。初级胆汁酸是以初级胆汁酸是以胆固醇胆固醇为原料在为原料在肝肝中合成的。中合成的。初级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是初级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是7 -羟化酶羟化酶。四、胆汁酸的代谢及肠肝循环四、胆汁酸的代谢及肠肝循环Metabolism and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s(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次级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在次级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
21、在肠道细菌肠道细菌的作用下的作用下生成的。生成的。进入小肠下部及大肠的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可在进入小肠下部及大肠的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可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水解或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水解或/和和7位脱羟基位脱羟基而生成而生成结合型或游离型的次级胆汁酸。结合型或游离型的次级胆汁酸。(二)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二)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主要的游离型次级胆汁酸是主要的游离型次级胆汁酸是脱氧胆酸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和)和石胆酸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两种,分别由两种,分别由胆酸胆酸和和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在在7位脱羟基位脱羟基后生成。后生成。初级胆汁酸转变为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转变
22、为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转变为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转变为次级胆汁酸游离型次级胆汁酸也可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游离型次级胆汁酸也可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主要包括形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主要包括甘氨脱氧胆甘氨脱氧胆酸酸和和牛磺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石胆酸由于溶解度较低,通常随粪便排出体外。石胆酸由于溶解度较低,通常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肠道内大部分初级和次级胆汁酸被重吸收入在肠道内大部分初级和次级胆汁酸被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游离型胆血,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摄取后重新结合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汁酸被摄取后重新结合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23、形成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s)。(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肠肝循环的过程胆汁酸肠肝循环的过程正常成人肝、胆内胆汁酸代谢池约正常成人肝、胆内胆汁酸代谢池约35g,每餐,每餐后胆汁酸可进行后胆汁酸可进行24次肠肝循环。次肠肝循环。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使有限的胆汁酸反复使用,最大限使有限的胆汁酸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理作用。度地发挥其生理作用。Section 4 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胆色素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
24、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包括物,包括胆红素胆红素(bilirubin)、)、胆绿素胆绿素(biliverdin)、)、胆素原胆素原(bilinogen)和)和胆素胆素(bilin)等多种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正常情况下,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产正常情况下,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随胆汁排出。因其具有一定的颜色,故称物主要随胆汁排出。因其具有一定的颜色,故称胆色素胆色素。 重要概念:重要概念:bile pigment铁卟啉化合物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肌红蛋白(Mb)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氢氢)酶酶细胞色素类细胞色素类体内铁
25、卟啉化合物的来源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来源一、胆红素是铁卟啉类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一、胆红素是铁卟啉类化合物的分解产物Bilirubin is a Catabolic Product from Iron Porphyrin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是红细胞(RBC)的主要成分,)的主要成分,由一分子珠蛋白和四分子血红素构成。由一分子珠蛋白和四分子血红素构成。血红素由血红素由Fe2+与原卟啉与原卟啉IX组成,故称为铁卟啉化组成,故称为铁卟啉化合物。合物。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衰老的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衰老的RBC被破坏,其被破坏,其中的血红素在这些组织中分解生成胆色素(中的血红素在这些组
26、织中分解生成胆色素(80以上)以上) 。(一)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一)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血红素血红素在肝、脾、骨髓的在肝、脾、骨髓的单核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细胞系统的的微粒体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的作用下,卟啉环分子中的卟啉环分子中的 -次甲基桥(次甲基桥(=CH-)被氧化断裂,释放出)被氧化断裂,释放出CO、Fe3+,并使两侧的吡哆环羟化生成,并使两侧的吡哆环羟化生成胆绿素。胆绿素。此反应需要此反应需要O2和和NADPH参加,是胆红素生成的参加,是胆红素生成的限速步骤。限速步骤。(二)胆红素由血红素加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二)胆红素由血红素加氧酶和
27、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产生产生胆绿素胆绿素进一步在胞液中进一步在胞液中胆绿素还原酶胆绿素还原酶(辅酶为(辅酶为NADPH)的催化下,迅速被还原成)的催化下,迅速被还原成胆红素胆红素。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胆红素的性质胆红素的性质由于分子内氢键形成,由于分子内氢键形成,亲水性基团被屏蔽,亲水性基团被屏蔽,故胆红素具有很强的故胆红素具有很强的亲脂疏水性,对大脑亲脂疏水性,对大脑细胞有毒性作用,可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引起引起核黄染核黄染。胆红素的空间结构示意图胆红素的空间结构示意图但另一方面,胆红素也是人体内强有力的内源但另一方面,胆红素也是人体内强有力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是血清中主要的抗氧化成份,
28、可性抗氧化剂,是血清中主要的抗氧化成份,可有效清除超氧化物、过氧化物、自由基等,因有效清除超氧化物、过氧化物、自由基等,因此适量的胆红素水平对人体是有益的。此适量的胆红素水平对人体是有益的。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形成的胆红素透出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形成的胆红素透出细胞,进入血液,主要与进入血液,主要与清蛋白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并转运结合成复合物并转运至肝。至肝。这种结合作用既这种结合作用既增加了增加了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又度,又限制了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透过生物膜所造成的胆红素自由透过生物膜所造成的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 二、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而转运
29、二、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而转运Bilirubin Combined with Albumin is Transported in Blood正常成人每正常成人每100ml血浆能结合血浆能结合2025mg胆红素,胆红素,而正常血浆的胆红素浓度只有而正常血浆的胆红素浓度只有0.21.0 mg /100ml (3.417.1 mol/L),故在正常情况下,故在正常情况下,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某些有机阴离子如磺胺类、抗生素、水杨酸、某些有机阴离子如磺胺类、抗生素、水杨酸、胆汁酸、脂肪酸可与胆红素竞争与清蛋白结合,胆汁酸、脂肪酸可与胆红素竞争
30、与清蛋白结合,而促使胆红素游离出来,增加其透入细胞的可而促使胆红素游离出来,增加其透入细胞的可能性。能性。未经肝细胞转化的胆红素,称为未经肝细胞转化的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血胆红素血胆红素或或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这种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不能被肝外组织细这种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不能被肝外组织细胞摄取,惟有肝细胞能摄取它。胞摄取,惟有肝细胞能摄取它。三、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被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三、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被转化为结合胆红素Free Bilirubi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jugated Bilirubin in Hepat
31、ic Cells入肝后,胆红素先要从复合物中游离出来,被入肝后,胆红素先要从复合物中游离出来,被肝细胞上特异的受体蛋白质摄取后,立即与胞肝细胞上特异的受体蛋白质摄取后,立即与胞浆中的载体蛋白(浆中的载体蛋白(Y蛋白蛋白与与Z蛋白蛋白)结合,并)结合,并被运送至内质网,经酶促转化作用形成被运送至内质网,经酶促转化作用形成葡萄糖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醛酸胆红素。此过程需要的此过程需要的UDPGA作为作为GA的供体,由的供体,由葡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进行。催化进行。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葡糖醛酸葡糖醛酸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转移酶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
32、酯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 + UDP 胆红素胆红素 + UDP -葡糖醛酸葡糖醛酸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转移酶酸基转移酶 葡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葡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HNHNHNHNOOHHCH2CH2CH2COOCH2COOHOHHOHHOHHOOCHHOHOHOHHOHHHOHHCOOHHH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的结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的结构经肝细胞处理后转变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经肝细胞处理后转变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为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肝胆红素或或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溶酶体、高尔基复合结合胆红素在肝细
33、胞内经溶酶体、高尔基复合物转运至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入肠道。物转运至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入肠道。 胆红素转化的意义:胆红素转化的意义: 胆红素经转化后,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胆红素经转化后,性质发生了改变,从极性很低的脂溶性游离型变成为极性很低的脂溶性游离型变成为极性较强极性较强的的水溶性化合物,从胆汁排入小肠。水溶性化合物,从胆汁排入小肠。 解除解除了胆红素的了胆红素的毒性毒性,结合胆红素对机,结合胆红素对机体无毒性,它为胆红素经肝解毒而来。体无毒性,它为胆红素经肝解毒而来。 胆红素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胆红素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掉脱掉GA,再被逐步还原成为,再被逐步还原
34、成为胆素原胆素原(包括(包括中中胆素原、粪胆素原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少量和少量尿胆素原尿胆素原)。)。胆素原在肠管下段或随粪便排出后与空气接触,胆素原在肠管下段或随粪便排出后与空气接触,可被氧化成可被氧化成胆素胆素,成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成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四、胆红素在肠道内转化为胆素原和胆素四、胆红素在肠道内转化为胆素原和胆素Bilirubin is transformed into Bilinogens and Bilins in Intestinal Tract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胆素原肠肠 菌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还原还原胆素胆素氧化氧化胆素原和胆素的生成过程胆素原和胆素的生成过程胆素原:中胆素原胆素原:中胆素原(i-(i-尿胆素原尿胆素原) ),粪胆素原,粪胆素原(l-(l-尿胆素原尿胆素原) ),d-d-尿胆素原尿胆素原胆胆 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信息化师职业资格《护理信息化系统应用与管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高级经济师《宏观经济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合同协议2025年装修施工条款
- 商铺物业费代缴合同协议2025年定制版
- 软件开发合同协议2025年版本更新义务
- 全职员工薪资调整合同协议2025年
- 民宿转租责任协议2025年完整版
- 2025年薪酬保密制度与合规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HRBP业务伙伴角色与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少先队知识竞赛考试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届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时政题库及答案(100题)
- 老年人安全知识宣传方案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薄冰英语语法详解》
- 医院培训课件:《中频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答案
- 初中班会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上班饮酒免责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