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 JT_W安徽文化与徽州文化安徽文化与徽州文化转载安徽文化不限于徽文化。更不等同于徽文化。而是包含了淮河文化、桐城文化、新安文化 (亦称徽文化)在内的内容丰富、地域广阔、南北兼容的文化。众所周知,安徽省是清朝康熙六年,即1667年方才成立的一个省。虽然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命名,但其管辖区域远不止于江南,而是远及江北乃至淮河以北。大江东去,淮河奔流,把 安徽全省切割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淮北是广袤无垠的平原,江淮是起伏绵延的丘陵, 江南是郁郁葱葱的山区,并有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镶嵌其间。由于地形地貌、风物人情的差异, 在长时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淮河文化
2、。诞生于豫皖苏交界处,与黄河文化、楚文化、吴文化并立而又互相渗透。从春秋后期至秦汉的诸子百家,大半产生于淮河流域。仅在今安徽境内者即有老子、庄子、管子(即管仲),汉代以降,刘安及其宾客所形成的淮南学派,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医学,在中国历史上皆有着极高的地位。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刘伶都是安徽谯郡人。晚清,寿州著名的状元孙家鼐,与翁同和同为光绪帝师,曾任武英殿大学士,以吏部尚书兼任管学大臣,主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即京师大学堂(今之北京大学)。近代文坛由鲁迅倡导的 未名社”,其主要成员除鲁迅、曹靖华外,有韦从芜、韦素园、李霁野、 台静农、李何林。均为霍邱人
3、。另一位著名文学家蒋光慈,同芜湖钱杏邨(阿英)共同创办了太阳社”。再如皖北的萧县,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它的源起可上溯至魏晋南北朝,而现代又岀现了萧龙士、刘开渠等艺术大师。这些生长于淮河两岸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都可以作为淮河流域人文荟萃的代表。新安文化。其核心是徽学。内容极其丰富,诸如理学、经学,代表人物有朱熹 (朱熹自称 新 安朱熹”)、江永、戴震、俞正燮;医学有新安医派;建筑学有徽派建筑和四雕(木、石、砖、竹)艺术。经济有徽商和理财专家王茂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的中国人 );国画有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成为大家者有渐江、石涛、黄宾虹等一大批人物;文房四宝,突岀 者为徽墨、歙砚
4、,纸、笔亦有悠久历史。此外还有徽剧(京剧主要来源之一 )、徽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派盆景,等等。桐城文化。其中桐城派是影响最大者。 早在桐城派岀现之前, 其地域所在古庐江郡 (即今舒、 桐、庐、潜等属 )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私人修史撰述丰厚,文风颇盛而著称。尤其是庐江 何氏一脉,学者辈岀,遍布世界各地;明末桐城方以智, 集哲学家、科学家于一身,天文、地理、 物理、医药、音韵、历史、诗词、书画,无所不精,是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爱国名臣桐城左光 斗也是一位大儒。清初戴名世,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清代文字狱第一批受害者。至于桐城派,其代表人物前有方苞、姚鼐、刘大櫆,后有姚莹、吴汝纶等。近
5、代知名的桐城派学者还有大学问家、文学家方东树;史学家、教育家清史稿主纂之一马其昶(通伯),现代著名学者则有:海内负有盛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哲学家方东美,女诗人、散文家方令孺;如此多的文化精英人物,在一段不算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如此集中地产生于同一块地域,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说,安徽文化不限于徽文化,至少包括了上述三大文化圈,有人可能会讲,那个省的文化都是多元的。但据我所知,有统一背景,相似文化内涵的省份为数不少。比如我们周边的江苏、浙 江、山东等,用吴文化、越文化、齐鲁文化基本可以概括。但安徽则不同,中国的语言以长江分 界,安徽地跨大江南北,中国的气候以淮河秦岭为界,安徽地跨淮
6、河南北。因此,安徽是个过渡 性的省份,南方人说它是北方,北方人说它是南方。安徽文化是复杂的,内容丰富的。把所有的 皖文化都称为徽文化是对徽文化的一种混淆和泛化,也是对安徽文化的误解。当然,历史是一条长河,也许将来会融合,但至少现在还没有。安徽的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从其方言的特点也能看的出来。安徽,被淮河和长江自北向南分为三部分,皖北,江淮之间,皖南。皖北与河南山东以及苏北交界,其文化是十足的中原文化,从其方言也可以看出来。 皖北的亳州阜阳是代表。江淮之间,方言以江淮官话为主,安庆是文化的代表。皖南,以古徽州文化最具有代表性。还有吴越文化,安徽,三部分,皖南是南方的文化,皖北则是北方文化。皖南与
7、皖北相比,无论从方言还是习俗,都是不同的。近些年,民办博物馆在安徽省兴起。目前全省有民办博物馆30家,分布于合肥等12个市18个县区。这些富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个性化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安徽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亮点。根据省文化厅统计的资料显示,建馆最早的是宿州市泗县中国鞋博物馆,建于1990年,收藏古今鞋文化展品3000余件。规模较大的有黄山市万粹楼博物馆、安庆市皖江文化园、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芜湖市 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合肥市子木园博物馆等。第一家被省政府批准的民办博物馆是安徽源泉徽文化民俗 博物馆,2003年6月经省文物局批准,成为全国首批获政府批准的民办博物馆。黄山市民办博物馆机
8、构数、藏品数、影响力均为全省之最,建有各类民办博物馆12座,主题涉及历史名人、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多个领域,成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江淮文化一安徽文化一新安医学:影响至今的“家族链”唐代以后,徽州文化开始昌盛,研究医学的也逐渐岀现。到明、清时代,名医辈岀,岀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自宋代至清末,共有名医466人,其中197人装写了 355部医学著作,为发展祖国医学 事业做岀了巨大贡献。新安医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一、兴起时期。唐代,吴人杨玄操任歙县蔚,对难经进行注释工作,是三国事吴太医令吕广注解难经的继起者。又歙西七里头圣僧庵慧明,精研医学,时称“圣僧”。从宋神宗原
9、丰年年间至宋末(1080-1276年),新安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 3部医学著作。歙县张扩(1054-1102年?),从 学于湖北蕲水庞安时,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于是医名大振。他享年四十九岁,从事医学活动约在1080 1102年间。张扩之学传弟张挥,又传子张师孟。张挥再传于子张彦仁,继传于孙张杲,仰承俯授 达110多年,成为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张杲以儒医著称于世,究心医学五十余年,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 年)写岀了新安第一部医学著作一一医说10卷。此书博采宋以前 古代医书案而成,记叙了从三皇到唐代名医110多人的临床治验,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明' 天启三年(162
10、3年)再版时,田启亮誉之为“医林之珍海”。此后,婺源名医程怒倩(著医方图说),歙县御赐“医博“黄孝通,休宁吴源, 婺源江,程约、马荀仲等相继涌现,为新安医学的兴起揭开了序幕。到了元代(12771367),共有名医12人,有4人写了 6部医学著作。歙县翰林鲍同仁撰通元旨 要、二赋注、经验针法、吴以凝撰去病简要27卷,婺源太医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现均为四库珍本)。此外,休宁太医提举程深甫,郡医学提领范天锡,医学教授马萧、张良卿 和祁门名医徐存诚等,均相继驰名于时。明初至正德末年(13681521年),共有名医21人,其中有9人写了 11部医学著作。歙县程宏宾 有伤寒翼,汪源有保婴全书、
11、许宁有医学伦理等。休宁程充辑成丹溪心法五卷,使丹溪 学说在新安发生了很大影响。歙县程颉阶撰有松崖医径、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其兄程阶撰 有太素脉决、经验方,太医陆彦功于弘治十年(1497)撰写伤寒便览十一卷,新安刘锡于正德五年(1510年)撰写活幼便览,休宁吴显忠则撰有医学权衡。在这一百五十多年中,新安医学 较宋、元时期,有稍有发展。I二、全盛时期。明嘉靖至清末(15221911),新安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时候医学名家大量涌现,纷纷著书立说。从嘉靖至清末(15221911年),即有名医137人,有45人撰写了 96部医学著作。 祁门汪机以毕生精力研究医学,写岀了石山医案、续素问钞、医学原
12、理、外科理例、针灸问对等著作13部76卷、歙县江颧编成了我国第一部 民医类案12卷,吴昆之老师徐午亭撰写了 诸 症析疑、余午亭医案。此外还有:休宁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1536),祁门汪宦的医学质疑,陈家谟的本草蒙筌,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100卷(1566),休宁孙一奎的医旨绪余、赤水玄珠、孙文垣医案,歙县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8卷(1589),吴琨的素问吴注24卷(1594)和脉语、医篡、医方考,以及婺源江时途的医学原理30卷、丹溪发明5卷等。大量的医学著作问世,使新安医学为之一振。从清代来看(16441911年),新安医家进一步开展了学术争鸣。在这268年中,涌现出名医281人,有136
13、人撰写了 239部医学著作。著名的医家有程敬通、 程应乐旌、郑重光、程云来、汪昂、程国彭、 郑海涧、程杏轩、汪钹、许豫和等人。许多医学著作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其内容有医学经典的注释,理 论的发挥,诊断、方药、运气等方面的学说,而且内、外、妇、儿、伤、后、眼、针灸、推拿等各科,无 不具备,在新安医学史上岀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大医学之一。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程杏轩的医述等,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代医著。汪机提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方有执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垂世远久,当有错简,竭20余年之精力,寻求端绪,撰成伤寒论条辨,称为“错
14、简派” 之组。喉科名医郑梅涧父子用养阴清润之法,治疗白喉,开创了喉科医学史上的“养阴清润派”。徐春浦发起组织的“宅人医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这些成就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继承和发 展中,都起了很大作用。新安医学专科齐全,世代相传,形成很多的“家族链”,至今不息。如始于南宋的“医博”黄孝通的“黄氏妇科”,至今已有二十五世,代不乏人,延续至今的还有明代余午亭和吴正伦创办的“内科”,清代王雪健创始的 新安王氏医学、郑于丰、郑于蕃创始的“南园喉科”、“西园喉科”等。这些专科,内容丰富,经验独特,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安医著的外传,还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 各国的医学发展发挥了
15、积极作用。新安医学主要著作:医说宋代歙县人张昊撰,新安医学的经典著作。眼科宝籍明代著名医学家程玠(歙县人)著。石山医案明代汪机(祁门县城人)著。以及名医类案(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本草蒙荃、慎斋遗书、古今医统大全等等。一、 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学史料之著述一一张杲与医说张杲,字季明,南宋歙县人其伯祖张扩受业于庞安时,祖张挥,父张师孟均业医。张杲行医五十余 年,为了弘扬轩吱及古来名医之道,将古来医者,医案汇集为医说于1189年刊行。是书十卷,内分四十七门,总论名医110多人.首七门为医书总叙、针灸、诊视之类,次分杂证六门,次妇人、小儿二门,次 疮及五绝、痹疝三门,而以医功报应放卷末。有评论,有本人实践附后,取材较丰富。还收载了古代一些 不太公开的处方,对保存和传播古代医籍起了一定的作用。虽在张杲之前有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但 原书已失,故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会计试题库及答案解析(版)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卷【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卷学生专用附答案详解
- 2019年一建《铁路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 一造《造价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2026大学四年自我鉴定
- 中国学校安全教育课件
- 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6套-系列Ⅲ
- 2025年运输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北欧风格室内设计讲解
- 2025专职消防员聘用合同
- 2025亚洲烟草产业市场供求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边界联检工作总结
- XX集团董事会2025年度工作报告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权威逐条解读第六编应急救援
- 玄奘西行路线
- 食堂原材料采购管理方案及食品保存管理方案
- 2016北大模联学术标准手册
- 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管理办法培训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