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球的圈层构造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构造。据此答复12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如今间隔 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展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答案1.D2.B解析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
2、根据地下2 900 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 km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假如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图,答复34题。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层 B层C层 D层4以下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层横波不能通过C层最可能为液态D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3.B4.C解析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层为地幔。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层为地壳,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
3、分较厚。层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答复56题。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浸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泼的特殊圈层A BC D答案5.D6.D解析按间隔 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
4、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连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那么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泼的特殊圈层。以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关于图中各圈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DE、D合为岩石圈8D层的平均厚度A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B约为33 km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约为
5、6 km答案7.D8.C解析由图中可判断,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内部圈层包括:D地壳,E上地幔顶部,F地幔,G为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 km。如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答复910题。9组成图中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9.D10.A解析组成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
6、,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场,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渐渐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二、综合题11结合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5时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38.0°N,100.4°E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四地同时进展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海北 B济南C上海 D北京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构造特征,
7、目前主要的研究根据是_,材料二乙图中A为_B为_,并写出其判断根据。_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_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地震的震源位于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答案1A2地震波横波纵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3莫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壳解析第1题,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外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海北所处海拔高,地壳厚度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晚。第2题,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A为横波,B表示纵波。第3题,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表示位于莫霍界面上,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10 km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 km,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1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生的地震,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里氏8.3级,E地测得的地震震级为里氏_级。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大致区域。答案1莫霍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