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昆走出去的建议与对策_第1页
浅谈湘昆走出去的建议与对策_第2页
浅谈湘昆走出去的建议与对策_第3页
浅谈湘昆走出去的建议与对策_第4页
浅谈湘昆走出去的建议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湘昆的现状与走出去的建议及对策湘昆是湖南昆曲的简称,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与中国南方的苏昆、北方的北昆同源。 因流行于湖省湘南的桂阳、嘉禾、新田、宁远、蓝山、临武、宜章、郴县、永兴、常宁等地,并以桂阳为其发展和活动中心,故又称“桂阳昆曲”。早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昆山腔便传入湖南,对湖南汉族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湖南的湘剧、祁剧、巴陵戏、辰河戏、荆河戏、武陵戏等地方大戏剧种中,还保留了不少昆腔剧目和曲牌。一、发展历史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汉族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昆山腔便传入湖南,对湖南地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湖南省的湘剧、祁剧、巴陵戏、辰河戏、

2、荆河戏、武陵戏等汉族大戏剧种中,还保留了不少昆腔剧目和曲牌。昆腔传入湖南之后,与地方语言、民间音乐、传统声腔相结合,逐渐地方化,形成了湖南地方昆腔。后来,地方昆腔影响了众多的地方大戏剧种,如祁剧、湘剧、辰河戏、汉剧等,随着这些剧种的成熟和发展,昆腔便分布在湘剧等八个大戏剧种之中。而流布在以桂阳为中心的湘南一带的昆腔,形成了独立的剧种,成为别具一格的湘昆。关于湘昆如何在桂阳形成的具体过程,还难于稽考。有传说曰,在明末清初之时,清兵南下,血洗扬州,殃及姑苏,苏州的昆曲艺人为避战乱,来到湖南的桂阳传艺,因此昆曲流入了桂阳。也有人说,是在清咸丰年间,桂阳一批在外地做官的人,喜欢昆曲,从苏州请来昆曲艺人

3、教授昆曲,使桂阳的昆曲得到更快的发展。还有人说,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李昆山的苏州人,在广东当兵,开小差回家,路经湘南,教了一个弹腔戏班几出昆曲戏,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兴趣,故而流传开来。从零星的史料分析,桂阳最早的昆曲戏班集秀班,乾隆年间曾到广东演出。1798年,在离桂阳城30余里的隔水村,建了一座戏台,上演了许多湘昆剧目。从光绪到民国年间,这里的湘昆戏班多达10余个,涌现了周流才、谢金玉、刘翠美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演员。在湘昆流行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些湘昆票友组织,为湘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末民初,昆曲在各地普遍衰落,而在湘南的桂阳一带,湘昆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

4、府对湘昆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在梅兰芳、田汉等同志的提倡下,湘昆得到恢复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地方戏曲剧种。1956年,政府组织老艺人挖掘湘昆艺术遗产。1957年,省文化局举办湘江昆曲训练班,培养了建国后第一批湘昆艺术人才。1960年,成立了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使一个濒临消亡的剧种得以复活。田汉同志以“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之句,盛赞湘昆的成就。尔后几经演变,剧团定名为湖南昆剧团,1960年以来,先后整理演出了钗钏记、白兔记、牡丹亭、杀狗记、风筝误、浣纱记、玉簪记等一批传统剧目。其中,武松杀嫂、荆钗记以及新编故事剧苏仙岭传奇在全省会演中获奖。根据表现当代生活的需要,他们创作了腾龙江上、莲塘曲、烽

5、火征途等现代戏,在湘昆艺术的革新创造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经过较高层次的培养和训练,一批年轻的演员、乐手在演出实践中茁壮成长,湘昆艺术后继有人。其中的佼佼者,青年演员张富光,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二、湘昆亮点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在评出的全人类19个项目中名列榜首。 昆曲本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最高范型。数百年来,昆曲艺术深深滋养过许多戏曲剧种,像京剧、川剧、湘剧、赣剧、桂剧、越剧、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因此,昆剧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剧坛的“百戏之师”。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昆曲情有独钟的

6、至关重要的理由。 湖南昆剧(湘昆)荣列其中,是湘昆的万幸,也是湖南的大幸。1、唱腔更粗犷、更阳刚湘昆与中国南方的苏昆、北方的北昆同源,明朝万历年间昆曲传入湖南,明清时因流行于湖省湘南的桂阳,并以桂阳为其发展和活动中心,故又称“桂阳昆曲”。一方水土也孕育了有鲜明个性的剧种,“湘昆”属南昆系,被田汉称作“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由于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融合了郴州本地如临武祁剧等民间小调元素,湘昆在唱腔上相比全国其余六大昆曲更粗犷,也更阳刚。2、走向世界崭露头角在创新中发展,湘昆从一个濒临关门的剧团,变得有声有色,连续三届“相约郴州”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成功举办,吸引了海内外昆剧表演艺术

7、团体和昆剧爱好者。今年8月份,受英国爱丁堡艺穗节组委会邀请,湖南省昆剧团昆曲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走进爱丁堡新城剧院连演3场,受到英国观众热烈喜爱,传播了中国昆曲。3、戏迷、演员倾向年轻化近几年来湖南省昆剧团每年的交流演出、惠民演出和剧场演出总数约有100场,以及实施不久的“昆曲周周演”吸引来郴州的游客、当地老百姓以及很多年轻人驻足观看。近几年来,湖南省昆剧团排演的荆钗记、游园等传统大戏开始尝试启用年轻一代演员。二、发展现状分析湘昆是昆曲流入湖南,结合湖湘文化发展形成,凝聚着几千年来的湖南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同时也倾注了多少代艺术家及从业人员的热情与辛劳。就目前来说,虽然大多数戏曲种类仍然被人们所津津

8、乐道,却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人气。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曲目陈旧老套,制约后续发展湘昆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最终在湖南地区生根发芽,几千年来拥有无数热爱它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辛劳戏迷与艺术家们。但是湘昆在发展历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著的弱点,与其他戏曲一样,那就是内容与程式都是固定的。经常演的总是那几个经典曲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何种层次的表现,不论是艺术家的展示还是戏迷票友的娱乐,其唱念做打、台词表情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套用。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让然延续过去的老套内容和故事情节,就很难抓住当下市民大众的目光,同时也极大的制约了其后续发展。 2、

9、曲高和寡,丧失观众市场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市场的缺乏和观众的流失,戏剧作为一种以观众为主体的表现形式,有观众才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利益。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生活,占据了大量的群众资源,对人们的欣赏和娱乐习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的电视电脑时代,宣告人类社会以戏剧为主要娱乐方式的时代已过去。3、演员群体老年化,缺乏新鲜血液从业人员年龄偏向老年化。戏曲本身虽然具有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但是如果缺少了不断的继承与提升也将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之中。虽然目前来说喜欢戏曲文化、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10、也不在少数,但从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上面来看,却呈现出一种参与人员逐渐老龄、文化水平逐渐降低的不容乐观的现状。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止步与初步了解的状态,她们偶尔会拿出一点时间来看一看喜欢的桥段,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哼上一段耳熟能详的片段。但是要说戏曲发展过程中所真正需要的有高度热情与相应文化及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士却在变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戏曲虽然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但是真正想要去掌握它确实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想要在行业当中出类拔萃甚至成为推动行业往前发展的推动力就更是难上加难。其次,当今社会,文化娱乐都呈现出一种快餐特点,随着人们工作、学习愈加繁忙,娱乐方式愈加多样,新鲜刺激程度也不断

11、翻新,也让戏曲这一传统而古老的行当失去了许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阶层的支持与热衷,也就无法引起更多人的学习与关注。4、依靠政府拨款,市场程度偏低湖南省昆剧团实行“省团牌子,郴州属地管理”的体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在郴州难以按省直剧团的待遇来解决,给剧团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当前国家对昆剧艺术保护的日益重视,“湘昆”这个昆曲中一个特殊的流派和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郴州市委、市政府对于湘昆的保护十分重视,除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湘昆的保护,更将湘昆剧团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湖南省昆剧团处于小城市、财政收入低,所以从艺人员待遇与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较差,这就很难长远吸引年轻人才、

12、留住年轻人才。从长远发展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是不能持久,市场化是湘昆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三、走出去建议及对策: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湘昆荣列其中。纵览世界各国列入口头文化遗产的艺术,大都处境艰难,濒临绝灭。对湘昆而言,要在传承与发扬的基础上要走出去,绝非一蹴而就,除了靠昆曲自身的艺术力量及昆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积极性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保证和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1、加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的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复古与时尚的结合一直都是艺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考量因素。但是对于中国戏曲行当来说,由于自身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以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与

13、现代、与时尚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方式方法及具体内容的选择。例如可以适当改革剧目内容,在保留优秀传统演出项目的同时,尽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多多编排一下与现代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故事,同时在编排过程中又努力还原传统戏曲在唱念做打方面的自身特点,彰显戏曲的传统魅力。当下戏曲改革过程中许多所谓戏曲演出公司喜欢应用的华丽的舞台布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道具反而是其次,我们还是应该将内容的结合作为首要考量,体现老瓶装新酒的新魅力。2、迎合观众的口味,走公共接受的路线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

14、乐性,要求演出声情并茂、载歌载舞,唱、做、念、打俱佳;又注意群众性,做到雅俗共赏、平易近人,使观众在看戏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赢得观众。湘昆要有所发展,应该“让湘昆走向大众视野”,湘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可缺失的特点就是娱乐性,欣赏性,故必须要迎合观众的味口,走公共接受的路线。具体来说就是内容要立足于当下,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抓住当下社会关注热点的作品往往能最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吸引和培养新的观众。3、推进湘昆进校园、入社区培养计划当下热爱戏曲的年轻朋友也不在少数,但是其培养过程却也是非常艰辛的。推进湘昆进校园、入社区培养计划对于湘昆的今后发展意义重大。人员培养应该进一步细化,开设更为精细的各项科目,如创作类、表演类、编排类,同时还要加强在理论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力度。还应该与社会媒体展开良好的沟通协作,积极的系统的进行相关宣传,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