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由于各个国家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因而每个国家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不是绝对优势的产品来进行贸易交换就可以获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以区域差异性为基础,通过考察该区域内的自然禀赋状况和社会存量状况,因而能够清晰认识区域在某些范围内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指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较在文化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支撑、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利的条件、因素和活动过程。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都表明识别并成功利用比较优势是区域文化产业成功的重要因素。1.成都市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1.1文
2、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无论是与区域内的西安、昆明还是东部城市相比,成都的文化资源在数量、品质与特色上都具有较为显著的比较优势。成都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承载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杜甫草堂等为代表的诗歌文化以佛教、道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及酒文化、茶文化等高品质的文化资源。此外,大熊猫文化、蜀绣、蜀锦以及川剧等文化资源也独具特色。1.2潜在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分析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消费偏好或消费习惯不同引起的需求差异是产业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城市的人均GDP与居民人均可支
3、配收入是衡量消费需求的重要指标。以2009年为例,在主城区人均GDP方面,广州、深圳分别为99651元、92771元,而成都仅为548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广州、深圳分别为29245、27810元,而成都为18659元。与西部其他中心城市相比,西安、贵阳、西宁、兰州分别为18963元、15401元、12951、12760元,成都与西安持平,但明显高于贵阳、西宁与兰州等西部城市。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成都主城区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井喷现象未有出现,可以预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潜在优势。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已入选
4、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积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2010年,成都接待游客人数达到惊人的6818.48万人次。到2015年,成都旅游产业将通过转型发展,实现接待入境游客150万人次的目标。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也将是成都文化产业的潜在消费群体。1.3人力资源比较优势分析人力资源被称为文化产业第一资源,作为智能内容产业,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相当,即两者的比重维持在1:1左右,而我国两者的比重为1.7:1左右。2009年,在成都二者比值为0.92,北京为1.83,深圳为1.91
5、,成都市无比较优势。从区域人才总量看,成都市人事局发布的2009年成都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显示,成都人才总量达到了202.14万人,每万人人才占有率达到1774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7.64万人。人才总量和密度居全省第一和西部城市前列。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产业人才总量的55.21%,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经营管理人才偏少。同年,上海市人才总量为381.47万人,2009年,上海市全市经营管理人才有191.35万人。相比东部城市,成都在人才总量上不具有比较优势。截止2009年,全国共有29所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都市内共有各类高校45所(含本科、专科、高职高专院校和独立院校),设置有文化产业类专业
6、的本科院校有21所,设置有文化产业类专科院校有16所。从专业设置数量看,演艺娱乐类专业设置最多,但没有以“文化产业管理”直接命名的专业。当前,成都主要文化产业为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数字娱乐与文化会展类,对旅游、数字娱乐与文化会展人才的需求较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在专业上还需要平衡。1.4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历程表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的。成都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仍存在明显的距离。2009年,广州的人均GDP为9112.76亿元,成都为4502.60亿元,经济总量仅为广州的1/2,为。但比较西安的2719.20亿元,贵阳的902.61亿
7、元,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优势又十分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直接影响文化发展过程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力以及人才吸引能力。例如,成都市从1991年至2003年的13年中,市财政对文化共投入6亿元资金,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仅2.8亿元,平均每年仅2千万元。而2006年,杭州为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 杭州市政府投资100多亿元兴建了与博览会相配套的世界休闲博览园项目。上海先后投资200亿元建造了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塔、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1.5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分析产业规模与产业聚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产业规模的重要指标。2009
8、年,深圳、广州、杭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31.3亿元、715亿元、642.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48%、7.87%、12.6%,成都、西安、重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6.3亿元、151.02亿元、188.06亿元,分别为:3.03%、3%、5.54%。成都文化产业规模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相比还很小。同为副省级城市,成都文化产业增加值不到深圳1/4。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群的重要表现形式,园区已成为文化资源聚集、文化企业成长的孵化器。四川省拥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国家、省级园区共23个,其中成都16个位于成都。在文化部命名的6家国家级文化
9、产业示范园区中,仅西安曲江新区位于西部。成都还缺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综合上述比较,成都市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比较显著的比较优势,潜在市场需求较大。但与东部城市相比,无论是人力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当然比之于其他西部城市又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出,成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低级层次的要素禀赋上,对参与更高层次竞资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还有待培育。2、基于比较优势分析的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一个区域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只是一种获得优势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比较优势就能自然转化为产业经济利润。通过分析成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成都市文化产业发
10、展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2.1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成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文化资源这一初级生产要素的优势,但这种优势还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是一种外在优势,只有将其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方能促进文化产业的真正发展。2.2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成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避免“比较优势陷阱”,过分依赖文化资源禀赋要素而长期停留于对文化资源的初级开发。从文化产业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经验看,文化资源并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制度方是关键因子。因此必须采取战略措施,培养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在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市场环境等要素上加大力度,方能促进文化产业的真正发展2.3
11、.加强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合作,打造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城市成都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有条件将自身打造成为西部产业中心城市,为此,可加强东部甚至国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合作,西部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与消费潜力与和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的互补性正是合作的基础。3.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3.1实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战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初级的文化资源优势,如果不能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完成这项转变的第一条件即是创意人才。但正像迈克尔波特认为的那样,人才是高级要素,而高级要素一般比较稀缺,创造高级要素需要进行大量的、持续的人力
12、和物力的投资。因此,应当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先要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科学文化产业人才规划;其次要建构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等院校,开设文化产业专业;在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能型文化产业人才;以社会培训机构为支撑,大力发展人才培训;同时应当搭建产业平台,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吸引和善用各方面的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经营人才。3.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把自身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上来, 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13、其次,要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局面,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市场主体。再次,要积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改善文化产业的政策创新环境,提高政策的执行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3.3学习经验,加强区内外合作成都应学习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平台,利用资源-市场的互补性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形成西部文化产业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新的比较优势。2010年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东西部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了一次新契机。同时也应注重与西部其他区域的合作,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历史文
14、化资源、少数民族特色资源与优秀文化人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项目。3.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从成都所处的区域环境及比较优势分析,目前选择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为主要产业业态。成都市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旅游业仍不失为最为适宜的文化产业业态,应当继续加强成都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培养旅游品牌和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3.4提供符合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释放消费潜力文化产业总量与潜在市场的差异表明成都文化产业并未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虽然成都休闲气氛浓厚,但电视、棋牌城市等仍为市民的主要娱乐内容,消费构成单一、层次偏低,仍处于
15、放松、休闲的初级阶段。因此,完善文化市场机制,从市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文化产品,缓解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促进文化市场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这是文化产业升级的终极目标。同时, 加强文化消费的引导,培养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领域与市场。参考文献:1白学东.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北方经济.2010年第14期2王玉, 张伟.比较优势理论视角下临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山东社会科学J,2010年第6期3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D, 2010.4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D, 2007.5 邓立新.陈家泽.成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四川文化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1 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设计 (1)-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智能制造背景下前围板加强板自动化装配的工艺瓶颈与质量控制策略
- 智能制造技术如何实现0.5%浓度口服液灌装环节的全程可追溯性
- 智能刮垢系统多模态传感器的认知偏差校正模型
- 智能传感器网络在井式炉快速响应中的时空同步难题
- 新能源电池隔膜分切工艺与电极涂布设备参数耦合控制难题
- 新型复合材料在分体坐便器密封系统中的失效机理与成本控制难题
- 文化遗产数字化载体中机械计时模块的伦理边界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中国易水砚数据监测报告
- 5.2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浙教版2012七年级下册-浙教版2012
- 2024年院感安全注射培训
- 妊娠期糖尿病膳食指南
-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
-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第2版 课件 第1章-绪论
-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
-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评估报告
- 针刺伤处理流程课件
- 穴位埋线疗法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 桥梁基本知识-桥梁养护课件
- 华为供应链管理(6版)
-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