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第1页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第2页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第3页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第4页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点五: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2010·山东菏泽)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 B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降水稀少的大洲3(2010·湖北宜昌)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非洲4(2009·福建福州)我国选建的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据此回答(1)、(2)题。(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A酷寒、干燥、烈风 B飓风、暴雨、寒潮 C暴雨、雷电、冰雹 D台风、寒潮、干旱(2)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

2、因是( )A此时正是南极极夜时期,风雪小 B此时南极冰雪大量消融 C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的暖季 D此时为南极的雨季5(2009·福建泉州)2009 年 1 月 17 日,我国成功建立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地球最南的地区 B. 淡水资源储藏丰富C. 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2)下列四地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南极点6(2009·湖南邵阳)2009年1月27日。中国首座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

3、穹A地区胜利建成。有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已跻身世界南极科学研究的第一梯队,也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标志。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2)题:(1)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东方站(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埋藏着丰富的矿产 B储存着大量固体淡水资源 C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D存在原始的自然环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7(2009·湖北孝感)2009年元月,我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落成,读图回答(1)、(2)题:(1)下面四点与昆仑站位置最接近的是( )A. (6

4、2°S,59°W) B. (69.5°S,76°E)C. (80.5°S,77°E) D. (79°N,12°E) (2)在南极建设昆仑站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有关需要克服困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低温严寒 B. 狂风侵袭C. 撞开冰盖开凿建筑石料 D. 在冰盖上运输物资艰难8(2009·福建晋江)北京时间2009年2月日时分,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读图,完成(1)、(2)题。(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南半球正处于(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2)小明列举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时可能遇见的危险,其中不可信的是(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B酷烈的寒冷,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印记C随时会遭受熊的袭击D纵横交错的冰隙、冰雪覆盖的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10(2009·湖南益阳)关于南极洲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冰雪高原 B白色沙漠 C世界风库 D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1(2009·山东菏泽)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5´E),于2009年初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成功建成。到南极地区进行

6、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12(2009·山东淄博)南极地区极易发生火灾。2008年10月5日凌晨,俄罗斯“进步”科考站发生火灾,建筑被严重烧毁。下列南极地区的别称中,与极易发生火灾有关联的是(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自然资源的“大仓库”“风库”A B C D13(2009·江苏镇江)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北极熊 B冰山 C沙漠 D森林14(2009·山东威海)有关南极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B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

7、鲸,获得更多的海洋产品C科考队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不能丢弃海中D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15(2008·湖南益阳)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C.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和企鹅生活的天堂D.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16(2008·河北唐山)结合甲、乙两图片所示内容,完成(1)、(2)题。甲乙(1)图片甲和图片乙中的动物分别是( )A.鸭嘴兽 袋鼠 B.鸵鸟 野骆驼 C.天鹅 大熊猫 D.企鹅 北极熊(2)这两种动物主要生息地为( )A.寒冷的高山地区 B.干燥的沙漠地区 C.酷寒的高纬

8、地区 D.湿润的沼泽地区17(2008·湖北宜昌)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非洲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北美洲18(2008·江苏镇江)到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北半球的夏季 B2月 C南半球的冬季 D7月19(2008·山东聊城)读极地轮廓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乙地的经度为45°EC丙地为中国长城站所在地D丁地的土著居民为因纽特人20(2008·湖南永州)南极洲有世界上“寒极”之称,酷寒的主要原因是 ( )跨经度最广 地处高纬绝大部分

9、被冰雪覆盖 受海洋影响大A B C D21(2009·福建龙岩)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09年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胜利建成。这是继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1)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低”或“中”或“高”)纬度,地处五带中的 带。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洲。(2)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 方 向,纬线指示 方向。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3)在图中B处的粗弧线上用箭号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4)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5)三个科学考察站

10、中,位置最南的是 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站。(6)建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和地形因素等。(7)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知识点五: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答案】选A。2【答案】选A。3(【答案】选B。4【答案】(1)选A,(2)选C。5【答案】(1)选D,(2)选A。6【答案】(1)选A ,(2)选C。7【解析】(1)选C (2)选C。根据学过的经纬网的知识,首先确定昆仑站的大体位置(80&#

11、186;S,77ºE),然后就容易判断和昆仑站最接近的点了;昆仑站建站材料是由上海“宝钢”集团捐赠,由“雪龙号”,科考船运送至南极冰盖之巅的,并非撞开冰盖开凿的。8【答案】(1)选B,(2)选C。9【答案】选A。10【答案】选D。11【解析】选D。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最好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而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即11月至次年3月,故选D项。12【答案】选D。13【解析】选B。南极洲周围地区的冰层受重力作用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断裂滑落在海洋中成为漂浮的冰山,是南极周围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冰山向南漂移,对海洋航运造成一定的威胁。14【解析】选D。该题前两项很明显错误,学生可能误选C项

12、,科考队员在南极出门携带垃圾袋,要把自己生产的各种垃圾甚至是一口痰都要带回科考站分类处理,见到的垃圾也都带回。15【答案】选D。16【答案】(1)选D,(2)选C。17【答案】选A。18【答案】选B。19【解析】选B。这是一幅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甲地位于南极圈以北,属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由于南极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度,乙地在本初子午线以东,处在45°的位置,所以乙地的经度为45°E;我国在南极建成的考察站有长城站和中山站,正准备建南极第三站,丙地为中国中山站所在地;南极洲气候恶劣,到现在也没有常住人口,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

13、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20【解析】选D。南极地区成为世界“寒极”的原因:地处高纬度,获得太阳光热十分稀少,南极大陆冰雪覆盖,具有反射光热的作用。21【解析】(1)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南,位于高纬度,地处南寒带,从图上看,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为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的南美洲;(2)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点位于南极圈上,纬度为66.5°S,由于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A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经度为30°W;(3)南极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4)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主要有磷虾、海象、海豹、企鹅等,其中磷虾广泛地分布在南极水域中,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海象身躯肥大,主要栖息在极地和附近的海域中;海豹是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