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0010,向量共线定理的几个推论及其应用_第1页
O0010,向量共线定理的几个推论及其应用_第2页
O0010,向量共线定理的几个推论及其应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向量共线定理的几个推论及其应用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一册(下)P115面介绍了一个定理:向量 b与非零向量a共线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b a。谓之“向量共线定理”。以它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推论,而这些推论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诸如“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等)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通过例题来加以说明。一、定理的推论推论一:向量b与向量a共线二 存在不全为0的实数、,2,使a2b = 0,这实质是定理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推论二:三个不同点A B、C共线=存在一组全不为0的实数,2,使AB-zAChO。注意推论(二)与推论(一)的区别:推论(二)中AB, AC均不为零向量,而推论(一)中,向量I

2、 Ta,b可能含0。推论三:设O A B三点不共线,且 OP = xOA + yOB , (x, y R),则P、A B三点共线二x+y=1。这实质是直线方程的向量形式。推论四:设0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则三个不同点 A、B、C共线= 存在一组全不为0的实数、, 2, ' 3使-,0a -2030c =0 且 12'3=0证:当0点与A B C三点中任一点重合,则推论(四)即为推论(二);当0点与A、BC三点均不重合,则三点A BC共线存在s , t R,且s t丰0,使得sAB t AC =0,此时,s工-t,否则AB = AC,从而B点与C点重合,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故有:s(O

3、B -OA) t(OC OA) =0,即:s OB tOC -(s t)OA =0。显然 s+t+-(s+t)=0令 _(s t) =,1 = 0, S =,2 = 0,t =,3 = 0 ,故1 " ''2' “3 = 0 得证。推论五: 设0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则三个不同点A、B、C不共线=若存在实数, -2, -3,使OA 20B 30C = 0且 r 23 =0则 I = 2 = 3=0。推论五实质是推论四的逆否命题。T T T推论六:点P在 ABO的内部(不含边界) 二 存在正实数,使得0P= OA,'20B,且 r2: 1。0?0A 20B,

4、证:如图,必要性:若点 P在 ABO勺内部(不含边界),则延长0P交AB于P,过P作OA 0B的平行线,分别交OA 0B于 M N点,过Pl作OA 0B的平行线,分别交 OA 0B于 M,Ni点,显然iPMkiPMti,|FN|:i农|,OP = OM ON= iOAOB。其中=J-°MI, 2|OA|显然|0B|X 0, ' 20。由于亠;.2 =|OM| 两| ipni 耳|OA| |OB|OA| |OB|卑1 I丄1吗1 :|OA| |OB|T T TisBj * lal*=1.而充分性由上述各步的可逆性易知。| AB| |AB| |AB|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推论三与推论

5、六整合在一起,导出推论七:推论七:分别记过点 A且与BC平行的直线为li ,已知平面内不共线向量 AB,AC 且 AP =打 AB + 九2 AC。直线BC, AB AC分别为12,13,14.则:p点在直线12上= i*2 =1 ; p点在直线12不含a点一侧二1 ;p点在直线12与11之间二0: :;© :1;p点在直线i:= 2=0 ; p点在直线11不含直线12一侧二 i-© :0 ;P点在直线l3不含c点一例:= 2 <0R ; P点在直线l3含c点一侧:='2 0, i R ;P点在直线l4不含B点一侧u : 0, R,P点在直线l4含B点一侧=0

6、, R。1112证:设直线AP与直线BC相交于点P,则设BP "BC,贝UT T T T T T T r T TAP: =AB BP: =AB tBC 二 AB t(AC - AB)二(1 -t)AB tAC,故:俪忌吨书益tTC,则故P若在直线BC上,则、 - =1,又v AP, AP 共线, 贝U AP = kAPkt _k_、=0(kt -k JAB =(kt - 2)AC , v abac不共线,贝U.kt 一 打=0(1)P在区域内,则0<k<1,即0< 2 :1,且2均为正实数,即0 : ': 1,0 : 2 : 1 ;(2)P在区域内,则0&l

7、t;k<1, t>1,则 20 , '0,且 0 : '' 2 : 1 ;(3)P在区域内,则k<0,、 : 0, 20,且'< '2 : 0;(4)P在区域内,则k<0,1 : 0, 2 : 0 ,且 12 : 0;(5) 若P在区域内,则k<0 ,(6) 若P在区域内,则 0<k<1(7) 若P在区域内,则k>1 ,(8) 若P在区域内,则k>1 ,(9) 若P在区域内,则k>1 ,10, ' 2 : 0,且'' 2 : 0,则、,;”2 三(0,1);则 11

8、, 2 : 0, m -1;则 0, 20 ,2 -1则、:0, '21,-1.综上:当P点位于h上方, 1.;,2 : 0 ;当P点位于h下方12上方,(0,1);当P点位于12下方21 ;当P点位于13左边,'2 : 0, 13右边,'20 ;当P点位于14左边,'10, 14右边1:0从而得证。注:推论(七)的相关结论还可以分得更细,它对解决“区域”问题很有重要的作用。、应用举例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点M是AB的中点,点 N在BD上。BNBD ,3求证:M N、C三点共线。T 4 H * T T4 T 4证:设 AB = e , AD = e

9、2 , ( ei 与 e2 不共线),贝U BD = q - e .1 T 11 TLN 为 BD的三等分点, BN BD(e2 -e,),而 BM BAe1 ,33221D2 BN=3e2 一产 Se2 3 匸)eSe2212 BM BC BM333,/ m2,且 m+n=1,且 B、3M C三点不共线,则点 M N、C三点共线。例2 设M N分别是正六边形 ABCDEF勺对角线AC CE的内分点,且 amAC=,若 b、M NCE三点共线,求'的值。分析:要求的值,只需建立f( - )=0即可,而f( )=0就隐含在直线方程的 向量形式中。解:延长EA CB交于点P,设正六边形的边

10、长为1,易知 ECP为Rt ,1AE=AP=AC= 3 , PB=2,A 是 EP之中点,CE = :CN ,1 11 1- CA(CE CP) CN - 3CB 二一22九22、1 '', CACM ;1 一扎CN 3CB,2又. AM CNAC CE1 1CM1 f 'CN3( 1 _ 1 )CNCB ; B M N三点共线.由推论(三)知,2、 2例3 (06年江西高考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若OB =qOA - a200OC,且A B、C三点共线,(设直线不过点 O),则8200=A. 100B. 101C. 200解:易知 a1+a200=1, S

11、200 = 20°(a a200)=100,故选 AoD. 2012例4 ( 06年湖南高考题)如图 OMZ 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 (不含边界),且OP二xOA yOB,则实数对(x, y)可能的取值是1 32 2A.(打B. *3)解:由p点所处的区域,禾u用推论(七)的结论我们不难判定 OP二xOa yOB中的线性组合系数对( x,c.(一弓)4 40<x+y<1,且 x<0, y>0。从而应选 CoD.y)应满足例5 (梅涅劳斯定理)若直线 l不经过 ABC的顶点,并且与 ABC的三边BC CA AB或它们的延长线分

12、别交于P、Q R,则匹=1PC QA RB证:如图,设P、Q R三点分有向线段 BC CA AB,所成的比分别为, 2, ' 3,则CQPC QA RBA又P、Q R三个分点中有一个或三个外分点,所以任取一点0,则由定比分点的向量公式得:'2: 0,因而只需证明1 ,2 * 3 = 一1。0P=0B"10C,0Q=0C"20A,0R=0A+,30B1 +人1 + 21 + 為 P、Q R三点共线,由推论4知存在全不为0的实数ki,k2,k3使OB + 人OCOC + 入2oaOA 十几3oB小()%( J )"3丿 1 +人1 +爲K +k2 +k

13、3 =0)ka(1 '3)=0k2 )OC 昭1 .,2即(丛2k3 )OA ( 3k3k1 )OB (我1 ' '2 1 ' '31 - -S 1 * >11 ' '1且己 走)(汽 代)(占:比)=。,而A、B、C三点不共线,由推论5得3二-1 ,原命题得证。'2k2.k3_,3k3.k112131311例6(塞瓦定理)若P、QR分别是 ABC的BC CAAB边上的点,则,AP、BQCR三线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去carb“。证:必要性:如图,设 P、Q R分有向线段BC CA则BPPCCQ ar”八"QA RB在平

14、面ABC内任取一点 O令AP、BQ 三点共线,由推论 4知,存在实数k1使OMOA(仆序比恳(仆)CR三线交点为仕Oc,1:;'九2T TOB ; ,1OC11同理存在实数k2, k3使OM = U1 -k31 -k3OM3 OA 3 3OB ksOC ,1+打1 +打-得:(ki 匕2 2)OA (U1 -k2)OB (匕 1 1+為1+人1+人-T o-TM-+1 1-得:(& 一戶)oa (戶-戶 i)OB (戶七)臭髭.1 +打 1 +人 1 + a31 +扎,又 A B C三点不共线,且-匕邑 2) (f-k2)(匕出 -匕喧)=0,11乜1+人1中斷11乜2及(k1_丄_电).(1" k11311-_电'3)(-k1一 k3) = 0 , '由推论 5 得1'31'1,1 k2 1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