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强化传热与自清洁节能技术资料_第1页
凝汽器强化传热与自清洁节能技术资料_第2页
凝汽器强化传热与自清洁节能技术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凝汽器强化传热与自清洁节能技术资料一、适用范围凝汽器冷却水系统正常的火力发电机组二、主要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为揭示传热过程的客观规律,减小对流热阻,实现强化传热,1998年,过增元院士对边界层型的流动进行了能量方程的分析,通过将该能量方程在热边界层内积分,证明了减小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之间的夹角是强化对流传热的有效 途径,之后这一基本思想被称为“场协同”原理。1 一 _Rex Pr ° UT cos)dyNux努塞尔数Nu=hl/k,式中I为特征长度,h为传热系数,k 为固体的热导率。它反映换热表面的温度梯度;雷诺数Re= vl/v,式中v和v分别为流速的特征速度1)和运动粘度。它反映

2、粘性对流动的影响;普朗特数丨式中cp为定压比热容;n为动力粘度。它反映流体物性对流动中换热的影响温度梯度rV速度矢言1AApl2关键技术解决螺旋纽带装置和换热管的连接问题,螺旋纽带装置 和换热管的摩擦问题,螺旋纽带装置的耐腐蚀和寿命问题, 螺旋纽带装置安装后的水阻问题,螺旋纽带装置安装后换热 管的腐蚀问题。3工艺流程在针对各种强化管不能妥善解决的污垢问题,在换热管内插入附加的扰动元件(静态或动态的)是防垢、除垢和强化管程对流传热的重要措施。 螺旋扭带、螺旋线、螺旋弹簧、静态混合器、涡流发生器等是经典的内插件强化传热技术, 而液轮机、绕花丝、梯形波带、内翅式插入物等是较新的技 术。三、主要技术指

3、标该技术在50MW 小型汽轮机凝汽器上的强化传热与自 清洁效果,经西安热工研究院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凝汽器效 率提高19.7%,真空度提高 2.97KPa,机组发电煤耗率降低 5gce/(KW?h),节约冷却用水 9.8%。(参见测试报告、用户报告)2007年6月15日,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 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处于国际领先 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CXF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总传热系数0R、11111IIII1111110001 2 3 4 56 7 0 9 10 11 12 13管内流速ra/s+总传热系数实验值 总传热系数模拟值 光管o O o- O o O8 7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6 5 4 3 2传热试验结果四、技术应用情况在50MW 火电机组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到200MW、300MW 、600MW 火电机组,石油化工冷却器、蒸发器等领 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五、典型用户大唐佳木斯电厂 2号50MW机组、国电双鸭山发电 2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