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弯曲变形_第1页
第八部分弯曲变形_第2页
第八部分弯曲变形_第3页
第八部分弯曲变形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部分 弯曲变形8.1 预备知识一、基本概念1、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2、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梁。二、重点与难点1、叠加法求弯曲变形;2、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梁。三、解题方法要点1、2、8.2 典型题解一、计算题 一悬臂梁,梁上荷载如图所示,梁的弯曲刚度为EI,求自由端截面的转角和挠度。alCBAqC/B/qlEIzEIzB/BA(a)(b)解: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曲线如图87a中之虚线所示,其中B/C/段为直线,因之C、B两截面的转角相同,即C截面的挠度可视为由现两部分组成,一为yB(即B截面的挠度,按图87b之简图求之),另一为由B截面转过角而引起的C截面之位移(B/C/段相当于刚体向

2、下平移,再绕B/点转过角)。因梁的变形很小,可用来表示。值可由查表得C截面的挠度为二、计算题 一悬臂梁,其弯曲刚度为、梁上荷载如图所示,求截面的挠度。ABCqACqABCq(a)(b)(c)l/2l/2l/2l/2l/2解:由于表中没有图所示情况的计算公式,但此题仍可用叠加法计算。图a的情况相当于图b、c两种情况的叠加。图b中C截面的找度为,其值为 图c中C截面的挠度为,其值可按计算题一之方法,即C截面的挠度则为(此题是否还有其它叠加方法,读者可自行考虑之)。三、计算题 一外伸梁,梁上荷载如图所示。梁的弯曲刚度为,求C截面的挠度。lllaaaAABBBBBCCCqqEIzMM=1/2qa212

3、(a)(b)(c)(e)(d)解: 外伸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曲线如图a中虚线所示,两支座处只产生转角而挠度等零。在计算C截面的挠度时,将梁的BC段可先看成B 端为固定端的悬臂梁(图c),此悬臂梁在均布荷载q的作用下,C截面的挠度为。但外伸梁上下班B截面并非固不动,而要产生转角,B截面转角使C截面也要产生向下的竖向位移(相当于刚体转动),该竖向位移用表示(图e)。将图c的与图89e的与图e中的2相叠加,就是外伸梁上C截面的挠度。即因很小,2可用来表示。外伸梁上B截面的转角,相当于图b所示荷载作用下简支梁上B截面的转角。因集中力是作用在支座上,故不引起梁的变形,仅力矩使梁变形。简支梁在作用下B截面的

4、转角可从表中查得为 所以从表查得外伸梁上C截面的挠度则为四、计算题 简支梁受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如图所示。(1)试导出该梁的挠曲线方程;(2)确定该梁的最大挠度。ABxxylqEI解:首先求支反力由边界条件: , , 得D=0 ,C=再求。令得 所以 讨论 本题说明积分法求变形的具体作法,积分常数的确定以及最大挠度的确定;简支梁上,当截面转角为零时,挠度为最大值。本例y坐标正向向下,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改变符号。 五、计算题 抗弯刚度为EI的等直梁,其左端为一块滑动约束,并承受集中力P,如图。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及滑块A的铅垂位移,梁跨度为 。ABPlRByMAx解:求出梁在两端的支反力 , 弯矩

5、方程式挠曲线微分方程为 积分得 积分常数C、D由边界条件确定:由时,得由时,即于是得挠曲线方程为:滑块A的铅垂位移 六、计算题在图所示坐标系中,已知等直梁的挠曲线方程式为试求:(1)最大弯矩最大剪力;(2)梁两端(及)的约束情况;(3)梁上承受载荷的情况。M图Q图oyyox(a)(b)(c)(d)q解:由挠度、转角、弯矩、剪力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 得 可知:在处, , ,可见梁的左端约束可以看作铰座;在处, , ,可见梁的右端约束可以看作为固定端。梁的约束和承受载荷的情况如图(b)所示。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c)、(d)所示。由、图,可得,均在固定端处。七、计算题试作图示梁的弯矩图

6、,设梁的抗弯刚度为EI。解: 这是一次静不定梁。去掉B处约束,取悬壁梁为基本静定系统(图(b),由变形协调条件:,得补充方程:于是,得 由静力平衡方程 全部约束反力均已求得,可以直接画出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qqABCaaqaqaRBRAMAqaQM八、计算题两悬臂梁AB和CD通过CB杆连接,两梁的截面刚度均为EI,杆的截面刚度为EF,试求CB杆所受的内力,并画出梁AB和CD的弯矩图。q2aaaCDAB 解:一次静不定,显然,AB梁B点挠度与CD梁C点挠度之差等于BC杆的伸长量,即其中 代入(a)式,解出N弧线C弧线D弧线Na弧线B弧线A弧线q弧线M弧线2qa2-2Na弧线N弧线九、计算题 如

7、图所示结构各杆EI相同。求E截面的铅垂位移(不计轴力和剪力对变形的影响)。a/2a/2aaDAEPCB解:设B点的铅垂位移为B,则E点因B点的铅垂位移而产生的铅垂位移为B/2,同时AB梁的弯曲使得E点产生挠度故E截面的铅垂位移为8.3 练习题一、概念题1、是非判断题 试判断下列论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梁上弯矩最大的截面,挠度也最大,弯矩为零的截面,转角为零。( )(2) 两根几何尺寸、支承条件完全相同的静定梁,只要所受荷载相同,则两梁所对应的截面的挠度及转角相同,而与梁的材料是否相同无关。 ( )(3) 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若A点上作用的集中力P 在AB段上作

8、等效平移,则A截面的转角及挠度都不变。 ( )ABPPABC题6.1.(3)图题6.1.(4)图(4) 图示均质等直杆(总重量为W),放置在水平刚性平面上,若A端有一集中力P作用使AC部分被提起,CB部分仍与刚性平面贴合,则在截面C上的剪力和弯矩均为零。 ( )(5) 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挠曲线的曲率最大值发生在转角等于零的截面处。 ( )(6) 两简支梁的抗弯刚度EI及跨2a均相同,受力如图所示,则两梁跨中截面C的挠度不等而转角是相等的。 ( )aaqABCqaaABC2q (7) 一铸铁简支梁,在均布截荷作用下,当其横截面相同且分别按图示两种情况放置时,梁同一截面的应力及变形均相同。

9、( )q(8) 平面弯曲梁的挠曲线必定是一条与外力作用面重合或平行的平面曲线。 ( )(9) 由于挠曲线的曲率与弯矩成正比,因此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也与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 ( )(10) 只要满足线弹性条件(力与变形关系服从虎克定律),就可以应用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 )(11) 若两梁的抗弯刚度相同,弯矩方程相同,则两梁的挠曲线形状完全相同。 ( )(12) 梁的挠曲线方程随弯矩方程的分段而分段,只要梁不具有中间铰,则梁的挠曲线仍然是一条光滑、连续的曲线。 ( )2、填空题(1) 图示简支梁(a)、(b)受均布载荷作用,已知两梁的EI相等则(b)梁的最大挠度应为(a)梁的最大 16 倍。q

10、lAq2l(2)用积分法求图示梁变形法时,边界条件为; ;连续条件为 ; ;aaaABCDP(3) 画出(a)、(b)、(c)三种梁的挠曲线大致形状。mmmmm(a)(b)(c)答:(a)(b)(c)答图直线直线直线圆弧(4) 如图所示的圆截面悬臂梁,受集中力作用。(a)当梁的直径减少一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最大弯曲正应力是原来的( 8 )倍,其最大挠度是原来的( 16 )倍;(b)若梁的长度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其最大弯曲正应力是原来的( 2 )倍,最大挠度是原来的( 8 )倍。lFd(5) 如图所示的外伸梁,已知B截面转角,则C截面的挠度yc( )。l/2AFCl/2l/2B(6) 如

11、图所示两梁的横截面大小形状均相同,跨度为l则两人的内力图( 相同 ),两梁的最大正应力( 相同 ),两梁的变形(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lFM=Fl(7) 如图所示的简支梁,EI已知,则中性层在A处的曲率半每径=( )l/2l/2qA(8) 如图所示的圆截面外伸梁,直径d=7.5cm,F=10kN,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则AB段变形后的曲率半径为( 77.7m ),梁跨度中点C的挠度yc=( 3.6m )ACBFF0.4m1.5m0.4m(9) 如图所示受均布载荷q作用的超静定梁,当跨度l增加一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跨长中点C的挠度是原来的( 16 )倍。l/2Cl/2q3

12、、选择题 (1) 图示两梁的材料和截面相同,则两梁的最大挠度之比=( B )。A 1 B ; C D (a)l2l2PP(b)(2)图示结构的变形谐调条件为:A B C D 。 正确答案是 D 。aaqABEIEIEII(3) 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挠曲线的曲率最大发生在( D )处。A 挠度最大 B 转角最大 C 剪力最大 D 弯矩最大(4) 应用叠加原理求梁横截面的挠度、转角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C )。A 梁必须是等截面的 B 梁必须是静定的C 变形必须是小变形; D 梁的弯曲必须是平面弯曲(5) 比较图示两梁强度和刚度,其中(b)梁由两根高为0.5h、宽度仍为b的矩形截面梁叠合而成

13、,且相互间摩擦不计,则有( D )A 强度相同,刚度不同 B 强度不同,刚度相同 C 强度和刚度均相同 D 强度和刚度均不相同llh/2h/2hFF(a)(b)bb(6) 如图所示的两简支梁,一根为钢、一根为铜。已知它们的抗弯刚度相同,在相同的F力作用下,二者的( B )不同。A 支反力 B 最大正应力 C 最大挠度 D 最大转角(a)(b)FF(7) 如图所示的悬臂梁,为减少最大挠度,则下列方案中最佳方案是( B )A 梁长改为l/2,惯性矩改为I/8 B 梁长改为3l4,惯性矩改为I/2C 梁长改为5l/4,惯性矩改为3I/2 D 梁长改为3l/2,惯性矩改为I/4lEI二、计算题1、 试对图示各梁列出确定积分常数的边界条件,抗弯刚度EI已知。解答:(a) 边界条件: 连续条件:(b) 边界条件: 连续条件:l/2qACl/4l/4BDFKlAaByCM0x2、 用积分法计算图示梁的变形时,需分段建立方程?并写出其位移边界条件。aayEaPEIEIx解答:应分三段,边界条件为: ;3、 试用叠加法求图示梁A截面的挠度及B截面的转角,EI为已知常量。解答:B弧线A弧线q弧线3a弧线2a弧线a弧线qa 4、 试求图示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