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坝观抵戏记》译文_第1页
《九牛坝观抵戏记》译文_第2页
《九牛坝观抵戏记》译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牛坝观抵戏记译文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 ”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

2、,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

3、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

4、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

5、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挂在索上,又

6、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

7、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3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

8、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

9、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

10、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11、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

12、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

13、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3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14、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

15、。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

16、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

17、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

18、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

19、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

20、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 ”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

21、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

22、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

23、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

24、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

25、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3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

26、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

27、,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28、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

29、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

30、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

31、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3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

32、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 ”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

33、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

34、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

35、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

36、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

37、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

38、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 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 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 ”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

39、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

40、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

41、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

42、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

43、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

44、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3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 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 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 之

45、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46、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

47、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 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

48、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 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

49、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

50、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3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树庐老人在九牛坝的茅屋里疗养一种幽伤忧愁的疾病。康熙十七年闰三月的末一天,有个演杂技的领班,上我的门对我说,“我 们开个场子给老爷消消闷好吧?”我老人笑着点点头。杂技班就在小河边大树下排开了场子。那天密云而无雨,天气清凉,阴而 不干燥。这样,邻居周家全家大小,他家的客人、朋友、亲戚, 还有牧童、樵夫,扶犁牵牛耕田的,背着伞挑担子赶路的,河里 坐船划桨的,都停了

51、手里的活,放下东西,聚集起来看表演了。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 ”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 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 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 咸停释而聚观焉。开始表演了,叠起几张桌子,一个妇人仰卧在上面,竖起双脚托 住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孩,蹬着他翻来翻去,有时卧下,有时起身, 有时伸颈直立,有时合着手掌跪拜。又让他两肩顶着妇人的双脚 倒立起来,小孩的双脚也向上竖直,手脚自由伸缩,做出各种姿 势。接着妇人用一只脚顶住小孩,小孩身体蜷曲,象朵出水的莲 花。桌子下面:两个男

52、人、一个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妇人敲 锣打鼓,一边唱着民歌和佛曲。表演了好久,妇人和小孩才下来。 又一,广妇人上场,象刚才那妇人一样卧下,竖起双脚,脚蹬一 个桌子,蹬得它四面旋转,又把桌子翻过来托住它的侧面、 背面; 小孩上去,立在妇人双脚托住的桌子面上,象前一次一样跪拜, 起立。小孩下来之后,妇人又用脚蹬一个木槌。木槌有一尺半长, 直径约长度的一半。妇人两脚蹬着它转圈子,又把它竖起抛高, 落下时再用脚接住。妇人表演完毕,一个男人上到桌面,也卧下, 也竖起双脚,用脚顶一个五级的梯子。小孩上到那梯子的顶,再 倒竖起来,身子穿过一级级梯子下来。我老人怜悯他们表演辛劳, 叫他们休息一下,叫人送酒给他

53、们喝。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 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 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 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 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 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 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 饮之酒。1/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九牛坝观抵戏记作者:彭士望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

54、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 地约有八尺多高。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 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 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这样的表演,我老家 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 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 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 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 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绷起一根软绳索,一丈多高,两丈多长,一个女孩在索上 行走,她手拿

55、一根竹竿,两头捆上石块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她走到绳索尽头,就倒着退走,有时身子仰卧,有时一脚独立。有时 曲着背行走,或者肩负竹竿象挑了担子走, 有时人跌落下来身子 挂在索上,又凌空一跃站在索上。下面的人打着鼓唱着歌伴和着 动作表演,说的唱的与表演的都有名目。走绳索的表演时间最长, 大约有半个时辰。女孩下来,一个妇人要来一方手帕,蒙住了她 的两眼,装成盲人,接着跃上绳索,她同盲人一样,用脚向外试 探,在索上行步,有时失足好象要跌下来,有时摇晃身子象非常 惊怕的样子,表演了很久才完;她也手持竹竿,两头石块加重, 这是为了保持平衡。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 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 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 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 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 竿,石加重,盖其衡也。2/4九牛坝观抵戏记2002/11/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