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袖山吃势的探讨袖山吃势_第1页
服装袖山吃势的探讨袖山吃势_第2页
服装袖山吃势的探讨袖山吃势_第3页
服装袖山吃势的探讨袖山吃势_第4页
服装袖山吃势的探讨袖山吃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服装袖山吃势的探讨袖山吃势在服装的制作中,衣身的袖窿弧线与袖子的袖山弧线缝合,但袖山弧长并不与袖窿弧长完全等长,而是比袖窿弧长略长一些,二者的差值就是装袖时袖山的吃势量。为了将平面的面料适合于立体的人体造型而进行的一种工艺处理方法,是将多余的量均匀地吃进所要缝的部位后进行湿热塑型处理。吃势量的存在,使袖山形成漂亮的袖山圆势,使袖形更加饱满。在谈论服装袖山吃势量的时候,人们会根据服装种类来做出大致的推断,一般衬衫类袖子吃势为2cm左右,套装类袖子吃势为3cm左右(茄克衫袖子吃势为0),外套类袖子吃势为4cm左右。这个量是针对最普通的袖子而言,可以根据袖子的造型、袖山的高低稍作调整。但这些数据是如

2、何得出的,下面就此问题做出分析。1袖山吃势计算1.1 服装袖山吃势的影响因素袖山吃势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做缝倒向做缝倒向决定了里外匀的形式。当做缝倒向衣袖时,则衣袖处在外圈,而衣身处在内圈,这就要求袖山吃势相对大一些;当做缝倒向衣身时,则上述情况相反,这就要求袖山吃势相对小一些;当做缝为分缝时,则袖山吃势的大小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在相同条件下,3种做缝倒向决定3种不同的袖山吃势。面料厚度当做缝倒向衣袖或衣身时,面料越厚,则内、外圈的长度差也越大,内外匀要求也就越高,从而需要的袖山吃势相应越大(或越小)。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袖山吃势与面料的厚度有关。袖斜线倾角袖斜线倾角越大,在上衣成型后

3、,袖中线与袖窿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即袖立体倾角越小,从而造成袖山头偏薄。为了消除此弊病,必须烫缩足够的袖山吃势,以形成一定的袖山圆势和袖山厚度。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袖山吃势与袖斜线倾角大小成正比。袖山弧长袖山弧长越长,意味着袖山吃势也越大(前提是袖窿弧线长一定),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袖山吃势与袖山弧长成正比。垫肩厚度由于垫肩伸出袖窿线及支撑力的原因,使垫肩越厚,袖山头下部的凹陷越明显。因此必须再进一步烫缩足够的袖山吃势,以保证袖山顶点至凹陷部有自然的过渡。在此条件下,袖山吃势与垫肩厚度成正比。衣袖宽松程度衣袖越宽松,其袖山高越低,装袖点在人体肩点下袖子的造型决定了袖山吃势必须小甚至没有袖山吃势。因

4、此,袖子越宽松,袖山吃势越小。由此可见,吃势量随衣袖的宽松程度、袖斜线倾角、面料性质等有所不同。如袖斜线倾角小,衣袖相对宽松时,袖山吃势量相对较小。同一款式,全毛类面料较化纤类面料的吃势量大。袖山吃势与多个因素相关,必须对其进行综合判断。1.2 袖山吃势的计算分析完袖山吃势的相关因素后,可对袖山吃势的大小作出理论估计。袖窿弧长为AH,面料厚度为a,袖斜线倾角为15:X,垫肩有效厚度为h,袖山吃势为q,则有下列计算公式:q=0.001AH(10h+3X±5a)其中:做缝倒向衣袖,a取正号;做缝倒向衣身,a取负号;做缝分开,a取0。a的具体取值可参考如下:2袖山吃势的分配2.1 人体肩部

5、外形常规的肩部造型从人体侧面看,肩端部偏前位置弧线曲度较大,偏后位置弧线曲度较平缓,其形状呈马蹄形(图1)。俯视人体肩部,腋根的方向性线是向前倾斜的,左右两条线在人体前方延长后可形成一锐角(图2),袖窿的曲线,前部的肩峰到前腋点之间的走向是凸向内侧方向,上面肩峰部朝外侧,下面前腋窝到后腋窝之间的腋底是凸向内侧,后面的肩峰到后腋点之间几乎呈直线倒向外侧,臂根线的形状,4个方位都不同,因此形成了复杂的曲面。2.2 袖窿线的贴合区、作用区与自由区根据人体的上肢功能分布可将袖窿划分为贴合区、作用区、自由区(图3),从CD线到肩峰AC的体表,是支撑衣服放松量几乎为0的贴合区,它对于袖窿的形状和袖山的形状

6、有很大的关系。从CD线到腋底以上是服装作用区,服装与体表之间有一定空隙,它对于人体穿着舒适性作用很大。从腋底开始的自由区,其服装与体表的空隙,可根据造型需要设计成任何形状,是设计袖窿线深浅、形状的区域,它是变化前后衣片时袖窿底部的调整区。2.3 袖山吃势量的分配袖山吃势的分布的合理与否是袖子成型优劣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袖山吃势的分布如图4所示,将整个袖山弧线划分成6个分布区域。除了袖山吃势为0的区域外,其余5个区域的单位长度的吃势均不一致,在每个区域中的吃势基本均匀分布,但要注意每2个相邻区域的自然过渡。将图4与图3对比来分析袖山吃势的分布在肩点附近的贴合区处的袖山吃势占整个袖山吃势的1/

7、5,剩余的袖子前后贴合区处的袖山吃势各占整个袖山吃势的3/10,袖子前部作用区的袖山吃势为整个袖山吃势的3/20,袖子后部作用区的袖山吃势为整个袖山吃势的1/20。3袖山吃势的确定与修正利用前面所提到公式可精确计算出袖山的吃势。理论上的袖山吃势要在实践中得到印证,需要利用缝制工艺与熨烫工艺来实现,然而利用这些工艺获得的吃势毕竟有限,当二者出现出入时,可根据设计要求和面料质地等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在纸样上,当袖山高不变,袖山吃势需要增加时,可将袖肥加大;相反,当想减少袖山吃势时,可在衣片上将袖窿弧线加长,将袖窿开深后在侧缝上追加。在修正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要求,还要考虑人体穿着的舒适性,袖子应具有胳膊活动所必需的量,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才能设计与制作出满意的立体的袖型。1 蒋锡根.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母型裁剪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