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讲课大全_第1页
模拟讲课大全_第2页
模拟讲课大全_第3页
模拟讲课大全_第4页
模拟讲课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平行线 教学目标: 一、问题情境 1老师拿出装饰画,让同学观看,说一说想到些什么。 怎样把这幅画挂在墙上呢?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拿出装饰画。) 我发觉很多同学在看老师手里拿的这幅画。你们看,这幅画秀丽吗?观看这幅画,你能想到些什么? (这幅画是长方形的、这幅画长边和宽边垂直、这幅画很秀丽、这样的画是挂在墙上的装饰画。) 二、模拟挂画 1模拟操作挂装饰画。 (可把黑板的上边看作顶线) 。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争辩怎样把这幅画挂在墙上的问题。(我们不能任凭在墙上钉钉子,我们把黑板当做墙,模拟挂一下。) 师:怎样把这幅装饰画挂在墙上呢?看起来很秀丽呢? 师:看老师就把画挂在这里

2、行不行?(不行,挂歪了。) (在黑板上演示有意挂歪装饰画) 师:怎么才能挂正呢,谁情愿来前边帮帮老师?(同学来黑板前挂画)请同学们留意观看,他是怎样做才把画挂正的? (把右边抬高了点,也可以把左边放低点;画框的上边要和黑板的上边平着、两个钉子离黑板上边的距离要一样才能挂正。) 4.老师归纳同学的意见,并把装饰画放正。 师:好,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用你们的方法现在把画挂正了,怎样检 验一下呢?(利用尺子量一量或比一比),(离黑板的上边距离一样,就挂正了) 师:好,现在我们怎样来确定画框的位置呢?(沿画框上边画条线,对,还可以先画出两个钉子的位置,有了两个钉子位置,就可以确定了画的位置了)。 三、生

3、疏平行线 师:刚才,大家说,经过两个钉子的点能不能画出一条直线呢?(能,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沿黑板的边是不是也能画出一条直线呢?(能) 老师画出两条直线。 师:好,看,像老师刚画的这两条直线,我们把这样的两条线叫做作一组平行线。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争辩的平行线(板书课题) 2.出示教材中的两组直线,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组直线,你发觉了什么? 生:第组是平行线。 生:第组不像平行线。 师:想象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会消灭的结果。 师:好,同学们真聪慧,第一组可能永久不相交、其次组延长后会相交, 3.老师简洁归纳平行线的定义, 师:像第组这样永久都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请同

4、学翻开 78 页,读一读关于平行线的概念。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师:好,同学们真会读书,对,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在这里,我们必需强调同一个平面,(比如,我们的黑板上沿可以看做一条直线,我们教室门的这条长边也可以看做一条线,虽然也永久不相交,但它们却不是一组平行线,由于这两条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线很多,同学们下课找一找说一说。) 4.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平行线打交道,请看这幅图,你能发觉平行的现象吗? (出示书上 78 页的情景图,)同学汇报。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

5、的教室里,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能能说出来吗? 四、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老师出示一组平行线(发给每人一张操作纸) 师: 请大家看这组平行线, 请你在其中一条线上任意选几个点, 分别向另一条线画垂线。 然后用尺子量一量这些垂线段的长度,看看你能发觉什么? 同学独立完成,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2沟通同学画出垂线和测量的结果, 师:好,谁情愿说说你画了几条垂线,测量结果是多少,有什么发觉? 师:好,刚才同学们虽然画的垂线的条数不一样,但测量的结果是平行线间全部垂线段的长度都相等。这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特性 3提出试一试的要求, 师:你能依据平行线的这一特性,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为什么分别平行。

6、 师:好,对由于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两条宽一样长,依据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性质,所以两条长是平行的,同样的道理,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所以两条宽也分别平行。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对边长度相等,依据平行线这一特性,所以另一组对边也分别平行。 五、画平行线 1老师先示范,边画边介绍画的方法和步骤。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两条线叫平行线,现在我们一起争辩一下怎样画平行线。 老师示范画平行线的全过程,边画边介绍画的方法和步骤。 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强调放稳、不能动) ,然后平移三角板。 再沿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鼓舞同学自己画出一

7、组平行线。然后同桌相互观赏一下,说一说 是怎样画的。 师:我们学会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这种方法页可以用来检查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让同学相互检查一下。 六、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 1、2、3 题,让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沟通时,让同学说一说画出的平行线之 间的距离是几个格。 图形的相像。 开场白:【师】很兴奋有机会和同学们合作上一堂课,期望我们能在一起度过开心地45分钟。 上课 起立 问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个问题,什么是全等形? 同学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全等形的有关学问,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的外形相同,他们却不肯定完全重合,具 有这样特点

8、的图形我们称为相像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7章相像,在本章我们学习三部分内容,图形的相像、相像三角形和位似今日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图形的相像。 【师】问题1:下面请同学们先来观看几组图片,看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师】这些图片大小虽然不肯定相同,但外形相同。我们把这些外形相同的图形叫做相像图形。 【师】观看四周的一切,请你举诞生活中几个相像的例子。 同学举例 老师评价 【师】也就是说,相像图形既可以是平面图形,也可以是立体图形,但我们重点争辩的是平面图形,比如说这两 张图片。 你能从中发觉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这两个三角形也是相像图形。 小结:利用相像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师】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些几

9、何图形经过放大或缩小后也可以看作是相像图形。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并回答问题。 同学回答:平面镜中看到的镜像是相像的,哈哈镜里看到的是不相像的。 哪个相像为什么? 【师】这是块黑板我们看看它要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师】认为相像的同学请举手。 那么这两个图形到底相不相像呢?为了争辩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争辩一下相像多边形具有什么性质? 【师】下列两个相像图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有怎样的关系? 解:ABC与DEF为正三角形 A=D= 600 B=E= 600 C=F= 600 AB=BC=CA DE=EF=FD 【师】由于正三角形的边长相等所以他们对应边的比相等 对于正方形而言他们的对应角与对应边的

10、比有没有上述关系呢? 请同学们来证明一下。 问题: 外形相同的正六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有怎样的关系? 对于全部相像的正多边形都有这样的关系。 【师】1、下图是两个相像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吗?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 同学答:相等 那么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 同学答:测量 计算 (假犹如学回答不出来,就再找一个同学回答,再答不上就提示。)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验证一下,请大家把书翻到39页看探究。 . FD CAEF BCDE AB= 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巡察并参与到一到两个小组探究活动中去。探究过程中说,同学们可以相互沟通一下 2、探究完成时找到探究的比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 哪

11、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验证方法与结论。(可以提问多个同学) 那么你在测量角度时,得到的是近似值还是精确值? 同学答:近似值。 用测量的方法验证时,得到的结果是一组近似值,对应边的比也是近似比 那么这个结论对于任意外形的一对相像三角形是否成立呢? 下面我们一起利用几何画板来争辩一下。 这是一对相像的三角形,拖动它的任意一个顶点或者任意一条边都可以转变他们的外形而这两个三角形依 然是相像的。请同学们在拖动的过程中认真观看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角与对应边的关系。 3、哪位同学想上来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告知上台演示的同学每拖动一次停一下让其他同学计算对应边的比) 通过这两位同学的验证你发觉了什么? 同学答题:

12、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那么对于任意外形的相像三角形他们的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呢? 接下来老师来给大家验证一下,大家留意观看他们对应边的比。 很简洁发觉他们的比是不变的。 4、对于图中两个相像的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不难发觉当我拖动任意一个顶点时他们的对应角都是相等的,对应边的比不变, 再来看一下一般状况。 对应边的比为1时,有没有这样的结论呢?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画板演示) 问题:任意两个相像的多边形有什么性质? 同学回答相像多边形的性质 反过来假如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像. 我们把相像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像比

13、 相像比为1时,相像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 同学答:两图形全等。 请同学们来做这道例题。 这还是那块黑板,看看他又想对我们说些什么。 请同学们应用所学学问来验证一下他们是否相像。 找同学板书。 直觉有时候是不行靠的.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总结一下你的收获. 本节课为相像的起始节,相像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属于重点内容,他们对于今后的学习格外重要,期望同学们认真揣摩,认真体会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相像三角形认真观看下图,哪些图是相像图形? (1) (2) (3) (4) (5) (6) (7) (8) 其中最为简洁的图形是什么? 一、相像三角形 1、概念:三角形对边成比

14、例,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相像三角形。 F CEBDAEF BC DFACDEABÐ=ÐÐ=ÐÐ=Ð=, “” ABCDEF 留意: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关于用相像符号“”来表示两个三角形相像时,考虑与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符号“”表示相类比引入。全等符号“”可看成由外形相同的符号“”和大小相等的符号“”所合成,而 相像形只是外形相同,所以只用符号“”表示,这样的讲法是格数学符号形象化了。同学会比较简洁记住,是否可以,请同行们提意见。必需留意:用相像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像,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找一

15、找 已知下图的两个三角形相像,找出图中相像三角形的对应角与对应边,并把它表示出来! 对应角:A=F, B=E, C=D 对应边:ABFE,BCFD,ACED 表示为:ABCFED 例:如图,已知ABCADE,AE=50cm,EC=30cm,BC=70cm, BAC=45°, ACB=40°, (1) 求AED和ADE的大小; (2) 求DE的长 解:(1)由于ABCADE 所以AED=ACB=40° ADE=ABC 由于在ABC中ABC+ACBBAC=180° 所以ADE=ABC=95° (2)由于ABCADE 所以 BCDE ACAE= 即7

16、0 305050DE =+ 所以DE=43.75cm 小结: 1、 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相像三角形 2、 ABC与DEF相像,就记作:ABCDEF 3、 留意: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对称模拟讲课稿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大家刚刚渡过了一个开心的寒假,假期中有一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生:春节。 师:节日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贴春联、挂灯笼呢? 生:有。 师:谁能谈一谈是如何贴、如何挂得呢? 生:通常左边贴一幅,右边贴一幅。左边挂一只,右边挂一只。 师:看来大家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平常都能帮家人做点家务活。可 是

17、你有没有问过大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 好看、美观。 师:同学们的回答格外正确,正是由于如此,我们四周的世界里才有 了更多这样的造型、图案、建筑等。请看大屏幕。 师:这一幅幅秀丽的图案和造型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啊? 生:左右两边的大小、图案、型状等等完全相同。 师:请大家争辩一下,能不能想一个方法,证明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 型状完全相同呢? 生:折一折。 师:对,大家格外聪慧,马上就想到用“折一折”方法。现在请大家拿 出课前预备的图案或物品,对折一下,看能有什么发觉? 生1:有的能完全重合,有的不能完全重合。 生2:折完以后会留下一条长长的折痕。 师:大家说的格外好,请大家记住:我们把象这种对

18、折后大小、外形 完全一样,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把中间的这条折痕叫对称轴。(板书概念) 师:老师手里有几秀丽的五角星,大家看是不是对称图形?你能指出 它们的对称轴吗? 生:是。 师:假如谁能用自己的身体或者和同组的成员摆一个轴对称的POSE,不但可以得到老师手中的这个五角星,而且我还会教会大家如何剪出五角星。 师:好,刚才这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身体摆出轴对称的造型。春天已经到了,植物上很快就会长出嫩绿的树叶,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几片树叶,它们哪些是轴对称的呢? 生1: 生2: 师:连身边的树叶都有很多是轴对称的,你还能不能说出更多轴对称 的图形或现象? 生: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生:字母

19、、数字。 生:人的眼睛、眉毛、耳朵等等。 生:学校的大门,楼房。 生:钟表,飞机、小鸟的翅膀等。 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对称的现象,看来对轴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 中无处不在,轴对称的造型不仅给把世界装扮的更加秀丽,轴对称的翅膀还能给小鸟、飞机的飞行起到保持住平衡的作用。这说明对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重要不重啊?期望大家今后到生活中进一步查找、发觉、争辩有关对称现象。 二、课堂练习 师:请依据题目要求完成大屏幕上练习。 1、推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着画出对称轴。 2、自己设计一些简洁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三、总结 师:大家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哪些学问? 生:生疏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常见

20、的轴对称现象有哪些。 师: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轴对称的设计不仅秀丽美观还有肯定的有用价值,期望大家长大后设计出更多更美的具有对称特征的工艺品或建筑物。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实际应用 主题背景:春天绿色环保行动。3月12日植树节 一、课前复习5至10分钟: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练习过很多10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了,那么这节课老师首先来看看大家是不是把计算方法都记得很好了。那么,老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这些题目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最终得数!” 55+3 55+20 55+8 55-20 38-6 38-9板书 二、课程开头25分钟: 师:“昨天是什么日子呀/? 对,植树节!为了迎接春天,为了我

21、们的环境更秀丽学校里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绿化我们的家园活动”“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在做些什么了吧/?那么,快跟着老师看一看吧!” 图片一:植树。 “观看这幅图,你找到了什么信息呀?” “那么,大家观看的真认真图画上原来有这么多有用的信息。那么那个宠爱动脑的同学能不能提一个与这些信息有关的数学问题喃?”板书 1、 去年和今日一共栽了多少树? 2、 去年比今年少栽了多少树? 3、 今年比去年多栽了多少树? 4、 湖里和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5、 红色和黄色小花一共有多少朵? 先提“一共的问题”再提“多多少”“少多少”至少5个问题至多9个。 “好伴侣小明和小丽在这次活动中负责种花,我们再一起看

22、看他们俩的劳动成果吧!” 图片二:玫瑰花4,向日葵26,迎春花24,杜鹃8,菊花5,喇叭花28,荷花3 “小明说他栽了28棵花,可能是哪两种花?”“小丽栽了30棵,可能哪两种?”请通过算式找出全部满足的组合 板书 24+4 25+3 ;25+5 26+4 “种完了的植物还需要大家坚持每天照看他们小树才能健壮成长,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当一次小医生,给下面这棵小树的树叶诊断一下哪片叶子生病了?” 图片3:哪片树叶病了?“请小医生先读出算式在推断对错,错了的再改过来好吗?” “大家劳动了一天也需要休息一下了,那么和老师一起玩我讲数学故事你猜人数的玩耍吧” 图片4:火车过隧道“春天来了,老师带着同学们坐火

23、车去郊游,全班有35人坐火车穿过隧道,先有9人穿过了,你知道还有几人没穿过吗?知道的请举手列算式回答?” 35-9=26,所以我知道还有26人没穿过。 “那么,那个同学想做讲故事的让全班同学猜人数?”同桌之间你讲我猜。 三、听歌结束课程 万以上数的生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宠爱看书吗?我们每个班里都有图书角,学校也有图书室,一些高校都建有图书馆,下面一起走进清华高校附属中学的校内,感受一下那里的书香气息。(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高校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看了这条信息你想说点什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其他图书馆的资料。哪个同学能读给大家听听。怎么不读了,遇到什么问题了?这些数都

24、比较大,我们还不会读,为了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万以上数的生疏”(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生疏) 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1.感受十万 刚才我们看到清华高校附中的图书有十万册,十万是多少,谁来说说?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十万到底是多少。1小盒是1000个,我们看看一大盒可以装多少个?一起数数。也就是说10个1000个就是多少?2大盒有多少个?5大盒呢?现在有这样的10盒,大家能跟着一起数吗?所以十个一万就是十万。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的这张报纸,这一面大约有1万字,你知道多少面这样的报纸大约有十万字吗?大家再来看这本词典,1本这样的词典大约有1000张纸,多少本这样的词典大约有1万张纸

25、?10本可以摞成一摞,这样的几摞大约才是十万张纸呢?请大家看屏幕,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能容纳多少人? 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我们借助计数器来感受一下十万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备的计数器,我们边拨边数。1万,2万十万。唉,同学们万位满十了,怎么办?从刚才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对十个1万就是十万。那你们还能接着“十万”往下数吗?也就是10个十万是一百万,再接着数,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 10 千万 10 百万 10 十万 10 万) 2.感受1亿 我们已经数到亿,下面请大家看屏幕,看看这些信息,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亿”

26、。大家可以跟着秒针的跳动一起数,1,2,3我们这样始终数下去数一个小时、一成天、一个月、一年、数三年多的时间,不吃、不喝、不动、当然也不能睡觉,就这样始终数下去你有什么感受?我们数1亿下需要三年多的时间,大伙感觉1亿怎么样?一般状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猜猜得有多少个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是1亿根?10个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是多少根?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明确概念,写出数位挨次表 我们通过在计数器上数数,生疏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连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你知道它们都叫做什么吗?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一遍。 亿后面有省略号,这是什么意思?

27、你知道比亿大的计数单位还有什么吗?(评价语)计数单位和数位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计数单位都会对应着一个数位,大家知道什么是数位吗?请看大屏幕。 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我们把这些计数单位和数位合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数位挨次表。同学们手里都有一张空缺的数位挨次表,现在你能把这个数位挨次表填完整吗? 填完后在小组内沟通一下,哪位同学起来读一读你填好的数位挨次表。 2.独立分级 观看一下你制作的数位挨次表,表格上一共有多少个数位?这么多的数位,为了读写便利,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组,并取上名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己试着分一分。 哪位同学情愿说说你们组的分法,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同学们真了不起,

28、你们的想法与数学家的差不多。数学家是这样分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组,也叫一级,表示多少个1,所以叫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个万,所以叫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个亿,所以叫亿级。 这是我们中国人读写数的习惯,按4位一级来分,其实在国际上一般按3位一级来分。 3.建立十进制计数法概念 同学们,从这张数位挨次表上你都能知道些什么?同学们观看的很认真,谁能再结合着黑板上写的,想想还能发觉什么?你要真有数学家的眼光。刚才同学们说的这种种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屏幕上的这段文字。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我们能不能

29、说万和百万之间的进率谅是10?刚才大家说的这个意思,说明大屏幕上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重要,是哪个?你可真会学习,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一下。很好,谁来说说哪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举个例子。 四、应用拓展 刚开头上课时有位同学在读数时遇到困难,现在能不能在小组内在用集体的才智解决这个困难。 哪个小组来试试,第一个数怎么读?这个组的方法很好,刚学的学问就用上。而且他们的卡片上都标上了计数单位。你宠爱哪种读法?为什么? 哪个小组能试试其次个数?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读数,到底这样的数该怎样读,你们会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大数在我们生活

30、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边学边用,在应用中不断巩固。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帆船、帆板竞赛在哪个城市进行吗?请大家认真观赏图片,图中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你想知道3个月一共挖出多少万吨淤泥?你想知道本周已经运走了多少吨淤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1同学自主探究红点1 (1)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3个月挖出多少万吨淤泥?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出算式吗?18 × 3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和你同桌沟通一下你的想法。 (2)小组争辩,沟通口算方法。 谁情愿说说你是怎么想

31、的?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么多的计算方法哪种你最宠爱,哪种你认为最便利,为什么? (3)全班汇报,优化方法。 看来同学们比较宠爱把其中的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因数分别乘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求和。你能利用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快速口算出这几个题的结果吗?14×3 12×5 49×2 16×4 2.同学自主探究红点2 (1)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我们连续努力,一起来解决下一个问题。这艘泥驳船本周已经运走淤泥多少吨?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出算式吗?尝试着口算出结果。你能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2)请同学们

32、和小组的同学沟通沟通你的口算方法。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出来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是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了3个0,多好的方法啊。除了这位同学说的方法,你还有其它的口算方法吗? (3)通过大家的沟通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口算时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只要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一种合理、简捷、机敏的方式进行计算。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刚才大家学得很顺当,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学习的状况。 请同学们快速口算出得数,并说一说你的口算过程。他做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2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第3题,同学们先自己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独立完成。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解题思路。你们的做

33、法和他一样吗?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日的表现很精彩,今日我们学习的口算乘法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收获?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亚运会开幕式都看过吧,好看吗?你宠爱燃放烟花吗?看来男生更多一些。你知道燃放烟花中的数学现象吗?对!就是抛物线。在火药的作用下,火球升空,那么,火球上升的高度与燃放时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先请同学们看课本70页例题,四人小组争辩问题和。 这么快就做完了?同学们真聪慧!李丽小组,你们的结果是,好,(板书,h=­5t²+40t),你能解释一下吗?是的,由于,v。=40,h。=0.张磊,你们组的结果是,奥,你们认为(板书,t=8秒),

34、你能解释给同学们听吗?你们是从图像上看出来的,都能看出来吗?刘明,你的看法是:你们认为(板书,当小球落地时,h=0,所以有­5t²+40t=0,解得,1t=0,2t=8,8秒落地)。还有同学想说说,你来,嗯,你不明白“t=0是什么意思?”那个同学来告知他:t=0,就是刚放射的时候,那时小球也在地面。看来同学们不但眼光敏锐,头脑也很机敏啊! 下面我们再来看h=­5t²+40t与­5t²+40t=0,他们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他们有联系吗?能相互转换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议一议”,一起来争辩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板书课题)。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出了三个函数,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象。 刚才,老师参与了其次小组的争辩,同学们乐观发言,协作默契,期望同学们发扬这种好传统,现在我们来看这三个同学的作品:他们画的秀丽吗?真好!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老师画的图像,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画的更精确一些!你想画的更精确吗? 好,我们先来争辩问题“二次函数与x轴有几个交点?”你来说:(板书,y=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