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及低碳地产相关概念_第1页
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及低碳地产相关概念_第2页
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及低碳地产相关概念_第3页
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及低碳地产相关概念_第4页
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及低碳地产相关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及低碳地产相关概念解读低碳住宅技术体系分为八个部分: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增加碳汇。一、什么是低碳?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著名学者林辉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二、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

2、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三、什么是低碳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

3、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四、什么是碳汇?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五、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机制就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

4、。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显著的开发价值。然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改变了这一切。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除此之外,全球的

5、碳交易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也就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这是帮助欧盟各国实现京都议定书所承诺减排目标的关键措施,并将在中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在这两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之外,还有一个自愿减排市场。与强制减排不同的是,自愿减排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这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公司、机构,处于自己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宣传的考虑,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VER)来抵消日常经营和活动中的碳排放。这个市场的参与方,主要是一些美国的大公司,也有一些个人会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六、GDP与碳排放量?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又可称为“碳均GDP”,它与碳强度呈倒数关系。通过现行统计数据中的

6、“万元GDP能耗”,可较为方便地计算出一个地区或某一产业的碳生产率水平。七、什么是低碳住宅?目前国内对于低碳住宅的概念尚不十分明确。所谓低碳住宅是指住宅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非常低。通常,人们往往把绿色、节能型的住宅认定为低碳住宅。八、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

7、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九、绿色建筑评价有那些标准?2006年3月7日,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年6月1日,此标准正式实施,成为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

8、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这个体系包括六大方面内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十、什么是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增加碳汇。低碳住宅技术体系框架及减排指标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2010年3月10日中国建筑报体系分类技术系统碳量化计算标准(KgCO2)数量×碳强度系数项 目减排指标低碳用能热电冷联供系统(燃气型、燃料电池型、热电联产机组等)能源供给系统热电煤气三联供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或

9、余热换热器、余热型吸收式热泵等)太阳能生活热水(真空管和平板集热器,分户或集中系统)空气集热器供暖光热利用太阳能采暖水集热器供暖被动太阳能供暖与热泵结合供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光伏家用发电系统带有蓄电池光伏村落发电系统的独立光伏 光伏公共照明系统发电系统太阳能利用技术光电利用 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不带蓄电池的光伏发电系统主动阳光采光技术阳光采光技术被动阳光采光技术可再生能源系统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沼气应用技术等)地热发电供暖梯级利用技术 水平地埋式浅层地能利用技术(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垂直地埋式污水和废水热泵技术 湖池式汽油/升×2.7汽油/K

10、g×3.15柴油/升×2.63柴油/Kg×3.06煤油/Kg×3.15减少碳基燃料510%;提高能源利用率60%以上;与单纯使用碳基燃料相比减少碳排放量30%。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供热采暖系统:减碳量Qbm×2.5其中QbmQJ全年÷29390×65%,QJ全年为实测全年周期内太阳能集热的总量;Qbm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减碳量Qbm×2.5其中Qbm0.001KWAc ×2.5Qbm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K当地光伏电源系统转换效率;W当地全年太阳能辐射量(MJ/);Ac太

11、阳能电池板面积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碳基能源,采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在住宅小区项目中应用覆盖率50%,或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小区环境及公共照明应用覆盖率达100%,或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不低于总用电量的1%。采用浅层地源热泵或与太阳能综合技术供暖制冷达到节约用电40%或替代燃煤燃油等有污染源的设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体系分类技术系统碳量化计算标准(KgCO2)数量×碳强度系数项 目减排指标低碳设计建筑风环境评价环境质量控制排污降耗评价交通系统评价规划设计地形利用控制(坡地、山地和土地复用)用地控制地下空间控制地下构筑物(人防、车库、商业等)地下综合管线(管廊、管架等敷设)地下工程配套

12、设施(照明、通风等)朝向控制日照控制通风控制被动房屋构成窗墙比控制面宽进深控制体形系数控制屋高层数控制建筑设计气候响应条件通风呼吸式墙体调节温湿度墙体空间可变性控制全寿命周期控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小区空间构成,利用长年季风调节区内温湿环境和净化空气;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大中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地下停车车位应占全部车位的70%以上,降低区内车辆尾气排放。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量采用普适性技术取得节能生态环保效益,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加厚外墙和屋面保温层至150厚;严格控制窗墙比,增加遮阳设施;合理组织室内气流;利用清洁能源;达到综合节能70%以上。应用结构和室内装修分离的SI体系,全方位满足

13、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标准要求。体系分类技术系统碳量化计算标准(KgCO2)数量×碳强度系数项 目减排指标低碳构造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外墙内保温隔热技术墙体系统多层复合墙体技术夹芯墙保温隔热技术涂料保温隔热技术(Low-E涂料)相变(内)墙体材料断桥式节能窗复合材料节能窗门窗系统中空玻璃门窗多层中空玻璃门窗Low-E中空玻璃门窗架空通风屋面倒置式屋面屋面系统架空保温隔热复合屋面冷屋面系统(金属反射、浅色涂层反射)窗户外遮阳系统遮阳系统窗户内遮阳系统中空玻璃夹百叶遮阳技术浮筑式楼面楼地面系统架空楼面相变蓄热地面1、集中采暖(用煤)每建筑面积×47.65(KgCO2)2、集中采暖(用天

14、然气)每建筑面积×32.6(KgCO2)加强住宅建筑本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0.7Q,或65%的节能指标要求(Q是地区节能设计标准限值)。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外窗的平均传热系数K0.9Q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屋顶的平均传热系数K0.85Q,或65%的节能指标要求。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外窗的遮阳系数Sw0.9Q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地面平均传热系数K0.9Q体系分类技术系统碳量化计算标准(KgCO2)数量×碳强度系数项 目减排指标低碳运营管道保温隔热技术供热制冷系统集中供热/制冷技术分散供热/制冷

15、技术(分户式冷凝式燃气锅炉、分户式热风采暖技术等)高效散热器(铝制、钢制、铜制散热器)建筑设备系统冷暖供给末端系统 地板系统电缆式低温辐射技术 水管式金属板式顶棚系统毛细管式电热膜空气式(风管)系统空调变风量水量技术冷/热水系统制冷剂系统箱式变压器供配电系统高效节能灯具系统(LED灯等)配电照明系统节能光源灯具应用技术光导照明系统集光照明系统节能调节设备应用系统调光调压节能设备智能化照明控制设备设备变频系统变频空调技术变频泵技术供热管网压力流量控制技术(平衡阀等)运行设备控制采暖分户温度控制技术(温控阀等)智能化设备控制调节系统(供气、供监控技术 水、供电、供热设备监控)测量系统(动态能耗计算

16、分析)运营管理系统热量回收技术集中空调(户式中央空调)热回收技术旋转式热回收换气技术机械式流量式超声波式电磁式采暖分户计量分配式电子式蒸发式计量收费表(IC卡)峰谷节电技术分时节电技术蓄能空调技术冷蓄能技术(冷水机组)蓄热技术(电热水锅炉)提水蓄能技术每Kg煤×2.5每M³煤气×0.71每M³天然气×2.17每M³液化石油气×3采用节能设备产品和集成控制技术,提高设备能效,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和管理费用,达到综合节能要求。1、北方地区耗热量指标:qh0.8Q,或65%的节能指标要求(其中qh为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2、中部南部

17、地区耗能指标:EhEc0.8Q,或65%的节能指标要求(其中Eh为采暖年耗电量KW·h/,Ec为空调耗电量KW·h/)每KWh用电×0.7851.0住宅区公共区域和环境景观照明应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化控制技术。采暖制冷设备必须设置智能化监控系统;集中空调要采用热回收技术,有效降低能耗。分户控制采暖温度每年每建筑面积×约600(KgCO2)采暖区新建住宅要安装分户计量表,尽量采用计量收费表(IC卡),以提高节能效果和简化收费程序。体系分类技术系统碳量化计算标准(KgCO2)数量×碳强度系数项 目减排指标低碳排放同层排水设备管井及夹层优化给排水系

18、统卫生安全保障系统叠压供水变频调速 集中式管道供水技术节水设备系统直饮水系统分户净水技术(膜过滤等)节水型卫生器具(36升水便器、自感应洁具)计量付费系统智能化IC卡控制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化学处理技术、膜式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等)再生水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透水材料的应用技术(干硬性混凝土砖、砂砖等)地下水涵养技术(水源补充、地表径流水贮存)水体生态净化系统技术绿化景观用水系统绿化景观用水控制技术智能程控微喷灌技术江河水处理循环应用技术湿地水环境保护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防结露、防霉菌技术室内外环境保护系统 空气污染防止技术放射性污染防止技术粉尘污染防止技

19、术(管道吸尘技术等)光污染防止技术墙体隔声控制门窗隔声控制噪声控制技术地面隔声控制管道隔声控制设备隔声控制通风竖井自然调节技术导流风道风帽通风夹墙通风湿度温度 微量置换新风技术空气质量控制 机械调节技术集中管道新风技术带热交换新风技术地埋管道通风技术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垃圾压缩集中转运技术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垃圾焚烧技术(小型化)垃圾管道输送技术垃圾粉碎管道排放技术每吨水×0.194(KgCO2)消除和避免对水资源的污染,在每个环节上节约用水,并提高循环水的用水能力,100%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10%;中小社区中水回用率50%,较大社区中水回用率应达100%;雨水收集回用应占绿

20、化用水和水景补水量的20%以上。绿化景观用水禁止采用自来水,采用微喷灌技术,节水20%以上;室外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不小于50%。1、使用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净化室内空气(如纳米复相涂覆材料、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等)。2、使用室内空气净化机或安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自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提升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和隔墙的隔声性能,宜采用架空楼面隔绝楼板撞击声,应在塑料下水管道外包裹隔声材料,减少水锤噪声,采用有效措施降低设备和通风管道噪声。新建小区中安装新风置换设备的家庭应超过70%,新风量达到每人每小时30m3或每小时置换室内空气的1/2。新建小区采用有机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垃圾就地减量

21、超过60%。体系分类技术系统碳量化计算标准(KgCO2)数量×碳强度系数项 目减排指标低碳营造结构用材系统(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高强度结构体系钢·混凝土组合体系钢结构体系(型钢结构、轻钢结构)建筑结构系统混凝土大空间结构体系(框架、预应力等)工业化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外挂板、装配板柱等)砌筑结构体系(承重混凝土砌体、水泥基蒸压砖等)建筑装修系统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工业化集成装修技术新型施工工艺及技术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免拆模技术建筑施工系统可循环利用施工材料模板技术预制外模技术预制底板模技术新型脚手架技术高性能施工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混凝土预制件施工连接技术围护结构节能改

22、造技术供暖供热设备(锅炉、管线、热交换器等)采暖计量平顶改坡顶更换配电线路、表具多层住宅加设节能电梯既有建筑改造系统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更换节能水泵、风机及节水设备更换节能灯具增加可再生能源设备(太阳能等)功能改造接建加建改造增加功能用房重新分隔空间增加功能用房增加公共设施住区环境改造采用新式喷灌技术增加雨水收集装置采用节能照明系统每Kg钢材×1.93;每M³木材×560-640;每Kg铝材×2125;每m2陶瓷×15.4;采用现代化施工工艺提高工效和材料的再生及复用程度,减少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在高层住宅中采用C50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50%,建筑构件化(PC)程度超过10%室内装修工业化部品配套程度达到90%,基本实现干作业,节约材料10%以上。提升施工质量,加强住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对施工的全程质量控制,克服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使质量通病发生率限控在5%以内。采用综合技术改造的模式,使既有住宅达到节能65%的要求,节约电耗10%,节约用水10%,植物种植增加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