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什么是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定额耗用量比例法是指以定额耗用量作为分配标准的一种费用分配方法。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计算1其计算公式(为简便起见,假设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为: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耗 (1)计算各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的实际产量 单位该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2)计算共耗材料的分配率: 材料费用分配率 需分配的共耗材料费用总额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共耗材料费用=该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材料费用分配率 注意:公式中的该种产品实际产量是指该种产品参与共耗材料的投
2、产量,不是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产量。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举例1华景公司某月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 材料30000 元。甲产品单耗定额为2 公斤,产量1000 件。乙产品单耗定额为4 公斤,产量2000 件。每公斤B 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 元。要求,按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分配B 材料费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根据上述资料,分配计算如下: 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公斤) A材料费用分配率=(元/公斤)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元) 根据材料费用的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甲产品6000 乙产品24000 贷:原材料A材料
3、 30000 定额费用比例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什么是定额费用比例法定额费用比例法是指以定额费用作为分配标准的一种费用分配方法。 定额费用比例法的计算1在各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为进一步简化分配计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实际材料费用,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费用定额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 各种材料实际费用总额 某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材料费用分配率 定额费用比例法的举例1例: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
4、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 解: 甲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元 乙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元 甲材料费用分配率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用为: A产品:(元) B产品:(元) 直接分配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直接分配法(direct allocation method) 直接分配法概述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 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能够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采用
5、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直接分配法就是这些简化方法中的一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只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已归集入帐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非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单位,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进行交互分配费用。 直接分配法实质上是代数分配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在满足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相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近相等的条件下,直接将已归集入帐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非辅助生产受益单位,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因彼此耗用对方的产品或劳务而应当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近相等而不用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所以,辅助生产车间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条件是:
6、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近相等。 直接分配法的分配等于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已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除以各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非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单位的产品或劳务总数。 直接分配法的计算公式 其分配的计算公式为: 某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耗用劳务(或产品)总量 某车间、部门(或产品)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部门(或产品)耗用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直接分配法的缺点直接分配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手续较为简单,但它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因此分配结构不够准
7、确。 直接分配法的案例分析 直接分配法案例一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直接分配法) 配电车间 用电单位:度 费用单位:元 各受益单位名称机修车间第一车间第二车间供销部门厂部仓库合计 各单位用电度数15017 50020 00050075065039 550 各单位应负担的费用2 2752 6006597.584.55122 上列分配表中的分配率计算是扣除机修车间耗用150度电后计算的。即: 根据上表计算分配的数字作如下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 275 第二车间 2 600 产品营业费用 65 管理费用 18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 122 (或:贷:辅助生产配电车间 5
8、 122) 直接分配法案例二 例:某企业设供汽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供汽车间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8600元,机修车间已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2400元。假设供汽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及提供的劳务数量如下表: 车间部门供汽(吨)机修(工时) 供汽车间100 机修车间50基本生产车间1200620 行政管理部门15080 合计1400800 已归集入账的费用合计8600(元)24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编制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表1和表2示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表1(直接分配法) 生产车间待分配的费用分配数量分配率分配金额 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
9、合计 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 供汽车间860013506.370412007644.48150955.5213508600 机修车间24007003.72866202125.7380274.27802400 合计110009770.211229.7911000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表2(代数分配法) 生产车间单位成本分配金额 供汽车间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合计 数量 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 供汽车间6.385750319.2812007662.84150957.8514008939.97 机修车间3.3391100339.916202107.4480271.9380027
10、19.28 合计339.91319.289770.281229.7811659.25 借:制造费用 9770.21 管理费用1229.79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汽8600 机修240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汽339.91 机修319.28 制造费用9770.28 管理费用1229.78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719.28 供汽8939.97 从上表中的计算可看出,由于供汽和检修彼此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相差不大,结果是按两种方法计算的分配给非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及各受益单位的辅助生产费用数额相差也不大,但直接分配法计算过程比代数分配法简单的多,所以,在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如果
11、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相差不大,宜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这样即可简化计算过程,又不失正确性。 主要适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进行成本核算于小型企业。和辅助生产车间核算有困难的企业。 一次交互分配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什么是一次交互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企业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有相互服务的情况下,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进行一次直接的追加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即: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配。在这一分配方法下,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按照提供服务数量的比例,分配给所有受益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及辅助生产车间
12、,各辅助生产车间为本车间服务的,亦得同样分配。经过分配后,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虽然已全数分配出去,但同时又接受了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及本车间分配来的成本。所以还要将各该辅助生产车间受分配的成本合计数,分别追加分配于各有关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但不再分配给各有关辅助生产车间。一次交互分配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计算公式 第一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的服务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第一次交互分配;第二阶段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即原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其提供给基本生产车
13、间和其他部门的服务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其有关的计算公式为: (1)交互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交互分配前某项劳务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数量总和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劳务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劳务数量交互分配前该项劳务单位成本 (2)对辅助生产以外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交互分配后某项劳务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耗用劳务数量总和 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应分配劳务费用=该车间(或部门)耗用劳务的数量交互分配后该项劳务单位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费用时,同样是
14、根据各辅助生产费用明细账上归集的费用及其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的情况,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的。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实例分析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交互分配法) 单位:元 项目 配电车间 机修车间 分配转入 供应数量分配率分配金额供应数量分配率分配金额合计 待分配费用 39 5500.13005 1221 5002.40003 6008 722 交互分配 生产成本配电车间+240-1002.4000-240机修车间-150 0.1300 -19.5 +19.50 对外分配费用净额 39 4000.13565 342.501 4002.41393 379.508 722 对外分配第一
15、车间 17 7500.135623736002.41391 448.503821.50 第二车间 20 0000.135627125002.41391 2073919 第三车间 7500.1356101.51002.4139241.50343.00 小计 38 2500.13565 186.501 2002.41392 8978 083.50 企业管理部门 1 15004139482.50638.50 合计 39 4000.13565 342.501 4002.41393 379.508 722 根据上表的数据,作如下分配的会计分录: 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配电车间
16、240 机修车间 19.50 贷:辅助生产配电车间 19.50 机修车间 240 对外分配: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3 821.50 第二车间 3 919 第三车间 343 管理费用638.50 贷:辅助生产配电车间 5 342.50 机修车间 3 379.50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步骤 1、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按照提供服务数量求出分配率,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受益数量进行交互分配; 2、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各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优缺点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优点是
1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相互服务关系。缺点是有时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计划成本分配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计划成本分配法概述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为了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算公式 计划成本分配法
18、计算公式为: 受益单位应负担的(产品)劳务成本=耗用(产品)劳务的数量该(产品)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该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总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给某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数量计划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入帐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数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计划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总数该辅助生产车间的计划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企业、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实际成本比较稳定,计划成本比
19、较准确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就会影响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例分析 例:某企业设供汽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供汽车间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8600元,机修车间已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2400元。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劳务数量如下表: 车间部门供汽(吨)机修(工时) 供汽车间100 机修车间200基本生产车间1100620 行政管理部门10080 合 计1400800 假设:供汽车间提供的计划单位成本为6元/吨,修理车间提供的修理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为3元/小时,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表1 辅助生产
20、车间供汽车间机修车间合计 产品或劳务供应数量1400800已归集入账的费用合计8600240011000 计划单位成本63受益单位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供汽车间100300300 机修车间2001200基本生产车间1100660062018608460 管理部门10060080240840 小计14008400800240010800 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8400240010800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8900360012500 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50012001700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200 供汽车间300 制造费用8460 管理费用8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4
21、00 供汽车间8400 将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帐户 借:管理费用17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500 机修车间1200。 从例中可看出,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不是在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结算后在进行。计算过程比较简便及时。各辅助生产车间只需掌握其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及计划单位成本,就能计算出其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从而确定期实际成本,通过对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比较分析,还可以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会计计划执行情况。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各受益单位所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都不包括辅
22、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差异因素,因而还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变动的原因,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采用此方法,如果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不准确,会影响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因此,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计划管理比较好,计划成本制定的比较准确的企业。 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又称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与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耗用费用总额(又称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一般列入“管理费用”。如果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就冲减管理费用,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就增加管理费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理论和实际上都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实际成本的准确程度。因为辅
23、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是由管理费用来承担的,而计入产品成本中的辅助生产费用是计划成本,不是实际成本。这样就违背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应由各受益车间、部门负担。这就是说,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没有由受益对象承担。而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直接冲减企业损益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直接违背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既然是计划成本管理比较好的企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很小,但必竟还是存在此差异。那么有差异的存在,也就是影响了计算产品成本的准确程度。况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很小这个度也很难掌握和度量。也就是说多少差异才算很小。 特别是在市场
24、经济条件下,组成产品成本的材料、燃料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经常的发生变化,这样一来,由于价格因素的变化,往往使计划成本处在经常的变化之中,它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变化也就在不断的增加或减少,已就是说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经常处左变化之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保证差异很小。所以,把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是一种不科学、不可取的做法。怎样克服计划成本法本身存在的这种缺点呢,最好的办法是把产生的差异由各受益单位和部门共同承担。这样就需要计算一个计划成本差异率,然后利用计划成本差异率分别乘以分配给各受益对象的计划成本额,计算出各受益对象应承担的差异额,最后把计划成本额加上分配的差异就
25、是各受益对象的应分配的实际辅助生产费用的数额。 计划成本差异率计划成本差异额/计划成本总额100% 各受益对象应负担差异额该受益对象计划成本额计划成本差异率 各受益对象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计划成本额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差异额 仍以上例进行说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表2 辅助生产车间供汽车间机修车间计划成本差异额合计 产品或劳务供应数量1400800已归集入账的费用合计860024001100计划单位成本63受益单位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供汽车间10030030047.22347.22 机修车间2001200188.891388.89 基本生产车间1100660062018001
26、2001331.679791.67 管理部门10060080240840132.22972.22 小计14008400800240010800170012500 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8400240010800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8900360012500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50012001700计划磁能积差异率(500+1200)10800=0.157407根据上表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388.89 供汽车间 347.22 制造费用9791.67 管理费用972.2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600 供汽车间8900 通过计算计划成本差异率,分配实际成本
27、与计划成本差异额,使计划成本差异分配到各有关的受益对象之中。使成本计算更准确,并且保证了收入、成本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也使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不再受价格变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从理论和实际工作中都保证了利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正确性。从而保证了成本计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便于不同时期成本的对比分析,为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通过对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比较分析,还可以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会计计划执行情况因而还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变动的原因,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这样一来,对于计划定额不十分准确的企业,也可采用计划
28、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代数分配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什么是代数分配法所谓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的多元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根据受益单位耗用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并且在求解过程中,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而应当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也是按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因此,代数分配法的分配结果最准确,最能体现受益原则(即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与该受益单位的受益量成正比)。 代数分配法的优缺点代数分配法的缺点是如果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未知数也较多,在手工环境下,计算工作量就会大大增加,计算也较复杂,因而这种分配方法适宜在辅助生产
29、车间不多或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箅化的企业采用。但它的分配结果最为精确,最能体现受益原则,而且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无论车间多少、未知数多少,代数分配法比其他任何一种分配方法更为简洁。 代数分配法的适用范围采用代数分配法,其费用成本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复杂,因而这种分配方法适宜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代数分配法适用于所有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尽管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企业里,使用这种方法会因为未知数多而造成费用分配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大,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利用计算机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容易的,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领域
30、的广泛应用,代数分配法应成为企业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理想选择。 代数分配法的计算步骤1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解联宅方程式的原理。计算出各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以后,再按各个受益对象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步骤如下: (1)设未知数,并根据辅助生产车问之间交互服务关系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在书本中通常能看到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的计算公式。唯独代数分配法没有公式,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悟出一个可操作性的公式,即某辅助生产车间的联立方程式为: 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其他辅助生产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为
31、各受益对象(含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的全部辅助生产费用。 (2)解方程组,箅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3)用各单位成本乘以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求出各受益部门应分配计入的辅助生产费用。 代数分配法举例分析 例:某企业设供汽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供汽车间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8600元,机修车间已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2400元。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劳务数量如下表: 车间部门供汽(吨)机修(工时) 供汽车间100 机修车间200基本生产车间1100620 行政管理部门10080 合 计1400800 根据上述资料,利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如下: 设供汽车间每
32、吨汽的成本为X元,机修车间每个修理工时为Y元,建立如下二元一次方程: 8600+100Y=1400X(1) 2400+200X=800Y(2) 由(1)得X=frac8600+100Y1400(3) 将(3)代入(2)试得 Y=4.6181818 将Y=4.6181818代入(3)式得: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汽 461.82 机修1294.55 制造费用 9983.27 管理费用 1016.73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694.5 供汽 9061.8 根据以上的计算资料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生产车间单位成本分配金额 供汽车间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合计 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
33、数量金额 供汽车间6.4727272001294.5511007120100647.2714009601.82 机修车间4.6181818100461.826202863.2780369.468003694.55 合计461.821294.559983.271016.7312756.37 代数分配法运用数学的方法求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并且在求解过程中,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而应当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也是按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因此,这种方法的分配结果最准确,最能体现受益原则(即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与该受益单位的受益量成正比)
34、。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尽管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企业里,使用这种方法会因为未知数多而造成费用分配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大,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利用计算机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容易的,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代数分配法应成为企业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理想选择。 假定某工业企业设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车间。2006年6月供电车间26000供电度,全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15600元,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68元,供水车间3600供水吨,全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35000元,每吨水的计划成本为12元,水电费均为一般消耗用。其有关受益单位和受益数量如下表: 受益单位供
35、电数量(度)供水数量(吨) 供电车间400 供水车间2000基本生产车间200003000 行政管理部门4000200 合计260003600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按照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 将移项: y(26000x-15600)400 将y的值代入式计算得: 350002000x3600(26000x-15600)/400 x0.7560344 将x值代入式计算得: 3500020000.75603443600y y10.142241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 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供水车间费用合计 待分配费用1560035000供应劳务数量260
36、003600计算出的实际单位成本0.756034410.142241供电车间耗用数量400分配金额4056.904056.90 供水车间耗用数量2000分配金额1512.071512.07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数量200003000分配金额15120.6730426.7245547.39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数量4000200分配金额3024.142028.455052.59 分配金额合计19656.8836512.0756168.95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056.90 供水车间 1512.07 制造费用45547.39 管理费用5052.59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
37、成本供电车间 19656.88 供水车间 36512.07 分配表中的借方和贷方的合计数为56168.95元,与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之和50600元不相等。相差5568.95元。这是由于供电车间与供水车间之间交互分配费用的内部转账引起的。 约当产量法出自 MBA智库百科()约当产量法概述 约当产量法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加工程度和投料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约当产量法是最常用的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每种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约当产量法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
38、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本月完工产品产量加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称为约当总产量,简称为约当产量。 约当产量法的应用 约当产量法是先将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产量(即在产品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由于在产品的各项费用的投入程度不同,因此要分成本项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通常,原材料按投料程度计算约当产量,工资和其他费用则按加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
39、多,各月间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与其他各项费用所占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按约当产量法的比例分配产品费用 按约当产量法的比例分配产品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按约当产量法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就是将本月所归集的应由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变化也大,但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按约当产量比例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未在产品成本时,由于在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程度和投料情况的不同,必须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40、 (1)直接材料费用项目约当量的确定,取决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料情况。 A.如果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件完工产品与每件月未在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成本是一样(即相等)的,因此,不论在产品完工程度如何,其直接材料费用可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平均分配。 B.如果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的,则需分别按其投料所在工序的加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2)在产品加工费用取决于加工程度,不同加工程度的在产品所应承担的费用也是不相同。因此,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一般都不能按它们的数量比例直接分配,而是要按约当产量(折合量)比例进行计算分配。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在
41、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加工程度(或投料程度) 费用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约当产量法的举例分析 设某企业生产A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为4 125元,直接人工费用2 400元,制造费用为1 427元;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为11 737元、直接人工费用6 462元、制造费用为3 953元。本月完工产品共262件,月末在产品计90件,原材料属于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60%。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在产品材料费用的
42、约当量为90100%=90(件) 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4125+11737)/(262+90)=45.06(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26245.06=11 805.72(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9045.06=4 055.40(元) (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 在产品人工费用等的约当产量=9060%=54(件) 直接人工分配率(2400+6462)/(262+9060%)=28.04(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26228.04=7 346.48(元)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5428.04=1 514.16(元) (3)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产品制造费用的
43、约当产量=9060%=54(件) 制造费用分配率(1427+3953)/(262+54)=17.03(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6217.03=4 461.86(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417.03=919.62(元) (4)汇总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62件完工产品成本=11 806.38+7 346.48+4 461.86=23 614.72(元) 90件月末在产品成本=4 055.40+1 514.16+919.62=6 489.18(元) 约当产量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以约当量计算分配费用时,关键问题在于在产品分项目的投料和加工程度怎么确定。一般都按50%来计
44、算,这也有一定道理,产品在不同工序加工时,出来的在产品加工程度有的在50%之前,有的接近100%,对一种产品来说既不以前面完工程度来计算,也不以最后面的完工程度来计算,而采用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以50%以后多加工部分去弥补50%以前少加工的部分。因此,一般都按50%作为在产品完工程度来进行计算的道理就在这里。这样计算从理论上讲是说得通,但在实际工作中情况是千差万别的,需要具体准确的计算。 (1)投料程度的确定: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确定。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产品的投料程度为100%。即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在一次投料的情况下,不管后面的加工程度如何,但在划分材料份额时是
45、平分的; 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陆续、均衡地投入的,在产品投料程度的计算方法与加工程度的计算方法相同(参考加工程度的计算); 原材料分次投入,并在各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产品投料程度到本工序为止的累计材料消耗定额/完工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2)加工程度的确定:参考生产进度、工序等因素确定。 当企业生产进度比较均衡,各道工序在产品加工数量相差很大时,全部在产品加工程度都可以按50%平均计算,否则,各道工序在产品的加工程度应按工序分别测定。在分别工序测定在产品加工程度时,应根据它所经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例进行测算的。在产品加工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道
46、工序上的在产品加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本道工序工时定额50%)/完工产品工时定额100% 上列公式中“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由于在产品已经完工,所以前面各道工序的工时定额都以100%计入,对于公式中“本道工序工时定额”,由于对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一般不逐一测定,而是以本道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入。 月末要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时,必须先根据各道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和确定的加工程度,以便计算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后求得加工项目的费用分配率,据以分配加工费用。 定额成本法什么是定额成本法?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
47、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前面所讲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生产费用的日常核算,都是按照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进行的,产品的成本也都是按照实际生产费用计算的实际成本。这样,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并异及其发生的原因,只有在月末时通过实际资料与定额资料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到反映,而不能在费用发生的当时反映出来,因而不能很好地加强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法正是针对以上方法的不足所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辅助方法。 定额成本法的特点 1、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2、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3、月末在定
48、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数据。 因此,定额成本法不仅是一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对产品成本进行直接控制、管理的方法。 定额成本法的优缺点1定额成本法的优点是: (1)通过对生产耗费和定额差异计算,能够及时反映和监督各种成本脱离定额的程度,便于成本控制,促进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及各种成本差异分别反映的,因而便于进行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3)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及其对定额成本的不断修订,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水平; (4)根据现行的定额成本能够较为合理
49、而简便地进行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 定额成本法缺点是:由于根据实际成本费用与定额成本计算各种脱离定额差异并单独归集分配,在定额变动时还要归集定额变动差异,因而其核算工作量较大。同时,如果产品中某些定额不尽合理而未得到及时修订时,会影响产品成本准确性。 定额成本法的条件1定额成本法采用一般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企业的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较好; (2)产品已经定型,各项消耗都已制订了较为准确、稳定的数量定额和费用定额。由于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特别是机械制造、耐用家电、建筑材料等生产企业以及一些标准件加工企业比较容易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这些企业最适合采用定额法计算
50、其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法的运用 按照定额成本法计算的产品实际成本,如果月末即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则累计生产费用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于在定额成本法下,成本的日常核算是将定额成本与各种成本差异分别核算的,因而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费用分栩,应按定额成本和各种成本差异分别进行;先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然后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各种成本差异。又由于定额成本法有着现成的定额成本资料,所以各种成本差异应采用定额比例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进行分配,当然,分配每种差异应分别进行。如果某种差异金额不大,或者差异金额虽大,但各种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可以归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如果某种差异金额较大,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根据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加减应负担的各种成本差异即可计算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根据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加减应负担的各种成本差异,即为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植物保护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声乐与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物业管理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黄金投资分析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乡村医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发布
- 烧烤网红店品牌形象授权及区域代理合作协议
- 跨境法律文书快递保险及价值保全合同附件
- 跨区域物流企业叉车操作员派遣服务合同
- 从财务视角看央企“一利五率”体系及实现路径
- 学大讲义六年级下册数学(含答案)第一讲 百分数(二)及百分数的复习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血型试剂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中山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自荐信范文
- 塔吊培训资料课件
- T-ZAWS 004-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 面神经麻痹课件
- 20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含答案)
- 【MOOC】中国税法:案例·原理·方法-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