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分析_第1页
运动性猝死分析_第2页
运动性猝死分析_第3页
运动性猝死分析_第4页
运动性猝死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周胜华主讲人:周胜华Athletic sudden death运动性猝死与心肺复苏运动性猝死与心肺复苏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20072007年年8 8月月2828日西班牙新星国脚日西班牙新星国脚安东尼安东尼奥奥- -普埃尔塔普埃尔塔在比赛中发生猝死,年仅在比赛中发生猝死,年仅2222岁岁2004年年10月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大日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刘红斌马拉松赛中猝死,年学生刘红斌马拉松赛中猝死,年仅仅26岁岁俄罗斯冰上王子格林科夫和冰上俄罗斯冰上王子格林科夫和冰上公主戈尔捷耶娃结为伉俪时。不公主戈尔捷耶娃结为伉俪时。不幸幸4年后,年后,1995年年11月月28日,日,28岁岁的格林科夫

2、却在比赛的冰场上倒的格林科夫却在比赛的冰场上倒在了在了24岁妻子戈尔捷耶娃的怀中,岁妻子戈尔捷耶娃的怀中,整个世界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整个世界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运动性猝死案例运动性猝死案例 共性共性运动运动急性死亡急性死亡年轻年轻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运动中的急死都是运动性猝死吗?运动中的急死都是运动性猝死吗?2006多哈亚运会马术比赛中韩国运动员金亨七坠马死亡多哈亚运会马术比赛中韩国运动员金亨七坠马死亡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一、运动性猝死的概念 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 :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出现症状,6 6小时内发生的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非创伤性、意意外外死亡。死亡

3、。特点特点 之前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之前没有明显症状,但有潜在的病因潜在的病因不可预见性不可预见性6小时,有的专家认为小时,有的专家认为2小时内小时内.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二、流行病学v 1.1.性别差异明显性别差异明显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9.3/1=9.3/1v 2 2. .年龄分布呈年龄分布呈“马鞍型马鞍型”我国运动猝死以我国运动猝死以3030岁以下和岁以下和5050岁岁以上年龄段的运动猝死案例较多以上年龄段的运动猝死案例较多, ,占占90.29%90.29%,参与运动较,参与运动较多导致?多导致?我国猝死人群中年龄分布情况各年龄段体育锻炼参与结构比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3.3.职

4、业分布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学生是猝死主体占职业分布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学生是猝死主体占50%50%左左右。右。v 4.4.与运动强度、运动量、竞争性相关,运动猝死易发项目依与运动强度、运动量、竞争性相关,运动猝死易发项目依次为跑步次为跑步(33. 98%)(33. 98%)、足球、足球(10. 68%)(10. 68%)、篮球、篮球(8. 74%)(8. 74%)v 5.5.清晨是猝死高峰时期清晨是猝死高峰时期运动性猝死职业分布我国运动猝死的时段分布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二、运动性猝死的机制v 运动性猝死的病因主要为心源性和脑源性,心脏性猝死运动性猝死的病因主要为心源性和脑源性,心脏性猝死

5、更为多见,约占更为多见,约占60%85%60%85%。常见于冠心病、肥厚性心肌。常见于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交感风暴v 运动时心脏将动用储备力,心输出量能增加运动时心脏将动用储备力,心输出量能增加4646倍。交感神经倍。交感神经兴奋,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可增加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兴奋,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可增加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脏不应期缩短,心肌复极离散度上千倍,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脏不应期缩短,心肌复极离散度加大,使心脏电活动出现不稳定而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引加大,使心脏电活动出现不稳定而发生致命性心律失

6、常,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医学称其为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医学称其为“交感风暴交感风暴”,是引发,是引发猝死的最常见机制。猝死的最常见机制。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肌缺血v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运动诱发冠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运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导致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心肌血液的“求”增加 心肌血液的“供”不能增加 供求之间矛盾导致心电不稳定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脑血管意外v脑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剧烈运脑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

7、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易造成原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易造成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其他v 有些资料将中暑列为运动猝死中次于心脏猝死的第二大原因有些资料将中暑列为运动猝死中次于心脏猝死的第二大原因。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完全健康的人发生死亡、剧烈运动尤。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完全健康的人发生死亡、剧烈运动尤其是耐力项目在热环境下进行时尤易发生中暑,甚至导致死其是耐力项目在热环境下进行时尤易发生中暑,甚至导致死亡亡v 滥用药物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因素之一,滥用可卡因可

8、引滥用药物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因素之一,滥用可卡因可引起冠状血管的痉挛,起冠状血管的痉挛, 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三、导致运动性猝死常见疾病v 不能说因为是在参加体育运动中死亡的,就把死亡责任不能说因为是在参加体育运动中死亡的,就把死亡责任归咎于运动。实际上,隐藏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运动性猝归咎于运动。实际上,隐藏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运动性猝死的罪魁祸首!死的罪魁祸首! 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 美国十年中美国十年中158158名运动员的猝死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名运动员的猝死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34134例有心血管缺损,潜在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其猝

9、死的直接例有心血管缺损,潜在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其猝死的直接原因原因海曼美国女排史上的“第一重炮手”,身高1米96的她身体素质超群,扣球凶狠,是美国女排获得1984年奥运会亚军的功臣,1984年奥运会后海曼去日本打球,1986年1月24日,海曼在代表球队对阵日立队的比赛中突然倒下,随后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心脏停止跳动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多数年轻运动员值得重视的猝死病因学特征通常是多数年轻运动员值得重视的猝死病因学特征通常是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朱刚 中国男排国手,2001年1月4日,年仅30岁的朱刚因为血管瘤破裂(马凡氏综合征)突然晕厥,死后被迅速送往四川绵阳医院,随后转至华西医

10、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抢救,但终究没能挽救朱刚的生命。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一)冠心病(一)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指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简称冠心病。跳转到第一页运动

11、性猝死v(一)冠心病(一)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4040岁以上猝死人员的最主要的原因岁以上猝死人员的最主要的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致心肌缺血冠心病致心肌缺血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二)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二)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v特点特点遗传遗传性心律失常,无器性心律失常,无器质质性心性心脏脏病病运动运动或激或激动时动时双双向多形性室速,可向多形性室速,可转为转为室室颤导颤导致猝死致猝死导导致致青青少年少年运动运动性猝死常性猝死常见见疾病疾病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三)(

12、三)MarfanMarfan氏综合征氏综合征特点特点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典型体征典型体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主动脉扩张主动脉扩张二尖瓣脱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破裂死亡4040岁以下猝死人员的重要的原因岁以下猝死人员的重要的原因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四)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四)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特点特点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显显性性遗传遗传,有家族有家族遗传遗传史史室室间间隔非隔非对称对称性肥厚致流性肥厚致流出道梗阻,心室排血受阻出道梗阻,心室排血受阻运动员运动员猝死常猝死常见见原因原因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1.1.适度运动适度运动 “ “运

13、动是良药运动是良药”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 ,但但“是药三分是药三分毒毒, ,运动也有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也有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进行体育运动时, ,必须遵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性、个性化和量力而行的科学原则,避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性、个性化和量力而行的科学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四:运动性猝死的预防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2.2.个人史有问题、家族史提示可能有遗传性心血管个人史有问题、家族史提示可能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或者体检有阳性症状的个人需要由相应的心脏疾病或者体检有阳性症状的个人需要由相应的心脏专家进一步检查专

14、家进一步检查, ,评估其是否能参加运动。评估其是否能参加运动。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3.3.在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进行的预防在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进行的预防, , 主要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包括: :根据病情进行危险分级根据病情进行危险分级,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方, ,及时发现前驱症状和减少猝死发生的危险。及时发现前驱症状和减少猝死发生的危险。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 4.4.识别运动性猝死前驱症状识别运动性猝死前驱症状v 运动猝死前有运动猝死前有50% 50% 的人会出现发热、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的人会出现发热、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气急、肠胃不适、腹泻、极度疲乏

15、等前驱症状气急、肠胃不适、腹泻、极度疲乏等前驱症状; ;v 在运动前、中、后出现较明显的胸闷、压迫感在运动前、中、后出现较明显的胸闷、压迫感, ,极度疲劳等症状极度疲劳等症状, ,应引起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足够的注意, ,应及时中止运动应及时中止运动, ,并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并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五、运动性猝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摔摔倒、意倒、意识丧识丧失失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心音、脉搏消失心音、脉搏消失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时间就是生命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争分夺秒争分夺秒黄金黄金4 4分钟分钟大量实践证明:大量实践证明:v4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

16、能有50%50%被救活。被救活。v4-6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10%被救活。被救活。v超过超过6 6分钟存活率仅分钟存活率仅4%4%。v超过超过10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0。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术v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极为重要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极为重要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 心肺复苏主要是指对猝死抢救而言,猝心肺复苏主要是指对猝死抢救而言,猝死由于其发病急,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突然呼吸、死由于其发病急,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处于临终前状态,如不能及时得到有心跳停止,处于临终前状态,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复苏措施,则必然导致死亡。效

17、的复苏措施,则必然导致死亡。 因猝死大部分发生在院外,常常等医护人因猝死大部分发生在院外,常常等医护人员赶赴到现场时已失去了抢救的良好时机,减少员赶赴到现场时已失去了抢救的良好时机,减少了复苏的机会,这是非常遗憾的,所以对复苏知了复苏的机会,这是非常遗憾的,所以对复苏知识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识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 v识别识别v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ABCCABABCCAB) 胸部按压(胸部按压(C C,compressioncompression) 开放气道(开放气道(A A,airwayairwa

18、y)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B B,breathingbreathing) v除颤除颤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理由一、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一、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者均为有目击的心脏骤停,且初始心律是室颤(骤停最高存活率者均为有目击的心脏骤停,且初始心律是室颤(VFVF)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VT)。在这些患者中,)。在这些患者中,基本生命支持的关基本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二、在二、在ABCABC程序中,当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

19、口对口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或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更改为CAB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的延误。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的延误。三、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三、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ABC程序,该程序的第一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最困难

20、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人工呼吸。假如先进行,即开放气道并人工呼吸。假如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的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的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四、四、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存活率相近。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识别)(识别)v 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心跳是否停止:轻轻摇动患者双肩,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心跳是否停止: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唤:高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

21、?”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立即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如没有,立即呼如无反应,立即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如没有,立即呼救。救。 重呼轻拍重呼轻拍v 启动急救系统启动急救系统 (EMS)(EMS)、找到、找到AED AED : 呼救呼救EMSEMS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 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脉搏检查:脉搏检查: 1 1岁以上触颈动脉,岁以上触颈动脉,1 1岁一下肱动脉岁一下肱动脉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

22、时间不应超过1010秒,如秒,如 10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用AED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判断循环:触摸颈动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颈动脉位置: 气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肌之间的沟内。2、方法:一手食指和、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23、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突肌内侧缘凹陷处。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胸部按压:胸部按压:部位:部位: 胸骨中下胸骨中下1/31/3交界处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之上,手指锁住,交叉

24、抬起。起。 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按压方法: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BLS(CAB)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频率:频率:至少至少100100次次/ /分分按压幅度:胸骨下陷按压幅度:胸骨下陷至少至少5cm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按压- -通气比值:通气比值:3030:2 2 (

25、成人、婴儿和儿童)(成人、婴儿和儿童) 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v 为确保有效按压:为确保有效按压: 1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硬质平面 2 2)肘关节)肘关节伸直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 向与向与胸骨垂直胸骨垂直 3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至少5cm5cm 4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放 松时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保持双手位置固

26、定。 5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50%。 6 6)更换按压者时,)更换按压者时,每次更换尽量在每次更换尽量在5s5s内完成内完成 7 7)CPR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减少中断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v两手手指跷起两手手指跷起( (扣在一起扣在一起) )离开胸壁离开胸壁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BLS(CAB)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高质量心肺复苏: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27、100 100 次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5 厘米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避免过度通气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去除气道内异物: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原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

28、钩出,或用指套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体分泌物。仰头仰头- -抬颏法抬颏法 托颌法托颌法( (外伤时外伤时) )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托颌法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

29、握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仰头仰头-抬颏法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v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v 口对口:开放气道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捏鼻子口对口口对口 “ “正常正常”吸气吸气缓慢

30、吹气(缓慢吹气(1 1秒以秒以上上),),胸廓明显抬起胸廓明显抬起,8-108-10次次/ /分分松口、松口、松鼻松鼻气体呼出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胸廓回落v避免过度通气避免过度通气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BLS(CABCAB)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内容内容建议建议识别识别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10s10s内未扪及脉搏(医务人员)内未扪及脉搏(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程序CABCAB按压速率按压速率100100次次/ /分分按压幅度按压幅度5cm5cm胸廓回弹胸廓回弹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气道气道仰头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外伤:推举下颌)仰头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外伤:推举下颌)按压按压- -通气比通气比(置入高级气道前)(置入高级气道前)30:230:2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单纯胸外按压单纯胸外按压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呼吸:呼吸:10-1210-12次次/ /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大约每次呼吸大约每次呼吸1s1s;明显胸廓隆起;明显胸廓隆起除颤除颤尽快连接并使用尽快连接并使用AEDAED;尽可能缩短电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