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1页
第3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2页
第3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3页
第3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4页
第3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重点2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络和互相影响的关系。难点3理解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阅读教材P70P71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2整体性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互相联络和互相作用。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正误判断:1在河流上

2、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互相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络。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提示】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才能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互相联络,互相影响,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它要素甚至整体都会发生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教材整理2自然地理要素的互相作用阅读教

3、材P71P75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成土母质与土壤1岩石风化作用成土母质气候与生物作用土壤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2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气候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消费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正误判断:1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2成土母质和土壤性质是一样的。3热带地区的土壤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

4、提示】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与土壤有本质区别。3×土壤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较厚,但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温带潮湿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和寒冷地区

5、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层较薄。教材整理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阅读教材P76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整体性的意义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根据正误判断: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土壤的影响都是积极的。2一个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是互相影响的,不同地区间的自然资源互不影响。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不会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提示】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土壤如水稻土是积极影响的表现,而人类活动也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2×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互相影响的。3×不

6、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合作讨论材料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甲乙讨论1: 以下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水丰富,水系兴隆,河流众多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织分布状态退耕还林、还草基岩裸露A_;B._;C._;D._;E._。【提示】A,B,C,D,E讨论2: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什么地区?【提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讨论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提示】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开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开展变化的

7、,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核心点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互相联络,互相作用。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案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如以下图: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体验评价1以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

8、境各要素的互相关系,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解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答案】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地理要素

9、的互相作用合作讨论材料以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讨论1: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是什么?【提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讨论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和_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降水气温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核心点击自然地理要素的互相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1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2气候与土壤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分析如下: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消费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10、,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体验评价2以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互相作用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1假设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会导致乙地 A地震B河流含沙量增大C火山喷发 D形成褶皱山脉2图中表示水循环降水环节的是 A BC D【解析】第1题,假设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蓄水才能降低。地表易受流水冲刷,使得乙地河流含沙量增大。第2题,图中表示水汽输送,表示降水,表示地表径流,表示蒸发。【答案】1B2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合作讨论材料某区域要素间的互相作用。讨论1: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说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哪些资

11、源?【提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讨论2: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提示】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衡量,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开展。核心点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表。影响原因措施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影响周围其他环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自然资源是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它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络、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12、的关系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互相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体验评价3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题。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 B整体性C地带性 D非地带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开展的启示是 【导学号:00040106】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消费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

13、,优化农业消费构造【解析】第1题,“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土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出现的。第2题,“黑风暴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这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消费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答案】1A2B3D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讨论1:图中显示出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提示】土壤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互相严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络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枢纽。讨论2

14、:土壤的组成物质分别来自哪个圈层?【提示】矿物质来自岩石圈的风化,有机质来自生物圈中生物体的积累和转化,水分和空气分别是水圈和大气圈的组成部分。讨论3:绿色植物与土壤有什么关系?【提示】土壤可以生长植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水分、矿物养分元素等;绿色植物吸收了营养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使土壤具有肥力。读图指导1明确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明确土壤的物质组成来自的圈层: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3明确绿色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体验评价4读以下材料和图,答复14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

15、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1以下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亲密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3关于气候与土壤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16、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枯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沉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承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泼的影响因素【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亲密相关。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

17、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第3题,从枯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第4题,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沉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答案】1C2C3C4C课堂·小结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对点训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图为某地理事象关联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导学号:00040107】A人口数量增多B森林破坏C气候变化 D围湖造田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

18、特征 D整体性特征【解析】从关联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甲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诸如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说明甲现象与地表植被的破坏有关,这也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B2.D对点训练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互相关系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以下图所示,据此答复34题。3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表达了A环境要素的互相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互相制约C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4假设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开展那么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第3题,黄山市某地农民为了种植菊花,开垦坡地,当地植被减少,从而造成水土流失,这表达了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要素互相联络,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第4题,坡地开垦不加以限制,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修养水源的功能降低,雨季地表径流变大,旱季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答案】3.A4.C对点训练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5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形式图,答复以下问题。 【导学号:00040108】1将以下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