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卓越班适用)一、 实验目的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因此,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查阅产品手册、拟定实验方案、选择与配置实验设备、查明与排除故障和分析实验现象等。从而巩固、加深和拓宽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分析、设计和调试数字系统的能力。二、实验流程 通过逻辑设计实验,可验证设计思想,测试和调整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进一步完善电路的逻辑功能。实验的一般程序是: 1实验准备 实践证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则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不可忽视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应
2、做好如下工作。 实验者应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及内容,认真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写出满足实验内容要求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根据实验所提供的集成电路组件,将输出函数表达式转换成适当的形式。 写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是实验操作的依据,要求报告尽可能写得简洁,思路清楚,一目了然。实验预习报告以实验逻辑图为主,附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并拟定好实验步骤以及记录实验结果的有关表格。 2布线 实验准备工作完毕后,就要动手将逻辑电路图变为实际电路。在布线前,必须校准集成电路组件两排引脚的距离,使之与实验台的通用逻辑测试板上的插孔行距相等。将集成电路组件插入测试板时,用力要轻、均匀,开始不要插得太紧,待确定集成电路
3、组件的引脚和插孔位置一致后,再用力将其插牢。这样可避免集成电路组件引脚弯曲或折断。布线所用导线最好选用不同颜色,以便区别不同用途。例如,接地导线用黑色,电源线用红色,输入信号线统一用黄色,输出信号线统一用白色等。布线最好有顺序地进行,不要随意接线,以免漏接。布线时应首先将电源、地线及实验过程中始终不改变电平的输入端接好,然后按信号流向顺序依次布线。布线用的导线不宜太长,并且应尽量避免导线相互重叠、跨越集成电路组件的上空及无规则的交错连接在空中搭成网状等现象。正确的方法是,将导线贴近测试板在组件周围走线。这样既可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又便于修正电路和更换实验组件,并且也便于检查和排除故障。3观察、记
4、录和排错尽管在实验前做好了充分准备,但由于各人的实验经验不同,或者实验现场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以及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等等,都可能使实验结果与原设计有出入,甚至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时,应按照事先拟定好的实验步骤进行,边实验,边观察,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并将观察记录结果与原设计进行比较,以便分析判断实验是否正常。在实验中,若电路不能完成预期的逻辑功能时,就称电路有故障。产生故障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电路设计错;布线错误;集成电路组件使用不当或功能不正常;实验台不正常。 为使实验顺利进行,或便于排除故障,在完成布线后,应对所有连线复查一遍,检查是否漏接和错接。在实验中,如果出现故障,首先应验证实
5、验本身的正确性,即操作是否正确,组件是否损坏,布线是否有错等。若组件损坏或布线有错,则只要重复操作几次就可断定。如果重复操作时,出错现象也重复出现,则可肯定是布线错,或组件损坏。如果重复操作时,出错现象不重复出现,则多半是由于接触不良、电源不稳或环境干扰所引起的。这种故障较难排除,因此,必须详细记录。除记录实验中出错的现象外,还应记录工作环境,如电源电压、时序波形、设备工作情况等,以便排错时作为分析依据。其次应检查所设计的电路图是否能满足逻辑功能的要求,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排除故障和错误的过程中,应对排错的方法、修改后的设计方案等作详细记录。 4实验报告做完实验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6、,从理论上加以总结,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写实验报告就是上述过程的书面总结。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所用仪器和器件;实验设计方案及逻辑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处理及讨论:组合电路用真值表、时序电路用状态图来分析实验的结果。 写实验报告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验报告应该写得简明扼要,有事实、有分析、有结论。对实验观察的分析和讨论是实验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对实验中发现的情况与原设计方案的对照分析而得出改进后的方案说明,也可以对重要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加以讨论。三、实验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共开出8个实验,所有实验均采
7、用自行设计方式。实验一 多数表决电路与不一致电路目 的:了解并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和验证方法; 组 件:74LS00和74LS10(各1片)内 容:用7400和7410构成三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和不一致电路,测试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实验二 半加器与全加器 目 的:掌握无反变量输入的组合电路设计和验证方法; 组 件:74LS00和74LS86(各1片)内 容:用7400构成半加器,测试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 用7486和7400构成全加器,测试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实验三 代码转换器与3-8译码器目 的:熟练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验证方法以及组合部件的使用方法; 组 件:74LS83、74LS86(
8、各1片)和74LS138(1片)内 容:用7486将二进制码转换成GRAY码,测试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用7483将BCD码转换成余3码,测试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 用74138组成三八译码器,观测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实验四 触发器与二进制并行可逆计数器目 的:熟悉D、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特点,熟练掌握时序电路的设计和验证方法;组 件:74LS74、74LS73和74LS86(各1片)内 容:用74LS74和74LS73连接成电路,观察不同输入时的触发器的次态。用74LS73和74LS86构成可逆模4计数器,外部输入X为0时,表示累加;实验五 移位寄存器(环形和扭环形计数器)目 的:掌握移
9、位寄存器(环形和扭环形计数器)的设计和验证方法; 组 件:74LS74(2片)内 容:用7474依次构成三位环形和扭环形计数器,观察线路状态的变化;实验六 数码管目 的:熟练掌握面包板结构和搭建电路方法,掌握数码管使用方法; 组 件:面包板、数码管(各1块)、电池盒(1套)、面包线(若干)、CD4511(1片)内 容:熟练掌握面包板结构和搭建电路方法;在面包板上,用CD4511验证数码管显示数字09;实验七 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目 的:熟练掌握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以及调节振荡频率的方法; 组 件:面包板(1块)、电池盒(1套)、面包线(若干)、NE555(1片)、电阻、电容(若干)
10、、LED灯(红、黄、绿各若干)内 容:在面包板上,用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并调节频率,观察LED灯闪烁;实验八 4位同步GRAY码计数器设计目 的:熟练掌握在面包板上时序电路的设计和验证方法; 组 件:面包板、电池盒(1套)、面包线(若干)、其它材料自选内 容:用所给的组件构成四位GRAY码计数器,观察在CP的作用下,线路状态的变化;四、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摸集成电路,以免由于静电感应损坏集成电路,或把集成电路标号涂掉。 2.不要在实验仪的线路板上放导电物体(如导线、钢笔帽、硬币、打头针等),以免 造成短路,损坏实验装置。 3.实验仪如发生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实验辅导老师。五 芯片管脚图未列出的芯片自己查找资料功能表:门控输入输出G1G2A·G2BCBAY7Y6Y5Y4Y3Y2Y1Y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假山工程技术方案(3篇)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量子厚度测量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销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金融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舞蹈直播区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分析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复习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英语教学发音课件下载
- 2025年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压力管道检验师GDS)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河南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挡土墙、围墙施工方案(技术标)
- 2025年中药三基试题及答案大全
-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护理查房
- 减糖与健康口腔课件
-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祖国 我为您自豪》教学设计
- 消防维保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