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7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1页
课时分层作业7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2页
课时分层作业7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3页
课时分层作业7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4页
课时分层作业7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神经元承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神经元受刺激后,由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向电信号的转变,然后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2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构造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ABC DD大脑皮层可以掌

2、握方向和运动节奏,小脑参与维持平衡,下丘脑参与多种稳态的调节,脑干参与呼吸的调节,从脊髓发出的传出神经直接支配肌肉的活动。3某人在遭受雷击后幸存,经医生检查发现此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此人受伤的部位是 【导学号:10402063】A听觉语言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C书写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B可以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讲话,但不会说话,此人患运动性失语症,是由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引起的。4如图为突触构造形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C在b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中内容物释放至中

3、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A图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小泡,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A正确;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错误;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D错误。5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外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以下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递质前、突触后膜承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CDBCl内流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

4、保持外正内负的状态。B正确。6以下图为突触的部分构造,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10402064】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D假设c为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那么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D假设c为乙酰胆碱,那么在e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7以下有关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神经细胞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的根底是膜的选择透过性B部分电流会刺激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发生外负内正的电位变化C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兴奋会向两端进展传导D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D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

5、性不同,A正确;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到部分电流的刺激后电位变为内正外负,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所以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兴奋会向两端进展传导,C正确;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8以下关于膝跳反射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构造完好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B反射发生的条件是反射弧构造完好和一定强度的刺激,A、C正确;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

6、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D正确。9分别刺激以下图、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导学号:10402065】A BCDD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刺激、均会使肌肉收缩,刺激不会引起肌肉收缩。10图甲为反射弧构造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为微电流计,X、Y为有关构造,图甲中的、微电流计两电极位置如图乙所示。据图答复:图甲图乙1甲图中Y表示的构造属于反射弧的_。2在C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效应器引起的应答反响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在静息状态下能测量到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微电流计是_。4在C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7、微电流计中_微电流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在A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微电流计中_微电流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5在微电流计两电极的中点B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微电流计指针_填“偏转或“不偏转,微电流计的指针_填“偏转或“不偏转,效应器_填“会或“不会发生应答反响。解析从图甲中脊髓灰质形状和神经节位置分析,Y是感受器,微电流计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微电流计在传出神经纤维上;测神经纤维静息电位时,接线头应该分别位于膜内和膜外;在C点给予适宜电刺激能测到电位变化,神经中枢内由突触构造的单向传递到,也能测到电位变化,而刺激A时,只有能测到电位变化;由于B点是中点,膜电位变化同时到达微电流计两侧,指针不偏转,突触构

8、造的单向传递特点不偏转,但是由B点会沿着传出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答案1感受器2属于34、5不偏转不偏转会11如图1为人体反射弧部分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的亚显微构造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一样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图1图21图1中构造X为_。图2中为_,一般由_细胞器形成。2假设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假设构造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上的_协助。3上述过程表达细胞膜具有_和_的功能。4图2中没有表达的

9、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解析1图1中构造X为突触,图2中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2B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X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题干给出的信息;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对突触后膜起抑制作用。3上述过程表达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进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表达出的内环境成分有血浆和淋巴。答案1突触突触小泡高尔基体2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抑制载体蛋白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

10、血浆和淋巴冲A挑战练12某物质可抑制神经纤维上Na通道蛋白,这种物质中毒后可引起 【导学号:10402066】A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B神经兴奋无法传导,肌肉瘫痪C突触后神经元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肌肉持续痉挛B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抑制神经纤维上Na通道蛋白,Na无法内流,不能形成动作电位,神经兴奋无法传导,肌肉瘫痪,B正确。13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构造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科学家对此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BC DA

11、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构造,细胞核位于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内,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经元的细胞核也不位于突触小体内。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承受神经递质的受体。14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构造,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锋利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10402067】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

12、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正确;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既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抑制乙的兴奋,D错误。15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答复:1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_和_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其中_的作用机制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2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_产生了“尿意。3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_、_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4正常人在没有适宜的时机或场所时,可以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_。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神经元间的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2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