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各式中:3x, ,t+1, 0.12h+b, ,0整式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2. 以下运算,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3. 给出以下结论:翻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的可能性大于不播广告的可能性小明上次的体育测试是优秀,这次测试它百分之百的为优秀小明射中目的的概率为 ,因此,小明连射三枪一定可以击中目的随意掷一枚骰子,掷得的数是奇数的概率与掷得的数是偶数的概率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 B.2个 C.3

2、个 D.4个4.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5cm,另一边为6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17cm C.16cm或17cm D.以上都不对5. 近似数4.80所表示的准确数n的范围是 A. B. C. D.6. 计算 所得的结果是 A.-2 B.2 C. D.7. 如图,等腰ABC中,AB=AC,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7题 10题A.5对 B.6对 C.7对 D.8对8. 计算 3a+2b 3a-2b 的结果是 A.28ab B.20ab C.-20ab D.-28ab9. 利用根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两边及其夹角 B.两角及夹边

3、 C.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D.三边10. 如上图,ABC中,AB = AC,AD是角平分线, 于E, 于F,对于以下结论:DE = DF;BD = CD;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间隔 相等;AD上任意一点到点B、C的间隔 相等。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仅有 B.仅有 C.仅有 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1000 m2,保存两位有效数字结果为_m2,某种原子的半径为0.000000000206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12. 如图, ,那么 。12题 17题13. 计算: 。14. ,2 =8那么2 = _,其个位数为_.15. 三名同学包括小明站成一排

4、,其中小明站在中间的概率是_。16. 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5和7,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三角形,假设第三根木棒的长选取偶数的话,有 _种取值情况。17. 如图,AB = CD,AD、BC相交于点O,要使 ,应添加的条件为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18. 某民工点燃导火索后,往100米开外的平安地带奔跑的速度为每秒8.9米,导火索燃烧速度每秒0.155米,那么导火索长度至少为_米时,才能保证平安准确到0.1米. 近似数2.40亿有 个有效数字,它准确到 位.19. 假设x -3m+1x+3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20.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 = 12,AC = 8,那么中

5、线AD的取值范围是_,对于近似数3.20195,有_个有效数字,准确到_位.三、解答题共60分21. 计算每题3分,共12分1 23 422. 说理过程填空4分1 如图1, ,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解: OAOB1与_互余又 _2与_互余_同角的余角相等2 如图2,由 可以推出 吗?为什么?解:A = D _ 1 2B = C 23. 5分济南市中小学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获得了重大成果。小明对本学期全班50名同学所选择的活开工程进展了统计,根据搜集的数据制作了下表:1 请完善表格中的数据:工程 体育技能 科技创作 艺术特长所选人数 25 10占全班人数百分比 30%2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

6、人数百分比,绘制适宜的统计图。24. 4分 ,求作一个角 ,使得 ,并作 的角平分线.25. 4分 ,求: 的值.26. 4分 ,试求 的值.27. 理论探究题,4分一个口袋里边装有形状、大小、重量都一样的三个乒乓球,分别标有数字1、2、3。将袋内的球搅匀后,伸手到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记下球的号码,然后放回袋中1 摸一次,得到球的号码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2 摸两次,第一次摸出的球的号码作为两位数的十位数字,第二次摸出的球的号码作为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请问:所得的两位数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28. 5分如图,M为POQ内一点,MA = MB,1 =2,MCOP于C,MDOQ于D。求证

7、:MC = MD。29.6分如图,点 在 上,点 在 上, , .试说明:F.30.6分如图,在ABC中, ,AB = AC。假设MN是经过点A的直线, 于D, 于E,那么BD = AE。1 假设将MN绕点A旋转,使MN与BC相交于点O,其他条件不变,BD与AE是否还相等吗?为什么?2 2在1的情况下,CE、BD和DE有何关系?31.6分 ,分别讨论四个图形中APC,PAB,PCD的关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

8、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

9、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 请说明图中三个角的关系,并且加以证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