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学院诊断学教案_第1页
江西中医学院诊断学教案_第2页
江西中医学院诊断学教案_第3页
江西中医学院诊断学教案_第4页
江西中医学院诊断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刘更新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影像学科组授课时间1学时(4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二十四章 放射诊断第一节 总论教学目的1、熟悉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影像特点,X线检查方法及用途。2、了解CT、DSA、MRI的临床应用。教学重点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基本原理和X线影像特点,X线检查方法,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教学难点电算体层成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辅以启发式提问,配以多媒体投影 教具多媒体课堂教学安排 一、X线成像5分钟

2、(一)X线的产生及特性1.X线的产生2. X线的特性(1)穿透性(2)荧光效应(3)感光效应 (4)电离效应(二)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三)X线图像特点(四)X线的检查方法1.普通检查(1)透视 (2)X线摄影2.特殊检查(1)软X线摄影(2)其他特殊检查3.造影检查(1)造影剂(2)造影检查方法(3)造影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五)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1. X线诊断原则2. X线诊断步骤(六)X线检查中的防护二、数字X线成像: 15分钟 1.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2.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三、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一)CT的成像原理(二)CT设备1.普通CT

3、2.螺旋扫描CT(spiral CT,SCT)3.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 又称超速CT(ultrafast CT,UFCT)结构与普通CT或螺旋CT不同,不用X线管。(三)图像特点(四)CT检查技术1.普通CT(1)平扫(plain scan)(2)增强扫描(3)造影扫描2.高分辨率CT扫描 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指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率CT图像的扫描技术。用薄层扫描,厚度为11.5mm,矩阵用512×512。高空间分辨率CT扫描可显示较小的组织结构(五)CT分析与诊断(六)临床应用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一)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二)DSA检查技术(三)DSA的临床应用五、磁共振成像(MRI)(一)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1.MRI基本原理2.MRI设备 (1)主磁体(2)梯度线圈(3)射频发射器与MR信号接收器(二)MRI图像特点(三)检查技术1.常用的脉冲序列2.梯度回波序列 3.回波平面成像4.其他检查方法(四)临床应用六、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影像诊断学中有X线、CT、DSA和MRI等多种成像技术,在每种成像技术中还有多种检查方法。应当指出,各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并非一种成像技术可以适用于人体所有器官的检查和疾病诊断,也不是一种成像技术能完全取代另一种成像技术,而是

5、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刘更新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影像学科组授课时间1学时(4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二十四章 放射诊断 第二节 肺与纵隔教学目的1、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及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了解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常见病的X线表现。了解胸部CT及MRI的适应证。教学重点胸部基本病变(肺部病变、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胸膜病变)的X线表现教学难点胸部CT及MRI诊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辅以启发式提问,配以多媒体投影 教具多媒体课堂教学安排一、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1.

6、胸部透视(chest fluoroscopy)2.胸部摄片(chest radiography)(二)CT检查1.CT扫描2.增强扫描(三)MRI检查二、正常影像表现(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1.胸廓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组织器官有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肺、大血管、胸膜、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1)胸壁软组织(2)骨骼(3)胸膜2.肺(1)肺野(lung field)(1)肺野(lung field):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份,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肺门(hilum pulmoni

7、s)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纹理(lung markings):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4)肺叶、肺段和肺小叶(5)气管、支气管(6)肺实质和肺间质3.纵隔(mediastinum) 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 4.膈(diaphragm) 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二)正常胸部CT表现1.纵隔2.纵隔淋巴结 纵隔是

8、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纵隔各区。正常CT图像上大部分淋巴结不能显示3.肺门 由于肺动脉、肺静脉与支气管位置比较恒定,在简单了解肺门解剖之后,根据图像分为以下五个层面。4.肺野(三)正常胸部MRI表现三、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1.肺部病变(1)渗出与实变(2)腺泡结节(3)纤维化(4)肿块(tumou)(5)空洞(cavity)与空腔(cavern)(6)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阴影(7)钙化(8)肺门改变2.支气管阻塞性表现(1)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3.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2)气胸及液气胸(3)胸膜增厚、粘连、钙化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一)慢性支气管炎

9、(1)X线表现:部分轻者平片无阳性表现,少数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或网状。扩张而含气的支气管可见管状透明影。囊状扩张可表现为多个薄壁空腔。部分空腔内可有液平。(2)CT表现:支气管呈柱状扩张时,呈“双轨”征。囊状支气管扩张时则见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及囊壁增厚。目前高分辨力CT可确诊支气管扩张。(二)支气管扩张症X线表现:早期病情较轻,X线可无异常发现。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肺纹理伸展到肺野外带,有时尚可见到肺间质纤维化的网状阴影。并发肺内感染时,尚可出现散在的斑片状阴影。病情重者多并发肺气肿。(三)

10、肺炎1.大叶性肺炎 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多为肺炎链球菌致病。炎症可累及整个肺叶,也可呈肺段分布。2.支气管肺炎 亦称小叶性肺炎。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泡及细支气管中充满炎性渗出物,病变多散在分布于两侧中肺野,也有部分融合成大片。肺炎为肺部常见病,影像学检查对病变的发现、部位、性质以及动态变化,都可提供重要诊断资料。按病变的解剖分布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系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变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侵及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四)肺脓肿肺脓肿(lung abscess)是由化脓性细菌想起的坏死性炎性病变。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感染途径可为:吸入性、血源性和附近器官感染直接

11、蔓延。临床发病急剧,高热,咳嗽逐渐加重并咳吐大量脓臭痰。五、肺结核结核病共分五型。1.原发型肺结核 可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1)X线表现1)原发综合征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X线表现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2)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性肺结核 为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1)浸润型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 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临床上分为干性及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两种。X线表现:单侧或双侧上、中肺野的透亮区,壁厚,内壁较光整,周围有大量纤维索条、斑片状实变、小结节、钙化。病变肺叶萎缩,肺门上移。患侧胸膜增厚粘连。健侧代偿性肺气肿。(2)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

12、核(六)肺肿瘤肺肿瘤分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原发性肿瘤又分为良性及恶性,良性肿瘤少见。恶性肺肿瘤中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少数为肺肉瘤。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发生部位可分三型:a中心型: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b外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达细支气管以上。c细支气管肺泡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CT表现1)中心型肺癌:a支气管腔狭窄CT断面图像上能更清晰地显示。b肺门肿块,表现为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侵犯纵隔结构,表现为瘤体与纵隔结构之间的脂肪界面消失,瘤体直接与纵隔结构相连。d纵隔淋巴结转移。2)外围型肺癌:CT扫描,特别是高分辨率CT扫描

13、能提供较X胸片更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分析结节或肿块的边缘、形态、瘤周表现、内部结构特点及密度变化等。2.转移性肺肿瘤 人体许多部位的恶性肿瘤可以经血行、淋巴道或邻近器官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至肺部。CT表现:血行转移可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2mm的结节即可被发现,中下野及胸膜下区较多。也可表现为多发球形灶,直径一至数厘米,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高分辨力CT对淋巴道转移的诊断有其独特的效果,可表现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可见多数小结节影。(七)纵隔肿瘤纵隔肿瘤的共同表现是纵隔凸出的肿块影。不同性质的纵隔肿瘤在纵隔内部各有其好发部位,现将前、中、后

14、纵隔的常见肿瘤简述如下。CT表现 皮样囊肿与畸胎瘤的CT表现相似,囊状和含脂肪成分是本病的CT特征。恶性者边缘常不清楚,并可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各种组织的混合物。皮样囊肿在增强时出现边缘强化。淋巴瘤多同时侵及纵隔内多个淋巴结,肿块呈分叶状。神经源性肿瘤恶性者边缘不清,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亚铃状,且椎间孔扩大,并可见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以及脊髓受压情况。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1学时(4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二节 疼痛 教学目的1、疼痛的定义,机理

15、及放射痛2、询问疼痛时的注意点 教学重点对疼痛的分析 教学难点疼痛的机理及放射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辅以启发式提问,配以多媒体投影 教具多媒体课堂教学安排1、 概述 3分钟 疼痛( pain)定义及临床意义 : 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刺激物, 包括乙酰胆碱、 5羟色胺、组织胺 缓激肽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酸性产物等 2、疼痛机理 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7分钟 3、疼痛的类型及临床特点: 10分钟 皮肤痛: 内脏痛: 类似内脏痛: 真性内脏痛: 深部痛: 牵涉痛( referred pain)的定义 : 4、临床常见的几种疼痛: 18分钟 头痛( headache)、胸痛(chest

16、 pain)、腹痛(abdominal pain)的 发生机制 、 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5,询问疼痛时的注意点 2分钟 小结疼痛的定义,机理及放射痛 思考题为什么内脏的疾病会引起远离内脏的其他部位疼痛? 当你作为初诊医生,接触到腹痛的病人时,应该如何进行问诊和鉴别诊断?如果你碰到一位腹痛很剧烈的病人强烈要求立即镇痛,你应该如何向他进行解释?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17、教学目的1 了解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 2 熟悉咳嗽与咳痰的病因; 3 熟悉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掌握咳嗽与咳痰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咳嗽与咳痰的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咳嗽与咳痰的病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 5 分钟 2 、咳嗽与咳痰的病因; 5 分钟 3、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7 分钟 4、咳嗽与咳痰的问诊要点。 3 分钟 小结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咳嗽与咳痰的问诊要点。思考题1 痰液的外观性状有哪些? (粘液性、

18、浆液性、粘液脓性、脓性,血性) 2 患者有咳嗽、粘液脓痰提示什么? (呼吸系感染性痰病) 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四节 咯血教学目的掌握咯血的病因、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诊断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教学重点咯血的病因分类咯血和呕血的鉴别教学难点咯血和呕血的鉴别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一、 咯血定义3 分钟二、 病因:10 分钟支

19、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其他咯血和呕血的鉴别三、 问诊要点5 分钟病史咯血量与性状伴随症状四、 检查要点2 分钟排除口腔、鼻、咽出血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小结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诊断思考题 一位口吐鲜血的病人,如何判断其出血的部位是呼吸系统还是消化系统?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五节 呼吸困难教学目的1 了解呼吸困难的意义(含义)。2 熟悉呼吸困难的病因。 3 熟悉呼吸困难发生机制与临

20、床表现,伴随症状 4 熟悉呼吸困难问诊要点。教学重点呼吸困难的病因 呼吸困难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教学难点呼吸困难发生机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 呼吸困难的意义(含义)。 2 分钟 2 呼吸困难的病因。 3 分钟 3 呼吸困难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13 分钟 4 呼吸困难问诊要点。 2分钟 小结呼吸困难的病因思考题1 吸气性呼吸困难有何特点? 2 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有何特点?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

21、)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25学时(1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六节 发绀教学目的1 了解发绀的发生机制; 2 熟悉发绀的病因; 3 熟悉发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掌握发绀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发绀的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发绀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发绀的发生机制; 2 分钟 2 、发绀的病因; 3 分钟 3、发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3 分钟 4、发绀的问诊要点。 2 分钟 小结发绀的发生机制;发绀的病因;发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发绀的问诊要点。思考题发绀的分类

22、?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25学时(1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七节 心悸教学目的掌握心悸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掌握心悸的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教学重点心悸的病因分类及其临床表现心悸鉴别问诊要点教学难点心悸鉴别问诊要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 心悸的定义心悸的病因: 3 分钟(1) 心脏搏动增强(2) 心律失常(3) 心脏神经症2、 发生机制 3 分钟3、

23、伴随症状 2分钟(1) 心前区疼痛(2) 伴发热(3) 晕厥或者抽搐(4) 伴贫血(5) 伴呼吸困难(6) 消瘦和出汗4、 问诊要点: 2分钟(1) 发生诱因(2) 起病方式,有无上述伴随症状出现(3) 既往疾病史小结心悸的病因分类及其临床表现思考题1、 作为初诊医生,你收治了一名心悸的病人,如何判断其病因?2、心悸的病人可能不是心血管系统的器质病变造成的吗?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25学时(1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

24、八节 水肿教学目的1 了解水肿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2 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3 掌握水肿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1 水肿的发病机制 2 各种病因所致水肿的鉴别 教学难点水肿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一、概述 2分钟 水肿的定义、分类及分度 二、发生机制 3分钟 (一)原发机制:维持血管内液与血管外液动态平衡的 Starling 力受某些因素影响致平衡破坏,引起细胞外液增多。 Starling 力即由血管内外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平衡力。 细胞外液体积 = 通透系数 淋巴液流量 即:(平

25、均毛细血管内压力 - 平均组织间液压力) - (血浆渗透压 间质渗透压) (二)继发机制:水肿时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机体为恢复有效血容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代偿性改变,引起水钠潴留。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 3分钟 (一)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粘液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其他 (二)局部性水肿 (三)鉴别诊断 表 1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肾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开始部位 从眼睑、颜面开始延及全身发展快慢 迅速水肿性质 软、凹陷性明显 伴随症状 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缓慢 比较坚实,凹陷性

26、较少 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增高 四、伴随症状与问诊要点 2分钟 (一)水肿发生的时间,有无诱因及前驱症状 (二)首发部位及发展顺序、发展速度、水肿性质,与体位的关系 (三)通过问现病史及系统查询,界定水肿的大致病因 小结水肿的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所致水肿的鉴别思考题1 水肿的分度 2 水肿的发病机理 3 心、肝、肾源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鉴别 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25学时(1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九

27、节 恶心与呕吐教学目的1 了解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制; 2 熟悉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3 熟悉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掌握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恶心与呕吐的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恶心与呕吐的病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制;2 分钟 2 、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3 分钟 3、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3 分钟 4、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 2 分钟 小结恶心与呕吐的病因;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思考题恶心与呕吐的分类?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28、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节 呕血和黑便教学目的  1 掌握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定义。2 掌握呕血的主要病因 3 掌握柏油样便、隐血便的定义 4 了解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出血量与颜色的关系 教学重点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2、对消化道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评估?3、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教学难点1、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2、 对消化道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评估3、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

29、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一、概述 5 分钟 一)定义:消化道出血可表现呕血和便血 二)分类: 1 上消化道出血(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指屈氏韧带以 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肝、胆、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排除口腔、鼻咽、喉部出血和咯血。 2 下消化道出血( Low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s )屈氏韧带以 下的消化道出血。 二、呕血( hematemesis ) 5 分钟一)定义: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 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

30、)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二)病因: 1食管疾病:常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胃癌常见 3肝、胆、胰腺疾病 4全身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5 分钟 1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2颜色视出血量及出血速度而定: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色鲜红甚至有血块,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色咖啡渣样; 3全身表现:发热、休克等; 4原发病表现。 四)鉴别: 2分钟 1假性呕血: 鼻咽喉、口腔等部位出血,吞入胃内再呕出 2药物及食物: 铁剂、铋剂、中药及动物血 3与咯血鉴别 三、便血:( hematochezia

31、 ) 3 分钟一)鲜血便:常见于痔疮、肛裂、直肠癌 二)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 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 色,并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为柏油便( tarry stool ) 三)隐血便( occult blood stool ) 消化道出血每日 5ml 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的方法才能确定。 持续阳性消化道肿瘤 间歇阳性消化性溃疡 小结呕血便血黑便思考题1 呕血的常见病因 2 什么叫呕血,什么叫上消化道出血 3 什么叫柏样便4对消化道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参考文献

32、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一节 腹泻教学目的1 了解腹泻的发生机制; 2 熟悉腹泻的病因; 3 熟悉腹泻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掌握腹泻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腹泻的病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腹泻的分类、发生机制; 5 分钟 2 、腹泻的病因; 10分钟 3、腹泻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33、 3 分钟 4、腹泻的问诊要点。 2 分钟 小结腹泻的发生机制腹泻的病因思考题腹泻的分类?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1学时(4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二节 黄疸教学目的掌握黄疸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 掌握黄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了解胆红素正常代谢 教学重点黄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胆红素正常代谢 教学难点正常胆色素代谢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一、概

34、述 5 分钟 一)定义 二)黄疸与假性黄疸的鉴别 二、正常胆色素代谢 5 分钟 胆色素的形成、运输、在肝内代谢 三、参考值 黄疸与隐性黄疸的定义 四、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一)溶血性黄疸 Hemolytic jaundice 5分钟 二)胆汁淤积性黄疸 Cholestasis jaundice 5 分钟 三)肝细胞性黄疸 Hepatocellular jaundice 5分钟 四)先天性黄疸 Inherent jaundice 五、器械检查 2 分钟 六、三种黄疸的实验室鉴别 10分钟 七、黄疸的诊断步骤 3 分钟 小结正常胆色素代谢 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三种黄疸

35、的实验室鉴别 思考题1 黄疸的定义? 2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三节 尿频、尿急、尿痛教学目的1 熟悉尿频、尿急、尿痛的定义; 2 熟悉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 3 熟悉尿频、尿急、尿痛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掌握尿频、尿急、尿痛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 尿频、尿急、尿痛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的问诊要点

36、。 教学难点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尿频、尿急、尿痛的发生机制; 5 分钟 2 、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 5分钟 3、尿频、尿急、尿痛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5 分钟 4、尿频、尿急、尿痛的问诊要点。 5 分钟 小结尿频、尿急、尿痛的病因;尿频、尿急、尿痛的问诊要点。思考题尿频、尿急、尿痛的定义?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25学时(1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

37、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四节 皮肤粘膜出血教学目的1 熟悉皮肤粘膜出血的病因、发生机制; 2 熟悉皮肤粘膜出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3 掌握皮肤粘膜出血的问诊要点。教学重点、皮肤粘膜出血的病因、发生机制; 2 皮肤粘膜出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3 皮肤粘膜出血的问诊要点。教学难点皮肤粘膜出血的病因、发生机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皮肤粘膜出血的病因、发生机制; 4 分钟 2 、皮肤粘膜出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分钟 3、皮肤粘膜出血的问诊要点。 2分钟小结皮肤粘膜出血的病因、发生机制思考题皮肤粘膜出血的病因?参考文献诊断学第

38、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25学时(1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五节 抽搐教学目的1 了解抽搐的发生机制; 2 熟悉抽搐的病因; 3 熟悉抽搐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4 掌握抽搐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抽搐的病因、临床表现、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抽搐的病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抽搐的发生机制; 3 分钟 2 、抽搐的病因; 3分钟 3、抽搐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2 分钟 4

39、、抽搐的问诊要点。 2 分钟 小结抽搐的病因;抽搐的问诊要点。思考题抽搐的病因?临床表现?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0.5学时(2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十六节 意识障碍教学目的1 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 2 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 3 熟悉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分类; 4 掌握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意识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意识障碍的病因、分类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大课讲授

40、,讨论为主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1、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 2 分钟 2 、意识障碍的病因; 5 分钟 3、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分类与伴随症状; 10 分钟 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3 分钟 小结意识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思考题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分类。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2学时(8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二章问诊教学目的1 掌握主诉的定义及现病史采集方法; 2 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1 主诉的定义

41、2 现病史的内容及采集方法 教学难点现病史的采集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投影进行课堂讲授,辅以启发性提问。 教具多媒体 课堂教学安排 一、问诊、症状、体征的定义 5 分钟 二、问诊的重要性 5分钟 三、问诊的方法与技能 5 分钟 四、问诊内容 一)一般资料( general date ) 3 分钟 二)主诉( chieficomplaints ) 1 定义:主要症状或体征 + 持续时间 12 分钟 2 内容:感觉异常、功能障碍,身体某部形态的改变 3 现病史(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 20 分钟 定义 内容 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的特点 病因与诱因 病情发展

42、与演变 伴随症状 治疗经过 病后一般情况的变化 五、既往史( past history ) 5 分钟 六、系统查询( systems review ) 5 分钟 七、个人史( personal history ) 5 分钟 八、婚姻史( merrital history ) 5 分钟 九、月经史( menstrual ) 5 分钟 十、生育史( childbearing history )2 分钟 十一、家族史( family history ) 3 分钟 小结一、问诊的重要性 二、问诊方法 三、问诊内容 思考题1 什么叫主诉? 2 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3 问诊的主要性有哪些? 4 既往史包

43、括哪些内容? 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说明:1、每一章填写教案一张。2、“课程类型”指必修课或选修课。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 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2学时(8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一篇检体诊断 第三章基本检查法教学目的、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熟悉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顺序、熟悉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器械、了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正、异常体征临床意义教学重点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2、 触诊的手法3、 叩诊音的

44、内容及其注意事项4、 听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叩诊音的内容及其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大课讲授,讨论为主;病例实践结合理论,同学互练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一、视诊10分钟二、触诊20分钟触诊方法触诊注意事项 三、叩诊20分钟1、 叩诊方法2、 叩诊注意事项叩诊音四、听诊20分钟1、 听诊方法 、听诊注意事项五、嗅诊 10分钟小结基本方法:视、触、叩、听思考题1、 如何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包含哪些内容?2、 体格检查应按照什么顺序进行?3、 触诊的手法有几种?我们手对那些感觉相应的敏感区分别是哪里?触诊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参考文献诊断学第六版 陈文彬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备 注

45、江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案教师姓名系部名称临床医学院学科组(教研室)西医内科学科组授课时间5学时(200分钟)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四章一般检查;第五章头部;第六章颈部检查教学目的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1 体温测量方法及误差原因 2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记录内容 3 颈静脉充盈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4 甲状腺及气管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1 浅表淋巴结分组及引流范围 2 甲状腺检查方法及肿大分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投影,辅以启发性提问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安排 一、一般检查 一)一般状态检查 20 分钟 1 性别 2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