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 % 姓名 #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11级应用生物教育A班实验课程名称 生态学实验七 指导教师及职称 高文荣 开课时间 2012 至 2013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13 年 5 月 22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 实验时间:2013/05/30小组合作: 是一、实验预习1、 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有效积温的测定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温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认识。2、 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器材: 光照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瓶、纱布、镊子、小烧杯等。2)、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大豆种子,经消毒后的泥
2、炭土。3、 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1)、实验原理: 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 NTK 式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昆虫和其他变温动物也符合这一公式,但它们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则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N(TC)K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
3、:最简单方法: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 因为 K1=N1(T1-C) K2=N2(T2-C) K1=K2 所以 C=(N2*T2-N1*T1)/(N2-N1) 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2)实验流程: 浸种发芽 土壤灭菌 播种 每天定时观测直至真叶展开 处理数据,计算有效积温。3)、实验装置图 豆子 玉米4、 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种子的选取饱满处理:1、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2、25恒温培养3、注意保持纱布湿润、
4、透气;4、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实验步骤:催芽 1、温度;2、生长情况(各生育期);3、经历的天数;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播种 观察并 记录注意事项:、由于植物有光照发育才好,三角瓶应尽量放在光照培养箱靠玻璃的地方; 、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对称的位置,排除光照的影响; 、选芽播种时,芽的大小尽量一致,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最好选取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芽;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浇透三角瓶中的土壤即可,不可水淹了芽,保证种子能够良好生长即可;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 、播种时,注意根(胚根)向下,芽向上,不要弄断了芽,三颗种子尽量均匀分
5、布在三角瓶中; 、判断真叶完全展开,可将前后两天的真叶生长照片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则 前一天为真叶完全展开的日期。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实验记录表大豆苗高(cm)玉米苗高(cm)温度2025202553101.1000.401.21.00.20006013.45.05.61.72.73.84.22.71.91.1006026.57.68.04.74.96.28.92.56.45.51.70.46039.610.110.89.19.410.212.812.38.99.64.12.660411.613.213.511.112.913.113.514.710.111.15.47.
6、660510.711.211.89.1真叶11.3真叶12.2真叶14.317.110.915.021.48.260613.7真叶14.9真叶15.0真叶12.821.5真叶13.0真叶15.4真叶27.8真叶18.7真叶实验记录结果表如下:分组种子数温度从播种到大豆第一片真叶展开的天数/d1320823257分组种子数温度从播种到玉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天数/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1)实验数据的计算: 用公式KN (TC),计算不同植物种子的有效积温(K)和发育的起始 温度(C),计算过程如下: K1=N1(T1-C) K2=N2(T2-C) K1=
7、K2 所以 C=(N2*T2-N1*T1)/(N2-N1) 大豆:C=(7*25-8*20)/( 7 -8)= -15 则K=N1(T1-C) =8*(20+25)·d =360·d 玉米:C=(8*25-8*20)/( 8-8)= 0 则K=N1(T1-C) =8*(20-0) ·d =160·d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结果类别K(.d)C()大豆360-15玉米1600(2)实验数据的分析及讨论: 20下玉米和大豆生长高度的比较:分析:经方差齐次性检验,p=0.6610.05,方差齐次;t=1.850,p=0.1380.05,差异不显著。说明20下玉米和
8、大豆生长高度无显著差异。 20下玉米和大豆真叶展开天数的比较:分析:经方差齐次性检验,p=0.0160.05,方差不齐次;t=5.000,p=0.0380.05,差异显著。说明20下玉米和大豆真叶展开天数有显著差异。 25下玉米和大豆生长高度的比较:分析:经方差齐次性检验,p=0.3820.05,方差齐次;t=0.157,p=0.8830.05,差异不显著。说明25下玉米和大豆生长高度无显著差异。 25下玉米和大豆真叶展开天数的比较:分析:经方差齐次性检验,p=0.0160.05,方差不齐次;t=1.000,p=0.4230.05,差异不显著。说明25下玉米和大豆真叶展开天数没有差异。 20和
9、25下大豆生长高度的比较:分析:经方差齐次性检验,p=0.5670.05,方差齐次;t=0.017,p=0.9870.05,差异不显著。说明20和25下大豆生长高度无显著差异。 20和25下玉米生长高度的比较:分析:经方差齐次性检验,p=0.2260.05,方差齐次;t=1.371,p=0.2420.05,差异不显著。说明20和25下玉米生长高度无显著差异。3、结论及分析: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有关且主要反映在温度对植物速率的影响上,玉米和大豆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发育。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它们在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玉米的是160日度,大豆的是360日度。三、实验总结1)、本次实验,应该说是成功的。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在测量苗高和对幼苗的经育方面等方面做得很好,相互配合,实验进展得相当顺利;2)、实验中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由于各个同学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同学的测量值也存在差异,造成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在设计实验时遗留的弱点的体现,实验没有充分完善的准备; 3)、实验前,应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助于实验过程的需要,使实验进展较为顺利,同时对充分理解实验、思考实验等更有帮助,达到实验的目的和预期效果;4)、对本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